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对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对称》。
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在初步学习轴对称的基础上,对对称的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四个国家的国旗图案,通过对折的方式初步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然后通过讨论,那些学过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再通过画一画,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及对称轴的条数。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轴对称有深层次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概念。但对于轴对称图形的产生过程和特点这一新知识他们还是头一回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类问题,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导入,抓住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学生较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天一填”的思路,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交流、探究中完成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认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及哦啊为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对称图形、平面图形图片。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1: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些图形如果从中间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轴对称图形怎么画?(板书课题:对称)
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活动(二)师:将情境图中的四幅图片,分别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看两边的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学生讨论、交流、完善、表达:
生1:先找出直线,再沿直线对折。
生2:将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师:太好了,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跟踪练习:
我们学过的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等腰三角形
生4:等腰梯形
师:很好,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并通过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再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通过操作你发现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3:我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生4:我发现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自主练习1:做课本第16页第2题(课件出示)
三、动手操作 画全轴对称图形
师: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吗?
看课本第15页,动手画一画,想一想:如何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呢?(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画图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先从图形上找几个重要的点,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几个重要的点,再根据每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找到这些点的对称点。
生2:最后把这些点连起来。
师引导:( 1)、找好对称轴
(2 )、找出关键点
( 3)、寻找对称点
( 4)、连线
生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展示
自主练习2: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三、课末小结:说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达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