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A: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23世纪
古中国文明
公元前2070年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位置:
兴起:
发展:
强盛:
灭亡:
成就:
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约从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太阳历、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
一、古代埃及
金字塔
用途:
地位: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法老的统治
政治:
宗教:
二、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位置:
兴起:
发展:
强盛: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两河流域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代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强盛:
统治:
汉谟拉比在位时期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奴隶制度相当发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概况:
意义:
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位置:
文明:
兴起:
鼎盛:
衰落: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并建立国家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三、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
时间:创始人:
传播:
经中亚传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向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知识整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位置
发源地
奴隶制国家形成时间
文明成果
共同点
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象形文字
亚洲西部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亚洲南部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亚洲东部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左右
甲骨文、青铜器
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建立起奴隶制度
中考链接
1、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B
2、下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A处所在地区的代表性文明是 ( )
A.种姓制度、佛教 B.分封制度、甲骨文和青铜器
C.象形文字、金字塔 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C
4、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全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该法律条文所属文明诞生于( )
D
A B C D
图一 图二
(1)上述图片分别有何历史价值?
(2)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古代文明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甲骨文是研究我国古代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图二:《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第一手史料,表明人类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都属于大河文明;经济上都以农业为主;政治上都是君主专制;都位于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