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自主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风雨为题,通过抓特点来描写自然现象。《春夜喜雨》这首诗便是抓住春雨的“细”的特点展开描写。本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搜集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
在本单元的语文课学习中,我们领略的北京的风,巫峡的雾,接下来我们将以雨为题,来欣赏春夜细雨、湖上骤雨、山涧急雨。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欣赏杜甫笔下的春夜细雨,题为《春夜喜雨》
(以单元重点引出本课,让学生更加清楚要学的是什么。)
谁来介绍诗人杜甫?
(在多年的学习中,我们曾简介过诗人杜甫,此次课前,我又布置了同学们自行查找资料,介绍诗人,让学生拥有搜集积累的能力)
二、 读诗:
1、 介绍诗体、写诗:
这首诗共八句,是八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下面我请四名同学合作将全诗呈现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对照书,看看前面的同学有没有将字写错的,帮忙纠正。
(此写诗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整首诗印象更深刻)
2、 读准字音:
(1)自读:同学们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3)同桌互读:纠正读错的字,并教读正确。
3、 读出节奏:
(1)我们读过许多的诗歌,大家都知道诗歌有它的节奏和韵律,你能借助以有的学习经验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来吗?
(从一年级起,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诗歌,所以借助以有的学习经验读书,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
(2)指名读首联,你听出他的节奏型了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二一二型)
(3)利用此节奏型小组轮读互评其他句。
(4)展示个人朗读。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每生读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汲取优点,更好的朗读,读的突出的,还允许领同学们读)
三、 想画面:
(1)一个会读诗的人,读着读着,脑子里就会浮现出许多画面来,下面,我们就来自由读一读整首诗,看看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一会讲给同学们听吧。
(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与想象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理解所读内容)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想到了哪些画面,是诗中的哪个词哪句话开启了你的想象之门?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以想画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内容)
四、 悟诗情:
(1)诗情画意,画意我们看到了,那诗情呢?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哪个字是诗人的感情所在?——喜
(从课题中抓住本节课的关键“喜”,展开更深入的学习,让学生思路清淅)
(2)这喜表示什么?——欢喜、惊喜、喜悦……
(3)全诗中无一个“喜”字,那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传达“喜”之情的呢?请小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吧。
(小组讨论要运用恰当,在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展开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集思广益,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另个,“喜”的情感体会是本节课的难点,充分的小组讨论可以让难点在此突破)
(4)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传达作者的“喜”呢?
(5)作者为何而“喜”呢?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本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了解诗人的为人,进行思想教育)
五、回归整体:
(1)这首八言律诗朗朗上口,相信这节课的学习中,一定有人将它存入脑海中了吧,谁能尝试背给大家听呢?
(2)集体背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六、拓展学习:
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有关雨的诗句展示给大家,同学们对哪句感兴趣,可以将其记在你的书上。(共12张PPT)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 诗人。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也因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称为 。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子美
杜少陵
杜工部
“诗圣”
唐代
现实主义
整体把握诗歌: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春,759年)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
请问:题目《春夜喜雨》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
因雨而喜。
因何而喜呢?
写作背景和思想基础:
(1)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2) 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这首诗也显示出他的这种深湛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者获得安宁,又看到喜人的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怎能不喜?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诗文赏析:
乃:于是,就;
发生:指春雨催动植物萌发生长;
思考: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体评价
“好”,一个”好”字既是作者对春雨的赞誉,也流露出作者欣喜的心情.
一个”知”字说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从视角的角度写春雨中的夜色.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借助想象描绘雨后的春色,创造出一个清新绚丽美妙的新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由衷的赞美,诗人心中则更是喜不胜喜.
晓:早晨;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练习:
1. 这首诗布局是严谨的,从顺序上说,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它从夜晚写到晓,从物写到花,又从听觉写到视觉,从实景写到虚景,步步移动,层层深入。
2. 情景交融,构成诗歌的意境,情与景,也是构成诗歌两个要素,《春夜喜雨》通篇写景,是否就没有写情?
不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写景,是情中之景,而情,又是景中之情,全诗情景交融,不着痕迹,才使得诗歌本身含蓄蕴藉,使人读之,悠然神往。也使得诗歌耐人寻味。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积累有关描写春雨得诗句,并与同学交流.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