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
2
3
4
5
6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7
8
9
10
C
D
C
B
C
能量;信息
信息
B
C
C
11
12
13
14
15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C
2.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点拨】教室的长与宽约8 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 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 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里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变弱。
【答案】D
3.【2020?广州】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C
4.【2020?南通】如图,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若改变杯内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B
5.下列对于声的利用的现象中,不同类的是( )
A.利用听诊器诊病
B.利用声呐测海水深度
C.超声波加湿器
D.听到雷声知道要下雨了
【点拨】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而题中其他现象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选C。
【答案】C
6.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能量
信息
7.医院的救护车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信息
8.【2020?湘潭】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B
9.【2021?宿迁模拟】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C
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D.“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音调的高低
【点拨】“请勿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答案】C
11.【教材P29想想做做改编】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她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纸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1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丽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
【点拨】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固体能够传声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距离和响度相同,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名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棉线传声时,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振动就会停止,就听不到声音了。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点拨】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振动就不能通过线传播。
不能
13.【教材P34演示改编】如图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
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有关,站在远处的同学虽然可以看见泡沫小球弹起,却没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振幅
离声源的距离
14.口琴是一种乐器,口琴上面一般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有多组铜制的簧片,用口对着小孔吹或吸便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的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
A区的较薄、较短,
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发声时,较厚、较长的铜片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得________(填“快”或“慢”),图中A区是________(填“高”“中”或“低”)音区。
【点拨】口琴靠铜片振动发声,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C区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A区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慢
高
(2)在同一小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点拨】在同一小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口琴时,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响度
(3)在教室内演奏口琴时,教室外的人也能听出是用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辨别的。
【点拨】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声的音色也不同,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音色
1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
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起然后释放去
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
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吸音性能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的是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聚酯棉
厚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