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要评论说,这是在联盟的心脏插了一刀。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美欧同盟因法国由此走向崩解 B.苏东阵营对法国威胁己消失
C.法国行动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法国奉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
2.据联合国1994年的《人权发展报告》披露,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2.3%下降到1.4%。这说明
A.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B.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
C.非洲发展最不平衡 D.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
3.198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先提出“亚洲价值观”,后又得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的积极回应。“亚洲价值观”承袭东亚文明传统,坚持家庭、集体、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强调权威、秩序、和谐。“亚洲价值观”出现的原因是
A.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 B.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 D.儒家思想在亚洲传播
4.《地球是平的》一书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到十九世纪初,是全球化第一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从工业革命到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第二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公司。千禧年后,信息时代来临,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是个人,全球化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第一阶段国际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
B.工业革命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C.个人的积极参与成为全球化第三阶段的特点
D.人类个体在千禧年后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5.二战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工业品,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有能力生产并出口包括高科技产品在内的制成品,他们甚至在欧美市场大量投资,购并欧美企业。这反映出当今全球化的特点是
A.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多极化 B.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逐渐缩小
C.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D.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向东方转移
6.英国于1960年联合瑞典、挪威、丹麦、瑞士、奥地利、葡萄牙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由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后来的发展不很理想,美国希望英国加入欧共体。然而,英国两次提出加入申请都遭到法国的否决。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反对冷战政策 B.多极化趋势严重受挫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 D.全球化进程遭到压制
7.1991年12月,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这表明欧共体
A.已由经贸集团转变为政治实体
B.正式宣布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C.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希望摆脱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
8.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
A.多样性 B.排他性 C.兼容性 D.独特性
9.2000年6月23日,欧盟与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签订《科托努协定》。根据协定,在前8年过渡期中,欧盟向非加太国家提供135亿欧元援助,非加太国家97%的产品可免税进入欧盟市场。这反映出
A.区域化经济激化了南北矛盾 B.欧盟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C.自由贸易规则重新得以确立 D.欧盟主导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10.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
A.与美国展开对抗 B.重新确立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地位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11.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
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
12.中国某大型通信设备公司在全球设立了107个分支机构、7+1个交付中心,14个培训中心;有超过10000名售后服务人员,3000多家本地外包合作伙伴,以确保为全球140个国家(地区)的500多家运营商客户提供服务。这家公司的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
A.文化多样性 B.政治多极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13.新冠疫情期间,虽然欧盟暴露出“南北离心”的矛盾,但得益于德法轴心设立复苏基金倡议并从中斡旋,欧盟27个成员国在短期内就复苏计划达成一致。由此可知,欧盟
A.主导欧洲一体化的决心 B.推动欧元的国际化
C.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D.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14.1986年《单一欧洲文件》执行后,欧共体立法程序中超国家权限大增。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于1988年7月在欧洲议会上宣布,10年后欧共体各国80%的经济、财政和社会立法将出自欧共体。此说法遭到了拥护政府间合作道路的各派人士的猛烈抨击。这一事件说明
A.欧洲一体化存在分歧 B.执委会主导了欧洲一体化
C.欧共体矛盾难以调和 D.欧共体发展损害国家利益
15.英国经济学家约翰·H·邓宁认为:“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据此可知,该经济学家认为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经济全球化被发达国家掌控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是受害者 D.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潮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推行北冰洋战略,积极参与北冰洋地区事务。这种关注和参与,既有各国日益关注北冰洋问题的国际背景,也受到日本自身国策及海洋战略的驱动。在日本政府看来,北冰洋海面下很早就成为潜艇航线,而北极圈上空是连接北半球各国的“空中近道”,北冰洋的制海权、制空权具有极大的军事意义,对日本稳定周边海城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北冰洋在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授資和技术合作的途径,参与北冰洋的开发,有助于拓宽日本的海外供应。北冰洋航略的拓展和商业化应用前景被看好,一旦该航线成熟,将直接服务于日本参与北冰洋沿岸资源开发的战略,给日本民间海运贸易带来现实利益。同时,将产生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北海道、本州岛、日本海一侧港口城市的复苏与发展。为此,日本主动提升北冰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强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介入油气开发和航路开拓,策动”北冰洋外交”以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融入北冰洋开发的利益分享和规则建构过程,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摘编自声吴《日本对北冰洋的战略关注及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北冰洋地区对日本的战略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推行“北冰洋战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从而造成北约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体现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意识萌发,对美国霸主地位产生较大的冲击,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苏东阵营的威胁并未消失,B排除;D属于对材料表象的解释,排除。故选C。
2.A
【详解】
从“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拥有财富的比例从2.3%下降到1.4%。”的数据可以看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A项正确;BC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
3.A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代,东亚经济体,主要是日本和“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从原来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跃升为富有的“第一世界”。经济上的成功促成了这些社会文化自信的复苏,使得人们相信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观,也能创造西方曾经创造过的奇迹,所以A正确;“亚洲价值观”的出现得益于亚洲经济的发展,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无关,所以B错误;此时的世界仍处于冷战,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所以C错误;亚洲价值观的出现,在于东亚社会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儒家思想在亚洲传播”不是“亚洲价值观”出现的原因,所以D错误。
4.C
【详解】
从材料中的“全球化进入第三阶段,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是个人”等信息可以看出,全球化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个人的积极参与,故答案为C项;全球化第一阶段动力是国家,是指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扶植贸易公司,但不是官方贸易,是官方支持下的私人贸易,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全球化的动力是公司,但不一定是跨国公司,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大量跨国公司,排除B项;个人在千禧年后的竞争并非都是公平竞争,排除D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反而扩大了,新兴经济体不等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能向发达国家投资并不能说明这些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只能说明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因此C正确,B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这是政治多极化推动的,A错误;题目并未说这些新兴经济体是东方国家,D错误。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美国对欧共体的控制,说明的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C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冷战的态度,A排除;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B排除;材料与全球化进程无关,D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根据“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可得出随着西欧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希望摆脱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D项正确;A项是指1993年欧盟的建立,排除A;正式与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C。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多种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多彩的世界等,说明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世界文化具有排他性,B项错误;世界文化的兼容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拥有文化独特性的是不同的民族,不是整个世界,D项错误。
9.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根据2000年6月23日签订的《科托努协定》,在前8年过渡期中,欧盟要向非加太国家提供135亿欧元援助,非加太国家97%的产品可免税进入欧盟市场,这有利于促进欧盟与非加太国家的经济交往,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化经济激化了南北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自由贸易规则重新得以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欧盟的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10.C
【详解】
根据材料“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意在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美关系的平等,所以C正确;根据材料“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知,“与美国展开对抗”说法错误,所以A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重新确立欧洲在国际格局中的中心地位”说法错误,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统一,所以D错误。
11.D
【详解】
根据“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可知英国媒体认为欧洲的一体化是一个阴谋,由此可知英国是抵制欧洲一体化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作为孤悬海外的岛国,英国长期存在的孤立心态使其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英国抗拒的是欧洲的一体化,并不是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纳粹的扩张和美国的霸权主义,排除ABC。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在全球设立了107个分支机构、7+1个交付中心,14个培训中心”“以确保为全球140个国家(地区)的500多家运营商客户提供服务”等信息可知,某大型通信设备在全球设立众多分支机构,与多个中心与全球多架运营商进行经济合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文化多样化体现在文化领域,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体现在政治方面,材料描述属于经济方面,B项错误;区域集团化表现在一个区域内的几个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C项错误。
1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暴露”“德法轴心设立复苏基金”“达成一致”等关键词,可以得知欧盟主导欧洲一体化的决心,故A项正确;所谓推动欧元国际化指的是欧元在国际市场的流通问题,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达成的复苏计划是将短期危机应对和中长期的经济结构转型相结合,将经济复苏、执政理念、产业战略“一并捆绑”,因此不能说明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国际关系的多极化,故D项错误。
14.A
【详解】
材料“此说法遭到了拥护政府间合作道路的各派人士的猛烈抨击”体现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了曲折,A正确;B属于夸大“执委会”的作用,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欧洲一体化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D排除。故选A。
15.A
【详解】
根据“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可知该经济学家强调了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A,排除D;经济全球化对全球各国都有影响,并不能说经济全球化被发达国家掌控或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排除BC。
16.(1)战略价值:从地缘政治上看,北冰洋有助于稳定日本周边海域安全形势;从资源上看,北冰洋的丰富资源,可扩宽日本能源的海外供应;从航线和贸易上看,北冰洋航线有助于推动日本商业及相关港口城市的复苏与发展;从国际影响力上看,参与北冰洋的开发,有助于提升日本国际地位。
(2)原因: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日本经济实力雄厚,积极寻找新增长点;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北冰洋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
【详解】
(1)根据材料“北冰洋海面下很早就成为潜艇航线,而北极圈上空是连接北半球各国的‘空中近道’,北冰洋的制海权、制空权具有极大的军事意义,对日本稳定周边海城安全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可得出从地缘政治上看,北冰洋有助于稳定日本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根据材料“鉴于北冰洋在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授資和技术合作的途径,参与北冰洋的开发,有助于拓宽日本的海外供应”可得出从资源上看,北冰洋的丰富资源,可扩宽日本能源的海外供应;根据材料“北冰洋航略的拓展和商业化应用前景被看好,一旦该航线成熟,将直接服务于日本参与北冰洋沿岸资源开发的战略,给日本民间海运贸易带来现实利益。同时,将产生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北海道、本州岛、日本海一侧港口城市的复苏与发展”可得出从航线和贸易上看,北冰洋航线有助于推动日本商业及相关港口城市的复苏与发展;根据材料“介入油气开发和航路开拓,策动‘北冰洋外交’以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融入北冰洋开发的利益分享和规则建构过程,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可得出从国际影响力上看,参与北冰洋的开发,有助于提升日本国际地位。
(2)根据材料“北冰洋的制海、制空权具有极大军事意义”、“融入北冰洋开发的利益分享和规则建构过程,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格局的变动、日本国力的雄厚及北冰洋的战略价值等方面分析即可。如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日本经济实力雄厚,积极寻找新增长点;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北冰洋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