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物中考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1·辽宁省营口市)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地球之肺”“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2021·江苏省常州市)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湖泊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雨林生态系统
(2021·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B.
食物网中可以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D.
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2021·江苏省苏州市)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长江白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吻部细长,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令人惋惜的是,长江白鲟于2019年12月被正式宣布灭绝,如图为长江白鲟的纪念邮票。
长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然而,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暨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长江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
鲫鱼
B.
大鲵
C.
菖蒲
D.
扬子鳄
(2021·江苏省苏州市)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长江白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吻部细长,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令人惋惜的是,长江白鲟于2019年12月被正式宣布灭绝,如图为长江白鲟的纪念邮票。
长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然而,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暨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如图是长江部分食物网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戊与丁之间仅构成竞争关系
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最多
D.
乙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2021·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11月底,苏州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区内的试点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
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
疏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
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
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2021·江苏省苏州市)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B.
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D.
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2021·浙江省温州市)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
细菌
B.
菜青虫
C.
食虫鸟
D.
青菜
(2021·浙江省宁波市)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
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遗传有关
C.
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
“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2021·河南省)郑州市龙湖湿地公园遍布芦苇、菖蒲等植物,有天鹅鸳鸯等多种野生禽鸟在此栖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植物和动物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
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021·湖北省宜昌市)有关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的说法:①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水稻、鱼类外,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③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④因为在稻田中增加了鱼类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提高到与热带雨林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021·湖北省宜昌市)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2021·湖南省邵阳市)猪血丸子是邵阳的地方美食,主要用豆腐、肉、猪血等食材加工制作而成。下列关于猪血丸子炒辣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
豆腐的成分主要来自种子胚乳
C.
豆腐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
D.
辣椒的种子外有个果皮包被
(2021·广东省)图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为④→③→②→①
B.
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C.
②③④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
D.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④最多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
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
D.
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因此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021·海南省)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时,经常穿越沼泽地。这里的“沼泽”属于(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2021·四川省成都市)我国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最能体现物质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的是(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1·四川省成都市)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小虾,他还必须补充的材料是( )
A.
金鱼藻
B.
自来水
C.
河沙
D.
锦鲤
(202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以下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B.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C.
真菌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02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B.
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
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D.
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清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______
(判断对错)
(2021·浙江省绍兴市)一种难降解药物Y由于某种原因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2)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药物Y会在
______
体内浓度最高。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
(2021·山西省阳泉市)塞上绿洲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西邻毛乌素沙地。历任县委书记前赴后继,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历经60余年,让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满眼苍翠的“塞上绿洲”。如今除了一望无际的由“小老杨”、樟子松等构成的生态林外,还有漫山遍野的沙棘林。右玉人大力发展林下苗圃和林下养鸡、养鸭等林下经济,还建成了许多生态牧场。一群群牛、羊在草场上悠然地吃着青草,它们的粪便又成为树木、牧草和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优质的羊肉、沙棘汁、大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正在使右玉从“绿起来”变得“富起来”,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的①、②或A、B、C):
(1)资料所显示的右玉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
______
和
______
。
(2)牧草、沙棘、玉米、“小老杨”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是即图中的[
______
]。它们通过[
______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换成
______
能储存起来;牛、羊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即图中的[
______
];动物粪便可作为有机肥供植物利用,是因为如图所示[
______
]
______
的分解作用。
(3)试根据以上资料写出一条包含人的食物链:
______
。
(4)请你说说大力植树造林的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2021·辽宁省营口市)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今日又重现在田埂之间。如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思考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固定的
______
。
(3)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者,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会使昆虫的数量在短时期内
______
。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
(5)如表是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这种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的泥土培育水稻,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从表中数据可知,
______
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微克)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36
20.172
3.21
(2021·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开始向大海排放福岛核废水。核废水中残存的氚具有放射性,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整个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属于
______
,该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______
。
(2)图中的顶层食鱼鱼类是第
______
营养级,该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______
流动的;核废水中的在生物体内富集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3)日本政府指望依靠海洋的
______
能力来解决核废水的危害。若海洋中的动植物因放射性物质发生变异或死亡,将导致生态系统难以维持
______
。
(4)你对日本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态度是:
______
。
(2021·浙江省丽水市)2021年5月1日,位于丽水市区的华东药用植物园正式开园,该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园内的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孔雀草等近2000种植物多数可入药,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药学植物库。请回答:
(1)柳叶马鞭草常用分根法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______
。
(2)孔雀草(如图)的花和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孔雀草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______
。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园内所有绿色植物属于
______
。
(4)华东药用植物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其能量最终来源于
______
。
(2021·浙江省金华市)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蛾幼虫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
______
;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
______
;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了一定的
______
能力;
(4)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
______
(选填“增多”或“减少”)。
(2021·浙江省衢州市)“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
(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
(2021·安徽省)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______
。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
______
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______
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2021·福建省)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
______
。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
______
。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______
。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
______
(填“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021·山东省青岛市)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己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
______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是
______
。
(2)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
______
。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
______
决定的。图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
______
(填数字)。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______
。
(2021·山东省菏泽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某学校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他们让学生参与设计并建设了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生态系统保护小组的同学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
(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
(3)根据图中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
______
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
______
(写出2项)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
(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
。
(2021·山东省潍坊市)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白浪河湿地公园是近年潍坊重点打造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该生态系统后构建的食物网。
(1)水生植物通过
______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给各级消费者。鲇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
______
营养级。
(2)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除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外,还有
______
等。鹭、野鸭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该呼吸方式的优点是
______
。
(3)在分析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请陈述你否定该观点的理由
______
。
(4)该湿地在某个时期由于污染物排放导致环境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
。现经人工修复后成为我市优质的休闲、旅游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5)为保证对水质的净化能力长期稳定,科研人员引入了3种对水质均有净化效果的植物,分别是多年生的挺水植物香蒲、一年生的浮水植物菱、多年生的沉水植物金鱼藻。请结合这3种植物的特点,分析该引入方案的优点
______
。
(2021·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______
多样性。
(2)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调节能力。
(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
(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5)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移植来的常绿树种也给冬天的襄阳带来绿色生机,人们都赞叹襄阳环境好、空气好,是生态宜居城市。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
。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请你对垃圾处理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______
。
(7)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______
的是(填序号,多选)。
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利用风能发电
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④推广太阳能路灯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
(2021·湖北省随州市)图为能在茫茫宇宙中做长期飞行的“宇宙飞船”简化模型图,在封闭的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可以实现基本的有机物、氧气的自给自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分解罐中的细菌、真菌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由此可见,腐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2)宇航员等生物通过
______
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作为飞船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______
(写文字表达式)的原料。
(3)飞船中的被子植物根尖的
______
区是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历经23天,成功携带月壤和水稻、首蓿、燕麦、拟南芥种子等三十余种实验材料返回地球。科学家期待着从中选育出“中国原创”的新品种。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这属于
______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021·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此期间,科研工作者和农业技术人员投身产业扶贫一线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1)李玉院士倡导的“北耳南扩”“南菇北移”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都属于
______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能利用秸秆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2)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合理密植,以充分利用
______
;利用5G技术遥控无人机进行施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______
。这些措施都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
(3)农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巡查中发现一株植株高大、稻穗饱满的水稻,他猜测这与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他想通过观察,以比较该株水稻与其它水稻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应如何操作?
______
。
(2021·湖南省长沙市)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今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今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______
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
______
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______
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
______
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
______
。
A.随手关灯
B.光盘行动
C.放生巴西龟
D.垃圾分类投放
(5)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______
。
(2021·湖南省岳阳市)野外一水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的鱼类主要鲢鱼和鳙鱼,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
,若水体因有毒物质污染,且通过生产者进入食物链,依题意最长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______
。
(2)水塘中含氧量最低的时段为
______
(填“清晨”“正午”或“傍晚”),原因是
______
。
(3)实践表明向水塘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能提高鱼的产量,请从生物学角度说出理由:
______
。
(2021·广东省)“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项目式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请分析作答。
(1)在图1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过程
______
(填编号),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
______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
______
平衡。
(2)图2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
______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
______
,已经出现超过生物圈
______
的趋势,导致
______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以下两方面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各提一条要求。
Ⅰ.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______
;
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______
。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十里莲位于田东县祥周镇,由右江河汊古河道演变而成。莲塘水面南北约十里,全是绿荷一片,故名十里莲塘。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莲塘除了荷还有鱼、青蛙等多种生物,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
______
。
(2)莲塘放养有鱼、青蛙、鸭等动物,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生物防治,不仅提高莲塘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
______
。
(3)在“荷→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青蛙所属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______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流向青蛙的效率并不高,原因是昆虫体内的能量会通过
______
散失,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能量未被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______
。
(2021·海南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践行“绿色办展”,要求各涉展企业自觉杜绝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资料二海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如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有黑翅鸢、白腹鹞等
9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紫水鸡和栗树鸭等珍稀物种也在这里栖息繁衍。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79科164属196种,野生脊椎动物16目40科94种。
资料三近年来,海南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62.1%以上,充分发挥了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被誉为“天然氧吧”!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1)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
______
循环。
(2)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___
多样性。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
,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______
,它通过
______
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021·四川省成都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白鹭湾湿地生态公园即是其中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白鹭湾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图示,图1表示白鹭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土壤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河虾与食草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
。
(3)输入白鹭湾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
______
。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______
。
(4)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
______
,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
(5)为保护白鹭湾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你去白鹭湾游览时,应当注意:
______
。
(2021·陕西省)科研工作者在一片有大熊猫活动的野生箭竹林进行研究。为了解大熊施的食物来源,分析了林中几种动物的粪便残留物,情况如表:
动物种类
灰林鸮(一种猫头鹰)
竹鼠
大熊猫
动物粪便中残留物
竹鼠头骨
竹纤维
竹纤维、竹鼠头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箭竹是
______
。
(2)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
______
。
(3)上述竹林生态系统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______
。
(4)某年此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其他植物取而代之,大熊猫因缺乏食物陷入困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能力是有限的。
(2021·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市麦积山景区群山皆绿,林木茂盛,流水淙淙,景色宜人。景区中生活有多种动植物,如图为一些生物组成的食物网,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有
______
条食物链。
(2)请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______
。
(3)图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
,F和E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4)该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示成分外,还包括
______
和非生物部分。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含有的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
______
(填数字)过程实现的。
______
(填标号)作为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______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图一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为
______
。若图二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a对应的生物为
______
,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______
。蝗虫体表有
______
,用于呼吸,它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
______
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021·江西省赣州市)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
。
(2)青蛙与昆虫之间是
______
关系,两者的发育方式都属于
______
发育。
(3)用秸秆配制成培养基后,经高温灭菌、冷却后
______
,然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可培养出香菇。
(4)甲烷菌属于
______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它可分解秸秆产生沼气。
(5)图中对秸秆的利用,既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
______
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秸杆焚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021·四川省南充市)请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资料一:南充市嘉陵江湿地公园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芦苇青青,江水澄碧,鱼翔潜底,白鹭翩飞……它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遐想和探究。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嘉陵江湿地公园进行研学旅行。他们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该湿地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绘制了该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如图一所示。
资料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嘉陵江湿地公园游玩,部分游客乱扔垃圾,导致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影响了该湿地生态系统。为此同学们对某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检测,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二所示。
(1)观察图一,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
(2)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______
和
______
。
(3)图二是五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则戊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
(4)通过观察图二,可以看出甲在图一中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
。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21·云南省)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
______
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
______
。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3)大树等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
______
(填序号)。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
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湿地有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如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因此,有“地球之肾”、“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故选:B。
(1)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2)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还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功能。
2.【答案】C
【解析】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湖泊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组成和功能。
3.【答案】A
【解析】解:A、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即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A正确;
B、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错误;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食物链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答案】C
【解析】解:鲫鱼、大鲵和扬子鳄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
故选:C。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错误;
B、“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错误;
C、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所以图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正确。
故选:D。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草食性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草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6.【答案】D
【解析】解:根据海绵城市的含义可知,“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都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改”不利于吸水渗水等,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该题考查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点,完成此题,可以从水和空气的保护来进行。
7.【答案】B
【解析】解:A、碳中和不仅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包括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同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有关,D错误。
故选:B。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8.【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菜青虫、食虫鸟属于消费者;青菜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9.【答案】D
【解析】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种群,构不成群落。错误;
B、天牛的抗药性不仅与生物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影响有关。错误;
C、食物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故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为: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错误;
D、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正确。
故选:D。
(1)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亦称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无污染等特点。
这是一道综合题,只有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A、上述植物和动物只是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错误;
B、芦苇、菖蒲等绿色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C、天鹅、鸳鸯在湖中捕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正确。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常见类型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11.【答案】A
【解析】解:①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水稻属于生产者,鱼类属于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错误;
②稻田养鱼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大鱼。正确;
③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越是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积累越多。大鱼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大鱼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正确;
④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若。在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远远少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因此热带雨林的自动调节能力要强很多。错误。
可见②③正确。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大小与自身的营养结构有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12.【答案】A
【解析】解:A、小麦因具①光合作用过程,能够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错误;
C、①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②过程在光下与黑暗都能进行。错误;
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时促进①光合作用,抑制②呼吸作用过程。错误。
故选:A。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2)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3.【答案】B
【解析】解:A、豆腐由大豆加工而成,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正确。
B、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无胚乳,豆腐的成分主要来自种子的子叶,错误。
C、豆腐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正确。
D、辣椒的种子外有个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正确。
故选:B。
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掌握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①→②→③→④,A错误;
B、①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④的营养级别最高,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B错误;
C、②③④属于消费者,能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制造有机物,C正确;
D、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减,④的营养级别最高,能量最少,D错误。
故选:C。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15.【答案】D
【解析】解:A、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正确;
B、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正确;
C、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正确;
D、细菌和真菌有的是有害的,如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如有些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错误;
故选:D。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有的细菌、真菌有害,有的有益,分析解答.
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解答时可以从真菌的结构特点和与人类关系方面来切入.
16.【答案】D
【解析】解:湿地生态系统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红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时,经常穿越沼泽地。这里的“沼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故选:D。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沼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
17.【答案】B
【解析】解: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气候变暖,桃花开放,鸭子开始下水游泳,因此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B符合题意;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变化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意义。
18.【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某同学准备的材料中玻璃瓶和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小鱼、螺狮、小虾和池塘水属于消费者;池塘水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如金鱼藻)。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可见A正确。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9.【答案】D
【解析】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毒的物质,叫做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因此少量的病毒侵入人体,不一定会使人患病。有的病毒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A错误;
B、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一个细菌,B错误;
C、真菌个体有的很小,有的很大,如蘑菇、灵芝等,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C错误;
D、大多数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20.【答案】C
【解析】解:A、鹰以黄雀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有植物、蝉、螳螂、黄雀等生物,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正确;
C、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树(植物)→蝉→螳螂→黄雀→鹰。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
【解析】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成分.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清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22.【答案】水生植物→虾→食鱼鸟(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食鱼鸟?
分解者
【解析】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食鱼鸟、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2)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食鱼鸟,所以体内药物Y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食鱼鸟。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故答案为:(1)水生植物→虾→食鱼鸟(水生植物→虾→鱼→食鱼鸟、水生植物→鱼→食鱼鸟);
(2)食鱼鸟
(3)分解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3.【答案】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B?
②?
化学能?
消费者?
A?
C?
分解者?
牧草→羊→人
【解析】解:(1)资料中包含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牛、羊等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草再利用。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资料可知,资料中的食物链是:牧草→羊→人、玉米→鸡→人。
(4)大力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
故答案为:(1)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2)B;②;化学能;消费者;A;C分解者;
(3)牧草→羊→人;
(4)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能量流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水稻→昆虫→蜘蛛→鸟?
太阳能?
分解?
增多?
自我调节?
拟水狼蛛
【解析】解:(1)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网的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鸟;水稻→昆虫→蜘蛛→鸟;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
→昆虫→蜘蛛→鸟;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若该生态系统的青蛙被大量捕杀,昆虫失去天敌,在短时期内数量会增多。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青蛙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5)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水稻→叶蝉→蜘蛛,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表中拟水狼蛛体内积累的铕元素最多,所以拟水狼蛛捕食叶蝉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
(1)水稻→昆虫→蜘蛛→鸟;
(2)太阳能;
(3)分解;
(4)增多;自我调节;
(5)拟水狼蛛。
(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解答即可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书写及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知识。
25.【答案】生产者?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五?
食物链?
顶层食鱼鱼类?
自我调节?
生态平衡?
坚决反对
【解析】解:(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图中浮游植物属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食物链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浮游动物的鱼类→底层食鱼鱼类→顶层食鱼鱼类。图中的顶层食鱼鱼类是第五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也能够沿着它们进行积累,核废水中的在生物体内富集最多的生物是顶层食鱼鱼类,这说明食物链对有毒物质具有富集作用。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若海洋中的动植物因放射性物质发生变异或死亡,将导致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生态平衡。
(4)对日本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原因是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将会受到破坏;海洋生物将会受到污染;人类食用污染的海产品,将会产生各种疾病;影响渔业发展。
故答案为:(1)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五;食物链;顶层食鱼鱼类;
(3)自我调节;生态平衡;
(4)坚决反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关键是会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来源。
26.【答案】无性生殖?
被子植物?
生产者?
太阳能
【解析】解:(1)柳叶马鞭草常用分根法繁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2)孔雀草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管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线形,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3)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一般属于生产者,园内的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孔雀草等近2000种植物属于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有机物中的能量维持生存。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
(1)无性生殖
(2)被子植物
(3)生产者
(4)太阳能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7.【答案】种群?
生产者?
自动调节?
减少
【解析】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种群。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
(3)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早于冷杉开始萌芽,随之冷杉内芽数量减少,蛾幼虫的数量随之减少,因此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故答案为:
(1)种群
(2)生产者
(3)自动调节
(4)减少。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掌握种群、生态系统的组成等的概念,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防止出现混淆现象。
28.【答案】消费者?
水草→虾→鱼→秋沙鸭?
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
【解析】解:(1)秋沙鸭是动物,以虾和鱼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2)该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虾→秋沙鸭;水草→虾→鱼→秋沙鸭;水草→鱼→秋沙鸭。其中最长的一条是:水草→虾→鱼→秋沙鸭。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是因为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2)水草→虾→鱼→秋沙鸭;
(3)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
29.【答案】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
消费者?
哺乳?
自然保护区?
自动调节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鱼、虾都属于消费者。
(2)江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水生哺乳动物;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2)哺乳;自然保护区;(3)自动调节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0.【答案】太阳能?
乔木?
4?
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增多?
自我调节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太阳能;
(2)图中的草本植物和乔木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
(3)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可见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杂食性鸟捕食蜘蛛,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增多,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太阳能;
(2)乔木;
(3)4;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4)增多;
(5)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答即可。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生态因素?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变态发育?
遗传物质?
①②④⑦?
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解析】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蛇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草是生产者;鹰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鹰等动物是消费者。所以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图二中的食物链:丙→丁→戊→己→甲。对应图一中的草→吃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吃草昆虫和青蛙的发育均属于变态发育。丁乙丙为食物,这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图二中的①④⑦表示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②是分解作用,也就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能提供能量。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食物链(或营养结构)简单。
故答案为:
(1)生态因素;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变态发育;遗传物质;①②④⑦
(3)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图二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丙表示生产者--植物,丁、戊、己、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2.【答案】生产者?
4?
大型真菌、跳虫?
二氧化碳和水?
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富集
【解析】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2)图中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
(3)从图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大型真菌、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分解者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4)使用杀虫药物后,蝗虫数量急剧下降,其他生物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使用杀虫药物前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杂食性鸟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这是因为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越积越多,这叫生物富集。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4;
(3)大型真菌、跳虫;二氧化碳和水;
(4)自动调节能力
(5)生物富集。
分析题图: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杂食性鸟、蝗虫、蜘蛛属于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生物的营养级别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3.【答案】光合作用?
二、三?
用鳃呼吸?
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不正确,因为草鱼体内的能量不仅仅流入野鸭体内,而有部分的能量流入鹭,野鸭体内的能量也不仅仅来自于草鱼,还来自于鲫鱼和鲶鱼?
是有一定限度的?
直接?
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之变得更加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解析】解:(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水生植物→鲫鱼→鲶鱼→野鸭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在水生植物→鲶鱼→野鸭中属于第二营养级。
(2)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除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外,还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鹭、野鸭属于鸟类,其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其优点是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3)在分析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千焦,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千焦,有同学认为这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此观点不正确,因为草鱼体内的能量不仅仅流入野鸭体内,而有部分的能量流入鹭,野鸭体内的能量也不仅仅来自于草鱼,还来自于鲫鱼和鲶鱼。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失调。休闲、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科研人员引入了3种对水质均有净化效果的植物,分别是多年生的挺水植物香蒲、一年生的浮水植物菱、多年生的沉水植物金鱼藻,这样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之变得更加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二、三;
(2)用鳃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3)不正确,因为草鱼体内的能量不仅仅流入野鸭体内,而有部分的能量流入鹭,野鸭体内的能量也不仅仅来自于草鱼,还来自于鲫鱼和鲶鱼;
(4)是有一定限度的;直接;
(5)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之变得更加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34.【答案】种类?
自动?
生产者?
②→③→⑤?
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垃圾分类处理?
①②④⑤
【解析】解:(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食物链反映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题图中的一条食物链:②树→③虫→⑤鸟。
(5)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变或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本小题题干内容了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都是对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7)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②利用风能发电、④推广太阳能路灯、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故答案为:(1)种类
(2)自动
(3)生产者
(4)②→③→⑤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①②④⑤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5.【答案】物质循环?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成熟?
可遗传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在宇航微型生态系统中腐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所以,宇航员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作为飞船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月球返回的种子,经过太空诱变获得新性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物质循环;
(2)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成熟;
(4)可遗传。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6.【答案】真菌?
分解者?
光照?
无机盐?
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肥料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3)农业技术人员在生产巡查中发现一株植株高大、稻穗饱满的水稻,他猜测这与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有关。他想通过观察,以比较该株水稻与其它水稻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做了以下操作: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故答案为:(1)真菌;分解者;
(2)光照;无机盐;
(3)取两株水稻相通部位的叶片制成临时切片,在相同物镜和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叶肉细胞的形态大小。
(1)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37.【答案】光合作用?
食物链?
基因?
平衡?
C?
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解析】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4)ABD、随手关灯、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投放都是节约能源的表现,利于保护自然,ABD不符合题意;
C、巴西龟是外来物种,不能随便放生,否则可能造成生物入侵。C符合题意;
(5)为减少沙尘暴: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食物链;基因;
(3)平衡;
(4)C;
(5)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8.【答案】浮游植物?
鳙鱼?
清晨?
夜晚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同消耗水中的氧气?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
【解析】解:(1)浮游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属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题意中最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因此鳙鱼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2)水塘中氧气含量在清晨时段最低,因为夜晚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同消耗水中的氧气。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向水塘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能提高鱼的产量。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鳙鱼
(2)清晨;夜晚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同消耗水中的氧气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适度施放合适的化肥,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在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