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07:1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
1、(2021?铁岭)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
2、(2021?北京)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3、(2021?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
4、(2021?十堰)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
B.CO2可以使干石蕊纸花变红
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CO与CuO反应,利用了CO的氧化性
5、(2021?包头)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  )
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6、(2021?桂林)俗称“干冰”的物质是(  )
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7、(2021?宁夏)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H?(甲酸)H2O+CO↑。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8、(2021?乐山)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力争到2060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有利于“碳中和”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9、(2021?恩施州)CCTV-2有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下列哪个选项是真的(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
10、(2021?青海)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11、(2021?郴州)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的性质。图中,a、c为用紫色石蕊水溶液润湿的小纸花,b为用紫色石蕊水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c比a先变红 B.c变红,b不变红
C.a、c变红,b不变红 D.c比a先变红,b不变红
二、填空题:
13、(2021?鸡西)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金属钯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资源,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钯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
D.X=8
(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纸张双面使用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14、(2021?恩施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 (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5、(2021?威海)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烧,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
16、(2021?天津)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若吸收44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 g。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3.2g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将所得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3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17、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部分性质的自主探究实验:
Ⅰ、探究药品选择:
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1 块状大理石、10% H2SO4溶液
2 块状大理石、7% HCl溶液
3 大理石粉末、7% HCl溶液
图1中甲对应实验 (选填“1”“2”或“3”);不选用丙对应的药品制取CO2的理由是 ;确定选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探究改进装置创新实验:
(1)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2)利用改进装置(如图2)收集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打开K2、关闭K1时,可利用A、C装置验证CO2 的性质。
②打开K1、关闭K2时,可利用A、B装置制取一瓶CO2。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补画后检验B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利用创新实验(如图3)粗略测定收集的CO2的体积:
①打开活塞,把稀盐酸加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结束后进行读数,读数前调节水准管与量气管液面相平的原因是 。
②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前读数为V1mL,左侧量气管最后读数为VmL,则反应生成CO2体积约为 mL。该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dg/mL,则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表达式为 g。
Ⅲ、探究不同物质对CO2的吸收效果:
利用已收集满250mL CO2的3个的烧瓶进行实验。如图4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分别得到如图5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原因是 。
(2)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图5所示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序号).
A.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40% 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C 5、C 6、B 7、D 8、C 9、C 10、D
11、D 12、D
二、填空题:
13、答案:(1)+1;
(2)CH4+CO22CO+2H2;
(3)B;
(4)D。
14、答案:(1)二氧化碳;①③⑤;
(2)2H2+O22H2O;1:8。
15、答案:(1)不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
(2)不正确;C+O2CO2;
(3)①2.64亿;
②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循环,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减少;不影响。
16、答案:(1)A;
(2)C6H12O6;32;
(3)CO2+3H2CH3OH+H2O;
(4)3:5。
17、答案:Ⅰ、探究药品选择:
3;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CaCO3+2HCl=CaCl2+H2O+CO2↑;
Ⅱ、探究改进装置创新实验:
(2)①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燃着的木条置于短导管口的出气口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①有气泡产生,量气管中液面下降,水准管中液面上升;防止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影响实验结果;
②(V-V1);;
Ⅲ、探究不同物质对CO2的吸收效果:
(1)振荡烧瓶,二氧化碳被液体快速吸收;
(2)CO2+H2O=H2CO3;
(3)ACD。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