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饮食(农)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劳作(工)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商贸(商)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居住(住)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行)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卫生(医)
教材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历史现象是众多合力作用的结果,疫病就是众多合力之一。在天灾面前人不是束手无策,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素养:唯物史观
(2)以时空框架展开历史现象,把握不同时期的疫病以及医学成就,结合其历史背景形成科学的历史解释。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史料的分析,能够归纳中西医的主要成就和医学思想,以及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自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素养:史料实证
(4)认识疫病防治需要医学科技的进步、国家制度的完善与国际社会的团结,增强对中医药学独特优势的认同感,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素养:家国情怀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课标要求】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文字、图片、教材等资料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素养: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材料与图片,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作用(素养:史料实证)
3.通过阅读材料与图片,学会分析影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材料与课堂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素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我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国即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对于古人而言,探寻“新法”以抗疫,是求得医学真知、保护国人生命的必由之路,当中历经血泪曲折也属无奈之举。
而当代人已经享受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带来的便利条件,相信医学,尊重生命,按规律办事才是正确之道。
那么,什么是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呢?
1933年
1945年
1949年
1960年
1978年
2000年
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福利国家”出现
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完善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病有所医
时空定位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和教材知识,梳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内容
具体成就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6,完成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表格,有何影响?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影响:①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②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问题:根据图片史料及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概括出西方国家建
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有利因素?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②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支持;
③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马歇尔计划
日本投降
雅尔塔“三巨头”
德国投降
【问题探究】西方国家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因素
内容
具体成就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
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①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②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6,完成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表格,有何影响?
影响: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都包括什么?
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材料: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达 200‰,孕妇死亡率为 15‰,人均期望寿命只有 35 岁。 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卫生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这一时期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 195‰降到 4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 65 岁。
研制出中国第一批青霉素
(1)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有利因素?
(2)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何特点?
①国家统一;
②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发展;
③医疗卫生领域取得进步。
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政府统一管理;成就显著
【问题探究】新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及特点。
问题:阅读教材P87【学思之窗】,分析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答案提示】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江西省余江县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写的《送温神》,正是表达了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充分肯定。
【问题探究】
(1)促进人民健康情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4)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
口的健康,创造力世界医疗史的奇迹。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何成就?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87“思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20世纪60城镇公费医疗证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思考: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出现这种特点?
特点:政府计划主导与集体社区互助相结合;带有公益化的特征
新中国1949-1978年的医疗卫生体系图示
【问题探究】根据新中国1949-1978年的医疗卫生体系图示
原因: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适应了当时中国国家贫困的国情。
1985年医改具体变化
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断下滑
人民公社瓦解,政府对合作医疗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遵循“效率”原则,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病床使用率增加,医疗机构数量、先进医疗设备保有量大幅增长,医院装备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
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国企改革的,其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整理自《1985,中国医改元年》
思考:1985年中国医改与改革开放前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特点:引入了市场竞争,公益性减弱
影响:减轻国家财政支出;市场竞争促进医院建设的发展与医疗设施的更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设备紧张的问题;农村医疗体系崩塌;医院道德伦理崩坏;看病贵,加剧了人民的医疗负担;加剧了医患矛盾。
【学思之窗】: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教材P88)
材料: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问题: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答案提示】首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人民健康当作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的标志。其次,拓展健康服务内涵。“大健康、大卫生”要求我们除患者之外,还要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进服务范围中来。其次,政府构建医疗保障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最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之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言之成理即可)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
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问题探究】理解公共卫生观念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关系
【思考点】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提示】
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实现身心幸福。
【问题探究】关于“大卫生、大健康”观念 (P89 探究与拓展)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问题:谈谈你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看法。
一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推动健康文明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引导广大群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要针对妇幼、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量身定做服务和管理措施,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三是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要加快建立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标准化体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学习拓展】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发挥的作用。(P9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还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到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的16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2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提示】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
课堂小结: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目录
CONTENTS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功臣,国礼待之。以国家之名,向英雄致敬。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习近平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