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毛 泽 东 同 志
橘 子 洲
1.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注音:
阙 沁 橘 舸 寥廓 峥嵘 遒 遏
万户侯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词作,整首词分为上、下两阙(词的分段称为阙)1925年秋,毛泽东同志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他的家乡湖南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大好秋色,回忆起以往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作。
3.请大家用“/”给课文划上节奏停顿。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句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向北流去
5.根据节奏的划分,齐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思考一下,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了怎样数词来修饰这些景物?有哪几种颜色?
[景物]:
[颜色]:
[数词]:
山、树林、江、船、鹰、鱼
红(山)、红(树林)、碧绿(江)
万(山)、层(树林)、漫(江)、百(船)
6.第三句中用了一个“看”字,看到了这许多景物。那么作者是怎么看的呢?视角是怎样变换的?
[看山和树林]
[看水和船]
[看鹰]
[看鱼]
远 望
近 看
仰 望
俯 视
7.昨天有同学问我什么叫“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到想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知道的?请举手!
万类:万物 霜天:秋光。霜天就代表秋天,因为在内地很多地方到秋天的时候都会打霜。有霜就代表秋天来了。
答: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A.形容鹰,为什么不用“飞”,而用“击”来形容?
答:用“翔”更显出鱼游的轻快、自由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答:用“击”更表现出鹰飞的矫健用力
B.形容鱼,为什么不用“游”,而用“翔”来形容?
9.作者笔下的这些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请用几个成语或词语来形容这幅秋景图。
答: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10.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想到: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盛衰的真正主人呢?由自然界的盛衰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在写景中又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 主:主宰 沉浮:盛衰
11.在上阙中词人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那大家认为到底是谁主宰着盛衰呢?思考一下。
不知道吗?那我们再一起学习下阙,看看词人到底是怎样回答的呢!
”
1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曾经 峥嵘:不平凡的 稠:多
翻译:曾经我与许多同学相邀来到橘子洲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1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旧地重游,自然有许多回忆。以一个“忆”字开头引起回忆,作者在下面回忆了几件事情?哪几件?
答:七件。
1.恰同学少年 2.风华正茂 3.书生意气 4.挥斥遒 5.指点江山 6.激扬文字
7.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正当……时候。恰同学少年:正当同学们年轻的时候。
粪土:视……为粪土。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大军阀、官僚为粪土
把大军阀、大官僚看作粪土,形象地写出了蔑视和痛恨他们的程度,写出了早期革命者雄姿应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5.谁主沉浮?
曾:曾经,中流:江心水流湍急的地方 击水:游泳 遏:阻止
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阶级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大家注意看,这首词的上阙主要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寒秋图,并既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而下阕就开始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16.那么上、下阙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上阙提出 “谁主沉浮?”问题,下阙就在说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17.中心思想
18.作业:翻译全文
17.齐读课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