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5 09: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整理梳理+虚词“以、于”梳理
知识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n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n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n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一)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归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乐:

山水之乐
乐趣,名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动词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秀: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动词
谓:

太守自谓
称谓

太守谓谁
是,为
(二)虚词
也:表示的语气主要有三种:

判断语气(名词作谓语),如“环滁皆山也”;

肯定语气(动词、形容词作谓语),如“太守自谓也”;

解释语气(用在因果复句末),如“……,故自号曰醉翁也”
而:主要做连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示转折关系,却。
(三)重点句子

环滁皆山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文章赏析
(一)本文结构精巧,读一读,作者是如何构思的?
1、(选做)散文,顾名思义,要散,但散并不是不着边际的散乱,要做到散而有神,散而不乱。本文在结构上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请你梳理一下本文的思路。
第1
段,引入:亭周围的环境:环滁皆山→琅岈山→酿泉→醉翁亭;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2
段,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穷”。
第3
段,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4
段,写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结尾,道出姓名,揭示谜底。
2、文章线索用得好,行文中作者始终抓住了一根“金线”,这根“金线”是什么?
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
具体说:写山水,
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山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上下,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而这一切都是为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教师点评:全文围绕一个“乐”字一路写来,将诸多材料巧妙而有序地连缀起来,如同一根彩线串起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而成为熠熠生辉的珠链。)
3、作者行文还处处讲究呼应,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文章一开始写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是谁暂不表,埋下伏笔,直到结尾才揭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样写可使文章内在结构严谨。
4、(选做)作者对文章的巧妙构思,还有哪些体现?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如,请读一读第1
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
的?
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后写“琅岈山”“蔚然而深秀”,再写酿泉,最后引出醉翁亭。
为什么不直接引出醉翁亭?
这样可以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二)本文语言出色,品一品,作者是如何锤炼的?
1、全文用了21个“也”字,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单调重复之感?
每一层都用一个“也”字结住,使文章层次清晰,不仅帮助结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但绝无单调之感。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先读一下“作亭者谁?……”一句。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再读一遍。两者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细读品味。
——没有了“也”字,读起来感觉有点不自然;也表现不出原句作者的那种得意的心情。
——看来,“也”字还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2、全文还用了25
个“而”字,能说说它的用法吗?
“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但在分析其用法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选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你能不能判断得又快又准,同时体会一下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3)朝而往,暮而归。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4)溪深而鱼肥。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5)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示转折关系,却。
3、(选做)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除此之外,在句式上你有没有新发现?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状语后置: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醒能述以文者/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判断句: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神秀者,琅琊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山间之四时也。/……滁人游也。/……太守宴也。/苍颜白发……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另外:成对出现的句子较多。
文言虚词考点梳理

用法
用法具体解说
用法举例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物件、时间等
“拿”、“把”、“用”、“由”、“从”
屠惧,投以骨——把
能以径寸之木
——用
3.
以弱为强——从、由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凭”、“凭借”、“根据”、“按照”
何以战?——凭借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连词
表目的、表顺接、表结果
可译作“(用)来”、“而”、可译作“以致”
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表原因
可译“由于”、“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动词
可译作“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通假字
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用法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介词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能谤讥于市朝
向、对
告之于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皆以美于徐公
一、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1“在,从,到”;
2“在,从,到”;
3“在……方面,从……中”;
4“在……方面,从……中”;
5“由于”;
6、7句“向,对,对于”;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宫之奇以其族行???????
???????????
8、农民以鬻子者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
6动词“做”
;7动词“率领”;
8动词“有”;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c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一、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1“在,从,到”;
2“在,从,到”;
3“在……方面,从……中”;
4“在……方面,从……中”;
5“由于”;
6、7句“向,对,对于”;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宫之奇以其族行???????
???????????
8、农民以鬻子者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
6动词“做”
;7动词“率领”;
8动词“有”;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c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一、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1、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燕王欲结于君。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1-2句“被”;
3-4句“与,跟,同”;
5-6句“比”。
1、无以,则王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不赂者以赂者丧??????????????????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6、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7、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8、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动词通“已”,“停止”;
2-4词“因为”“由于”;5-—6介词“在,从”;7-8用
二、写出“于”在文中的意思。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1、
助词,动词词头
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
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
于:介词,可译为在
是:代词,可译为这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四、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我,你能行!)??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
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
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明察秋毫?
??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参考答案?
?
??一、chú?lánɡ?yá?zhé?fēi?xué?yáo?sù?yì?yì?yì?liè?
??三、壑?蔚?潺潺?颓?暝?晦?伛?偻?觥筹?酣???四、略?
??五、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1.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宋?欧阳修?
??3.(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七、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