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3课时课件(65张PPT)+教案+检测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3课时课件(65张PPT)+教案+检测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4 21:06:5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检测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34分)
1.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不符合原著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C.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D.《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进是《儒林外史》的中心人物,从而把众多的故事连缀起来,表现出了普通士人的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塑造了很多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对精彩情节的刻画上,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D.《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
3.《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见长,描形画骨,手法多样,用了以下哪些讽刺手法(可多选)(
)(4分)
A.运用白描进行讽刺
B.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
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D.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4.下列评价所指的文学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冷眼观炎凉,儒林外史讽丑恶;热衷求功名,范进中举变疯癫。
②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③高邮戏剧家魂牵端午的鸭蛋,沙家浜阿庆嫂智斗刁德一。
④变色龙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套中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A.吴承恩?
鲁迅?
刘少棠?
契诃夫?
B.吴敬梓?
艾青?
刘少棠?
马克?吐温
C.吴承恩??艾青??汪曾祺??马克?吐温
吴敬梓?
鲁迅?
汪曾祺??
契诃夫
5.《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典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庄绍光??
B.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C.正面人物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D.八股迷的典型——马二先生、鲁编修
6.下列对《儒林外史》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但他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王冕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B.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C.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D.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周进遇范进考秀才,因仰慕他而录取。范进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7.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文章原文不符合(

A.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日子的是《儒林外史》中的四大奇人李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
C.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杜慎卿。
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
8.《儒林外史》中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的人


A.周进
B.范进
C.马二先生
D.鲁编修
9.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_______,趁_______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

A.卜老爹
老和尚
B.老和尚
老和尚
C.老和尚
董瑛
D.牛玉圃
卜老爹
10.萧云仙在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

A.武书
B.庄濯江
C.宋为富
D.杜少卿
11.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其间谈到老者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

A.四个
B.三个
C.两个
D.一个
12.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
(
)
A.注疏气
B.朴实气
C.理法气
D.词赋气
13.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
(
)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14.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的三种声音分别是
(
)
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15.《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
)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16.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
(
)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二、填空题(15分)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_____回,用_________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________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作者晚号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2.在《儒林外史》中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极度腐朽,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___________灵魂的工具。被称为现代版的《儒林外史》的作品是钱锺书的_______________。
3.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如迂腐的儒生______的哭,______的笑,_________的笑而后哭,都极具讽刺效果。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理想人物是_______。
4.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寄托了自己对___________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________的笔法。
5.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________。
阅读题(51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9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2分)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4分)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3分)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啥?”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节选自《儒林外史》)
1.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4分)
“真儒”推荐表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说明:推荐的人物不得重复。
3.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5分)
(三)《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5分)
(甲)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著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进嘴里来,严贡生只装不看见。
少刻船靠了码头,严贡生叫来富快快的叫两乘轿子来,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到家里去;又叫些码头人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不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
(乙)①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
②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莱,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坊。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知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1.说说(甲)文严贡生对待云片糕前后矛盾的表现,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5分)
2.赏析(写批注)(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3.《儒林外史》中还写了一处严贡生前后矛盾的言行,请简要概括。(4分)
4.(乙)文第①段中匡超人为何“面如土色”?(4分)
5.结合(乙)文第②段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匡超人的形象。(6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检测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34分)
1.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不符合原著的一项是( C )
A.《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C.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D.《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解析:《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范进是《儒林外史》的中心人物,从而把众多的故事连缀起来,表现出了普通士人的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塑造了很多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对精彩情节的刻画上,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D.《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
解析:C.“表现在对精彩情节的刻画上”有误。这篇小说的讽刺性得益于精心巧妙的情节设置。小说不长,但却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性。其线索可用三个字来描述:盼——赶——避。这种戏剧性突转的巧妙之处在于,阅读期待视野与结果的完全相反,从而达到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
3.《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见长,描形画骨,手法多样,用了以下哪些讽刺手法(可多选)(
A
B
C
D
)(4分)
A.运用白描进行讽刺
B.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
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D.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4.下列评价所指的文学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D?

①冷眼观炎凉,儒林外史讽丑恶;热衷求功名,范进中举变疯癫。
②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③高邮戏剧家魂牵端午的鸭蛋,沙家浜阿庆嫂智斗刁德一。
④变色龙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套中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A.吴承恩?
鲁迅?
刘少棠?
契诃夫?
B.吴敬梓?
艾青?
刘少棠?
马克?吐温
C.吴承恩??艾青??汪曾祺??马克?吐温
吴敬梓?
鲁迅?
汪曾祺??
契诃夫
5.《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典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庄绍光??B.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C.正面人物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D.八股迷的典型——马二先生、鲁编修
6.下列对《儒林外史》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但他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王冕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B.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C.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D.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周进遇范进考秀才,因仰慕他而录取。范进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7.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文章原文不符合(C)
A.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日子的是《儒林外史》中的四大奇人李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
C.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杜慎卿。
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
解析:
C.杜少卿
8.《儒林外史》中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的人
(C)
A.周进
B.范进
C.马二先生
D.鲁编修
9.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_______,趁_______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B)
A.卜老爹
老和尚
B.老和尚
老和尚
C.老和尚
董瑛
D.牛玉圃
卜老爹
10.萧云仙在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C)
A.武书
B.庄濯江
C.宋为富
D.杜少卿
11.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其间谈到老者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A

A.四个
B.三个
C.两个
D.一个
12.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
(C)
A.注疏气
B.朴实气
C.理法气
D.词赋气
13.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
(D)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14.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的三种声音分别是
(A)
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15.《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D)
A.萧云仙
B.鲍文卿
C.杜慎卿
D.汤镇台
16.太保公要延揽他拜在门下,朋比结党的是
(B)
A.虞博士
B.庄绍光
C.蘧公孙
D.杜慎卿
二、填空题(15分)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_____回,用_________文写成,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________手法揭示其内心世界。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作者晚号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
56
白话
白描
文木老人)
2.在《儒林外史》中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极度腐朽,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____灵魂的工具。被称为现代版的《儒林外史》的作品是钱锺书的_______
(科举制
读书人(或士人)《围城》
)
3.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如迂腐的儒生______的哭,______的笑,_________的笑而后哭,都极具讽刺效果。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理想人物是_______(周进
范进
王玉辉
杜少卿
)
4.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寄托了自己对___________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________的笔法。

人生理想
讽刺幽默)
5.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周进)。
阅读题(51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9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2分)
严监生
夸张
2.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4分)
动作
神态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吝啬
3.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3分)
前边的人所猜测的内容,为赵氏的话作铺垫,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说着,汤相公走了进来,作揖坐下,说了一会闲话,便说道:“表叔那房子,我因这半年没有钱用,是我拆卖了。”虞博士道:“怪不得你。今年没有生意,家里也要吃用、没奈何卖了,又老远的路来告诉我做啥?”汤相公道:“我拆了房子,就没处住,所以来同表叔商量,借些银子去当几间屋住。”虞博士又点头道:“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拿去典几间屋住也好。”汤相公就不言语了。杜少卿吃完了酒,告别了去。那两人还坐着,虞博士进来陪他,伊昭问道:“老师与杜少卿是甚么的相与?”虞博士道:“他是我们世交,是个极有才情的。”伊昭道:“门生也不好说。南京人都知道他本来是个有钱的人,而今弄穷了,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他最没有品行!”虞博士道:“他有甚么没品行?”伊昭道:“他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所以人都笑他。”虞博士道:“这正是他风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储信道:“这也罢了;倒是老师下次有甚么有钱的诗文,不要寻他做。他是个不应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好也有限,恐怕坏了老师的名。我们这监里有多少考的起来的朋友,老师托他们做,又不要钱,又好。”虞博士正色道:“这倒不然。他的才名,是人人知道的,做出来的诗文,人无有不服。每常人在我这里托他做诗,我还沾他的光。就如今日这银子是一百两,我还留下二十两给我表侄。”两人不言语了,辞别出去。(节选自《儒林外史》)
1.下列有关虞博士的四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D??)(3分)
①答应给汤相公银子去典屋住
???②主祭泰伯祠
③补南京国子监博士
????④救助落水的庄农人家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4分)
“真儒”推荐表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说明:推荐的人物不得重复。
杜少卿
厌恶乡里那些虚张声势的腐儒,称他们“未见得好似奴才”;皇帝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由此可见他豪放狂傲、傲岸不羁的真性情,堪称真儒。
3.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5分)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人物。他原是一个落魄秀才,穷困潦倒,甚至连母亲都不能养活。他是周围邻居的笑柄,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但范进不忘进学考试,又经常受岳父胡屠户的冷嘲热讽,可以说是狼狈之极。后来,侥幸得中,范进喜极而疯。尽管是“疯了”,但周边人都对他敬若神明,邻居送米送面,胡屠户送钱,甚至一向趾高气昂的张乡绅都来送钱送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夸张地写出了范进中举后众人的阿谀逢迎,达到了极深刻的讽刺效果。
(三)《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示例一:我选A。
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B。
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5分)
(甲)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把著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进嘴里来,严贡生只装不看见。
少刻船靠了码头,严贡生叫来富快快的叫两乘轿子来,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到家里去;又叫些码头人工把箱笼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头是些甚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不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面粉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
(乙)①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
②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莱,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坊。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知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他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
1.说说(甲)文严贡生对待云片糕前后矛盾的表现,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5分)
严贡生开始对自己吃剩的云片糕毫不在意,“半日也不来查点”,后来当船家水手来讨喜钱的时候,却表现出“眼张失落”,并说云片糕是贵重的药。原因是先引诱船家水手吃云片糕,然后讹诈,可以省了坐船的费用。
2.赏析(写批注)(甲)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云片糕被锁在箱子里视为“神物”,一片一片剥着吃,更显精贵,故意留下几片,设下陷阱。一切都是严贡生设计好的,这是他开始讹诈的第一步,也为后面再寻“神药”埋下伏笔。看似不着痕迹,一个装摸作样、贪婪成性、心机深沉、奸诈狡猾、无耻丑陋的嘴脸跃然纸上。这种真实的刻画,将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了出来,尖锐犀利的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劣绅”可笑、可恶、可鄙的一面。作者的厌恶和鄙夷之情不言而喻。(可以选择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3.《儒林外史》中还写了一处严贡生前后矛盾的言行,请简要概括。(4分)
严贡生向人吹嘘:“在乡里之间,从来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他家的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正在家里吵哩。”
4.(乙)文第①段中匡超人为何“面如土色”?(4分)
匡超人得知潘三被抓,看到潘三罪状款单,发现有自己参与的两件事,害怕被追究,所以面如土色。
5.结合(乙)文第②段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匡超人的形象。(6分)
①薄情寡义,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不薄,匡超人不念旧日情分,不但不去探望,反而要“访拿”他。②自私自利,担心探望潘三的事影响自己的仕途,成为“官场之玷”。③贪图名利,一心想到的是自己做官,并且以此为机会发财。④虚荣做作,只是刚刚进学,并未在本地担任官职,就说自己是为朝廷办事。⑤圆滑世故(巧舌如簧),既推掉了探望潘三的事,又将理由说的很充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导读目标:
1.了解作者并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2.理清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3.学习小说夸张、对比、细节刻画的辛辣讽刺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知识放送
1.明清科举考试大致程序。
童试(相公、秀才)→乡试(举人,获得当官资格)→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2.书名由来。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作者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三、作家作品
1.作品简介。
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2.作家名片。
胡适:我们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姚鼐,也不是刘大櫆,而是全椒的吴敬梓。
自评: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
3.作者生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科第兴盛之家。祖辈显达,家门鼎盛。
18岁考取秀才。23岁时父卒,家产被亲族侵夺,所承者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
33岁被迫迁家南京,贫困,仍出资修先贤祠。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四、写作背景
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
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从出身望族到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自36
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五、内容结构(PPT)
六、典型人物
腐朽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一)儒生形象【第2-3回】
1.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周进、范进
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A。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A,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A,也讲了梦见与A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A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A所为,而辞退了A。后A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A的姐夫等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文段中的A是谁?周进
【第4回】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课内所学《范进中举》选自第四回,请说说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明确:文章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2.沉迷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马静、王玉辉
(1)马静与蘧(qú)公孙论“文章”——论(
“举业”)——替蘧公孙赎回枕箱销案——对西湖美景熟视无睹——劝(匡超人)
(2)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匡超人、牛浦郎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
(1)
这个人物是(匡超人)。
(2)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示例: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
(3)(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二)官绅形象
科举制度“制造”出来的官僚缙绅,更是令人感到卑鄙可惜。
1.(
南昌太守王惠

,唯一的信念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刚到位,便了解此地“出产”。
2.(
知县汤奉)
,为求升官,沽名钓誉,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三日师傅断命。
3.绅士:严贡生(严大位,字致中)、严监生(严大育,字致和)、王仁、王德。
●小试牛刀。
1.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笔下,“坏人完全是坏的”为数很少,可有一个人却坏事做尽。作者通过
一系列事件,描摹出了一个巧取豪夺、
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的丑恶
嘴脸。
(1)
这个人物是(严贡生)。
(2)
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示例:
当年严贡生家的猪跑到邻居家,他逼邻居买下,猪长大后错跑回来,又扣下不还,邻居上门讨猪,他让几个儿子将其腿打断;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重药品,赖了船家的船钱。
2.因为“临终伸二指”的著名桥段,严监生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吝啬鬼的典型。读过原著之后,这一形象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说,严监生并非吝啬,只是节俭得有点儿过了头。请结合第5、6回的情节,说说你的观点。
示例:其实,我们仔细阅读《儒林外史》就会发现严监生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因为他排行老二,没有家族地位,所以不得不精打细算、惨淡经营。另一方面,他性格懦弱,惧怕自己的兄长严老大,在他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比如他在临终之际托孤给内兄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其实他对自己的儿子和哥哥还是舍得花钱的,当他真正面对自己深爱的人或物品时,还是能够表现出慷慨的一面的。
(三)理想人物
拥有美好的品质,受人尊敬的人格,是备受封建礼教腐蚀和摧残下作者理想信念的寄托。
理想人物-----王冕
(1)情节梳理:放牛、读书、画荷花——躲避知县——拒绝朱元璋“咨议参军”之职——(隐居会稽山得病去世)
(2)根据以上情节得知,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具有高洁的情操。
理想人物-----杜少卿
(1)杜少卿对待故交韦四太爷和娄老太爷十分有礼,即便对于戏子鲍延玺也是热情招待,甚至当场就当了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料理母亲的丧事,还把珍藏了九年的陈酒拿出来,与亲朋好友大醉一场。体现了(扶危济困、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夫妇携手游山”情节,并说说体现了杜
少卿什么性格?
明确:“夫妇携手游山”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因连日来风光大好,杜少卿带着妻子外出游玩,大醉后与妻子携手游山,惹得众人围观。体现了杜少卿尊重女性、自然洒脱特征。
(四)市井四奇人
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明确: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最后一回,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人物。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七、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八、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首先表现在笔法的客观、真实上。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他宁愿退居幕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只作旁观式的笔录,通过精确的白描,不加任何渲染。全篇“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其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表现在它的讽刺手法的多样性。在冷静犀利的笔调之外,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讽刺手法,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富有讽刺性的场面。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
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相尽现”。文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线索,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九、本课小结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鲁迅
《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
阅读建议:
本书人物繁多,阅读过程中关注每一回目的主要人物的相关人物,留心他们的言行,思考他们身上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一、读法指导
阅读教材P65“读书方法指导”部分内容,了解阅读讽刺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二)欣赏讽刺笔法
1.认识什么是“讽刺”。
明确: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讽刺和嘲讽的手法,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就是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其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鲁迅《且介亭杂文》
2.了解“讽刺”的历史。
(1)《诗经》里的“讽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2)《庄子》里的“讽刺”: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3)《世说新语》里的“讽刺”: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3.欣赏“讽刺”的手法。
(1)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2)对比法。
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刻画了夫妇二人的唯利是图、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又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还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后邻人的态度。都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3)反说法(反语)
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
示例:某甲:你在这家商店买的农药怎么样?
某乙:好极了!
某甲:有哪些优点呢?
某乙:我老婆前些时候与我吵嘴,喝了从这家买的农药,结果竟然一点事都没有。这不,我正准备写封感谢信给他们呢。
4.《儒林外史》中的讽刺。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示例:“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范进中举发疯,一出门就让他摔了一跤,故意出这个新中举人的洋相:“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严贡生儿子娶亲坐船回家,由于自己晕船病犯,拿出云片糕来吃,留下几片也没有来查点,掌舵的就把他吃了。之后因为这个就讹上了船家,不给船钱。放你的狗屁!“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我这药,还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来的黄连……夸张的言语揭穿了一个阴险狡诈、欺软怕硬的小人形象。
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
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3)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①同一人物前后形象对比冲突?。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描写就由为鲜明。
中举前:“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贺礼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
中举后:“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
“才学高,品貌好”;“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②自我言行相悖的对比讽刺。
第四回小说中范进中举后,母亲猝死。张静斋拉他到汤知县家打秋风,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子形象,酒席上范进拒绝使用银筷子,不用磁杯子,要人换来木制的才肯用。但吃饭之时,竟自抢先夹了一个大虾元子放在嘴中,此时的范进竟没有一点丧母之忧,一举即把虚情假意形象暴露出来。很显然,范进以前所坚持的都是假的,在饭桌上的他才是真实的。
第五回严贡生前面对范进等人说自己“为人率直,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结果接着就因强占邻居的猪和强收黄梦统的利钱而被告发出逃。
③不同人物的对比讽刺。
小说第一回出场的王冕是一个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名士,。
杜少卿是一个官家少爷,但是他无视功名利禄,藐视科举制度,扶危济困、豪爽侠义。
另一类如周进、范进、匡超人等儒生利禄熏心,热衷功名,道德败坏。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总结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第三课时
一、专题探究
活动安排:
1.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教材P66中的专题供参考,也可以自行设计专题。
2.选择同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专题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8人左右,每小组一名组长。
3.各学习小组自主安排阅读计划,在两周内阅读完《儒林外史》,并完成专题探究任务。
4.两周后,以组长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专题一: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讲故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梳理情节,准备提纲。
(2)抓住梗概,注意细节。
(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示例: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
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在探究这个专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2)边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
(3)从众多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示例:对《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探究
①用夸张的描写进行讽刺。作者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征尽力扩大,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如对范进中举后表现的夸张描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这几段描写中,有语言,有动作。一个“噫”字,表现了范进出乎意料的兴奋;一句“好了”,说明范进三十多年寒窗、穷困潦倒的生活终于一去不复返,新的荣华富贵马上就会从天而降;两句“中了”,揭示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了极度的夸张,把范进中举时的神态、表情以及内心世界等描绘得栩栩如生。
②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作者围绕范进中举,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对文中人物、社会以及科举制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对比:在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是居高临下,见面就骂,骂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骂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骂他“想天鹅屁吃”“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还说自己“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向他借盘缠应试,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骂范进的母亲是“老不死的”。可是,当范进终于等来了时来运转的一天,这时的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见面就骂”变成了“毕恭毕敬,逢人便夸”,夸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夸他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还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并主动送肉送钱表示祝贺,对范进的母亲也恭敬地称之为“老太太”了。
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胡屠户这样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取得了辛辣的讽刺效果。《范进中举》一文就是这样,以极度的夸张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主要艺术手段,把人性的丑恶、世态的炎凉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全都揭示了出来,其讽刺艺术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
小论文示例: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儒林人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毒害。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例如,第二回写夏总甲:“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简单几笔外貌描写,就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令人厌恶的下层官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憎恨的。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胆怯,活现纸上。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鲜明的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
示例:
匡超人最后的疯狂
匡超人在至杭州途中,结识了景兰江,学会了欺世盗名的诀窍,对他的恩人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与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完全成了这个恶棍的帮凶。
潘三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最终被关入大牢。在这之前,匡超人不断从潘三那里尝到甜头,因而参与犯罪作恶的胆子越来越大:帮助伪造朱签而得了二十两银子,帮人替考而得了二百两银子等等。为更好地拉拢匡超人,潘三为他操办婚事、置办房屋,可谓私恩不浅。从金东崖赶走龙三以后对郭书办的谈话可以捕捉到:匡超人替考事件还是被举报了,虽然举报人不见得是潘三,但多少应有关系。
谁知匡超人吉星高照,当年受冤的李知县复任又升迁为给事中,要继续照看他这个门生。匡超人于是回温州应考,又是“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后来老师建议他考取内廷教习,又做了老师的外甥女婿,真是人生处处春风得意!
他为了彻底免受潘三案的牵累而打算入京,就逼妻回乐清大柳庄乡下,导致妻子不久即郁闷忧虑而死;对潘三,他不仅不去探望,还打着官腔,说是“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全然忘了自己也曾是犯罪团伙之一员。
匡超人在内廷任职期间,和一些名儒大家聊八股文章,当人家问“先儒”是什么时,他就偷偷地脸红,因为他曾和杭州的诗友鼓吹过自己的学问、事业,却不知道“先儒”是何物,闹出过笑话。
两年之后,潘三使了些银两,平安出狱了,据说来京城发展。匡超人听说这事,吓得两天没睡好觉,心想:“当年替考之事,潘三没有招供牵连到我,这次到京城会不会找我麻烦?”
匡超人马上去老师李知县那讨主意,老师告诉他:“先搬家,让潘三找不到,再称病请几日假,能躲过这一劫再说。”匡超人照办了。
结果几天后,风平浪静,匡超人耐不住寂寞,清早大摇大摆去内廷教习去了。一天平安无事,傍晚出朝回家,坐上轿后,感觉回家的路不对劲,他拉开轿帘一看,啊!轿夫已经换了,轿子旁边走着一个熟悉的人——潘三。
匡超人哀求落轿,张皇失措地爬出轿外,匍匐在地,叩头如捣蒜,颤声说:“潘……潘爷……您怎么来了?”
潘三怒目圆睁,厉声问:“你这些年过得快活呀!忘恩负义的东西!”
第二天傍晚,城西护城河里浮起一具男尸,身穿内廷教习的衣服。
二、本课结束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其中的人物到今天还是有其意义和魅力的,在课余时间多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课外阅读
1.钱锺书《围城》。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5张PPT)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导入新课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1.了解作者并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2.理清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3.学习小说夸张、对比、细节刻画的辛辣讽刺手法。
导读目标
第一课时
童试(相公、秀才)
1.明清科举考试大致程序:
乡试(举人,
获得当官资格)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知识放送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士登甲科,
九族光彩新。
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前后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对古代读书之人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有人因此一飞冲天,平步青云。更多的读书人则是终生不第,贻误青春。
清末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那项羽,是一个力能拔山的盖世英雄,难道连一个破轮子都不能拿起来?况且破轮子自然会被人修理而恢复,又怎么能让项羽去拿呢?项羽拿个完整的轮子都不能取得胜利,更何况是拿了个破的轮子呢?)
2.书名由来: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作者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儒林传记,并且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作品简介:
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
“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作家作品
作家名片:
胡适:我们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姚鼐,也不是刘大櫆,而是全椒的
吴敬梓。
自评:
田庐尽卖,
乡里传为子弟戒。
——吴敬梓《减字木兰花》
作者生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科第兴盛之家。祖辈显达,家门鼎盛。
18岁考取秀才。23岁时父卒,家产被亲族侵夺,所承者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
33岁被迫迁家南京,贫困,仍出资修先贤祠。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
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从出身望族到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自36
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吴敬梓反对
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
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
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写作背景
内容结构
腐朽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典型人物
儒生形象
1.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周进、范进
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
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A。宴请周进
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A,并说梦见好兆
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A,也讲了梦见与A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A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A所为,而辞退了A。后A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A的姐夫等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文段中的A是谁?
周进
【第2-3回】
【第4回】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课内所学《范进中举》选自第四回,请说说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
文章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1)马静与蘧(qú)公孙论“文章”——论(
)——替蘧公孙赎回枕箱销案——对西湖美景熟视无睹——劝(

(2)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
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
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
而劝亲家让女儿(
)。
“举业”
匡超人
殉节
2.沉迷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马静、王玉辉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
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
(1)
这个人物是(
)。
(2)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3)(
)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牛浦郎
示例: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
匡超人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匡超人、牛浦郎
官绅形象
科举制度“制造”出来的官僚缙绅,更是令人感到
卑鄙可惜。


,唯一的信念是“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他刚到位,便了解此地“出产”。


,为求升官,沽名钓誉,竟将回民师傅迫害致死。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三日师傅断命。
绅士:严贡生(严大位,字致中)、严监生(严大育,字致和)、王仁、王德。
南昌太守王惠
知县汤奉
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笔下,“坏人完全是坏的”为数很少,可有一个人却坏事做尽。作者通过
一系列事件,描摹出了一个巧取豪夺、
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的丑恶
嘴脸。
(1)
这个人物是(
)。
(2)
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情节。
严贡生
示例:
当年严贡生家的猪跑到邻居家,他逼邻居买下,猪长大后错跑回来,又扣下不还,邻居上门讨猪,他让几个儿子将其腿打断;
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重药品,赖了船家的船钱。
因为“临终伸二指”的著名桥段,严监生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吝啬鬼的典型。读过原著之后,这一形象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说,严监生并非吝啬,只是节俭得有点儿过了头。请结合第5、6回的情节,说说你的观点。
其实,我们仔细阅读《儒林外史》就会发现严监生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因为他排行老二,没有家族地位,所以不得不精打细算、惨淡经营。另一方面,他性格懦弱,惧怕自己的兄长严老大,在他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比如他在临终之际托孤给内兄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其实他对自己的儿子和哥哥还是舍得花钱的,当他真正面对自己深爱的人或物品时,还是能够表现出慷慨的一面的。
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
拥有美好的品质,受人尊敬的人格,是备受封建礼教腐蚀和摧残下作者理想信念的寄托。
理想人物(一)王冕
(1)情节梳理:放牛、读书、画荷花——躲避知县——拒绝朱元璋“咨议参军”之职——(

隐居会稽山得病去世
(2)根据以上情节得知,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孝亲好学、与人亲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具有高洁的情操。
理想人物(二)杜少卿
(1)杜少卿对待故交韦四太爷和娄老太爷十分有礼,即便对于戏子鲍延玺也是热情招待,甚至当场就当了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料理母亲的丧事,还把珍藏了九年的陈酒拿出来,与亲朋好友大醉一场。
体现了
的性格特征。
扶危济困、豪爽侠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夫妇携手游山”情节,并说说体现了杜
少卿什么性格?
“夫妇携手游山”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因连日来风光大好,杜少卿带着妻子外出游玩,大醉后与妻子携手游山,惹得众人围观。体现了杜少卿尊重女性、自然洒脱特征。
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答: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最后一回,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人物。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市井四奇人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首先表现在笔法的客观、真实上。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他宁愿退居幕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只作旁观式的笔录,通过精确的白描,不加任何渲染。全篇“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其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表现在它的讽刺手法的多样性。在冷静犀利的笔调之外,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讽刺手法,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富有讽刺性的场面。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
艺术特色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
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相尽现”。文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线索,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本课小结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鲁迅
《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形象,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
阅读建议:
本书人物繁多,阅读过程中关注每一回目的主要人物的相关人物,留心他们的言行,思考他们身上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阅读教材P65“读书方法指导”部分内容,了解阅读讽刺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体会批判精神
二、欣赏讽刺笔法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读法指导
阅读这样的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一、体会批判精神
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一)认识什么是“讽刺”
(三)欣赏“讽刺”的手法
(四)《儒林外史》中的讽刺
二、欣赏讽刺笔法
(二)了解“讽刺”的历史
(一)什么是讽刺(讽刺对象)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讽刺和嘲讽的手法,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就是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其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鲁迅《且介亭杂文》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诗经》里的“讽刺”:
《庄子》里的“讽刺”:
《世说新语》里的“讽刺”:
(二)了解“讽刺”的历史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三)欣赏“讽刺”的手法
1.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
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2.对比法
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刻画了夫妇二人的唯利是图、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又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还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后邻人的态度。都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3.反说法(反语)
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
《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
“实在标致极了”其实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反语的讽刺,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某甲:你在这家商店买的农药怎么样?
某乙:好极了!
某甲:有哪些优点呢?
某乙:我老婆前些时候与我吵嘴,喝了从这家买的农药,结果竟然一点事都没有。这不,我正准备写封感谢信给他们呢。
(四)《儒林外史》中的讽刺
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
“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
范进中举发疯,一出门就让他摔了一跤,故意出这个新中举人的洋相:“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贡生儿子娶亲坐船回家,由于自己晕船病犯,拿出云片糕来吃,留下几片也没有来查点,掌舵的就把他吃了。之后因为这个就讹上了船家,不给船钱。放你的狗屁!“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我这药,还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来的黄连……夸张的言语揭穿了一个阴险狡诈、欺软怕硬的小人形象。
知识备查
2.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
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
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1)同一人物前后形象对比冲突?。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描写就由为鲜明。
中举前:“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贺礼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
中举后:“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
“才学高,品貌好”;“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3.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2)自我言行相悖的对比讽刺。
第四回小说中范进中举后,母亲猝死。张静斋拉他到汤知县家打秋风,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子形象,酒席上范进拒绝使用银筷子,不用磁杯子,要人换来木制的才肯用。但吃饭之时,竟自抢先夹了一个大虾元子放在嘴中,此时的范进竟没有一点丧母之忧,一举即把虚情假意形象暴露出来。很显然,范进以前所坚持的都是假的,在饭桌上的他才是真实的。
第五回严贡生前面对范进等人说自己“为人率直,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结果接着就因强占邻居的猪和强收黄梦统的利钱而被告发出逃。
(3)不同人物的对比讽刺。
?小说第一回出场的王冕是一个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名士,。
杜少卿是一个官家少爷,但是他无视功名利禄,藐视科举制度,扶危济困、豪爽侠义。
另一类如周进、范进、匡超人等
儒生利禄熏心,热衷功名,道德败坏。
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
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
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
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
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
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
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活动安排:
1.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教材P66中的专题供参考,也可以自行设计专题。
2.选择同一专题的同学组成专题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8人左右,每小组一名组长。
专题探究
3.各学习小组自主安排阅读计划,在两周内阅读完《儒林外史》,并完成专题探究任务。
4.两周后,以组长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专题一:故事会
讲故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梳理情节,准备提纲。
(2)抓住梗概,注意细节。
(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示例: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
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在探究这个专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2)边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
(3)从众多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示例】对《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探究:
①用夸张的描写进行讽刺。作者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征尽力扩大,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如对范进中举后表现的夸张描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这几段描写中,有语言,有动作。一个“噫”字,表现了范进出乎意料的兴奋;一句“好了”,说明范进三十多年寒窗、穷困潦倒的生活终于一去不复返,新的荣华富贵马上就会从天而降;两句“中了”,揭示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的内心世界。作者运用了极度的夸张,把范进中举时的神态、表情以及内心世界等描绘得栩栩如生。
②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作者围绕范进中举,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对文中人物、社会以及科举制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对比:在范进中举之前,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是居高临下,见面就骂,骂他
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骂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骂他“想天鹅屁吃”“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还说自己“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范进向他借盘缠应试,被他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骂范进的母亲是“老不死的”。可是,当范进终于等来了时来运转的一天,这时的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见面就骂”变成了“毕恭毕敬,逢人便夸”,夸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夸他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还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
人的……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并主动送肉送钱表示祝贺,对范进的母亲也恭敬地称之为“老太太”了。
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胡屠户这样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取得了辛辣的讽刺效果。《范进中举》一文就是这样,以极度的夸张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主要艺术手段,
把人性的丑恶、世态的炎凉以及科举制度的腐朽全都揭示了出来,其讽刺艺术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
小论文示例: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透过当时人们不以为奇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
细节,真实生动地揭示出形形色色儒林人
物的可鄙、可憎、可笑、可怜,进而让我
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心的
毒害。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例如,第二回写夏总甲:“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简单几笔外貌描写,就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令人厌恶的下层官吏形象。他地位不高,生活也困窘,却摆资格,拿架子,耍小威风。作者的态度是嘲笑中透出憎恨的。
作者的讽刺艺术寓于人物对话中。例如写范进进考场后和周学道的一段对话。周进问:“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
“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一口一个童生,态度之卑微、口气之胆怯,活现纸上。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
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
行径,言行鲜明的对比形成尖刻隽
永的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专题三:续写故事
(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
示例:
匡超人最后的疯狂
匡超人在至杭州途中,结识了景兰江,学会了欺世盗名的诀窍,对他的恩人马二也看不起了。在杭州又与潘三混在一起,冒名替考,巧取豪夺,干了不少坏事,完全成了这个恶棍的帮凶。
潘三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最终被关入大牢。在这之前,匡超人不断从潘三那里尝到甜头,因而参与犯罪作恶的胆子越来越大:帮助伪造朱签而得了二十两银子,帮人替考而得了二百两银子等等。为更好地拉拢匡超人,
潘三为他操办婚事、置办房屋,可谓私恩不浅。从金东崖赶走龙三以后对郭书办的谈话可以捕捉到:匡超人替考事件还是被举报了,虽然举报人不见得是潘三,但多少应有关系。
谁知匡超人吉星高照,当年受冤的李知县复任又升迁为给事中,要继续照看他这个门生。匡超人于是回温州应考,又是“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后来老师建议他考取内廷教习,又做了老师的外甥女婿,真是人生处处春风得意!
他为了彻底免受潘三案的牵累而打算入京,就逼妻回乐清大柳庄乡下,导致妻子不久即郁闷忧虑而死;对潘三,他不仅不去探望,还打着官腔,说是“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全然忘了自己也曾是犯罪团伙之一员。
匡超人在内廷任职期间,和一些名儒大家聊八股文章,当人家问“先儒”是什么时,他就偷偷地脸红,因为他曾和杭州的诗友鼓吹过自己的学问、事业,却不知道“先儒”是何物,闹出过笑话。
两年之后,潘三使了些银两,平安出狱了,据说来京城发展。匡超人听说这事,吓得两天没睡好觉,心想:“当年替考之事,潘三没有招供牵连到我,这次到京城会不会找我麻烦?”
匡超人马上去老师李知县那讨主意,老师告诉他:“先搬家,让潘三找不到,再称病请几日假,能躲过这一劫再说。”匡超人照办了。
结果几天后,风平浪静,匡超人耐不住寂寞,清早大摇大摆去内廷教习去了。一天平安无事,傍晚出朝回家,坐上轿后,感觉回家的路不对劲,他拉开轿帘一看,啊!轿夫已经换了,轿子旁边走着一个熟悉的人——潘三。
匡超人哀求落轿,张皇失措地爬出轿外,匍匐在地,叩头如捣蒜,颤声说:“潘……潘爷……您怎么来了?”
潘三怒目圆睁,厉声问:“你这些年过得快活呀!忘恩负义的东西!”
第二天傍晚,城西护城河里浮起一具男尸,身穿内廷教习的衣服。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其中的人物到今天还是有其意义和魅力的,在课余时间多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本课结束
布置作业
钱锺书《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