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学校第71届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C【解析】A项,
“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耕读生活”错误,原文是“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高度的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意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体的".
B项,
“人的第一需要是集生命健康、艺术创作等为一体的农耕劳动”错误,原文有“我们可以肯定地同答,成为人类生命最优陪伴的劳动,不是..也不是只能是集生命健康、艺术创作、物质自养、精神自主为一身的农耕劳动”,这个观点是作者的,不是马克思的,马克思认为人的第一需要是劳动,但没有明确劳动的内容。D项,
“也只有耕读教育才能让古老的乡村走向振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无此意。
2.
D【解析】“也点明了其时代的局限性”于文无据,文章主要证明在新的时代耕读教育的重要意义。
3.
С【解析】主客颠倒。“是否有教育价值导致了”错误,原文有“教育越来越走向急功近利的.做事教育,严重导致了·做人教育的供给不足”,原文是对比两种教育的区别在于是否认为耕读教育是否有价值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C(错在“只允许”,据材料三可知,“西班牙inta所营运的航天站”也提供相关服务。)
5.B(错在“那月球历史将改写”,据材料二“或将改写月球的历史”可知曲解文意。)
6.①中国政府支持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②中国航天人敢于技术攻坚与科学探索;③欧洲航天局参与合作。(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7.答案:C(错在“好色必遭报应”,小说主题应该是“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不尊重他人只能招致不尊重”。小说已有“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的暗示。)
8.答案:①惊慌(或:害怕),因为现金、证件丢失,处理信用卡麻烦;②痛恨(或:愤怒),因为被美貌迷惑,因为再也见不到皮夹;③惊喜(或:高兴),因为黑衣美女再次出现,讨回皮夹有望。(6分,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表现“他”羞愧难当的心理;②丰富黑衣女郎性格,使其形象立体丰满;③情节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收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功效;④深化小说主旨: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也是尊重。(6分,答对一点得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0.A(B项,错在“过阙陛/辞上/谕曰”;C项,错在“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D项。错在“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
11.D(错在“因病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12.C(错在“力阻吴拱统兵”,据原文信息可知,陆游力阻吴璘儿子吴挺统兵。)
13.(1)曾觌、龙大渊玩弄职权、培植私党,(用谗言)迷惑皇上,你到今天不说,今后将不能除去他们。(5分,“招权植党”“荧惑”“去”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如果吴挺遇到敌人,怎能保证他不会失败;如果让他立战功,那就更加难以控制了。(5分,“使”“安”“就令”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十二岁就能做诗、写文章,因祖先功劳而补任登仕郎。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秦桧大怒,以致治主考官罪。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面,秦桧扬言要废黜他,因为这个原因陆游被秦桧嫉妒。秦桧死后,开始赴任福州宁德主簿,因为有人推荐,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后来,陆游升任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陆游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当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玩弄职权、培植私党,(用谗言)迷惑皇上,你到今天不说,今后将不能除去他们。”张焘立即禀告皇上,皇上追问这些话的来历,张焘用陆游的话回答(皇上)。皇上大怒,让陆游离京担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改任隆兴府通判。有人说陆游勾结台谏,鼓吹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兵,不得回朝。过了很久,陆游任夔州通判。王炎宣抚川、陕,征召陆游担任干办公事。陆游向王炎陈述进取策略,认为谋取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夺取长安必须从陇右开始。他劝王炎应当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机会就进攻,没机会就固守。吴璘儿子吴挺代父统率军队,非常骄傲放纵,倾尽财物来交结士人,屡次因为小过而误杀人,王炎不敢过问。陆游请求用吴玠儿子吴拱代替吴挺。王炎说:“吴拱胆怯而缺少智慧,遇到敌人必败。”陆游说:“如果吴挺遇到敌人,怎能保证他不会失败;如果让他立战功,那就更加难以控制了。”等到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开始得到验证。
范成大统帅蜀地,陆游担任参议官,二人以文字结交,不拘泥于礼节,人们讥笑他颓废放纵,陆游因此自号放翁。后来陆游多次调动官职,担任江西常平提举。江西发生水灾,陆游上奏说:“拨义仓粮赈济,下令诸郡发粮给百姓。”皇上召他回朝,给事中赵汝愚驳斥他,于是陆游被派去管理祠观。后来,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路过皇宫,与陛下告辞,皇上告诉他说:“严陵山水美处,公事之余,可以游览赋咏自我快乐。”皇上再次召见他,说:“你文笔回旋跌宕非常好,不是他人可以比的。”于是任命陆游做军器少监。绍熙元年(1190),陆游升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皇上诏令陆游暂代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官职,不久兼任秘书监。绍熙三年,史书完成,于是升任宝章阁待制,以此职退休。嘉定二年(1209),陆游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14.
C项,“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故选C。
15.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答对即可)
16(1)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道寄奴曾住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
【答案】
17.C
18.D
19.D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有目共睹:指人人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有口皆碑:是说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有口皆碑”常用于到处为人称颂的人及业绩、成就等。此处文意是效果明显,所以应选“有目共睹”。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浮光掠影:指见识肤浅,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是强调过程,意指在看的过程中不细致地观察,浮光掠影强调结果,意在指看后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处强调上课的过程,故选“走马观花”。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悄然而生:无声无息地发生发展。此处形容“自豪感”应选“油然而生”。
“不可或缺”和“不可缺少”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不能缺少。但是它们有几点不同。一是“不可或缺”强调不可缺少的语气更重、更强烈,“不可或缺”中的“或”可以理解为“稍微”;二是是“不可或缺”具有书面语色。此处强调非遗教育的重要性,语意较重,所以选“不可或缺”。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之所以出现‘接非遗、看非遗、演非遗’”后面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宾语“的现象”,排除AC两项﹔“不仅仅是‘进校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更是中国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的困境”是递进关系,语序不能颠倒,排除BC两项;“产生的现象”搭配不当,应为“产生的问题”,排除AC。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声音延长;
B.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C.表示话题转换;
D.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20【答案】(1)“语言特点”示例:①运用化用手法,幽默诙谐;②运用对偶(对比)手法,整齐、上口。(4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答对即可)
(2)“学生心态”示例:①在高考的压力下,渴望激发学习斗志。②标语折射出学生功利化的心态,值得深思。(4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答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2.
审题:
材料分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朱熹名言,有教育意义;材料二,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具体行动,有示范作用;材料三,说明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粮食危机的现实,说明节约粮食的原因。三则材料都指向同一内容:厉行节俭,反对浪费。
审任务:作文要求从两个任务中选择其一,因此写作时要考虑不同对象之间的表述重点应有所差别。学校演讲会的演讲稿,可以从世界粮食危机、同学们爱惜粮食意识的培养、节约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对节约粮食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的形式等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议;给家长的倡议书,应该更侧重发起倡议、呼吁,请家长重视粮食安全教育,从一日三餐中教育孩子爱惜每一粒粮食,并支持学校的各项有关举措等。
要注意格式:演讲稿要注意称呼语、问候语、开场白和最后的诸如“谢谢大家”的结束语,写作时还要注意情真意切,情感交流,言辞诚恳,表达有分寸,多用口语等;倡议书要注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等格式要求,写作时还要注意写清发起倡议的背景原因、目的以及具体要求和做法。
立意: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青年学生要继承发扬;
②节约食物是对劳动的最大尊重,也是敬畏万物、善待生命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③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生命智慧;
④向“舌尖上的泥费”说不,全社会要共同发力,加强教育和宣传,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
⑤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必须形成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友好学校第七十一届联考
类从异化劳动解放的时
人正是因为劳动才使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21世纪人类劳动革命的意义,是让劳动承
高二语文
实现人类生命崇高,使人类与机器人有区别的新使命。让人类从劳动满足物质需求中解放
来,使劳动所具有的满足人类的生命侶
生命崇
价值的作用充分释放出来
说明:本试卷共10页。考试
天中国教育出现的
问题
教育越来越走向急功近利的“做事教育”
导致
注意事项
做人教育”的供给不足。从“做事”层面看,耕读教育没有什么价值;从“做人
必须
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读教育恰恰是现代非常需要借鉴、传承I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按照新时代劳动观,如何让耕读教育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笔迹清楚
新使命,是
迈向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意义上讲,耕读
生
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
做人教育的必修课,也应该成为如何做
的必修课
卷上答题
耕读教育重新定义中国乡村的价值和未来,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耕读教育是我们迈向新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新发现乡村价值的重要教育。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不是单纯的资本下乡
振兴
老乡村文明如何实现与新时代嫁接的振兴。迈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耕读教育将会承担起将
现代文阅读(36分)
老的农耕文明与新时代嫁接、过
村互补共生、物质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全国开展耕读教
仅可以让国人在精神上找到回家的路
乡村振兴带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才、资源与市场、自信与文化。耕读教育,不仅会使全
认识中国乡村价值,也会推动
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高度的融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其根源正是耕读生
乡村教育改革,使古老的乡村在耕读教
这种让生命实
觉的耕读生活,使
代文化艺术走向了源于心法的内求
(摘编自张孝德《千年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
我生命体验的崇
天地感应的自在性之路,由此使
代艺术审美发展到很高的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独诗意美与禅意生命为一体的耕读生活是中华民族
文明生生
源和保证
在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
度
劳动从满足生计中解脱出来后,农耕劳动不是没有
价值了,恰恰相反,在21世纪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农耕劳动价值将比任何时候都大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后,人的第需要是集
术创作等为一体的农耕劳动
脱离生计的劳动
耕劳动所携带的具有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生命的价值更加凸显
C.耕读教育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教
对象不应只是各类在校学生,还
所有
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极大
动成为人的第
物质产
后
.全面开展耕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只有耕读教育才能让古老的乡村走向振兴
样的劳动才能成为人类第一需求?我们可以肯
成为人类生命最优陪伴的劳动,不是
列对原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现代工业化的工厂劳动,也不是办公室的脑力劳动,只能是集生命健康、艺术创作、物质自养
章行文中用“可以肯定
景下”“特别是”等说法,体现了
密
精神自
身的农耕劳动
文章借助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证明了农耕劳动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
特别
能的发
发一场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劳动革命。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文章主要从耕读教育对艺术审美、新劳动观、乡村振兴等的作用
述其时代
寸代的许多劳动
机器人所替代
我们对此缺
认识,对于即将发生的这
定了耕读
要性,也点明了其时代的局限性,体现出论证的客观
种劳动替代的革命充满了恐慌和不确定性
现代智能机器人所替代的恰恰是工业化时代对
3.根据原文内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和生命有副作用、有异化的劳
人类生命有价值、没
农耕劳动不仅不会替亻
生命实现
觉
使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发展到很高水平
反而更
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时代不是人类成为智能机器人奴隶的时代,而是
农耕劳作中获得精神需求,所以农耕劳动在物产极为
天尤为重要
语文试题第1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