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课件(4课时,共14+11+19+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课件(4课时,共14+11+19+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15 10:31:41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机械效率(一)
三种情况下,人分别对哪些物体做功?
(忽略绳重与摩擦)
方法一:
人对桶做功、人对砂子做功、人对自己做功
W桶=G桶h=20N×6m=120J
W砂=G砂h=100N×6m=600J
W人=G人h=400N×6m=240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口袋5N
动滑轮重10N
人重400N
方法二:
人对桶做功、人对砂子做功、人对动滑轮做功
W桶=G桶h=20N×6m=120J
W砂=G砂h=100N×6m=600J
W动=G动h=10N×6m=6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口袋5N
动滑轮重10N
人重400N
方法三:
人对口袋做功、人对砂子做功、人对动滑轮做功
W袋=G袋h=5N×6m=30J
W砂=G砂h=100N×6m=600J
W动=G动h=10N×6m=6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口袋5N
动滑轮重10N
人重400N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哪些功是必须做的功,哪些功是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必须做的功:人对砂子做的功
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人对桶做的功、人对动滑轮做功、人对自己做功、人对口袋做功
3、总功:人的拉力F(动力)对动滑轮(机械)所做的功
1、有用功: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外
总功
=
有用功

额外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口袋5N
动滑轮重10N
人重400N
请找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
(忽略绳重与摩擦)
讨论: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人提供的能量
有用功
额外功
砂子增加的重力势能
动滑轮、桶增加的重力势能
思考:你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上述实例中的各种功进行分析吗?
摩擦产生的内能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思考:1、机械效率可能大于1吗?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效率越高越省力
B.机械效率越高,机械的功率就越大
C.机械效率越高,做有用功越多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占的比例越多
D
计算人使用动滑轮提升砂子的机械效率
W桶=G桶h=20N×6m=120J
W砂=G砂h=100N×6m=600J
W动=G动h=10N×6m=60J
砂子重100N
桶重20N
口袋5N
动滑轮重10N
人重400N
(摩擦、绳重不计)
7、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高0.5米,人对绳的拉力是600牛,已知物重1000牛,求:
(1)绳的自由端被拉下的长度
(2)拉力做的有用功
(3)拉力做的总功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共22张PPT)
W有用=
W总=
W额外:
G物h物
FS拉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所做的功
η=
W有用=
W总=
W额外:
fS物
FS拉
克服摩擦所做的功
η=
机械效率(四)
——杠杆机械效率
利用杠杆提升重力是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如何表达?
W有用=Gh1
W总=Fh2
η=W有用/W总=G物h1/Fh2
W有用=Gh1
W总=Fh2
η=W有用/W总=G物h1/Fh2
杠杆有自重
绳与杠杆间存在摩擦
额外功的来源
能否用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推导h1/h2的大小?
h1/h2=OA/OB
猜测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
G物
G杆、f
h1、h2
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
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
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重物上升的高度无关
提出问题:杠杆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
建立假设:

实验原理:

待测物理量:

提升物体重力
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η=W有用/W总=
G物h1/Fh2
=G物OA/FOB
G物、OA、F、OB
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方案:
使用同一杠杆,在同一悬挂点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两个钩码(G2)、
三个钩码(G3)到相同的高度(5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F3,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次数
物重
G/N
A点上升高度
h1/cm
拉力
F/N
B点上升高度
h2/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5Cm
10Cm
2
5Cm
10Cm
3
5Cm
10Cm
结论:

同一杠杆,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1
0.6
0.05
0.06
83.3%
2
1.1
0.1
0.11
90.9%
3
1.6
0.15
0.16
93.8%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
使用同一杠杆,重物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升高的高度也不变,所以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不变,而提升重物的重力变大,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提高。
使用同一杠杆,在同一悬挂点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两个钩码(G2)、
三个钩码(G3)到相同的高度(5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F3,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杠杆自重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使用轻质杠杆,提升相同重物,重物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升高的高度也不变,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提高。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总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2.0
0.10
1.0
0.30
66.7
2
C点
2.0
0.15
1.2
0.30
83.3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C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例题1: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
问:重为5N的钩码挂在重为2N的杠杆上的A点时,人的拉力F为4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械效率η为多大?
O
A
A
B
C
C
F
F
例题3: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
问:重为5N的钩码挂重为2N的杠杆上的B点时,人的拉力F为2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1.5m,此时机械效率η为多大?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
使用同一杠杆,提升相同重物,重物悬挂点远离支点,重物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升高的高度减小,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提高。
使用同一杠杆,在不同一悬挂点(A、C)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到相同的高度(5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
使用同一杠杆,提升相同重物,重物悬挂点远离支点,重物升高的高度变大,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提高。
使用同一杠杆,在不同一悬挂点(A、C)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使B点移动相同的距离(3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因素
G物
G杆、f
重物悬挂点
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
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机械的机械效率越高
重物悬挂点离支点越远,机械效率越高
练习: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向下的拉力拉过1.2m,油桶上升30cm,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_____N
校本P68
练习
15.用杠杆来撬一重2400N的大石块,当手在5s内用300N的力按杠杆,将杠杆一端压下1.6m时,大石块被举高多少?(不计杠杆重和摩擦)
校本P70
T15
精彩B本P36
T16
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方案:
使用同一杠杆,在同一悬挂点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两个钩码(G2)、
三个钩码(G3)到相同的高度(5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F3,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次数
物重
G/N
A点上升高度
h1/cm
拉力
F/N
B点上升高度
h2/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5Cm
10Cm
2
5Cm
10Cm
3
5Cm
10Cm
结论:

同一杠杆,重物悬挂点相同,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
使用同一杠杆,重物悬挂点不变,重物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升高的高度也不变,所以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不变,而提升重物的重力变大,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提高。
使用同一杠杆,在同一悬挂点分别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G1)、两个钩码(G2)、
三个钩码(G3)到相同的高度(5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F3,计算机械效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说明杠杆自重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使用轻质杠杆,提升相同重物,重物悬挂点不变,重物升高的高度不变,杠杆升高的高度也不变,杠杆克服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提高。(共19张PPT)
机械效率(三)
例1、如图滑轮组,动滑轮重10牛,提升100牛的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提升200牛的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少?(不计摩擦和绳重)
校本P66
计算公式一:η=
G物/
G物+G动
只有在不计摩擦和绳重时可用
由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若被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绳重和摩擦不计)
证明一
证明二
由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绳重和摩擦不计)
例2、用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当所吊重物为300N时,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计算动滑轮重
G动=nF-G物
计算公式二:η=W有用/W总=G物h/FS
不变:也是改变物重
变:未知滑轮重
变形公式:η=
G物/Fn
探究
小熊和小金用同样的滑轮组,同样的绳子(在承受范围内)去提升相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一样吗?
提出问题: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
建立假设:

实验原理:

待测物理量: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可能吊着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η=W有用/W总=G物h/FS
G物、h、F、S
使用同一个滑轮组用不同的绕线方式,分别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三个钩码到相同的高度,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绳端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2
结论:
·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关系
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方案:
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
2
10
1.2
20
2
10
0.8
20
在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有关。小明认为滑轮组越省力,效率越高;小丽同学认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是否省力无关。请你以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为例图中画出绕法,并推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它的省力情况有关(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证明三
F2
F1
C
C
因为F1>F2,η1=η2,
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是否省力无关
(与动滑轮上绳子股数无关)
同理可证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物体提升的速度无关
G
F
G
F
动滑轮个数较少,自重轻,绳子股数少,摩擦也小,额外功较少
动滑轮个数较多,绳子股数多,额外功较多
将相同重物提升相同
高度,做有用功相同
故左边的机械效率大
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
哪个效率高
例1、如图滑轮组,平均每个动滑轮重10牛,都去提升200牛的物体,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
(不计摩擦和绳重)
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个数越少的机械效率越大
1、减小动滑轮自重来减少额外功(有用功不变时)
3、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来增加有用功(额外功不变时)
2、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力来减少额外功(有用功不变时)
其它条件相同,减小额外功或增大有用功。  
归纳: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F
(校本P72例1)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F1_____F2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η甲______η乙,W甲______W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于
等于
等于
(校本P72例2)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体的物重G,甲图中拉力做的功为W甲,乙图中拉力做的功W乙,则所用的拉力F甲______F乙(选填“>”、“<”或“=”,下同),W甲______W乙,其机械效率η甲______η乙.
A
6、使用下面的滑轮组,用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为L,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
校本P68-6
6.如图所示,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拉着物体M以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重20
N,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为25
N。2
s内拉力做的功是
J,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校本P73
例1.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100牛的物体A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40牛。
(1)不计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摩擦,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
(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
校本P73-例题1
练习2: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拉着重8×104牛的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汽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求拉力F为多少牛?
(2)若汽车移动的速度为0.2米/秒,1分钟内拉力F所做的功(滑轮和绳的自重不计,且绳足够长)
校本P69(共11张PPT)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h—物体上升的高度
F—拉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η=
W有用/W总
=
G物h/FS
求吊车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η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克服物体重所做的功Gh
吊车提供的能量(动力做的功)
机械效率越大,意味着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请你建立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依据
1、与G物有关
G物越大,W有用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2、与G动有关、G绳有关、与f有关
G动越大,
G绳越大、
f
越大,W额外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3、与h、S有关
4、与n有关
使用同一套滑轮组分别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到相同的高度,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绳端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2
3
结论:
·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
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方案:
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思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要匀速拉动时读数而不是静止时读数?
静止时绳子与滑轮之间相对静止没有摩擦力,测得的拉力比匀速拉动时小,机械效率会偏大
由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若被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绳重和摩擦不计)
η=W有用/W总=G物h/(G物h+G动h)
=G物/(G物+G动)
对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推导证明
公式推导:η=W有用/W总
=G物h/FS=
G物h/Fnh=
G物/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重物上升的高度无关
例1、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50N时,绳端所用的拉力是6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当所吊重物为300N时,10s内重物被匀速提高2m时,绳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计算动滑轮重
G动=nF-G物
例2、如图滑轮组,动滑轮重10牛,提升100牛的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提升200牛的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少?(不计摩擦和绳重)
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
1、η=W有用/W总=G物h/FS
2、η=
G物/Fn
3、η=
G物/(G物+G动)
只有在不计摩擦和绳重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