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醉花阴》课件(27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醉花阴》课件(27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4 14: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21/7/13
2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2021/7/13
3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婉约——阴柔之美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豪放——阳刚之美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2021/7/13
4
2021/7/13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的意境,理解“愁”的内涵,体会融情于景的特点。
一、婉约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词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尤其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鲜活的民间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故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诗书官宦家庭,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快乐,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十八岁时,她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把酒品画,分茶话诗,情深意切,志趣相投,共同整理校勘金石碑刻、书画古籍,生活美满幸福。即便夫妻分居两地,相思愁苦,也是一种甜蜜的忧愁。
然而,靖康之变彻底粉碎了李清照的生活。先是丈夫赵明诚暴病而亡,李清照不得不强支病躯,料理后事,转移整理数万件珍贵文物。面对金兵大举南下,她跋山涉水,辗转流离,备尝艰辛……
李清照: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前期的词多写闺情相思,表现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词变凄凉悲痛,多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漂泊的情感,也寄托强烈的亡国之思。
有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
青春少女是如此的活泼和快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填词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离乡在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都已渐渐燃完了。
(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1.此句采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有何作用?
借景抒情的方式。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借助秋天室内外的景物描写,构成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2.此句哪些字用得特别好?传达出了什么感情?试做简要赏析
“又”“凉”“初”字用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又”字,表明今日思念尤其浓重,寂寞愁苦尤其浓重。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跟丈夫与共的,而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自然是柔肠寸断了。“凉”字也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深夜难眠,倍感凄凉。“初”字意为倍增的凄凉才刚刚开始,整晚如何捱过?三字传达出词人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3、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
4、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做简要赏析。
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上更愁”;即便有盈袖的暗香又岂能驱遣愁绪?更何谈有心情欣赏“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更写词人深夜难眠,然后回忆起当天黄昏时菊圃前把酒独酌的孤凄,更加衬托出倍感凄凉的离愁别绪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5.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比喻、夸张、直抒胸臆、情景交融。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销魂”点神伤 “西风”点凄景,落笔结出一个“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人心疼。
古人笔下有“形”的愁
愁有长度:李白的“白发三前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或许从这首诗受到启发,把愁写得更长。“问君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的重量:杜甫堪摘桂冠。“忧端如山来, 澒洞不可掇”李清照的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深度: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词人秦观又言:“落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李煜
6、下片写菊,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你在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菊之味”?

东篱’ ——“采菊东篱下”诗意
“酒”——菊花酒
“暗香”——菊花的香气
“黄花”——菊花
【小结】
全词构思巧妙:由白昼“愁”到深夜“凉”,再追忆黄昏的“销魂”。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七、扩读,丰盈“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七、作业布置
? 1、请你搜集写愁的诗词。
?2、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