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 七 信息窗(观察物体)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17: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简单的物体。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小狗、照片、正方体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思考:同一头大象,为什么大家描述不同?
导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二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导入,让孩子先对课堂充满兴趣,自然而然导入课题,了解教学内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激趣感知
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照片,你快速猜出照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吗?
猜想:猜一猜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
感知:分别在布老虎哪个位置拍的?
判断:理由是什么呢?
验证:出示每个小朋友拍出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分组观察
1、原位观察:
(1)提出要求:面向小狗头不偏,手不动,仔细观察。
(2)思考: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看到了它的哪些部位?
(3)生交流。
(4)辨识照片。
(5)询问所坐位置,挥手示意。
2、换位观察:
(1)顺时针到小组下一个位置。
(2)观察思考:看到的样子和刚才是否一样?
(3)小组交流有什么不同?
(4)全班交流:
我刚才坐在小狗的( )面,看到( )。
我现在坐在小狗的( )面,看到( )。
(5)思考:同一物体,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小结: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
3、全面观察:
(1)自由活动,两人一组全面观察,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采访一名同学,通过他描述所观察到的样子,猜测他所坐的的位置)。
【设计意图:我采用生活中的物体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原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三、体验感受,实践新知
1、辨一辨:右边的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谁拍的?判断的理由呢?
2、找一找:下面三张照片,哪张是在小狗的后面拍的?哪张是在小狗的侧面拍的?
3、猜一猜:从不同位置拍的物体照片,猜猜这个物体是什么?
问题:为什么一下子猜不到?
总结:要全面了解物体,就要要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同时引出:观察物体的角度还可以是上面。
4、第三关:摆一摆。
从上面看是这个样子:
从前面看是:
【设计意图: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照片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分享收获。
观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烟台风景和景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中处处藏有数学知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数学就在身边。】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同一物体 样子不同
侧面 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