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15 08: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材版本
部编版
授课题目
第三课
盛唐气象
课程标准
1.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的发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地位:
本课位于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上呈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经历了唐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唐朝达到了鼎盛的局面。下接唐朝的对外交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
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盛唐气象进行介绍,分别为:经济方面、民族交往方面、社会风气方面以及文学艺术方面,知识点多且相对零碎。因此,将设置唐朝“盛在何处?”这一问题将四个部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繁杂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盛唐繁荣之表现的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中华文化之丰富,树立文化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积极活泼、思维活跃,课堂容易跑神,因此教师创设参观“盛唐历史博物馆”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课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背景相距较远,因此在选取教学资源时,教师多用图片让学生真实的感知到史实,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丰富多彩,进行情感的升华。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感性,对于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归纳总结,未达到全面归纳、概况的能力。对于本课如此繁多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盛唐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开放和多彩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相关史实,以及唐朝民族交往的手段和措施;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对汉藏团结所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列举表格,引导学生对繁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文字史料,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提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使学生明确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共同构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经济繁荣的表现、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
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盛唐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史料研习
学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4min
通过展示杜甫的《忆昔》的诗歌,首先请一名同学朗读一遍,再提问学生“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况?”
教师通过画出诗中“万家宝、流脂、俱丰实”等字眼,得出“当时社会很繁荣,人民生活很富足”这一结论。并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盛唐景象中,到底“盛”在哪里?”教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我们本课的学习,首先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参观一下盛唐时期的历史博物馆,看看在博物馆中,能不能得出答案呢?”
学生回答:
繁荣、富裕、生活好等
开头先请一位学生朗读,提醒学生课堂开始,集中注意力。
提出核心问题,便于让学生理解本课的核心主线,并创设参观历史博物馆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一部分
10min
第一部分(经济馆)
一、农业:
先展示雨中耕作图
让学生注意农夫牵着牛的画面,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个农民牵着牛的是什么呢?”
随后引出曲辕犁的相关知识点。
向学生讲授曲辕犁的结构、特点、优点,着重强调提高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随后展示筒车的图片和文字史料,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从头到尾),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在低处时,竹筒盛水,在高处时,竹筒泻水

简单给学生介绍筒车的构成和使用方法,提问学生分析筒车的优点。
突出其节省人力,可以昼夜不停,提高效率的优点。
随后结合课本11页内容,总结唐朝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要求学生作相关笔记。
二、手工业:
通过展示汉朝女子的服饰和唐朝女子的服饰让学生说出两者有哪些区别。
通过总结两者在风格、颜色、花纹上的区别,得出唐朝纺织业颜色丰富、纹饰精美的特点。并展示蜀锦的照片补充。
再者从而引出唐朝的陶瓷业也非常发达,展示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的图片说明,并给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图片,给学生解释为何称之为“唐三彩”。
从而得出结论唐朝的陶瓷制品有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特点。
问学生PPT列举的纺织业、陶器制品等都是什么行业的产物,从而得出唐朝手工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最后结合课本12页的内容,总结唐朝手工业经济繁荣的表现。
三、商业:
通过展示文字史料《旧唐书崔融传》
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弘舸(gě)巨舰,千舳(zhú)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师:“这则材料反应出什么样的景象?”
顺着学生的答案,教师给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分析当时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结合课本13页,得出唐朝商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结论。
最后结合板书总结唐朝经济繁荣表现,PPT上把一些关键知识点挖空,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犁、曲辕犁等
学生回答:
节省力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答案
学生回答:唐朝颜色更加丰富、花纹更加多等
学生回答:手工业
学生回答:
贸易繁荣、商业发达等答案
学生在课本勾画重点知识。
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
锻炼学生阅读史料、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简单的小结,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要求学生做笔记,以免跑神。
结合图片讲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也能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二部分
10min
(过渡语)参观完经济馆,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展馆——民族馆会带给我们那些精彩的内容呢?
第二部分(民族馆)
先展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图片
并提出问题:“唐初期的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思考。
师:“我们先不着急得出结论,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地图。”
在PPT上展示唐初边疆图
师:“同学们注意看到其实初唐时期唐朝边疆的东西突厥和吐蕃的版图还是挺大的对吧?”
师:“而且当时的突厥还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那如果你是当时的唐太宗,你会怎么做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都跟唐太宗很相似嘛,大家都有皇帝的思维喽。”
师:“对于当时突厥的骚扰,我们的唐太宗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发病反击,先后击败了东、西突厥。”
师:“除了军事打击以外,唐太宗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一则材料”
《资治通鉴》记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师:“这个材料是什么意思呢?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表扬学生解释地很好,并做一定的自己的解释)
师:“因此,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并且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寓意各族共同的君主的意思。可以看出来当时唐太宗在各少数民族的地位是极高的。”
师:“而后面的君王也沿袭了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比如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并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措施。”
并展示唐朝设立的都护府的地图,给学生在图中指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位置。并通过图中体现的都护府点出唐朝当时对地方的统治是十分到位的,以及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十分和睦。
师:“除了这两项措施以外,我们英明的唐太宗还做了什么事情呢?”
师:“对啦,唐朝还实行了和亲政策。当时吐蕃,就是现在西藏地区的首领松赞干布他仰慕中原文化,也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来求婚,唐太宗同意了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展示《步辇图》告诉学生这幅画的场景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文成公主入藏,只是嫁过去了维护了民族和谐这么简单吗?”
师:“同学们看一下书本的14页,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她带去了什么?”
随后在PPT上展示,总结归纳文成公主给吐蕃带去的东西。
师:“那松赞干布有没有做什么呢?他不是很喜欢中原文化吗?”
师:“对,那同学们想一下,这样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是不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中原知道了吐蕃的文化,吐蕃学习到了中原的文化,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是不是有利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呢。”
师:“因此啊,我们可以把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在PPT上展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在PPT上展示布达拉宫的图片,点出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
学生回答:
很好、很和谐、不好等答案
学生回答:出兵打他、派文成公主去和亲等答案
学生回答:“唐太宗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是以中华为贵,以少数民族为贱,但我把他们看作是地位一样的。”
学生回答:文成公主入藏
学生回答:不是,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学生回答:种子、茶叶、丝绸、佛经、书籍等。
学生回答:他派遣了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唐太宗的情境去思考,当时的唐太宗会怎么做。
结合地图讲解,从地图上直观能让学生感受到唐朝的都护府之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授一些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以师生对答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第三部分
4min
(过渡语)博物馆里面还有什么东西看看呢?我们继续到下面的社会生活馆吧。
第三部分(社会生活馆)
给学生展示女子马球图、弈棋仕女图等四张图片,让学生找出这四张图片的共同点。
(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到都是女子,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当时的女子可以有这么多的娱乐活动呢?在以前的朝代,可以吗?”
师:“对,当时的妇女可以接受教育、有很多的娱乐活动。”
师:“并且同学们注意一下这张图片(女子马球图)他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啊?”
师:“对,这个马球啊,是源于英国,经吐蕃传入的,在唐朝深受皇室和老百姓们的喜爱,可谓是家喻户晓。这样看来,当时人们的生活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很深,也能看得出来当时唐朝的开放程度是很高的。”
师:“书上说唐朝的社会风气呈现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学们把它画出来。”
通过PPT总结社会生活的内容,突出风气开放、女性地位提高以及受西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的重点。
学生回答:都是业余生活的体现、主体都是女子等。
学生回答:因为唐朝的社会很开放,包容性很强;是前朝没有的。
学生回答:马球
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四部分
9min
(过渡句)下面还有一个文化馆,我们也一起看看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吧!
第四部分(文化馆)
师:“在参观之前,老师想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的16—17页,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面这表格,五分钟完成。”
随后教师对表格进行简单讲解并通过PPT展示文学艺术的相关图片。同时要求学生作相应的笔记。
(转折)博物馆我们已经参观完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一共参观了四个展
馆,分别是经济馆、民族馆、社会生活馆和文学艺术馆,他们的特别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在课本中找出答案填写到表格中。
这一部分的知识多、且杂,通过教师一一讲述学生听着很凌乱,且不是教学重点,教师也没有必要一一详细讲述。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在处理繁杂知识时可以通过表格等形式进行归纳,也是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考验。
课堂小结
3min
结合板书,归纳各个领域所呈现的特点: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学艺术多彩。
最后,再于学生探究问题“唐朝出现这些繁荣气象的原因是什么?除了这些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繁荣气象的表现呢?”
引导学生从我们所讲的上节课内容和本课内容进行思考。并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开放的民族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学生作相应的笔记。
分析归纳唐繁荣的原因并且通过“还有没有其他繁荣气象”的提问,引出下堂课中外交流的内容。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