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三课时课件(共12+20+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三课时课件(共12+20+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5 19:09:1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课时
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
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对……说;告诉
想要

交换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答应
给予恩惠
很好
虽然这样

想;愿意


高兴
因此


出使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为什么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存在的原因
把……看作忠厚的长者
所以;置意。错通措
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疑问语气助词
回答
顺接连词
即使
难道只是
像这样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摘掉
帽子
光着


撞地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通“苍”
发作
吉祥
不祥

降示

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拔出
站起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屈服
道歉

通“喻”,明白
可是
凭借
只因为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重点字词:因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光(人名)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于是、就
依靠、凭借
沿袭
趁着
根据、依照
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劝告语气(还是)
吾其还也
表商量语气(还是)
人称代词(他们)
通“岂”(哪里)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重点字词: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把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介词,凭借
动词,认为
连词,
相当于“而”
修文德以来之
皆以美于徐公
徒以有先生也
连词,因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
受地于先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未尝闻也。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君王自称
敬称自己国家已经去世的君王
对他人(男子)的敬称指帝王
对君王谦称自己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粗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称谓
字词积累
非士之怒也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请广于君
今吾以十倍之地
徒以有先生也
对秦王的敬称
对他人的敬称
一般场合均可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对他人的敬称
称谓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以头抢地尔。
泯然众人矣。
相当于“呢”,表疑问的语气。
相当于“吧”,表责备的语气。
相当于“呢”,表反问的语气。
相当于“吗”,表询问的语气。
相当于“了”,表陈述、肯定的语气。
相当于“罢了”,表轻蔑的语气。
相当于“了”,表陈述并带感叹的语气。
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使唐雎使于秦
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到、往
这样
….的样子
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不说(

请说之(

高可二黍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



出使
高兴
解释
多一点
听从
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⑴以大易小。(

⑵徒以有先生也。(

⑶以君为长者。(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因为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
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错通“措”,注意。
仓通“苍”(共12张PPT)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辜负
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及时代背景。
2、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
3、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整理成的。编订为33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唐雎(jū)   怫然(fú)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缟素(gǎo)
庸夫(yōng)
色挠(náo)
休祲(jìn)
寡人谕(yù)
以头抢地(qiāng)
字词识记
听读课文
秦王使人
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节奏划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
易安陵,安陵君
/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
/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奏划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
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
/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
是也。”挺剑/而起。
节奏划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节奏划分(共11张PPT)
唐雎不辱使命
第三课时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4.你如何评价唐雎?
整体感知
1、本文讲述了小国之臣唐雎临危出使秦国完成使命的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
有辜负出使之命。
研读课文: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不听寡人,何也?
逆、轻寡人?
为长者不错意广
且秦灭韩亡魏
质问、施恩加惠、威胁
否,非若是也。
受地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易。
岂直五百里哉?
胸有成竹、洞若观火、立场严正、断然拒绝
怫然怒:天子之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闻布衣之怒乎?
怒气冲冲、武力恫吓、逼其屈从
士之怒伏尸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三子,与臣将四,挺剑而起
沉着冷静、毫不示弱、奋力反击、以史为证、以死相拼。
色挠,长跪而谢:先生坐!安陵存徒以有先生也。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折服秦王,取得胜利
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
不辱使命
细节探究
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认识?
秦王
以五百里易安陵
(利诱之)
秦王
逆寡人轻寡人
(盛气凌人)
天子之怒
(武力恐吓)
长跪而谢
(折服)
安陵君
愿终守之,弗敢易
(明辨之)
唐雎
千里不易
(从容答辩)
布衣之怒
(针锋相对)
(不辱使命)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忠君爱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
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唐雎确实不辱使命。我们要学习他为真理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
拓展延伸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比如学会在适时地场合说“不”非常重要,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此方面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