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17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17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4 14: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了解本首词使用的典故及作用。
2、理解词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3、背诵本词。
教学目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共用了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孙权
刘裕
打败来犯者曹操
大举北伐中原
(英雄人物)
作用: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希望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刘义隆
佛狸祠(拓跋焘)
廉 颇
刘义隆出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写作背景:
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一岁从山东起义,二十三岁率起义军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在登临北固亭时,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概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刘义隆出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讽刺刘义隆,从而告诫南宋朝廷不可忘了历史的教训,不可草率出兵;
也表明了作者的正确主张——作好充分准备后再出兵北伐 。
作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用: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廉颇:
从整首词看,作者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感?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
请鉴赏本首词的词眼“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在这里使用典故。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来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人来问过,作者以廉颇自况,含蓄深刻地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之情。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近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作者写陈皇后与汉武帝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2、试分析下阕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①表明自己遭妒失宠的苦闷。②辛弃疾虽怀才不遇,却仍然对君主寄托着殷切的希望。
使用典故。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比拟自己的失意;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言精辟,用意深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业:
1、以用典的模式分析词中的前四个典故。
2、背诵并准备默写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