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柳树和小枣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02 17: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预习: 观察柳树和枣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交流:同学们,把你看到的柳树和枣树的样子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柳树还是枣树?说说自己的理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到底他们之音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的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
3、老师指导难读准的字音,领读。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3、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五、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六、老师评价、小结。
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七、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漂亮(不会结枣)           尺有所短
小枣树:结枣(不漂亮)            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15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成语和这一课内容有联系?
二、指导认读,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和生字交朋友。
3、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回忆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叫音出示生字。
游戏2:组字:禾+几=(秃)   口+贝=(呗)  口+虫=(虽)  田+心=(思)
(2)巩固会写的字。
“怎”、“思”二字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
“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
“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生再仿写。
4、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三、作业布置:抄写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禾+几=(秃)   口+贝=(呗)  口+虫=(虽)  田+心=(思)
教学后记:
教材说明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 ( http: / / www. / Soft / )。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 ( http: / / www. / Soft / ):图(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通过这一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同时又把竞争悄悄引入课堂。)
4、课堂辩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这样,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合作关系及友谊,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尊与成就感。)
四、课堂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
这节课你快乐吗?学生自由畅谈。
(学生整理知识,交流感受,感悟文学的魅力。)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在整个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读——评——再读”的方式。学生在听完同学的朗读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针对同学朗读中的不足,创造性地加以自己独特的理解,配以动作、表情,朗读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互评,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初读、互评、再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本堂课中我努力遵循了这一理念,指导得也比较成功。如当学生读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小柳树怎么样?小枣树又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接着又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你是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后又会怎么想?会对它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究,随后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内容:你觉得小柳树和小枣树谁可爱?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可以说,在这堂课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呵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亮出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不过,在面向全体,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力求完美。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这种本质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体验、参与,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动态与发展。下面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来反思简析。案例: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像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评析: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二、学生听教师绘声绘色地简述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注意听老师讲些什么。师:(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地简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非常喜爱它们……..”你们听懂了什么?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生: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生:小柳树很美。生:枣子很甜。(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多么优美的柳树!它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它们之间的故事吗?)(评析: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与教师阅读理解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情感自然被预热。这样设计情境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它能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心理准备。)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自己读这篇童话故事,请注意要求:读准字音,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有信心读好吗?(生阅读课文)(评析: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师:课文读完了,请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评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介绍给大家?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生:从“得意”一词。师:“得意马心猿”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得意”可以换成“骄傲”。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生: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生: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生:我不能再骄傲了?(评析: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析: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的境界。)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像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它能发现别人的优点。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改。师: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在美。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评析: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反思与总评: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体运用系统论和认知建构论的观点和方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主体情感思维定向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反馈机制,实现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过程是教学双边对话活动和问题情境交融过程的生成发现和创造的“源泉”,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而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并通过适时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设计变更,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最终产生设计方案,并作为下次教学设计创造过程的开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把学生当作资源去开发。我们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创新教学设计,完全放开学生思维又注意情感思维定向引导,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片段或不同的词语生成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真实情感认识,产生思想的火花碰撞,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