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用乘加、乘减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通过对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策略——分析法、体验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经历“提问——分析——先求——再求”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习惯。
3.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两步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表达两步计算的思路,初步感受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出示实物(一盒糖):请大家猜猜这一盒里面装了几块糖?
预设1:10块
预设2:8块
……
请一位同学抓一把,大家猜猜她手里可能有几块糖?
预设1:4块
预设2:5块
……
一起数一数同学手里的糖有几块。
盒子里剩下了几块糖?指名数一数。
原来盒子里有几块糖?
预设:9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3+6=9(块)
预设2:3代表手里的糖,6代表盒子里剩下的糖,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糖的总数。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让我们跟随旅游团一起去崂山春游。看看你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春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出发吧!
2.看!我们首先来到哪儿?预设:停车场。是的,我们来到了崂山风景区的停车场。
3.瞧!这儿还有一些数学信息呢,谁能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教师打乱顺序板贴:数学信息)看到黑板上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太乱了。
4.你能想个办法,把它们整理一下吗?
预设:分分类。
5.你想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有关汽车的分为一类;有关人数的分为一类。(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贴。)
6.现在,看到整理之后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清楚。
7.是的,刚才那么凌乱的信息,经过大家这样的分类整理,现在就非常的清晰明确了。大家真是一群会整理信息的好孩子!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整理之后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板贴)
预设:
(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2)小汽车停了多少辆车?
(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4)4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
小结: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现在,我们就来解决问题(板贴)。
2.探究解决人数问题
(1)独立思考,交流试做
想一想,要求“旅游团一共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预设:要求旅游团一共多少人,要知道已经分好的人数和剩下的人数。
教师板书:总人数
已分? 剩下5人
在计算时,我们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预设:已经知道剩下5人,所以要先求4个组的总人数。
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先求4个小组多少人。9×4=36(人)
再求一共多少人。36+5=41(人)
用到了什么计算方法?
预设:乘法和加法。
(2)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到台前来交流一下,你解决“旅游团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评价: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得非常清楚,太棒啦!把掌声送给她!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整理小结
师小结:从问题和条件两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3.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现在你能用刚才探究“旅游团一共多少人?”的方法,自己来探究“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这个问题吗?
(1)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要知道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小汽车的数量和大汽车的数量(9辆)。板书:相差。
(2)所以要先求什么?
预设:小汽车的数量。
(3)怎样列式计算?
预设:3×7=21(辆)
(4)再求什么?
预设: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5)怎样列式计算?
21-9=12(辆)
(6)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师小结:从问题和条件两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7)解决“旅游团一共多少人?”用到了什么计算?
预设:乘加。
(8)解决“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到了什么计算?
预设:乘减。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板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解决了停车场的问题,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崂山风景区的美丽风光吧!(出示照片)崂山的风景真美啊!让我们再到崂山的果园去看看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预设1:会想 先求、再求。
预设2:会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预设3:会用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预设4:积极 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预设5:合作 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
看来,这节课大家是知识、能力、方法的大丰收!让我们满载收获,下课休息一下!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