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5 09: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寓言四则》知识点讲解(含答案)
寓言特征: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寓言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或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生动。
2、寓言早在我国
春秋战国时代
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
《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3、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一、探究《伊索寓言》两则。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参考答案:“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参考答案: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赫尔墨斯是个贪慕虚荣,自以为是的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寓言寓意: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启示:1、人不能爱慕虚荣,否则一文不值。2、人要谦逊,要有自知之明。3、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启示不止三点,老师可多角度引导学生答出更多点,符合文章主题,观点积极向上即可。
5、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这则寓言的寓意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智者胜,骄者败。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骄兵必败)。
6、《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启示我们
参考答案: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文言寓言两则。
《穿井得一人》
翻译: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
国:国都。
道:议论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课文探究(质疑)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阅读下面关于寓言的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⑤寓言本来是来自普通人的言谈,几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讲一些聪明话,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诗人和哲学家听见了,就用文字把它们记了下来。历史这个巨人很喜欢这些记载,就把它们珍藏起来。以后,当普通人从书中再看见寓言的时候,忘了这是自己讲的,不禁大为惊讶,叫道:“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珍宝呀,这样光辉灿烂!”
⑥寓言是慷慨的。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童话那里去;当小说请它帮助的时候,它就到小说那里去……所以,现在我们从童话、小说、诗歌、戏剧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谦逊的,当一个刊物请它去做客的时候,它就等各种长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补白栏里。
⑧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虽然年纪很老,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较起来,它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当然,它还是同样谦逊,等小说、童话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从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从别人手里得到什么。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谈了寓言的某一种特点,请将这些特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一篇解说寓言性质、特点的说明文,本文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过故事阐明道理;③通过寓言可以认识生活的意义;④寓言能够启发智慧,活跃思想;⑤寓言产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显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儿童的好读物。
(2)短文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趣味很浓。
阅读下面的寓言,回答问题。
孔子的弟子曾参,品德高尚,一贯讲信用,重诺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上去。他幼小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妈妈一起走。妻子哄骗他说:“你不要闹,妈妈从市上回来,就把家里的那头猪杀了给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参真的捉住那头猪要宰杀。妻子急忙阻拦:“这头猪正在长膘,杀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应孩子,要杀掉它吗?”
“唉,你怎么这样死脑筋!我不过哄哄孩子罢了,哪里真的要杀猪呐!”
“不!”曾参坚决地说,“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如果欺骗了他,这不是教他养成欺骗的坏习惯吗?再说,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曾参终于坚持杀了那头猪,实现了妻子许下的诺言。
1.曾参说:“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你认为正确的办法是什么?请大致按曾参这段话的格式把它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为这个故事拟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孩子年纪小,一切都学父母亲的样子。你要用诚实来教育他,他不就养成了诚实的好习惯吗?再说,母亲有好榜样,孩子就会学着这么去做人了。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2.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3.曾子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