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李清照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著作《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内容:悼亡、思乡、思国
词风:凄凉、低沉
内容:少女、少妇的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前
南渡后
李清照自幼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美满和谐,夫妇志趣一致。赵明诚外出任职后,李清照常常以诗词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南宋,史称靖康之变。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她孤苦伶仃,没有子嗣,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正值重阳佳节,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写作背景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愁
为何愁?
思念丈夫——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时令
时间
景物
行动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的孤寂
永昼、半夜、黄昏——无休止的寂寞无聊,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东篱、酒、西风、黄花——寂寥凄凉的意境,寂寞孤独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渲染空虚无聊的心情
词人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呢?
东篱
——藏头(“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
把酒——重阳节喝菊花酒
暗香——秋菊香气
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有人说易安此词: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
①别说不忧愁,萧瑟西风卷起珠帘,我比黄花更加消瘦。“瘦”字是思念的集中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愁浓的情境。
②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③在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篇分析好在何处?
拓展探究:如果每一句诗都有一个最富表现力的字,请问是哪一个字?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凄凉寂寥的意境
︱
思念丈夫的情感
︱
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
下片?
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小结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求:1、读准字音、
句读。
2、结合注释,
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
3、找出词的主旨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飘零之苦
深广厚重
晚景之凄
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和诗句,分析词人究竟“愁”在哪里?
作者是如何表达“愁”的?
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叠词
寻寻觅觅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情景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动作
一连用十四个叠字,
富有音韵美;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富有韵律,增加音乐美
2.增强情感,起强调作用
叠词的妙用
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鸿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
大雁可以北往南来,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词人无可遏止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漂泊之感。
——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秋风萧瑟中,堆积满地的只是败损的花瓣,看起来憔悴无比,无可采摘。这里的“黄花”其实也是词人心境的反映,它象征着遭逢家国巨变、丈夫离世、四处漂泊的词人凄愁惨淡的晚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细雨是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鸿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处处生愁,物物助愁,景景牵愁,
一个“愁”的世界
黄昏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
总结全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
秋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首
尾
呼
应
直抒胸臆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
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写作特色
1、卓文君:
汉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家中富贵的卓文君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夫唱妇随,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终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自幼博学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归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3、上官婉儿,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4、班昭:又名姬,家学渊源,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既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曾帮其兄班固修与《史记》齐名的《汉书》,也曾以其文采打动皇帝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