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6散步
(一)新课预习
新知导入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家是亲情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因为有爱,家才温馨,情才真切,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下面,我们就一起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田野散一散步,感受一下他们一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莫怀戚(
1951—2014)
,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花样年月》《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写作本文时,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掉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故有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经历。后来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柯尔特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说在哺育儿女、赡养父母方面,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引起了作者的感慨: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在感慨之余,作者以那次散步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创作了此文。
预习思考
字词学习
信服
分歧(
qí
)
取决(
jué
)
一霎(
shà
)两全
粼粼(
lín
)
各得其所
熬(
áo
)
拆散(
chāi
sàn)
多音字
散
铺
泡
(
sàn
)散步
(
pū
)铺床
(
pào
)泡茶
(
sǎn
)散漫
(
pù
)当铺
(
pāo
)泡桐
[串句记忆法]
他劳累(lèi)了半辈子才积累(lěi)起来的财富,却成了他逃生时的累(léi)赘。
形近字
歧(
分歧
)qí
岐(
岐黄
)qí
[口诀记忆法]
风拂水面,波光粼(lín)粼;水波闪亮,好似鱼鳞(lín)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词语巧辨
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相同点
都有“得到满足”的意思。
不同点
“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或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侧重于结果。
“各取所需”是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侧重于主观动作。
辨析
1.各机构共享信息,(各取所需),最大化地实现了这些信息的价值。
2.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
各得其所
),各展其长。
预习思考
速
读课
文
思考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思考2: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妙处?
思考3:读完本文。你对本文的主题有哪些理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1.划分文章层次。
2.读课文,复述课文所讲故事。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2-8):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本文事件的四要素,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涉及的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去田野散步。
想一想,本文所记叙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
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读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本文的线索是散步。通读本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人物
认识
母亲
听从儿子的劝告出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却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我”
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并最终听从母亲的话走小路,而且到了不好走的地方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又是一位孝子,和妻子一起承担了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妻子
文中“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母亲
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
温柔、贤惠
我
孝顺、有责任感
儿子
聪明、天真可爱
家庭: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亲情……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以小见大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其中以小见大的手法的运用更是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思想。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主题。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或一份情感……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需要注意:(1)“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小”中要能体现“大”;(2)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显主旨。
(二)学霸笔记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写作特色
?
选材精巧,以小见大。
文章多处运用大词小用的手法。作者选取“散步”这种日常小事,在叙述时用了“分歧”“责任”“决定”“整个世界”等词,表达的意思远远超出事情本身,作者借此来宣扬家庭伦理准则,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考点聚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③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命运;⑤揭示(暗示)文章主题。
答题模式:分析时要“一看”“二抓”“三联”,即:看句子所在的位置,抓环境的特点,联系人物、情节及主旨。
例:“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心情。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霎时(sà)
拆散(chāi)
嫩芽(nèng)
B.散步(sàn)
蹲下(dūn)
粼粼(líng)
熬过(áo)
C.毕竟(jìnɡ)
铺开(pù)
信服(fú)
桑树(sānɡ)
D.背囊(bēi)
和气(hé)
委屈(wěi)
水泡(pào)
D
【解析】A.霎(shà),嫩(nèn);B.粼(lín);C.铺(p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C.①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没来由地受到埋怨,他感到很委屈。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B
【解析】A.“熬”分别解释为“忍受”“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B.“各得其所”都解释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C.“委屈”分别解释为“动词,使人受到委屈”“形容词,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D.“意思”分别解释为“情趣,趣味”“含义”。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C
【解析】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句末的句号改为省略号。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
(1)
动作描写
(2)
外貌描写
(3)
语言描写
(4)
环境描写
5.(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了课文《散步》,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不断攀升的确诊数据无时无刻不把人们的心狠狠揪住。
C.民警孙东方每天在抗疫一线跑,因担心自己消毒不彻底会感染家人,他已经二十多天过家门而不入。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非洲蝗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干旱,未来的多雨季节或将减轻蝗灾程度。
D
【解析】D.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
难点突破:常见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常见错误类型有:
①原因是因为……(应改为“原因是……”或“……是因为……”);
②原因是……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③是因为……的原因(应改为“是因为……”或“……的原因是……”);
④造成……的原因是……引起的(应改为“造成……的原因是……”或“……是……引起的”)。
6.请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探究“最美家庭”“美”在何处,破解“最美家庭”的“密码”。
材料一:王华革,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子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2016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二十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7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家人,奉献社会
阅读课文“后来发生了分歧”到结尾部分,完成练习。
7.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
8.怎样理解下面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句子突出强调了中年人的责任:“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必须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9.“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处景色是母亲的眼睛看到的,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烘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10.请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指脚步沉稳而有分寸,“很仔细”指走路很留神。这几个词准确生动地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四)主题阅读练习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吗?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改造成混凝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______!”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1.文章写了两次牵手的情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小时候母亲牵“我”的手;②长大后“我”牵母亲的手。
12.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第一次是看到儿子带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感到高兴;②第二次是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高兴
13.第⑥段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14.请你在第⑦段省略号处再续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像一个学生收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一个石油工人面对喷射的油井。
15.第⑦段中横线处“我”对母亲说了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我”想对母亲说的话。
示例:妈,今天过马路,让我牵着你吧!
(五)写作驿站
16.莫怀戚的《散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选择一个小事,表现“亲情”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写法分析】“以小见大”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从而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应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例文:“妈,老师让买……书,明天就要!”
“你慢点,我记一下。”说罢,妈妈便拿起笔在手上重重做了标记,而后匆忙地离开了家。
此时正是大中午,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树上的蝉也慵懒地叫着。
我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着电视,悠然自得地等妈妈回来。
“咚咚咚”,我听见了妈妈急促的脚步声。“买回来了!你……看看……是不是这几本?不是……我再去换。”妈妈气喘吁吁地说道。
我望着妈妈,看到她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心里一颤,顿时感觉心中五味杂陈,麻木的心溢满愧疚和温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六升七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6散步
(一)新课预习
新知导入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家是亲情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因为有爱,家才温馨,情才真切,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下面,我们就一起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田野散一散步,感受一下他们一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莫怀戚(
1951—2014)
,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花样年月》《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写作本文时,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掉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故有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经历。后来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柯尔特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说在哺育儿女、赡养父母方面,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引起了作者的感慨: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在感慨之余,作者以那次散步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创作了此文。
预习思考
字词学习
信服
分歧(
)
取决(
)
一霎(
)两全
粼粼(
)
各得其所
熬(
)
拆散(
)
多音字
散
铺
泡
(
)散步
(
)铺床
(
)泡茶
(
)散漫
(
)当铺
(
)泡桐
[串句记忆法]
他劳累(lèi)了半辈子才积累(lěi)起来的财富,却成了他逃生时的累(léi)赘。
形近字
歧(
分歧
)qí
岐(
岐黄
)qí
[口诀记忆法]
风拂水面,波光粼(lín)粼;水波闪亮,好似鱼鳞(lín)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词语巧辨
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相同点
都有“得到满足”的意思。
不同点
“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或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侧重于结果。
“各取所需”是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侧重于主观动作。
辨析
1.各机构共享信息,(各取所需),最大化地实现了这些信息的价值。
2.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
各得其所
),各展其长。
预习思考
速
读课
文
思考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思考2: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妙处?
思考3:读完本文。你对本文的主题有哪些理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1.划分文章层次。
2.读课文,复述课文所讲故事。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2-8):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本文事件的四要素,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涉及的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去田野散步。
想一想,本文所记叙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
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读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本文的线索是散步。通读本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人物
认识
母亲
听从儿子的劝告出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却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我”
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并最终听从母亲的话走小路,而且到了不好走的地方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又是一位孝子,和妻子一起承担了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妻子
文中“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母亲
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
温柔、贤惠
我
孝顺、有责任感
儿子
聪明、天真可爱
家庭: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亲情……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以小见大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其中以小见大的手法的运用更是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思想。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主题。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或一份情感……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需要注意:(1)“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小”中要能体现“大”;(2)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显主旨。
(二)学霸笔记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写作特色
?
选材精巧,以小见大。
文章多处运用大词小用的手法。作者选取“散步”这种日常小事,在叙述时用了“分歧”“责任”“决定”“整个世界”等词,表达的意思远远超出事情本身,作者借此来宣扬家庭伦理准则,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考点聚焦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③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命运;⑤揭示(暗示)文章主题。
答题模式:分析时要“一看”“二抓”“三联”,即:看句子所在的位置,抓环境的特点,联系人物、情节及主旨。
例:“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心情。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霎时(sà)
拆散(chāi)
嫩芽(nèng)
B.散步(sàn)
蹲下(dūn)
粼粼(líng)
熬过(áo)
C.毕竟(jìnɡ)
铺开(pù)
信服(fú)
桑树(sānɡ)
D.背囊(bēi)
和气(hé)
委屈(wěi)
水泡(p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C.①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没来由地受到埋怨,他感到很委屈。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
5.(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了课文《散步》,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不断攀升的确诊数据无时无刻不把人们的心狠狠揪住。
C.民警孙东方每天在抗疫一线跑,因担心自己消毒不彻底会感染家人,他已经二十多天过家门而不入。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非洲蝗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干旱,未来的多雨季节或将减轻蝗灾程度。
难点突破:常见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常见错误类型有:
①原因是因为……(应改为“原因是……”或“……是因为……”);
②原因是……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③是因为……的原因(应改为“是因为……”或“……的原因是……”);
④造成……的原因是……引起的(应改为“造成……的原因是……”或“……是……引起的”)。
6.请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探究“最美家庭”“美”在何处,破解“最美家庭”的“密码”。
材料一:王华革,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子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2016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二十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7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后来发生了分歧”到结尾部分,完成练习。
7.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
8.怎样理解下面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句子突出强调了中年人的责任:“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必须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9.“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处景色是母亲的眼睛看到的,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烘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10.请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指脚步沉稳而有分寸,“很仔细”指走路很留神。这几个词准确生动地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四)主题阅读练习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吗?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改造成混凝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______!”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1.文章写了两次牵手的情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⑥段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在第⑦段省略号处再续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中横线处“我”对母亲说了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我”想对母亲说的话。
示例:妈,今天过马路,让我牵着你吧!
(五)写作驿站
16.莫怀戚的《散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选择一个小事,表现“亲情”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写法分析】“以小见大”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从而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应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例文:“妈,老师让买……书,明天就要!”
“你慢点,我记一下。”说罢,妈妈便拿起笔在手上重重做了标记,而后匆忙地离开了家。
此时正是大中午,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树上的蝉也慵懒地叫着。
我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着电视,悠然自得地等妈妈回来。
“咚咚咚”,我听见了妈妈急促的脚步声。“买回来了!你……看看……是不是这几本?不是……我再去换。”妈妈气喘吁吁地说道。
我望着妈妈,看到她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心里一颤,顿时感觉心中五味杂陈,麻木的心溢满愧疚和温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
暑假辅导班机构专用教学课件
6
(一)新课预习
(二)学霸笔记
(三)导读练习
(四)主题阅读练习
(五)写作驿站
(一)新课预习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家是亲情的摇篮,是幸福的港湾。因为有爱,家才温馨,情才真切,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下面,我们就一起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田野散一散步,感受一下他们一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新知导入
莫怀戚(
1951—2014)
,重庆人,作家。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花样年月》《诗礼人家》等。其中《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作者写作本文时,他的父亲刚去世不久,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失掉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中,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故有了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经历。后来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柯尔特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还说在哺育儿女、赡养父母方面,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引起了作者的感慨: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在感慨之余,作者以那次散步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创作了此文。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读读写写
信服
分歧(
)
取决(
)
一霎(
)
两全
粼粼(
)
各得其所
熬(
)
拆散(
)
qí
jué
不要写成“岐”
shà
两全其美
lín
波光粼粼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áo
熬夜
chāi
sàn
字词学习
预习思考
[串句记忆法]
他劳累(lèi)了半辈子才积累(lěi)起来的财富,却成了他逃生时的累(léi)赘。
多音字
(
)散步
(
)散漫
散
sàn
sǎn
(
)铺床
(
)当铺
铺
pū
pù
(
)泡茶
(
)泡桐
泡
pào
pāo
歧(
)
岐(
)
分歧
岐黄
qí
qí
形近字
[口诀记忆法]
风拂水面,波光粼(lín)粼;水波闪亮,好似鱼鳞(lín)。
词语集注
信服
分歧
取决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相信并佩服。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程度比“佩服”轻,比“服气”重。多用于事实、言论、观点、道理等。多用于书面语。
含褒义。不要误解为“各有其特点”。
词语巧辨
相同点
不同点
辨析
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都有“得到满足”的意思。
“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或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侧重于结果。
“各取所需”是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侧重于主观动作。
1.各机构共享信息,(
),最大化地实现了这些信息的价值。
2.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
),各展其长。
各取所需
各得其所
速
读课
文
思考1: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思考2: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妙处?
思考3:读完本文。你对本文的主题有哪些理解?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1.划分文章层次。
2.读课文,复述课文所讲故事。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8):
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
第一部分(1):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本文事件的四要素,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涉及的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去田野散步。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想一想,本文所记叙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母亲老了,春天到了,我劝她多走走;
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母亲决定走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难走的地方,“我”
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和乐融融。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通读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本文的线索是散步。通读本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结构
总领全文
叙写过程
1
2
精读课文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妻子的认识。
人物
认识
母亲
听从儿子的劝告出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却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我”
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并最终听从母亲的话走小路,而且到了不好走的地方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又是一位孝子,和妻子一起承担了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妻子
文中“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和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
初读课文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母亲
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
温柔、贤惠
我
孝顺、有责任感
儿子
聪明、天真可爱
家庭: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亲情……
分析讨论
初读课文
本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画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散步
家庭和睦温馨
互敬互爱
小时,“我”听母亲的
中年人的责任感
承前启后
大了,母亲尊重“我”
现在,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
“我”:走大路→敬老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爱幼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以小见大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其中以小见大的手法的运用更是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思想。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一个主题。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棵小植物、一个小人物……“大主题”,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或一份情感……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时,需要注意:(1)“小”和“大”之间要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小”中要能体现“大”;(2)要尽可能把“小”描写得详细一点儿,生动一点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要巧妙地将“大”点出来,以凸显主旨。
积累拓展
毕淑敏《孝心无价》、孙君飞《牵着蜗牛的手散步》、邓康延《母爱的原野》
积累拓展
推荐阅读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结构图解
?
散步
母亲——走大路——走小路
肩负责任
尊老爱幼
“我”——
背母亲
妻子——背儿子
儿子——走小路
?主题解说
?
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写作特色
?
选材精巧,以小见大。
文章多处运用大词小用的手法。作者选取“散步”这种日常小事,在叙述时用了“分歧”“责任”“决定”“整个世界”等词,表达的意思远远超出事情本身,作者借此来宣扬家庭伦理准则,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
文本概览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③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命运;⑤揭示(暗示)文章主题。
答题模式:分析时要“一看”“二抓”“三联”,即:看句子所在的位置,抓环境的特点,联系人物、情节及主旨。
例:“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幸福心情。
考点聚焦
(三)导读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霎时(sà)
拆散(chāi)
嫩芽(nèng)
B.散步(sàn)
蹲下(dūn)
粼粼(líng)
熬过(áo)
C.毕竟(jìnɡ)
铺开(pù)
信服(fú)
桑树(sānɡ)
D.背囊(bēi)
和气(hé)
委屈(wěi)
水泡(pào)
积累运用
D
【解析】A.霎(shà),嫩(nèn);B.粼(lín);C.铺(p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C.①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②没来由地受到埋怨,他感到很委屈。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积累运用
B
【解析】A.“熬”分别解释为“忍受”“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B.“各得其所”都解释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C.“委屈”分别解释为“动词,使人受到委屈”“形容词,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D.“意思”分别解释为“情趣,趣味”“含义”。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积累运用
C
【解析】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句末的句号改为省略号。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
)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
)
积累运用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5.(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了课文《散步》,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不断攀升的确诊数据无时无刻不把人们的心狠狠揪住。
C.民警孙东方每天在抗疫一线跑,因担心自己消毒不彻底会感染家人,他已经二十多天过家门而不入。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非洲蝗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干旱,未来的多雨季节或将减轻蝗灾程度。
积累运用
D
【解析】D.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因为”。
难点突破:常见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常见错误类型有:
①原因是因为……(应改为“原因是……”或“……是因为……”);
②原因是……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③是因为……的原因(应改为“是因为……”或“……的原因是……”);
④造成……的原因是……引起的(应改为“造成……的原因是……”或“……是……引起的”)。
积累运用
6.请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探究“最美家庭”“美”在何处,破解“最美家庭”的“密码”。
材料一:王华革,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子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2016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积累运用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二十多年来,他和妻子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7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关爱家人,奉献社会
阅读课文“后来发生了分歧”到结尾部分,完成练习。
7.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课内精读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
8.怎样理解下面的句子?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课内精读
句子突出强调了中年人的责任:“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必须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9.“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处景色是母亲的眼睛看到的,有什么作用?
课内精读
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烘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10.请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内精读
“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指脚步沉稳而有分寸,“很仔细”指走路很留神。这几个词准确生动地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四)主题阅读练习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吗?
课外品读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课外品读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改造成混凝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______!”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课外品读
11.文章写了两次牵手的情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品读
①小时候母亲牵“我”的手;②长大后“我”牵母亲的手。
①第一次是看到儿子带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感到高兴;②第二次是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高兴。
13.第⑥段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品读
对比。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14.请你在第⑦段省略号处再续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中横线处“我”对母亲说了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我”想对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品读
示例:像一个学生收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一个石油工人面对喷射的油井。
示例:妈,今天过马路,让我牵着你吧!
(五)写作驿站
16.莫怀戚的《散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选择一个小事,表现“亲情”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写法分析】“以小见大”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从而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应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写作驿站
例文:“妈,老师让买……书,明天就要!”
“你慢点,我记一下。”说罢,妈妈便拿起笔在手上重重做了标记,而后匆忙地离开了家。
此时正是大中午,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树上的蝉也慵懒地叫着。
我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着电视,悠然自得地等妈妈回来。
“咚咚咚”,我听见了妈妈急促的脚步声。“买回来了!你……看看……是不是这几本?不是……我再去换。”妈妈气喘吁吁地说道。
我望着妈妈,看到她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心里一颤,顿时感觉心中五味杂陈,麻木的心溢满愧疚和温暖。
[优秀示例]周日,我吃完晚饭便要回学校,开始新一周的学习生活。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不必了,他笑了笑,说他去散步。这借口……我没有理会,拉着箱子,快步走了。
父亲穿着厚睡衣,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慢慢地走着,没有看我,而是看天。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怕惹我烦;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我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我终于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臃肿的身躯。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难为情;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俩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俩都跟着爱走。
[选取生活中典型的小事表现父子之情。]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