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说 虎
你了解哪些有关“虎”的成语?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往往是托物寓意。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导学一
初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有节奏感。
导学二
细读课文,自己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标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及疑难词句准备交流 。
反馈:解释词语
不啻(chì):
不止
于:
跟……相比。
食于虎:
被老虎吃掉。于,被。
恒:
常。
寝:
躺着休息,卧。
故:
所以。
是故:
所以,因此。
类:
相同。
何足怪哉: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足,值得。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翻译句子:
导学三
精读课文,思考:
1、老虎为什么能够吃人?
2、人为什么又能够征服老虎?
3、第三段有什么作用?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借虎喻人,说明如果……,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试用《说虎》阐明的道理,解说《狼》、《李寄》以及《童区寄传》等篇的内容。
比较·探究《说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古代的议论文,简短精炼,陈述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考虑到初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使用一些电教媒体,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浅入深地挖掘出文中的事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2、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编排方法。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章,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2、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编排方法. 理解运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理,即借虎喻人。
教学方法 朗读 归类 比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几个与虎有关的成语,并说明其意义,从而明确本文就是针对虎的力气大于人,又有锋利的爪牙,最后反而被人捕获杀害的事实发表议论。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啻 恒 寝 是故
2、了解刘基及《郁离子》
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散文奔放,诗歌雄浑.他还是朱元璋的决策谋士,在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功雄卓著。
3、整体感知
⑴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指出这位同学是否有读错的字或停顿有误的句子,如有,请帮他指正。
⑵ 请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三、合作交流
1、疏通字词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师生评议。
之 于 而 哉
【点拨】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上弄懂文意。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寻求帮助,这既让全班同学都起来,又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检测效果
【学生活动】如果给你一个句子,你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意思吗?(投影显示五个句子)
【点拨】弄懂文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此项设计,意在加强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并检测学生的译句能力。
3、了解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内容。
4、理解课文寓意,了解本文的写法。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师生评议.(幻灯片显示问题)
① 题目是“说虎”,实际上是“说人”,在文中指出表明本文核心道理的最关键的两个字。
② 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③ 议论的文章先要有论点,即作者先摆出观点,然后再论证观点,.试看看本文是不是这样
④ 课文在议论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四、齐读课文,加强理解。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
第二课时
一、 请一位学生背诵课文.全班齐背课文. 。
二、 比较探究
【学生活动】用本文的观点分别解说《童区寄传》、《李寄》、《狼》的内容。
【点拨】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三、 课堂练习
1、 从学过的几篇文言文中找出所有的被动句。(四个)
2、 用下列的几个词写一段话,表现一个竞技场面,词的顺序不限。
自恃 挑衅 喝采 逞强好胜 稳操胜券 恼羞成怒 手疾眼快
【点拨】通过本练习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四、小结内容。
五、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关键词 用智
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问题
方法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