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物中考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2021·四川省成都市)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细胞都有精致而复杂的结构。为了清楚地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肉眼直接观察
B.
设计调查方案
C.
用显微镜观察
D.
设置对照实验
(2021·广东省)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以下研究中没有使用实验法的是( )
A.
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
B.
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
C.
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D.
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
(2021·湖南省怀化市)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该数据的获得需要用到哪种科学方法(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比较法
(202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观察,下面是观察所得到的资料和数据:
(1)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捕捉大袋鼠并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都是稳定在65%;
(2)在干燥的环境中饲养大袋鼠,并以干燥的麦子喂养,检查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仍显示为65%;
(3)检测大袋鼠尿,发现尿中的尿素和盐的含量很高,其中尿素是人的4倍,盐是人的2倍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和数据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大袋鼠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盐
B.
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
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
D.
如果给大袋鼠喂食含水量高的饲料,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2021·湖南省岳阳市)以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的是( )
A.
观察菜豆种子结构
B.
调查校园中植物种类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D.
测定种子发芽率
(2021·湖南省衡阳市)珍妮?古道尔在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时发现,其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内有分工,她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资料分析法
(2021·山东省潍坊市)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B.
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C.
该实验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
D.
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坚持你的实验结果
(2021·山东省潍坊市)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针对这一现象,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花瓣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
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
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对照组为A组
D.
实验结论是“光照时间能够影响牵牛花花瓣的颜色”
(20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央视春晚节目中的“朱鹮”以其飘逸灵动的舞蹈,静谧梦幻的场景诉说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调查法
(2021·江苏省苏州市)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利用大小相同且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健康幼鼠30只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操作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A
B
C
幼鼠数量
10只
10只
10只
操作方法
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
定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定期饲喂等量生长激素
实验结果
增重40%
增重25%
增重25%
A.
A组和B组结果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B.
B组和C组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对幼鼠生长无影响
C.
A组和C组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起效
D.
饲喂生长激素失效的原因可能是在小肠内被分解
(2021·福建省)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
(1)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
______
。
②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
______
℃条件下增长最快。
(2)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是
______
。
(3)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
______
。
(4)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
______
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5)综合以上实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______
。
(2021·湖北省随州市)实验探究题“低头族”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为研究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健康的危害性,某医学研究所设计了以下实验预案,做可行性评估:
①预随机选取200名志愿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男、女各50名;
②预设给A组每人一部相同型号的手机,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使用手机;B组每人一套国学经典,让其在实验期间持续阅读,其他条件相同;
③预设在实验的1个月中,对志愿者每天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记录,方案如表,
组别
时间
人数
肩颈痛
手腕部酸痛
眼部不适
沟通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A组
使用手机
1—2小时
100
3—4小时
请回答:
(1)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
______
。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哪些基本原则
______
。
(2)该预案的每个实验组都选取了100名志愿者而不是1名的原因是
______
。
(3)该预案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_____
(单选题)
A.分类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观察法
(4)如果你是健康管理师,请对出现沟通障碍的人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
______
。
(2021·云南省昆明市)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将9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菜幼苗均分为3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营养液和蒸馏水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称取植株的重量,计算其重量增加的比例,结果如表。
组别
培养液
增重比例
植株①
植株②
植株③
平均值
A
土壤浸出液
65%
52%
57%
57%
B
无土栽培营养液
88%
63%
62.5%
71.2%
C
蒸馏水
33.3%
37.5%
40.1%
37%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A、C两组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吗?对照组是
______
组。
(2)每组分别称取3株植株的重量,取平均值,是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
______
。
(3)青菜植株生长最快的是
______
(填“
A”“B”或“C”)组,原因是
______
。
(2021·山西省太原市)探究香烟烟雾对生物的危害
为探究香烟对生物的危害,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三个长、宽、高均为60cm的透明玻璃缸作为实验舱,分别标记为A、B、C。玻璃缸的上方有玻璃盖,一侧开有圆孔,用于通入气体。
②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
______
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③将三个实验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④向A、B两个实验舱内通入香烟烟雾(烟雾量均为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向C实验舱内通入等量某气体。用宽胶带密封圆孔。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及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如下表:
组别
通入气体
密闭情况
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
A组
香烟烟雾
保持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B组
香烟烟雾
定时开盖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某气体
保持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为什么需要基本一致?
______
。
(2)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
______
。
(3)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
。实验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
(4)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
。
(5)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你对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
______
。
(6)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
______
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2021·四川省成都市)“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该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应分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但仍有一些市民未严格执行分类标准,将废旧电池随意投放。研究表明,废旧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神经、消化、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也会造成严重损害。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②在A、B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大蒜,加入等量清水没过大蒜底部;③在A培养皿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培养皿不放电池;④将A、B培养皿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观察比较蒜苗的生长情况。一周后,实验结果如下:
培养皿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
A
有废旧电池
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
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该实验过程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
______
,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目的是
______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以采取
______
等措施减少实验误差。
(3)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如图所示四个垃圾箱中的
______
。
(4)假如你是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______
(至少答出两条)。
(2021·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年5月6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率先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结果。某生物学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这个实验研究结果简单梳理成如表,请据如表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组别
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
高剂量组
每组4只恒河猴
在第0天、第7天、第14天给恒河猴接种剂量为6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使用新冠病毒感染恒河猴
感染后的第7天,在恒河猴的咽部、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恒河猴无发热现象,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
中剂量组
在第0天、第7天、第14天给恒河猴接种剂量为3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感染后的第7天,在恒河猴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恒河猴无发热,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
对照组
不注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在恒河猴的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都检测到了大量的病毒,恒河猴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注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后,刺激恒河猴体内的
______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由此引起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接种疫苗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______
。
(2)若将对照组和中剂量组看作一组对照实验,则该组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在实验过程中,各组使用的恒河猴的大小、性别及健康状况等应该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4)依据该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021·广东省)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
200
盆,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2
组。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
112
天(16
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请分析作答。
组别
0
天
第
112
天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
茎含水量
(%)
根长
(cm)
根数
(条)
对照组
80.6
89.5
81.7
88.3
26.7
16.7
实验组
81.4
89.1
15.6
79.3
41.7
32.8
(1)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每组有苗
100
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
______
;如果盆数过少,会影响
______
。
(2)第
112
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
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
______
,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
______
(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
______
、根数
______
,扩大了根与土壤的
______
,从而使根尖的
______
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
______
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2021·浙江省宁波市)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
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500mL。
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
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
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750只备用。
【实验步骤】
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0.5mL,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
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
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
【实验数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
接种霉菌种类
节菱孢霉菌
镰刀菌
假丝酵母
枝孢霉
刺黑乌霉
无
小鼠中毒组数
12
0
3
0
0
0
与人中毒症状对比
相同
_
不同
_
_
_
【实验分析及结论】
(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
______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______
。
【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注正确的是
______
。
A.“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
B.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
C.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
(2021·湖南省湘潭市)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枯枝落叶等垃级不断增多,某兴趣社同学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樟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方案二:取樟树和枫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
(2)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
______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______
原则。
(3)在两组实验的恒温培养过程中,方案一的甲组和方案二的丙组如果出现了大量光滑黏稠的白色物
质,则可判断这是
______
。
(4)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垃圾箱里。
(2021·浙江省舟山市)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发的主要阶段包括: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那么如何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物实验】
(1)实验方案:(图1)
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
______
。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
______
,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
______
。
【临床试验】疫苗X的生产上市还需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图2)
分组
志愿者
患病数
疫苗组
10000人
8人
安慰剂组
10000人
160人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
______
。
注: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
【社会参与】接种疫苗是对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接种疫苗达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接种疫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尽打快打疫苗。
(2021·山东省泰安市)现代人们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与生活方式相关。如果人体摄入的热量物质过多而消耗的过少,可能引起超重或肥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增进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分析回答:
(1)食物中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
______
才能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运输到组织细胞,参与各项生命活动。人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和主要场所分别是
______
如果摄人的物质含有的热量大大超过了人体对热量的需要,剩余的部分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在皮下等部位储存,可能造成超重或肥胖。
(2)目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多数药物是作用于大脑抑制食欲,有一定的副作用。某科研团队研究出一种Y制剂,在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体重增加,这可能是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只生长状况相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然后进行实验(如表所示),连续进行7周后,根据每周称重得到的数据,绘制曲线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饲喂等量不同食物)
1
常规饮食
2
高脂饮食
3
高脂饮食+Y制剂
①实验中,科研人员保证每组小鼠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等完全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对照实验
______
。
②分析曲线图,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七周内常规饮食的小鼠比高脂饮食的小鼠
______
;第2、3组实验结果说明:七周内高脂饮食的小鼠比高脂饮食并服用Y制剂的小鼠
______
。
③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如果较长时间高脂饮食,即使服用具有减肥效果的Y制剂也可能造成肥胖。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保持健康体重,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
______
,使热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20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考察脱贫攻坚时开出良方“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昭觉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大棚种植的夏季草莓会比安宁河谷提前1到2个月上市。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大棚种植草莓时发现,当红色和蓝色两个品种种植在一起时,大量的蚜虫生活在红色草莓上,而在相邻的蓝色草莓上仅有少量。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刺激有关吗?实验如下:
作出假设:……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相同数量、生长状态相同的红色、蓝色草莓。
③将甲装置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乙装置放置在另一种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
⑤实验重复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乙装置放置的环境是
______
(选填“明亮”、“黑暗”),目的是让蚜虫
______
(选填“能”、“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
(3)若观察到甲、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都出现在红色草莓上,则假设
______
(选填“成立”、“不成立”)。
(4)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______
。
实验结果证实了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无关。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蓝色草莓中含有物质W,而红色草莓中没有。据此设计了模拟实验:
作出假设: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草莓中的物质W有关。
模拟实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养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养液
适量的10%糖溶液
适量的10%糖溶液
加物质W
?
实验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6次/小时
26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3分钟/次
1.8分钟/次
(5)模拟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______
。
(6)根据丙、丁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
______
(选填“高”、“低”);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
______
(选填“长”、“短”)。
(2021·四川省泸州市)生活中的常规消毒能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有人认为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将A品牌消毒液进行稀释,配制出5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液,分别对九年级5个班的教室进行消毒,并测定杀菌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使用消毒液杀灭教室内的病原体,这一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______
环节。
(2)生物兴趣小组在测定杀菌率时,需要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3)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A品牌消毒液浓度的增加,杀菌率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有同学提出消毒液能杀菌,但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呢?生物兴趣小组又对该牌消毒液成分进行了资料查询,查询结果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查询结果,他们建议教室消毒液浓度选择1/200为最佳,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细胞都有精致而复杂的结构。为了清楚地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显微镜观察。
故选:C。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答案】B
【解析】解:ACD、用自制迷宫,观察小鼠走出迷宫需要的时间,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将蚂蚁放入有湿土和食物的瓶中,观察蚂蚁取食,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都属于实验法,故不合题意;
B、隐蔽在树林中,用望远镜观察母鸟育雏行为,没有改变鸟的生活环境,也没对鸟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故符合题意;
故选:B。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据此解答。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3.【答案】B
【解析】解: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因此人口普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调查法。
故选:B。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人口普查所采用的方法是调查,不需要对人口进行测量、观察和实验等.
4.【答案】A
【解析】解:A、因为只拿这两种物质和人的尿液中含量进行比较,而题中也没有说袋鼠或者人的尿中尿素含量比盐高。从已知中我们推断不出来,A错误;
B、在沙漠中,气候恶略,袋鼠这种生理现象确实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就是说,排除等量的废物,袋鼠比我们用的水要少,这对在沙漠生活的动物是一种优势,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正确;
C、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C正确;
D、水喂得多了,但是袋鼠还是保持体内组织65%的水分含量不变,那么排出的水必然会增多,这样必将稀释尿液,D正确。
故选:A。
任何季节体内组织含水量都稳定在65%,袋鼠组织内含水量是不随袋鼠喝多少水,吃什么食物而改变.袋鼠尿液中的尿素和盐两种物质的浓度都比人的含量高。
袋鼠尿液中的尿素和盐两种物质的浓度都比人的含量高。
5.【答案】C
【解析】解: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利用的是观察法,不需要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
B、调查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属于调查法,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
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酒精的浓度,符合题意。
D、测定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观察法,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一般进行某种实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6.【答案】A
【解析】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分析: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人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故选:A。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7.【答案】C
【解析】解:A、该实验“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应设计对照实验: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A错误。
B、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此实验不涉及调查法,B错误
C、该实验“探究脉博与运动的关系”,应以运动状态作为变量进行探究,C正确
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要尽量要设置重复组,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得出科学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8.【答案】B
【解析】解:A、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提出问题为“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而不是作出假设,A错误。
B、为保证变量唯一,实验前,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B正确。
C、A组放在阳光下,B组遮光处理,A、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设计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A组为实验组,C错误。
D、A组放在阳光下,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遮光处理,B组为红色,因此实验中设置A、B两组的目的是对照,得出的结论是:花瓣颜色变化和光照有关,D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9.【答案】A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分类、文献、实验等方法。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10.【答案】B
【解析】解:A、A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A正确;
BD、C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的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B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了。B错误;D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见:生长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起效,C正确。
故选:B。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理解掌握生长激素的作用。
11.【答案】增加?
35?
25℃~39℃?
形成对照?
降低?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解析】解:(1)根据图甲可知,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35℃条件下增长最快。
(2)根据图甲可知,温度在25℃时植株增长开始加快,在35℃条件下增长最快,但还没有出现峰值,所以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是25℃~39℃。
(3)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所以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4)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降低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5)综合上述实验可知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所以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1)增加;35;
(2)25℃~39℃;
(3)形成对照;
(4)降低;
(5)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2.【答案】相同?
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B?
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解析】解:(1)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预案的步骤①中的200名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应基本相同;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本实验通过A组使用手机和B组看书可以看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该预设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该预案设置了对照实验,因此拟采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通过该实验可知,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作为健康管理师,对出现沟通障碍的人健康状况提出建议: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故答案为:(1)相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2)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3)B;
(4)放下手机,多参加集体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对照实验的设计注意单一变量,据此解答。
中学生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长时间打游戏,对身体有害。
13.【答案】无机盐?
A?
可信度?
B?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蒸馏水中缺乏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无土栽培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的,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的更好
【解析】解:(1)用A、C两组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无机盐,探究的问题是:无机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吗?A组有无机盐作为对照组,C组无无机盐作实验组。
(2)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每组分别称取3株植株的重量,取平均值。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蒸馏水中缺乏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无土栽培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的,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的更好。因此青菜植株生长最快的是B组。
故答案为:
(1)无机盐;A
(2)可信度
(3)B;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蒸馏水中缺乏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无土栽培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的,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的更好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14.【答案】生长状况?
控制变量?
空气?
通入气体?
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
不在室内吸烟?
进行重复实验?
不放置绿萝
【解析】解: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1)为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使人信服,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需要基本一致。
(2)C组作为对照组,通入的气体应是空气。
(3)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通入的气体。通入香烟烟雾的A组,绿萝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通入空气的C组,绿萝的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所以实验的初步结论是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
(4)A组通入香烟烟雾,保持密闭,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B组通入香烟烟雾,定时开盖通风,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启示我们不在室内吸烟。
(5)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几次重复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多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减少误差。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可进行重复实验。
(6)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不放置绿萝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故答案为:生长状况;
(1)控制变量;
(2)空气;
(3)通入气体;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
(4)不在室内吸烟
(5)进行重复实验;
(6)不放置绿萝。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5.【答案】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形成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重复实验?
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丁?
网络转发、张贴海报条幅、社区宣讲、知识竞赛等
【解析】解:(1)假设不能随便地作出,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废旧电池浸出液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废旧电池液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是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自变量,其他因素要相同,所以,A、B两组装置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废旧电池应该投放到有害垃圾箱中,丁正确。
(4)作为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要将宣传活动的重点放在丰富活动形式上,通过网络转发、张贴海报条幅、社区宣讲、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让社区居民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并且要最后注重宣传效果的常态化和时效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
故答案为:(1)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2)形成对照;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实验;
(3)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
(4)网络转发、张贴海报条幅、社区宣讲、知识竞赛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要求、废电池的危害。
16.【答案】淋巴?
保护易感人群?
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控制单一变量?
剂量为6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对恒河猴有完全保护作用。
【解析】解:(1)疫苗侵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因此,疫苗的作用相当于抗原,这样的免疫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接种疫苗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中剂量组在第0、7和14天给恒河猴接种剂量为3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对照组不注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因此该组实验的变量是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3)各组使用的恒河猴的大小、性别及健康状况等应该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4)接种剂量为3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感染后的第7天,在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接种剂量为6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感染后的第7天,在恒河猴的咽喉、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恒河猴无发热,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因此说明剂量为6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对恒河猴有完全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
(1)淋巴;保护易感人群
(2)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3)控制单一变量
(4)剂量为6微克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对恒河猴有完全保护作用。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
17.【答案】含水量?
平均值?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9.3?
轻?
增加?
增多?
接触面积?
成熟?
抗旱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含水量。每组有苗?100?盆,统计各项指标时应计算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如果盆数过少,出现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轻。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成熟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火龙果具有抗旱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故答案为:(1)含水量;平均值;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79.3;轻;
(3)增加;增多;接触面积;成熟(根毛);
(4)抗旱。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8.【答案】作对照?
节菱孢霉菌?
B
【解析】解:(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
(2)根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与人中毒症状对比,小鼠中毒组数最多,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
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作对照
(2)节菱孢霉菌;B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19.【答案】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一?
单一变量?
细菌菌落?
①
【解析】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方案一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方案二有细菌和不同树叶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现象: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的特点: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4)垃圾分为以下三种:
矿泉水瓶和废旧纸张可循环使用,属于①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一;单一变量
(3)细菌菌落;
(4)①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0.【答案】等量的生理盐水?
无明显差异?
亲缘关系近?
95%
【解析】解:(1)实验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作对照实验,而A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水。
?(2)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疫苗X对小鼠是安全有效的。
?(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实验筛选出的疫苗,还需要用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疫苗,进一步确认安全有效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从进化角度分析,支持用灵长类动物实验评估疫苗的理由是亲缘关系近。
(4)疫苗保护率=(安慰剂组患病率-疫苗组患病率)÷安慰剂组患病率×100%;
安慰剂组患病率=×100%=1.6%;疫苗患病率=×100%=0.08%;
疫苗保护率=×100=95%。
结果分析:Ⅲ期临床试验在疫区招募了20000志愿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该疫苗保护率是95%。
故答案为:(1)等量的生理盐水;
(2)无明显差异;
(3)亲缘关系近;
(4)95%。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此题有一定的难受,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消化和吸收?
呼吸作用、线粒体?
脂肪?
变量唯一,减少误差?
体重增加较少?
体重增加较多?
合理营养,坚持锻炼
【解析】解:(1)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不能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运输到组织细胞,参与各项生命活动。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如果摄入的物质含有的热量大大超过了人体对热量的需要,剩余的营养物质会转变成脂肪在皮下等部位储存,因而造成超重或肥胖。
(2)①本实验是以饲喂的食物不同为变量进行的探究活动,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减少误差,除了饲喂的食物不同为,其它如小鼠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等必须完全相同,以免干扰实验。
②分析曲线图,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七周内常规饮食的小鼠比高脂饮食的小鼠体重曲线偏低,说明常规饮食的小鼠体重增加较少;第2、3组实验结果说明:七周内高脂饮食的小鼠比高脂饮食并服用Y制剂的小鼠的体重曲线偏高,说明七周内高脂饮食的小鼠体重增加较多。
③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如果较长时间高脂饮食,即使服用具有减肥效果的Y制剂也可能造成肥胖。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保持健康体重,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营养,不偏食挑食,少食高脂类食物,坚持锻炼,使热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消化和吸收;呼吸作用、线粒体;脂肪;
(2)①变量唯一,减少误差;②体重增加较少;体重增加较多;③合理营养,坚持锻炼。
(1)在消化道内将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食物的不同。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2.【答案】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黑暗?
不能?
不成立?
避免偶然性?
物质W?
不加物质W?
大多数蚜虫不选择蓝色草莓是因其含有物质W?
低?
短
【解析】解:(1)作出假设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回答,因此,作出的假设是: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2)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黑暗和明亮,将甲装置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乙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
(3)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红色草莓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红色草莓上,则假设不成立。
(4)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5)实验二中丙组加入物质W,丁组应该是不加物质W,因此此设置的实验变量是物质W,为形成对照,变量唯一,表格中“?”处应填入不加物质W。
(6)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蓝色草莓是因其含有物质W。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低;②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
故答案为:
(1)蚜虫对草莓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2)黑暗;不能;
(3)不成立;
(4)避免偶然性;
(5)物质W;不加物质W;
(6)大多数蚜虫不选择蓝色草莓是因其含有物质W;低;短。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23.【答案】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
减少?
消毒液浓度为1/200,杀菌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及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解析】解:(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3)该实验中,探究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对教室消毒效果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据柱状图可见:随着A品牌消毒液浓度的增加,杀菌率减少。
(4)通过分析图甲实验结果和图乙的查询结果,建议教室消毒液浓度选择1/200为最佳,原因是消毒液浓度为1/200,杀菌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及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故答案为:
(1)切断传播途径
(2)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
(3)不同浓度的A品牌消毒液;减少
(4)消毒液浓度为1/200,杀菌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及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考查了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需重点掌握,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