《知更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歌曲《知更鸟的歌》中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积极参与歌曲的律动。
2.能与同学合作,用自然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3.能初步了解卡农这种音乐形式,并用卡农的形式演唱歌曲《知更鸟的歌》。
教学重点
1.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2.通过律动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律动,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并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示范。
教师边哼唱旋建。边做律动。(两个乐段要有对比、第一段用富有动感的“啦”哼唱,第二段用连贯圆润的“呜”哼唱。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模仿。(学生先不跟唱,但要认真观察。示范的遍数,根据学情而定。)
2.学生模仿。
第一阶段让学生跟随教师哼唱,并模仿教师的律动动作。第二阶段让学生自己哼唱,并做以上律动。第三阶段内心哼唱。带律动(训练内心歌唱能力,教师偶尔出声提示个别音高).出声哼唱,带律动;只哼唱,不带律动(律动感内化为乐感)
(二)有感情地读歌词,感受两段歌词不同的情绪色彩,体会歌词情感
1.自由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初步体会歌词的情感。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段歌词(分别做成两张卡片,带背景画面,可随意摆放,尽量不体现先后顺序),请你们读一读。
教师提醒学生不要齐读或太声朗读。一定要轻声,互不干扰,自由地练习,带着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读。注意要给学生一段练习时间。
2.介绍知更鸟的知识。
师:这两段歌词描绘了一种什么鸟儿?(引出“知更鸟”,教师简单介绍一下。)
师:知更鸟是一种长着多彩羽毛的非常美丽的鸟儿,是一种候鸟,在欧洲很常见。每年的三月,当明媚的春天到来时,知更鸟就成群结队地往北飞,去北方产卵繁殖。到了冬天,又会浩浩荡荡地回到南方来越冬。它总是在白天飞行,人们说它是最早报晓的鸟,也是最后唱小夜曲的鸟。知更鸟的叫声婉转,曲调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知更乌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
3.简单分析歌曲后,再次自由朗读歌词,进一步深人体会歌词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师:这两张卡片上描绘的知更乌有什么不一样?谁能说说。
引导学生关注“早春的清晨”“歌声美妙”“深秋的黄昏”歌声缠绵”等词组,进而思考两段词应该用怎样不同的声音和情绪去表达。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感觉,把两张卡片上的词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用“清晨”“美妙”“黄昏”“缠绵”等词再次引导学生,同时强调自由地读,读出自己的感情。
4.为歌词选配合适的律动。
师:之前,我们做了两组不同感觉的律动动作(对比展示一下,唤起记忆),你们觉得这两张卡片上的的词,分别与哪组动作相配呢,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找,找到了这种感觉可以试一下,并且可以用语言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读谱学唱
(出示单声部的歌谱,分别用1.2.表示第一、二乐段。
1.视唱乐谱。
(1)学生可用手划拍,要求有律动感,在视唱练习中强调音乐的感觉。
(2)必要时分三步走:先教师示范一次,学生再跟唱,最后学生自己唱。
2.教师范唱歌词——学生模仿唱。
因为之前的环节有律动活动,并且一直没丢这种感觉,所以该阶段的学习难度应该不大。
(四)分声部练习,尝试卡农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分别唱歌曲的团圆部分。
可设计两个方案。
方案一:大致实现教材上的1.2.部分叠加的效果。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教师指到哪组,哪组就开始唱自己的部分。
第一遍:按1.至2.的顺序先走一次。第二遍:先交待学生:A组第一次唱词,第二次就变成唱“啦”;B组第一次唱词,第二次唱“呜”。按二声部的方式练习两遍。都要带律动,突出对比。
方案二:比较自由的、跟随感觉的卡农。
在熟练掌握歌曲卡农后,可以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在歌曲的任意小节进入二声部,形成歌曲的卡农,让歌曲出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音乐效果,加深学生对卡农这类音乐形式的感受。
(五)拓展小结
师:这首歌曲除了用我们现在的形式演唱之外,还能用很多的形式来进行演唱,下来之后就请同学们自己为《知更鸟的歌》设计演唱形式,我们来一个同歌异唱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加油哦,期待你们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