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物中考题分类汇编——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生物中考题分类汇编——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06: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生物中考题分类汇编——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引起人患手癣和足癣的是(  )
A.
球菌
B.
真菌
C.
杆菌
D.
螺旋菌
(2021·吉林省)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胞质
(2021·山西省太原市)在“观察酵母菌”实验中,用碘液对酵母菌染色是为了更清楚地观察(  )
A.
细胞壁和细胞膜
B.
细胞核和细胞膜
C.
细胞核和淀粉粒
D.
细胞质和细胞壁
(2021·湖南省张家界市)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这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下列关于绿脓杆菌、噬菌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绿脓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
绿脓杆菌通过芽孢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C.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菌细胞内
D.
噬菌体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乙生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
丙生物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D.
丁生物不能独立生活
(2021·山西省晋中市)小林在比较下列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时,发现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衣藻
B.
噬菌体
C.
乳酸菌
D.
草履虫
(2021·山西省晋中市)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大规模免费接种疫苗阶段。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在以下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进行大量繁殖的是(  )
A.
唾液
B.
痰液
C.
粪便
D.
口腔黏膜细胞
(2021·辽宁省营口市)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可以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B.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它属于单细胞生物
C.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021·山东省青岛市)如图是青霉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
B.
孢子分别着生在结构①和b中
C.
结构③和d都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2021·山东省滨州市)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关于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错误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发酵使面包松软可口
B.
利用霉菌和乳酸菌发酵酿造白酒
C.
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和泡菜
D.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
(2021·湖南省邵阳市)制作馒头或米酒的过程中常需要添加酵母菌。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B.
有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C.
它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D.
可通过出芽生殖产生新个体
(2021·湖南省邵阳市)生物圈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有多细胞的、有单细胞的、有的没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变形虫
D.
噬菌体
(2021·广东省)某贫困地区通过林下种植大型真菌灵芝,实现了脱贫。关于灵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
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
有根、茎、叶的分化
D.
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
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
D.
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因此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如图各种生物都很微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
B.
①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
②可通过分裂生殖快速繁殖,可用于酿制米酒
D.
③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2021·湖南省怀化市)链球菌可导致扁桃体发炎,关于链球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成形的细胞核
B.
体内无叶绿体
C.
分裂生殖
D.
单细胞生物
(2021·海南省)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的生殖细胞是芽孢
B.
①②④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
①②④营腐生生活,③营寄生生活
D.
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021·江苏省常州市)如图四种生物中,属于酵母菌的是(  )
A.
B.
C.
D.
(2021·四川省资阳市)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
干燥的皮衣
B.
煮沸但密封的鸡肉汤
C.
潮湿的粮食堆
D.
潮湿的沙土地
(2021·湖北省随州市)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肠道内有多种多样的细菌,都对健康有危害性
B.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乳酸菌的发酵来制作泡菜
C.
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D.
人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利用细菌来生产某些药物
(2021·云南省昆明市)有关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细胞结构
B.
比细菌小
C.
能繁殖后代
D.
严重危害人类
(2021·湖北省宜昌市)下列特征属于如图阴影部分的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
B.
进行有性生殖
C.
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021·湖北省宜昌市)关于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关系的说法:①制作食品--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慢头②与人共生--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对健康有益③保护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细菌净化污水④引起人患病--艾滋病是病毒引起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1·江西省)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其引起的艾滋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属于动物病毒
B.
HIV通过分裂进行繁殖
C.
HIV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
艾滋病的传播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
(2021·湖南省岳阳市)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经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过滤后,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据此可推测该致病病原体的特征是(  )
A.
比细菌小
B.
无细胞结构
C.
独立生活
D.
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
(2021·山东省菏泽市)新冠肺炎如今仍在全球大肆传播,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我国新冠疫苗的生产和全民免费接种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根据前期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三周后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属于传染源
B.
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是产生的抗体较少
C.
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带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021·山东省潍坊市)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做了经典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如图为该实验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简单
B.
噬菌体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的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C.
侵染细菌时,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中
D.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大肠杆菌的DNA控制形成的
(2021·江西省赣州市)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⑤是液泡
B.
④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病毒结构中没有⑥
D.
酵母菌结构中没有①
(2021·四川省南充市)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多是植物或动物,其实,在你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关于这些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D.
真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真菌分裂成两个真菌
(2021·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制备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B.
为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转动转换器换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C.
为观察叶片组织,制作临时切片时应选用最薄的切片,并用碘液染色
D.
一只健康的水蚤可用于探究清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其心率的影响
(2021·江苏省苏州市)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赤霉病(FHB)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重大真菌流行病害,每年都给全球小麦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受侵染的小麦籽粒中会含有真菌毒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2020年4月,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小麦抗赤霉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宣布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且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首次明确并验证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不仅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而且具有广谱的解毒功能。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进行广泛试验,结果表现良好。该成果为解锁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
如图是禾谷镰刀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仅由直立菌丝构成
B.
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D.
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______
(判断对错)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______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021·甘肃省天水市)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结构中不具有
______

(2021·浙江省杭州市)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主要随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病。近来,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可以感染按蚊,从而导致蚊子唾液中的疟原虫含量大幅减少。而且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而受感染的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所产生的后代都会感染沃尔巴克氏菌。
(1)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疟疾属于
______
传染病。
(2)疟原虫与沃尔巴克氏菌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

(3)如图,能准确表示受感染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产生后代的选项是
______

(4)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流行的优势在于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021·福建省)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由资料①可知,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由
______
和遗传物质组成。
(2)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资料③中的各项措施属于
______

(3)资料④中,通过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
______
的核酸(遗传物质)来筛查感染者。这项技术应用了资料
______
(填序号)提及的成果。
(4)接种新冠疫苗能抵抗新冠病毒,保护易感人群,其原理是
______

(2021·山西省晋中市)探究阳光的杀菌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阳光可以杀菌,有位外国网友想一探究竟,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准备两个相同的白色瓷盘,用3%的过氧化氯进行喷雾灭菌。
第二步:取一小撮污泥,与胚芽水(含多种营养物质)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吸取1毫升上清液,滴在两个盘子上,戴无菌手套将液体涂抹均匀。
第三步:待盘子完全干燥后,将两者叠放在一起,然后放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使上面的盘子能充分接触阳光,下面的盘子基本无法接触阳光。
第四步:分别用无菌棉棒蘸取无菌水,擦拭盘子后,均匀涂抹在相应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已灭菌)上。
第五步: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
该网友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对瓷盘、培养基进行灭菌,以及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棉棒、无菌水的目的是
______

(2)第二步中,网友用胚芽水而不是清水与污泥进行混合、目的是
______

(3)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4)请你对该网友的实验提出一点改进建议:
______
(5)根据该网友的实验结果,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这一结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______
(2021·辽宁省营口市)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在防疫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各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做好社区宣传,让人们知道,要勤通风、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资料二:“疫苗接种有两个保护效果。”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一是对疫苗接种个体产生的保护效果;二是当接种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形成对群体的保护,即群体免疫。他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达到人群的70%、80%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否则只能起到个体保护,不能产生群体免疫。
(1)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
______
结构。
(2)资料一中的“勤通风、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就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
______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______
,从而提高对该病的抵抗力。此免疫的类型是
______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021·湖南省邵阳市)“吃饭前要洗手”是小时候妈妈和老师就开始为我们培养的卫生习惯,饭前真的需要洗手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股方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组讨论内容示意图,图二为该小组进行实验后得到的作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4位同学所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具体操作环节,请用4位同学的代号,将他们的操作环节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______

(2)图一中乙同学提出“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______

(3)图一中丁同学的问题“最后能够看到的是什么?”指向了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用肉眼看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
______

(4)图二中A培养皿与C培养皿进行对照,说明了
______

(5)该实验告诉我们
______
有利于健康。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逍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目前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资料二: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2021年6月6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7亿剂次。
资料三:据2021年6月7日中央断闻联播报道,广州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及监考负均进行了核酸检测,秉着应考尽考、迄考尽考的原则,针对不同考生采取不同措施。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白己遗传物质中的
______
,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接种新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实现全民免疫,需要你助一臂之力。”接种疫苗后,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产生
______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______
免疫。
(3)核酸检测在预防新冠肺炎中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作用,它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______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新冠肺炎如今正在全球大肆传播,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面对疫情,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全国人民团结抗疫和以钟南山、陈薇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比,其结构上的显著区别是
______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推断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______
病毒,它由
______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
______
,利用寄生的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我国正在进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根据国家卫健委报道,截至2021年6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6351.3万剂次。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相当于
______
,它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______
,该免疫类型属于
______
免疫。接种疫苗后,提高了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______

(3)疫情期间有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他服用了抗生素之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减轻,原因是
______

(2021·河南省)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断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如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
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______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______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______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______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______
技术。
(2021·四川省资阳市)2020
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如图1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简单,是由
______
构成。
(2)如图2①~⑤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______
(填数字)。
(3)目前,我市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已转为常态化防控。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做好日常的自身防护。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列举一条具体的措施
______

(2021·云南省昆明市)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传染病及免疫的问题。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美国和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鉴定丙型肝炎病毒及揭示其复制机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乙,丙、
T、戊5种类型。其中,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发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慢性肝脏炎症,甚至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目前尚未研发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丙肝病毒属于
______

(2)为预防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注射时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
______

(3)丙肝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
______
(填“腐生”或“寄生“)在活细胞内。
(4)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已研发出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填“抗原”或“抗体”),该疫苗
______
(填“能”或“不能”)预防丙肝。
(2021·湖南省岳阳市)如图是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球菌)的培养皿被青霉污染的情况,表格
中为不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
抗生素A
抗生素B
备注:生物的细地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都相似
作用机理
抑制细胞
壁的合成
破坏细胞
膜的功能
(1)青霉的繁殖方式为
______
;据图中信息,与球菌菌落相比,青霉菌落的明显特征是
______
,组成这两种菌落的生物其细胞基本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

(2)图中在青霉分泌物作用区域内,原本正常生长的球菌大部分被杀死,极少部分存活。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3)利用表中两种抗生素治疗人体炎症时,应选哪种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______

(2021·湖南省衡阳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
材料二:某学校为防控新冠疫情,采取了许多措施:①每天对教室、宿舍、食堂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②每天进行晨午检,及时监测学生的体温变化;③对于体温异常的同学马上送到隔离室,及时上报等等。
材料三:2020年1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可以制备疫苗。
(1)与动、植物相比,新冠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
______
,如根据其寄生细胞的不同进行分类,新冠病毒属于
______
病毒。
(3)材料二中,学校实行晨午检制度,给学生测量体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
______

(4)接种新冠疫苗,能够刺激
______
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
______
道防线。
(5)我们身边除了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染病,如乙肝、腮腺炎等,某同学和乙肝患者生活在一起,可他并没有感染乙肝,请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答对一点即可)。
(2021·湖南省衡阳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学校的教室、宿舍和操场三个环境中,哪个环境中的细菌最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牛肉汁和琼脂混合制成培养基,分成4组装入培养皿,分别标上甲、乙、丙、丁。
第二步:将4组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
第三步:将甲、乙、丙三组分别放置在教室、宿舍和操场,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封好。丁组不做处理。
第四步:将4组培养皿放入到同一个恒温箱中培养,定期进行观察并记录好各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
(1)实验中,设置丁组的目的是
______

(2)培养基中牛肉汁的作用是
______

(3)实验第二步将4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______

(4)实验第三步相当于细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______

(5)实验第四步将4组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是为了控制
______

(6)若实验结果为乙组培养皿中菌落数最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7)实验数据往往有误差,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可以设置
______

(2021·四川省眉山市)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导致的新冠肺炎至今仍在全球疯狂肆虐,截止2021年5月17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6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3万例,我国严格按照防控方案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强化疫苗接种,不断扩大接种人群范围。从而使我国疫情总体得以控制,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得以恢复。回答有关下列问题。
(1)新病毒能否独立生活?
______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______
(2)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______
和接触传播。因此要求人们主要是做好自我保护,减少外出,避免聚集和密切接触,外出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等。
(3)每当一地发生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时,首先就会通过流调找到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并做核酸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
______

(4)由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新冠疫苗,为实现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接种疫苗后能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
______
,而提高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以此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目前我国正在有序开展的疫苗接种工作,属于
______

(2021·山东省泰安市)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结构方面,与植物、动物、真菌的细胞不同,细菌虽有
______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快速繁殖及某些细菌形成休眠体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其生殖方式及休眠体名称分别是
______

(2)有些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结核杆菌可引起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为低热、盗汗、咳嗽、咳血等。当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第二道防线起防御作用时,体液中可将其消灭的细胞是
______
。通过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肺结核,卡介苗可刺激人体的
______
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肺结核的抵抗力。
(3)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吃油”细菌能将石油分解成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科研人员通过
______
技术,将一种“吃油”的天然细菌,培养成含多个其他种类“吃油“细菌基因的生物工程细菌,然后对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的“吃油”能力进行了检测,操作如下:
①分别在等量的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菌落中加入40mL石油;
②每天测量石油的体积,共测4周,结果如曲线图所示。由图可知,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经过4周分解的油量依次是
______
mL。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生物工程细菌比天然细菌
______

(2021·陕西省)“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吗?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关实验:
步骤一研究人员在某餐厅点了六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无菌采样。
步骤二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测试人员进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25克作为样本再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采集的样本都通过冷链运输(运输全程保持低温)到有关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养,统计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表:
菜名
餐前(个/克)
餐后(个/克)
公筷组
非公筷组
凉拌黄瓜(凉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凉菜)
2000
2800
4300
清炒芦笋(热菜)
30
30
530
烩三鲜(热菜)
140
90
3200
酱油蒸河虾(热菜)
15
1400
35000
甜豆炒火腿(热菜)
20
2100
110000
(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目的是
______

(2)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
______
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3)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
______

(4)请结合检测数据,另提出一个合理且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
______
(合理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熟记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C。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部位,有的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答案】C
【解析】解: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酵母菌是椭圆形单细胞真菌,染色是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是一种能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在高倍镜下能清楚的看到细胞核和淀粉粒。
故选:C。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多数是多细胞的如霉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大都营腐生生活,大多靠孢子繁殖后代。
知道真菌的结构和特征。
4.【答案】B
【解析】解:A、绿脓杆菌是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绿脓杆菌是细菌,依靠分裂繁殖后代,芽孢是其休眠体,不是其生殖细胞,B错误;
C、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正确。
故选:B。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存。
掌握病毒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正确。
B、乙是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错误。
C、丙是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正确。
D、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正确。
故选:B。
甲是细菌,乙是水绵,丙是酵母菌,丁是病毒。
掌握各种生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乳酸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7.【答案】D
【解析】解: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ABC都不是活细胞,病毒无法生活,D口腔黏膜细胞是活细胞,病毒能够生活。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病毒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A错误;
B、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它属于单细胞生物,B正确;
C、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它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A。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的结构特点。
9.【答案】C
【解析】解:A、青霉和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都由菌丝构成,A正确;
B、①是青霉的孢子囊,能产生大量的孢子;蘑菇结构中的b是菌褶,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孢子,B正确;
C、结构③和d都是地下菌丝,能吸收土壤等培养基中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C错误;
D、青霉和蘑菇都属于真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D正确。
故选:C。
青霉的结构中①孢子囊,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蘑菇的结构中a是菌盖、b是菌褶,c是菌柄,d是菌丝。
掌握青霉和蘑菇的结构即可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A、制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正确;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错误;
C、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正确;
D、利用大肠杆菌可以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
B、酵母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B错误;
C、酵母菌和动植物的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出芽生殖。D正确。
故选:B。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的细胞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能进行孢子生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酵母菌的特点。
12.【答案】D
【解析】解:ABC、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都具有细胞结构,ABC不符合题意;
D、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3.【答案】D
【解析】解:A、灵芝属于真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A错误;
B、灵芝属于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后代,B错误;
C、灵芝属于真菌,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灵芝属于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真菌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霉菌、食用菌。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真菌的营养方式。
14.【答案】D
【解析】解:A、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正确;
B、有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正确;
C、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正确;
D、细菌和真菌有的是有害的,如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如有些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错误;
故选:D。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有的细菌、真菌有害,有的有益,分析解答.
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解答时可以从真菌的结构特点和与人类关系方面来切入.
15.【答案】B
【解析】解:A、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都可能成为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看到病毒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A错误;
B、①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只要离开寄主,就会变成结晶体,B正确;
C、②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C错误;
D、②细菌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D错误。
故选:B。
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
理解掌握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16.【答案】A
【解析】解:A、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异养生活,B正确;
C、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C正确;
D、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D正确。
故选:A。
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异养的细菌又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类。
熟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②是细菌,细菌依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芽孢只是它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A错误;
B、①酵母菌是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②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④青霉菌是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①酵母菌、④青霉菌营腐生生活,②细菌,一部分营寄生生活,一部分营腐生生活,③病毒营寄生生活,C错误;
D、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D。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青霉菌。
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图示是蘑菇,多细胞真菌,A不符合题意;
B、图示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B符合题意;
C、图示是细菌,单细胞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图示是青霉,多细胞真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曲霉等,其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据此作答。
关键是把握细菌和真菌的结构。
19.【答案】C
【解析】解:A.由于霉菌生活需要--定的水分,所以干燥的皮鞋不易长霉,A错误;
B.由于真菌生活需要一-定的温度,煮沸的牛肉汁里面尽管有有机物,但在加热过程中把霉菌杀死了,而且密封后外界的霉菌不能进入,所以不易长霉,B错误;
C.潮湿的粮食里面含有有机物和水,可能会出现霉菌,C正确。
D.潮湿的沙土地尽管有水但缺乏有机物,也不易发霉,D错误。
故选:C。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为真菌,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明白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大部分肠道菌群属于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比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则并非人体肠道内细菌都对健康有危害性,A错误。
B.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正确。
C.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食品腐败,C正确。
D.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某种疾病的基因转入到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药物,例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D正确。
故选:A。
细菌和真菌虽然会引起植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患病,但是它们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21.【答案】A
【解析】解:A、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病毒比细菌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B正确;
C、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危害人类,D正确。
故选:A。
(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病毒是颗粒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因此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22.【答案】D
【解析】解:新冠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生理作用;水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繁殖;新冠病毒和水稻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3.【答案】D
【解析】解:①制作食品--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慢头;②因为人体内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缺乏主要症状头晕、恶心(恶性贫血),四肢发麻(神经炎)。故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与人共生;③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④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故选:D。
根据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特点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4.【答案】B
【解析】解:A、HIV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B、HIV是病毒,通过自我复制进行繁殖。B错误;
C、HIV及其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正确;
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D正确。
故选:B。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
25.【答案】A
【解析】解: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经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过滤后,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说明该病原体比细菌还小。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故选:A。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26.【答案】B
【解析】解:A、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
B、由图可知第一次接种后,虽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是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数量过少,抵抗该病的能力弱,因此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还可能患上新冠肺炎,B正确;
C、接种新冠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这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带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环节及其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D
【解析】解:A、噬菌体是细菌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这也是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正确;
B、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正确;
C、分析题干可知,侵染细菌时,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体内,蛋白质留在外面,正确;
D、噬菌体包括蛋白质外壳和DNA,噬菌体的外壳蛋白是由自身的DNA控制形成的,错误。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明白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D
【解析】解:A、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⑤液泡的细胞液,A正确;
B、④细胞膜,内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酵母菌具有①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B
【解析】解:A、病毒属于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病毒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C错误;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绝大多数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核生物中的原生生物和真菌、所有的原核生物,它们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概念和各类微生物的特征,
30.【答案】A
【解析】解:A、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配置培养基,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原因细菌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而不是琼脂,琼脂是一种沸腾冷却后能胶化成固体的物质;高温灭菌,对配置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防止其他细菌侵入影响实验;冷却后为它接种;在恒温箱中培养,细菌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繁殖速度比较快。注意:定期观察并组详细记录。即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为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转动转换器换用较小倍数的物镜,B错误;
C、为观察叶片组织,制作临时切片时应选用最薄的切片,不需要用碘液染色,C错误;
D、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死亡,所以不能用一只健康的水蚤做实验,鹰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健康水蚤用于探究清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其心率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1)细菌、真菌的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3)染色是便于观察,有色的不需要染色,解答即可。
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D
【解析】解:A、禾谷镰刀菌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有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A错误;
B、禾谷镰刀菌主要菌丝构成,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禾谷镰刀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异养,C错误;
D、禾谷镰刀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D。
由图可知,禾谷镰刀菌,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真菌的特征。
32.【答案】√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植物细胞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动植物细胞结构特点。
33.【答案】寄生
【解析】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故答案为:寄生
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34.【答案】细胞核
【解析】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细菌和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答案为:细胞核
解答时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切入即可。
关键是把握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35.【答案】血液?
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解析】解:(1)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
(2)疟原虫属于动物,沃尔巴克氏菌属于细菌,因此二者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感染某种沃尔巴克氏菌的雌性蚊子与未感染的雄性蚊子交配后所产生的卵大概率不能孵化,因此不产生后代,D符合题意。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子控制疟疾,与使用化学杀虫剂灭杀蚊子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故答案为:
(1)血液
(2)沃尔巴克氏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D
(4)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6.【答案】蛋白质?
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
②?
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由资料①可知,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资料③中的各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资料④中,通过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来筛查感染者。这项技术应用了资料②提及的成果。
(4)接种新冠疫苗能抵抗新冠病毒,保护易感人群,其原理是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蛋白质
(2)切断传播途径
(3)新型冠状病毒;②
(4)接种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
37.【答案】排除相关材料用具上的杂菌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
为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有机物)?
阳光?
①进行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②盘子应与培养皿对应编号或做标记;③两个盘子最好不要叠放,应分开放置,其中一个用纸或黑布遮光;④第四步最好增加一个用无菌棉棒随无菌水,直接在培养基上涂抹的组作为空白对照。(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阳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被褥、衣物、城布等最好经常放在阳光下(户外)晾晒,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解析】解:(1)实验中对瓷盘、培养基进行天菌,以及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相棒、无菌水的目的是:排除相关材料用具上的杂菌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所以第二步中,用胚芽水而不是清水与污泥进行混合,目的是为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有机物)。
(3)本实验的变量是阳光。
(4)为是实验结果更准确,建议:①进行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②盘子应与培养皿对应编号或做标记;③两个盘子最好不要叠放,应分开放置,其中一个用纸或黑布遮光;④第四步最好增加一个用无菌棉棒随无菌水,直接在培养基上涂抹的组作为空白对照。
(5)根据该网友的实验结果,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阳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被褥、衣物、城布等最好经常放在阳光下(户外)晾晒,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故答案为:(1)排除相关材料用具上的杂菌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
(2)为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有机物);
(3)阳光;
(4)①进行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②盘子应与培养皿对应编号或做标记;③两个盘子最好不要叠放,应分开放置,其中一个用纸或黑布遮光;④第四步最好增加一个用无菌棉棒随无菌水,直接在培养基上涂抹的组作为空白对照。
(5)阳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被褥、衣物、城布等最好经常放在阳光下(户外)晾晒,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教材的基本实验,明确实验步骤。
38.【答案】细胞?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没有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勤通风、勤洗手、出门戴好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细胞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病毒的结构、免疫的类型以及传染病的预防等知识。
39.【答案】丙、乙、甲、丁?
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
菌落?
洗手前(A培养皿)的细菌更多?
洗手
【解析】解:(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配制适合细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第二步,进行高温灭菌后冷却,杀死培养皿、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真菌;第三步,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后,把培养皿放到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四位同学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丁。
(2)培养基配制好后,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才能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
(3)过一段时间会看到培养基中有菌落出现,则说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
(4)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A洗手前在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中央按上指印,迅速B洗手后在另一个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中央上按上同一手指印,将两装置分别贴上标签,同时放到28℃相同的环境中培养,过一段时间观察;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数量。C没有涂抹,是为了做对照。因此,图二中A培养皿与C培养皿进行对照,说明了:洗手前(A培养皿)的细菌更多些。
(5)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通过该实验告诉我们洗手有利于健康。
故答案为:(1)丙、乙、甲、丁;
(2)杀死培养皿、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真菌;
(3)菌落;
(4)洗手前(A培养皿)的细菌更多些;
(5)洗手。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提出问题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可以根据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先准备材料,然后接种细菌、真菌,再培养、观察。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变量。预测实验结果也要根据生活经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推测。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
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因为实验中如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结果就没有说服力,缺乏可信度。
40.【答案】遗传信息?
抗体?
特异性?
控制传染源
【解析】解:(1)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2)从免疫类型看,接种新冠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只针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对其它疾病无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核酸检测在预防新冠肺炎中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作用,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遗传信息
(2)抗体;特异性;
(3)控制传染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1.【答案】无细胞结构?
动物?
蛋白质?
遗传信息?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保护易感人群?
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对病毒无效
【解析】解:(1)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从免疫类型看,接种新冠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只针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对其它疾病无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疫苗属于抗原。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抗生素只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无效。所以疫情期间有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他服用了抗生素之后,发现症状并没有减轻。
故答案为:(1)无细胞结构;动物;蛋白质;遗传信息;
(2)抗原;抗体;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对病毒无效。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2.【答案】蛋白质?
活细胞?
抗体?
抗原?
转基因
【解析】(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从免疫的角度来看,
S蛋白相当于抗原。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1)蛋白质(2)活细胞(3)抗原(4)转基因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3.【答案】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②③⑤?
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出门戴口罩
【解析】解:(1)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人体的免疫依靠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图
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②③⑤。
(3)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来说,应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出门戴口罩等。
故答案为:(1)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2)②③⑤;(3)勤开门、窗、通风换气;室内定期喷洒消毒液;出门戴口罩(答案合理即给分)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图1中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图2中②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③⑤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和④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44.【答案】病原体?
传播途径?
寄生?
不能
【解析】解:(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因此丙肝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时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离开了活细胞,它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4)通过接种该疫苗后,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免疫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乙肝疫苗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因此该疫苗不能预防丙肝。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传播途径
(3)寄生
(4)不能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预防传染病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病原体、病毒等知识,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认真梳理。
45.【答案】孢子繁殖?
大部分呈灰绿色,菌落密毡状、松絮状或形成菌索,菌丝无色或淡色,或具有鲜明颜色,菌丝有分枝、分隔?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青霉能产生青霉素,有杀菌作用?
应选抗生素B,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抗生素B会破坏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1)青霉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青霉菌落大部分呈灰绿色,菌落密毡状、松絮状或形成菌索,菌丝无色或淡色,或具有鲜明颜色,菌丝有分枝、分隔。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是指在细胞核的外面没有核膜包着,而真菌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2)图中在青霉分泌物作用区域内,原本正常生长的球菌大部分被杀死,极少部分存活。原因是青霉能产生青霉素,有杀菌作用。
(3)利用表中两种抗生素治疗人体炎症时,应选抗生素B,原因是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抗生素B会破坏细胞膜的功能。
故答案为:(1)孢子繁殖;大部分呈灰绿色,菌落密毡状、松絮状或形成菌索,菌丝无色或淡色,或具有鲜明颜色,菌丝有分枝、分隔;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2)青霉能产生青霉素,有杀菌作用;
(3)应选抗生素B,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抗生素B会破坏细胞膜的功能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项目
形态结构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菌落
细菌
个体十分微小,宽度(或直径)约0.5~1微米;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
多数异养,少数自养
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
个体大小差别较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数为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菌丝一般有隔膜
孢子生殖,有的还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
异养(寄生或腐生)
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呈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
综合性考查细菌和真菌的题型,是中考的难点,也是热点,应重点掌握。
46.【答案】没有细胞结构?
病原体?
动物?
控制传染源?
淋巴细胞?
三?
①此人的身体素质好,不易患传染病,②可能以前患过某传染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③可能注射过相应的疫苗等
【解析】解:(1)动、植物具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新冠病毒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因此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动物体中,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3)在传染病高发时期,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午检,给学生测量体温,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并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4)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5)某同学和乙肝患者生活在一起,可他并没有感染乙肝,可能的原因是①此人的身体素质好,不易患传染病,②可能以前患过某传染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③可能注射过相应的疫苗等。
故答案为:
(1)没有细胞结构
(2)病原体;动物
(3)控制传染源
(4)淋巴细胞;三
(5)①此人的身体素质好,不易患传染病,②可能以前患过某传染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③可能注射过相应的疫苗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7.【答案】进行对照?
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机物?
杀灭培养基和培养皿内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接种?
单一变量?
宿舍内的细菌最多?
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解析】解:(1)培养皿同时进行实验,目的是进行对照。丁组不做处理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2)细菌、真菌生活的一般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培养基中牛肉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机物。
(3)实验第二步中,将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灭培养基和培养皿内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4)第三步:将甲、乙、丙三组分别放置在教室、宿舍和操场,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再盖上封好。就可以把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这就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5)实验第四步将4组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6)若实验结果为乙组培养皿中菌落数最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宿舍内的细菌最多。
(7)实验数据往往有误差,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可以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进行对照;
(2)为培养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机物;
(3)杀灭培养基和培养皿内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4)接种;
(5)单一变量;
(6)宿舍内的细菌最多;
(7)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解答即可。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以及探究实验的原则等。
48.【答案】不能?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空气(飞沫)?
控制传染源?
抗体?
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新冠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存活。
(2)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做核酸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控制传染源。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不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空气(飞沫)传播;(3)控制传染源;(4)抗体;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49.【答案】DNA?
分裂生殖、芽孢?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转基因?
12、28?
分解石油能力强
【解析】解:(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细菌和动植物、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时,细菌的细胞壁会增厚形成休眠体---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第二道防线起防御作用时,体液中可将其消灭的细胞是吞噬细胞。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起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通过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肺结核,卡介苗可刺激人体的李靶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对肺结核的抵抗力。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例如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吃油”的天然细菌,培养成含多个其他种类“吃油“细菌基因的生物工程细菌,然后对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的“吃油”能力进行了检测,操作如下:
①分别在等量的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菌落中加入40mL石油;
②每天测量石油的体积,共测4周,结果如曲线图所示。由图可知,天然细菌和生物工程细菌经过4周分解的油量依次是12mL和28mL。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生物工程细菌比天然细菌分解石油能力强。
故答案为:(1)DNA;分裂生殖、芽孢;(2)吞噬细胞;淋巴细胞;(3)转基因;12、28;分解石油能力强
(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如图所示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2)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50.【答案】设置对照实验?
非公筷?
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餐前凉菜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热菜与温度有关吗?
【解析】解:(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2)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非公筷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3)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请结合检测数据,另提出一个合理且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餐前凉菜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热菜与温度有关吗?
故答案为:(1)设置对照实验
(2)非公筷;使用公筷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3)切断传播途径
(4)餐前凉菜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热菜与温度有关吗?(或餐后热菜中细菌数量增加的比例明显高于凉菜与温度有关吗?)
(1)本题考查的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的实验
(2)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是熟记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的实验。该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度较大,解答时可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方面切入。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