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奴曼
罗波那
上面左图刻画的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它解救罗摩之妻悉多,与恶魔罗波那大战。史诗中也不乏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的段落。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灵感来源于神猴哈奴曼。古代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其独特魅力。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识记佛教的创立时间。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哪一流域?在这一流域发现的文明遗址以哪两处为代表?
2、种姓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
3、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佛教创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印度
亚
洲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北回归线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2、早期文明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文明的产生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国家兴起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意即“高贵的人”
4、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社会文化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阿拉伯数字”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原 人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特点
祭司
贵族、武士、
官吏、国王
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
①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②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③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非雅利安人,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奴隶
祭祀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实质: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佛教产生背景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3、创始人
4、教义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的圣人)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趣味历史——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他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公元前3世纪雕刻的阿育王狮子柱头,寓意弘扬佛法,后来成为印度国徽图案
5、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早期文明
3、鼎盛
4、种姓制度
5、佛教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孔雀王朝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乔达摩·悉达多
课堂小结
中考链接
1、古印度文明有其独有的历史特征,右图所反映的是它的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种姓制度
D、科举制度
C
2、下图所示的路线传播的是
A、佛教 B、阿拉伯数字
C、活字印刷术 D、基督教
A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D
4、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