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车”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1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对玩具车的特征有所了解,包括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动力等。只有了解了玩具车的特征,才能做出一辆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所以本课是后面两课的基础。
本课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是“我最喜欢的玩具车”,让学生选择一辆喜欢的玩具车,向同学介绍这辆车的特征。活动2是“给小车分分类”,在活动1的基础上,根据小车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学情分析
玩具车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在幼儿阶段他们都有玩过,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玩具车的特征。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个特征。
教学策略
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玩具车,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的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会对同学带回来的小车很感兴趣,把大家的小车都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小车特征,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小车,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教学目标
1.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能根据玩具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教学准备
玩具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玩具车。
3.板书课题:“我们的小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导入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我喜欢的玩具车
1.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玩具车吗?
让学生选择一辆你喜欢的玩具车进行观察,试着描述小车的特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特征适时进行归纳和板书。
2.观察更多的玩具车。
A、观察描述并比较小汽车、跑车、火车、吊车、大巴、卡车。
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观察描述并比较。
B、将小组内同学们的玩具车集中起来。
选择一辆小车进行观察。
从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3.听特征猜小车。
A、将小组同学们的玩具车集中起来。
B、每个同学分别描述自己观察的一辆小车,其他同学根据特征猜猜是哪辆小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从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进行描述其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玩具车有不同的特征。)
(二)活动二:给小车分分类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玩具车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1.讨论:我们可以根据哪些特征给小车进行分类?
可根据轻重、动力、轮子数量、颜色、材料。
2.每个小组根据小车的其中一个特征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同学之间根据玩具车的特征,通过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从而能对小车进行分类。)
(三)归纳小结
我们的发现:不同的玩具车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有助于认识周围事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