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4 15: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计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王翰《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夜光杯的主要成分为3MgO·4SiO2·H2O,古代制作琵琶的主要原料为木料或竹料、丝线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蚕丝搓纺而成的丝线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忽略水和酒精之外的其它成分,葡萄美酒的度数越低,则酒的密度越低
C.夜光杯属硅酸盐产品,不溶于水,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D.制作琵琶的竹料放入饱和Na2SiO3溶液中充分浸透后沥干可起到防火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SiO2因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D.与SiO2反应的实际应用之一是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D.由反应SiO2+4HF=SiF4↑+2H2O,可知SiO2是碱性氧化物
4.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中,有关现象及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①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SO2有氧化性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
C.试管③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有酸性
D.试管④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SO2有还原性
5.某烃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丁烷,该烃是
A.2-甲基-1-丁烯 B.2-甲基-2-丁烯 C.3-甲基-1-丁炔 D.3,3-二甲基-1-丁炔
6.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中,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灼烧 B.溶解 C.过滤 D.分液
7.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SO2
B.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C.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D.常用电解氢氧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A.A B.B C.C D.D
9.若2 mol Mg跟5 mol HNO3恰好完全反应,则在该反应中的稀硝酸被还原成为
A.NO2 B.NO C.N2O D.N2
10.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可能是N2和NO2的混合气体
B.一定是NO2气体
C.一定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1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Cl-
B.加浓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有NH4+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D.加入盐酸后产生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CO32—
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B.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C.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D.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13.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①聚乙烯和乙烯  ②甲醛和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④蔗糖和麦芽糖 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③⑤
14.分子式为C4H10O的醇与分子式为C9H10O2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不包含立体结构)
A.8种 B.12种 C.16种 D.24种
15.2019年《化学教育》期刊封面刊载如图所示的有机物M(只含C、H、O)的球棍模型图。不同大小、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小球之间的“棍”表示共价键,既可以表示三键,也可以表示双键,还可以表示单键。下列有关M的推断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2H12O2
B.M与足量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的环上一氯代物有7种
C.M能发生中和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D.一个M分子最多有11个原子共面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 的名称为:2-甲基-1,3-二丁烯
1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
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
18.已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436kJ,则1mol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为
A.920kJ B.557kJ C.463kJ D.188kJ
1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镁、铝、稀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镁是负极,铝是正极
B.在铁、铝、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由铁片通过导线流向铝片
C.在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当电池工作时,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
D.在锌、铜、CuSO4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质量减轻,正极质量增加
20.《Nature》期刊曾报道一例CH3OH-O2原电池,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 + 2e- + H+ = HO2-
C.电解质溶液中H+由电极A流向B极
D.外电路中通过6 mol电子,生成22.4 L CO2
21.Al﹣H2O2电池可用于海上导航.该电池以碱性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用铝和石墨做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是该电池的负极
B.电子流动方向为:负极→海水→正极
C.海水中的Cl-向负极移动
D.石墨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O2+2e-=2OH-
2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B.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
C.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D.平衡后X的转化率为30%
23.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24.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 0.1mol·L-1盐酸
A.⑤⑦⑧ B.③⑤⑧ C.①⑥⑦ D.③⑦⑧
25.可逆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可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④⑥⑦ B.②④⑥ C.①④⑤⑦ D.①②⑥⑦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12分)氮、硫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是氮、硫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A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 (写分子式),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含氮化合物有 。?
(2)氮气的结构决定了氮气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
(3)浓、稀硝酸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工厂里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2,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5)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2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上消耗Zn____g。(已知Q=It,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____分离回收。
(4)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______和_____,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其原理是 。
28.(12分)苯甲酸乙酯()(密度1.05g·cm-3),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以及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等。制备苯甲酸乙酯的过程如下:
(1)制备粗产品:如图所示装置中,在装置A中加入8.0g苯甲酸、20mL乙醇(密度0.79g·cm-3)、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反应基本完成。
(2)粗产品纯化:加水30mL,分批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分液,然后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石油醚 水 乙醇 环己烷 共沸物(环己烷—水—乙醇)
沸点(℃) 249 212.6 40~80 100 78.3 80.75 62.6
根据以上信息和装置图回答下述实验室制备有关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制备苯甲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
(4)加入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除降低苯甲酸乙酯溶解度外,还有中和 。
(5)经精馏得210~213℃馏分6.0mL,则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9.(14分)(I)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2.00 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实验编号 温度(℃)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 实验目的
① 25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e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25 粗颗粒 a______
③ b_______ 粗颗粒 2.00
④ c________ 细颗粒 d______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a ,e 。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计算实验①中70 s~90 s范围内用HN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mol·L-1·s-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在0~70、70~90、90~200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
(II)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通过测定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编号 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mL 0.6mol·L-1H2C2O4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① 10 V1 35 25
② 10 10 30 25
③ 10 10 V2 50
(3)表中V1=_______mL。
(4)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
(5)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________mol·L-1·min-1。
哈尔滨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答案
1-5 BBCDD 6-10DCDCD 11-15 BBBDC 16-20 CBCDD 21-25 BCDDA
每空2分
26.(12分) (1) N2O5 (1分) NO、NO2 (1分) (2) (3)浓硝酸 Cu+4H++2=Cu2++2NO2↑+2H2O (4) NO+NO2+2NaOH=2NaNO2+H2O (1)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加热)
27.(12分)(1)MnO2+e—+H+=MnOOH (2) 0.05g (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4)碳粉(1分) MnOOH(1分) 在空气中加热 碳粉转变为CO2,MnOOH氧化为MnO2
28.(12分)(1) 三颈烧瓶 恒压滴液漏斗(2) +C2H5OH+H2O (3) 水浴加热不但受热均匀,而且温度易于控制 (4) 中和硫酸以及未反应的苯甲酸 (5) 64%
(14分)(I)(1)1.00 (1分) 大理石规格(1分) (2) 0.01 mol/(L·s) 0~70
(II) (3)5 (4)②和③ ①和② (5) 0.025
2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 第 页 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