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测试
教科版
五年级上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使大自然中形成许多的美丽景观,这些都是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的。
解析: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着地形地地貌。
2、下面的地形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填字母】
(1)(B、C)是由地震引起的。
(2)(A、D)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
解析:A是火山喷发出现的岩浆;B是地震造成的地裂;C是地震造成的铁轨变形;D是火山口湖。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3、戈壁滩和沙漠的形成与(风)和(流水)的作用有关。
4、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流水的作用会使河道的宽度越来越(宽),深度越来越(深)。
解析:流水不断侵蚀河道两岸和底部,使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5、河流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析: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形地貌。
单元测试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是非常平坦的。(×)
解析: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两种形式。
3、地球表面在流水、风、河流、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改变。(√)
解析:流水、风、河流、海浪会不断侵蚀地表的岩石,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4、植物的根系不能破坏岩石。(×)
解析:植物的根系可以楔入岩石,使岩石碎裂。
5、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然在升高,这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岩层相互碰撞、挤压而隆起形成的,还在逐年升高。
单元测试
二、判断题
6、岩浆岩是由岩石受到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形成的。(×)
解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
7、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而且极难预测,目前还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地震的发生。
8、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它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解析:火山灰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上好的天然肥料。
单元测试
二、判断题
9、树木的根遇到岩石后就无法继续生长了。(×)
解析:树木的根系会不断侵蚀岩石,使岩石破碎。
10、土地被侵蚀是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对土地造成侵蚀。(×)
解析: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土地造成侵蚀,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1、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A)。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解析:地壳比地幔和地核薄得多。
2、河边的鹅卵石又光滑又圆,是由(B)形成的。
A.热胀冷缩
B.水的冲刷
C.植物的作用
解析:流速很快的流水将石块冲走,石块不断发生撞击,棱角逐渐被磨得圆滑,形成鹅卵石。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A.雨水的作用
B.温度的作用
C.风的侵蚀作用
解析: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因为地表缺乏植被,雨水形成径流后侵蚀形成的。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4、页岩变质会形成(B)。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
解析:页岩通过变质作用会变成板岩。
5、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拨
B.我国平原面积比山地面积大
C.地球表面有多种地形地貌,总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解析:我国平原面积约占12%,山地面积约占33%。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6、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C)。
A.喀斯物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解析: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7、使地形地貌发生缓慢变化的是(A)。
A.流水的作用
B.火山喷发
C.地震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能使地形和地貌发生迅速变化,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能使地形地貌缓慢发生变化。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8、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推断出这里在很早以前是(C)。
A.湖泊
B.平原
C.海洋
解析:地球岩层在运动中会不断发生碰撞、挤压、拉伸等,会改变地形地貌。太行山一带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因为岩层的相互作用而变成了山脉。
9、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A)。
A.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
B.地壳较厚而坚固处
C.地壳任意的地方
解析: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压力很大,地壳较薄并有裂缝的地方承受不住压力后就会裂开,岩浆就会喷涌而出。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10、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B)。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岩,页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11、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C)。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喊
解析: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发生非常迅速,呼救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单元测试
三、选择题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风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解析: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东西流向。
13、下列环境中,最容易被雨水侵蚀的土壤是(C)。
A.土地坡度小,有植物覆盖的土壤
B.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C.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解析:土地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土地越容易被侵蚀;没有植被的土地,表层土直接裸露,很容易被侵蚀。
单元测试
四、实验题
1、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洒水量均相同);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m1(大于)m2。【填“大于“或”小于“】,
得出的结论是(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程度小)。
解析:植物的根系有固着土壤的作用,所以有植被的土壤受侵蚀的程度小,被冲走的土壤质量小。
单元测试
四、实验题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①)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同样质量的土壤)。
解析:因为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是否有植被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3)我国的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植被稀少,土壤裸露);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单元测试
四、实验题
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1)将实验过程排序:(②
④
③
①)。
解析:图②是空瓶还未放入石子,应是第一步;图④向瓶中加水,应是第二步;图③不断摇晃水瓶,使水流动起来,应是第三步;图①是实验完毕后观察产生的现象,应是最后一步。
单元测试
四、实验题
(2)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
答:塑料瓶中的清水变浑浊,瓶子底部有较多岩石碎屑,小石子变得圆滑了。这个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3)河边的鹅卵石又光又滑,是岩石之间相互碰撞和(流水)搬运作用的结果。
解析:石块随着流水运动时会不断碰撞,棱角会衩逐渐打磨圆滑,变成卵石。
(4)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分布在河流的(B)。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解析:上游河水流速快,可以带走较大的石块,中游流水速度变慢,大块的鹅卵石沉积下来。
单元测试
五、综合题
下图中是几种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1、(地幔)中有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如浮石和玄武岩,这些岩石统称为(岩浆岩)。
解析:岩浆冷却凝固后会形成岩浆岩。
单元测试
五、综合题
2、岩浆岩在哪些外力下最终会形成沉积岩?
答:风、河流、冷热温差、海浪、冰川、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外力作用。
解析:岩浆岩和变质岩在风化作用下会变成沙和黏土,在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会变成变质岩,如页岩会变成(板岩),石灰岩会变成(大理岩)。
单元测试
五、综合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岩浆岩、沉积岩的变质岩都可以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B.岩浆岩需在外力作用下变成沉积岩,才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C.岩浆岩变成沉积岩和沉积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是相同的
解析:岩浆可以在变质作用下变成变质岩,岩浆岩经过风作作用和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下变成变质岩,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测试题
一、填空题【18分】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使大自然中形成许多的美丽景观,这些都是岩石的(
)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的。
2、下面的地形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填字母】
(1)(
)是由地震引起的。
(2)(
)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
3、戈壁滩和沙漠的形成与(
)和(
)的作用有关。
4、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流水的作用会使河道的宽度越来越(
),深度越来越(
)。
5、河流对土地有(
)和(
)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10分】
1、地球表面是非常平坦的。(
)
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3、地球表面在流水、风、河流、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改变。(
)
4、植物的根系不能破坏岩石。(
)
5、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然在升高,这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6、岩浆岩是由岩石受到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形成的。(
)
7、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
)
8、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它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
9、树木的根遇到岩石后就无法继续生长了。(
)
10、土地被侵蚀是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对土地造成侵蚀。(
)
三、选择题【26分】
1、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河边的鹅卵石又光滑又圆,是由(
)形成的。
A.热胀冷缩
B.水的冲刷
C.植物的作用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水的作用
B.温度的作用
C.风的侵蚀作用
4、页岩变质会形成(
)。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
5、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拨
B.我国平原面积比山地面积大
C.地球表面有多种地形地貌,总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6、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A.喀斯物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7、使地形地貌发生缓慢变化的是(
)。
A.流水的作用
B.火山喷发
C.地震
8、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推断出这里在很早以前是(
)。
A.湖泊
B.平原
C.海洋
9、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
)。
A.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
B.地壳较厚而坚固处
C.地壳任意的地方
10、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11、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喊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风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13、下列环境中,最容易被雨水侵蚀的土壤是(
)。
A.土地坡度小,有植物覆盖的土壤
B.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C.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四、实验题【26分】
1、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12分】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洒水量均相同);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m1(
)m2。【填“大于“或”小于“】,
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
)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
)。
(3)我国的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
);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14分】
观察现象
放入石子
不断摇晃,让水流动
向瓶中加水
(1)将实验过程排序:(
)。【4分】
(2)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6分】
(3)河边的鹅卵石又光又滑,是岩石之间相互碰撞和(
)搬运作用的结果。【2分】
(4)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分布在河流的(
)。【2分】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五、综合题【20分】
下图中是几种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1、(
)中有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
)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如浮石和玄武岩,这些岩石统称为(
)。【6分】
2、岩浆岩在哪些外力下最终会形成沉积岩?【6分】
3、沉积岩在(
)作用下会变成变质岩,如页岩会变成(
),石灰岩会变成(
)。【6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岩浆岩、沉积岩的变质岩都可以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B.岩浆岩需在外力作用下变成沉积岩,才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C.岩浆岩变成沉积岩和沉积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是相同的
地裂
铁轨变形
长白山天池
岩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测试题
一、填空题【18分】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使大自然中形成许多的美丽景观,这些都是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的。
解析: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着地形地地貌。
2、下面的地形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填字母】
(1)(B、C)是由地震引起的。
(2)(A、D)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
解析:A是火山喷发出现的岩浆;B是地震造成的地裂;C是地震造成的铁轨变形;D是火山口湖。
3、戈壁滩和沙漠的形成与(风)和(流水)的作用有关。
4、通过河流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流水的作用会使河道的宽度越来越(宽),深度越来越(深)。
解析:流水不断侵蚀河道两岸和底部,使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5、河流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析: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10分】
1、地球表面是非常平坦的。(×)
解析: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两种形式。
3、地球表面在流水、风、河流、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改变。(√)
解析:流水、风、河流、海浪会不断侵蚀地表的岩石,使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4、植物的根系不能破坏岩石。(×)
解析:植物的根系可以楔入岩石,使岩石碎裂。
5、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然在升高,这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岩层相互碰撞、挤压而隆起形成的,还在逐年升高。
6、岩浆岩是由岩石受到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形成的。(×)
解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
7、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而且极难预测,目前还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地震的发生。
8、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它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解析:火山灰富含多种矿物质,是上好的天然肥料。
9、树木的根遇到岩石后就无法继续生长了。(×)
解析:树木的根系会不断侵蚀岩石,使岩石破碎。
10、土地被侵蚀是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对土地造成侵蚀。(×)
解析: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土地造成侵蚀,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三、选择题【26分】
1、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A)。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解析:地壳比地幔和地核薄得多。
2、河边的鹅卵石又光滑又圆,是由(B)形成的。
A.热胀冷缩
B.水的冲刷
C.植物的作用
解析:流速很快的流水将石块冲走,石块不断发生撞击,棱角逐渐被磨得圆滑,形成鹅卵石。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A.雨水的作用
B.温度的作用
C.风的侵蚀作用
解析: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因为地表缺乏植被,雨水形成径流后侵蚀形成的。
4、页岩变质会形成(B)。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
解析:页岩通过变质作用会变成板岩。
5、下列关于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拨
B.我国平原面积比山地面积大
C.地球表面有多种地形地貌,总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解析:我国平原面积约占12%,山地面积约占33%。
6、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C)。
A.喀斯物地貌
B.堰塞湖
C.雅丹地貌
解析: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7、使地形地貌发生缓慢变化的是(A)。
A.流水的作用
B.火山喷发
C.地震
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能使地形和地貌发生迅速变化,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能使地形地貌缓慢发生变化。
8、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推断出这里在很早以前是(C)。
A.湖泊
B.平原
C.海洋
解析:地球岩层在运动中会不断发生碰撞、挤压、拉伸等,会改变地形地貌。太行山一带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因为岩层的相互作用而变成了山脉。
9、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A)。
A.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
B.地壳较厚而坚固处
C.地壳任意的地方
解析: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压力很大,地壳较薄并有裂缝的地方承受不住压力后就会裂开,岩浆就会喷涌而出。
10、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B)。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岩,页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11、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C)。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喊
解析: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发生非常迅速,呼救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B.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C.风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解析: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东西流向。
13、下列环境中,最容易被雨水侵蚀的土壤是(C)。
A.土地坡度小,有植物覆盖的土壤
B.土地坡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C.土地坡度大,无植物覆盖的土壤
解析:土地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土地越容易被侵蚀;没有植被的土地,表层土直接裸露,很容易被侵蚀。
四、实验题【26分】
1、某小学的张晓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探究植被和水土保持的关系。【12分】
①取两块土壤样本,一块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块是裸土;
②将两块土壤样品放在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模拟下雨,冲刷两块土壤样本(洒水壶的高度、孔径大小、疏密程度、洒水量均相同);④称量雨水冲刷流经斜面后水的质量,测得冲刷裸土后水的质量为m1,冲刷草坪样本后水的质量为m2。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m1(大于)m2。【填“大于“或”小于“】,
得出的结论是(有植被的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程度小)。
解析:植物的根系有固着土壤的作用,所以有植被的土壤受侵蚀的程度小,被冲走的土壤质量小。
(2)分析张晓同学设计的实验,因为步骤(①)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这一步必须控制的相同的实验条件是(同样质量的土壤)。
解析:因为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是否有植被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
(3)我国的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干旱少雨,一年中沙尘暴频繁发生,你认为沙尘暴频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植被稀少,土壤裸露);防治沙尘暴最先应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2、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后,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14分】
观察现象
放入石子
不断摇晃,让水流动
向瓶中加水
(1)将实验过程排序:(②
④
③
①)。【4分】
解析:图②是空瓶还未放入石子,应是第一步;图④向瓶中加水,应是第二步;图③不断摇晃水瓶,使水流动起来,应是第三步;图①是实验完毕后观察产生的现象,应是最后一步。
(2)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6分】
答:塑料瓶中的清水变浑浊,瓶子底部有较多岩石碎屑,小石子变得圆滑了。这个实验模拟了大自然中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3)河边的鹅卵石又光又滑,是岩石之间相互碰撞和(流水)搬运作用的结果。【2分】
解析:石块随着流水运动时会不断碰撞,棱角会衩逐渐打磨圆滑,变成卵石。
(4)较大的鹅卵石通常分布在河流的(B)。【2分】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解析:上游河水流速快,可以带走较大的石块,中游流水速度变慢,大块的鹅卵石沉积下来。
五、综合题【20分】
下图中是几种岩石与岩浆的关系。
1、(地幔)中有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岩石,如浮石和玄武岩,这些岩石统称为(岩浆岩)。【6分】
解析:岩浆冷却凝固后会形成岩浆岩。
2、岩浆岩在哪些外力下最终会形成沉积岩?【6分】
答:风、河流、冷热温差、海浪、冰川、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外力作用。
解析:岩浆岩和变质岩在风化作用下会变成沙和黏土,在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会变成变质岩,如页岩会变成(板岩),石灰岩会变成(大理岩)。【6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分】
A.岩浆岩、沉积岩的变质岩都可以重熔再生变成岩浆
B.岩浆岩需在外力作用下变成沉积岩,才有可能变成变质岩
C.岩浆岩变成沉积岩和沉积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是相同的
解析:岩浆可以在变质作用下变成变质岩,岩浆岩经过风作作用和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下变成变质岩,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
地裂
铁轨变形
长白山天池
岩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5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