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清照词两首》课件(3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李清照词两首》课件(30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4 15: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声声慢》
1、网上学习内容:
(1)教学视频:李清照生平介绍
(2)探究题:
?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你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150字)
?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不少于150字)
(要求:反复诵读诗歌后作答,如实反映自己的鉴赏水平,呈现真实的思考构建答案过程,不得抄袭套作。)
网上学习情况:
2、学情概述

网上学习情况:
《醉花阴》赏析袁倩文的语言精练而准确;杨张芳钰情感分析细致,把握准确。
《声声慢》袁倩文的分析非常精准,语言优美;张玉婷的虽然简短但是字字珠玑,全在点上。
3、存在问题
(1)答题时缺少分析设问结构的意识,答案条理不清晰,想到哪答到哪
(2)对诗歌意象意境后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
网上学习情况:
学习目标:
(1)深入研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构建诗歌鉴赏答题结构意识,并能有条理地表述
一读观意象
把握诗情
赏意象《醉花阴》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橱、西风、黄花……
赏意象《声声慢》
酒、雁、黄花、梧桐、细雨
二读品意境
把握诗情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发挥想象,深入诗歌所营造的情境之中,用心体会,生动地描绘你所看到感受到的画面,并尝试用2个词4个字概括诗歌营造的意境。
酒、风
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风,渲染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过雁象征离愁、怀乡之思。
黄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 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结论:
梧桐本就牵愁恨,是孤独忧愁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作者百无无聊赖地坐在金兽炉旁看那袅袅烟雾,当时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变凉,夜里冷气袭人难以成眠。如此苦闷,在黄昏后携酒去东篱赏菊花,结果看到西风中摇曳的黄花和自己一样消瘦。
《醉花阴》
清新 寂静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正在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相识。白日漫长,一个人要怎样苦熬苦等才能等到天黑,可是到了黄昏的时候又下起了秋雨,这时候的情绪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惨 悲凉
三读悟诗情
把握诗情
思考:作者为何而生愁?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讨论: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知人论世
早期生活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寄人篱下,悲苦的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地何处。
南渡之后的岁月
知人论世
愁因—
国破、家亡、夫死
孀居之悲 丧夫之哀
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思念丈夫,
离别相思之愁
答题结构意识
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答题结构:观点+论述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答题结构意识
(2)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你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题【结构】手法+译文+分析
答题【结构】手法+译文+分析
参考范例:
这三句直抒胸臆,“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状,将人与“黄花”做对比,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瘦弱的菊花,一边是愁容惨淡的诗人,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凄苦绝伦的意境。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试找出几个像“梧桐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感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两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妇女在早期国安家定时以及在身历国破家亡之后两种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两首词都抒写一个“愁”字,但又如此不同,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不觉哀愁满纸。
课堂小结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查资料,积累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试举几个事例,并体会它们的特定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