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注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sū
早春:点明季节;
呈 ,送 给,恭敬语;
诗人张籍(约767-830),
在兄弟中排行十八,
当时任水部员外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jí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长安)的街道
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正是
…的时候
远远胜过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韩愈的这首诗作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早春”中那富有生命力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这样完美地展现在读者眼中。诗人就像一位高
明的画家,挥洒着画笔甩出了一抹嫩草色。这其
中的青青色彩和意境,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从这首小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具有细
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想一想: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描绘了怎样的美景?
春季。形象的描绘了早春
雨后春草初生的景象。
2、“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比喻。将小雨比喻成酥油,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
3、“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为我们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
描画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
景象.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何作用?
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美景
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
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一句写
小雨,一句写草色。作者经过细
致的观察、比较,生动地写出了
京城早春景色的特点。后两句
抒情,作者认为早春景色大大超
过晚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
春美景的赞美之情。
主题:
本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
一派的景色,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
丰富的感受力,让我们领略了早春
的魅力:细滑润泽的小雨,朦胧的
似有似无的草色,给人以清新柔美
之感,给人以欣喜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洲西涧》
描写春雨的诗句
拓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走进古诗词中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唐]贺知章《咏 柳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做一做: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诗中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
勾勒出春天走近的过程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诗中对早春加以赞颂,极具哲理的句子: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
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3、诗中写了什么景 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
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