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

文档属性

名称 坐井观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02 17: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3、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小实验:卷起圆纸筒看屋顶有多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六)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
  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附件1:板书:
13 坐井观天
   青蛙 (有多大?) 小鸟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预习提纲:1.自学学生字、生词。
2.搜集青蛙的生活习性,观看小鸟的喜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
2、小朋友,你听说过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吗?是谁坐在井里观天?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它同不同意小鸟说的话呢?那你又认为谁说的话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那就知道谁说的对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
2.一边读一边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组词。
yán
沿 井沿→船

际 实际
Xìn
信 写信
2.个别读
3.开火车读
4.全班读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
(1)左右结构的字:信 沿 抬 际 蛙 错
(2)上下结构的字:答
(3)半包围结构的字:还(先写“不”再写“辶”)
2.书写
3.进行评比
五.正确地朗读课文
1.个别范读
2.自由读
3.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流利、 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悟和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检测情况。
2.出示几个段测一测读得是否流利。
二、学习课文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有什么不同?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拓展练习
1.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故事
2.全班交流续编的故事。
三维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会读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寓言两则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 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 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4、小组探究。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课外扩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见了什么
六、作业。
青蛙跳出井口后,它看到了什么 会说些什么 展开你想的像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课外延伸。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已有方法学习新的成语故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加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出示水井图、青蛙与小鸟位置图
四、教学过程 :
一、 看图、导入
1、出示图片 : (1)图上都有什么?
(2)指出"井沿、井底"的位置。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问:观是什么意思?
那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过渡)那坐在井里看天,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 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
(1)认真读,不会的字词想办法解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
三、讲读课文
1、把青蛙和小鸟说的话画出来,仔细读一读。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事情?
3、你还有不懂的吗?
4、你觉得青蛙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要向它学习吗?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四、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坐井观天》的方法学习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1、总结学习《坐井观天》的方法:
(1)读通课文,利用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把不认识的字学会怎样读。
(2)分段细读,把重点词语抽出来,认真理解。
(3)抓住文中的对话,反复读,体会人物语气和感情,帮助理解课文的主旨。
(4)结合和同桌的讨论交流,交换各自的见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出示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自学。
3、反馈:
(1)试着齐读故事。
(2)故事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3)把一些你不懂或者非常重要的词语与同学共同分享。
(4)小结归纳:你从这个故事里,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4、师适当补充。
五、学生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成语故事
1、指名说一说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
2、对学生的课外知识给予肯定。
3、课后完成卡片。
我喜欢的成语故事 故事的大概内容 我学到的道理
六、介绍推荐适合二年级学生读的成语故事。
1、故事:《亡羊补牢》《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掩耳盗铃》《杯弓蛇影》等
2、书目《成语故事》、《成语接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