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案+课件(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案+课件(人教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14 21:10:18

文档简介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习顾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革命爆发的条件21世纪教育网
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物质前提: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在一战前已居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俄国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2)发展落后:经济上仍然是农业国;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占统治地位。农民与地主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族斗争也不断爆发。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士兵形成强大的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力量。
(3)一战影响:战争给发展落后的俄国人民带来比先进国家更大的灾难,各种矛盾空前激化。21世纪教育网
主观条件:
(1)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强。
(2)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正确领导。
(3)广大农民的支持。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及由来
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
苏维埃
俄语Coвет的音译,原意为会议,后特指苏联的政权机关──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为领导起义的机关首次出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它成为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第二个政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了全国各级国家机关。
左图右史
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1900年建成下水。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造船厂修理。1917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起义,参加推翻沙皇的斗争。1917年11月6日,它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开进涅瓦河,停泊在尼古拉桥下,把炮口对准了冬宫。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但盘踞冬宫的临时政府还在负隅顽抗。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政委别里什夫下令开炮,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舰上水兵还参加了莫斯科武装起义和国内战争。1923年起改为练习舰。1948年,列宁格勒市的苏维埃政府做出决定,将该舰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供游客参观。1957年,成为中央海军博物分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名人殿堂:
列宁(1870——1924)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原姓乌里扬诺夫,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早年因从事革命活动,曾被逮捕和流放。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派,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为“孟什维克”派。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于4月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后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次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8月被刺受重伤。1918~1920年内战中,领导苏俄党和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2年列宁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病情恶化。1924年病逝。
列宁的话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原来如此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革命前人民的悲惨处境。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紧随其后的临时政府推行的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政策,都使人民不堪忍受。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推翻反革命政权。故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上下求索:
中国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21世纪教育网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把十月革命的情况介绍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工作者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并开拓了许多新的课题。主要有:
关于十月革命的前提。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一直传播说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纯粹是“历史的偶然”。傅树政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从整体上看,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主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多数。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又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2期。)。夏景才指出,俄国不仅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条件,而且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明显、最全面、最集中。此外,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广大的革命群众。所以,西方人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夏景才:《试论十月革命的前提和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经典文献:
列宁《论我国革命》(节录)(1923年1月)21世纪教育网
他们根本不相信任何这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例如,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
例如,他们在西欧社会民主党发展时期背得烂熟的一条论据,已成为他们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这条论据就是:我们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或像他们中间各种“博学的”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问一问自己: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
……
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正在卷入和已经卷入世界历史总进程的每个国家的各基本阶级的基本相互关系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
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记得拿破仑这样写过:“……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我们也是首先在1917年10月投入了真正的战斗,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列宁选集》第四卷
《和平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因战争而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的或民主的和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的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
俄国政府向一切交战国人民建议立即缔结这种和约,并且决心不等到各国和各民族的享有全权的人民代表会议最后批准这种和约的全部条件,就立即毫不迟延地采取一切果断步骤。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土地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2)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3)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4)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编辑部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公布于该报第88号(彼得格勒,1917年8月19日第88号),在立宪会议对伟大的土地改革作出最后决定以前,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共18张PPT)
谁不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
那就是没有良心的人;
谁若想要回到过去的苏联,
那就是一个愚蠢的人。
------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普京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重现历史 评价历史 感悟历史
在俄罗斯,红场上的列宁墓,作为一个时代象征,苏联解体之初,每到列宁诞辰或忌日,媒体和公众人物都会就列宁遗体的保留与否、列宁墓的存在意义进行激烈讨论。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两大原则:
再现历史事实 彰显多元价值观
如今,俄罗斯人民大约已从狂热转变为冷静,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列宁仍是创建苏联的革命先驱,是俄国20世纪的第一位风云人物。
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体验历史
跳出历史现场感悟传承历史
关于历史事件的学习
评价历史事件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感受十月革命,某同学准备在假期跟随父母到俄国旅游,请问选择哪个城市比较理想?
莫斯科/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一日游,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三处景点作为旅游的参考。
圣彼得堡一日游,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三处景点作为旅游的参考。
斯莫尔尼宫
冬宫
涅瓦河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斯莫尔尼宫广场树立着列宁巨型雕像
------指引俄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游览景点一
斯莫尔尼宫广场
1、列宁通过什么来为俄国十月革命指明方向?
2、列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四月提纲》的?
3、《四月提纲》具体是如何为革命指明方向的?
走近斯莫尔尼宫内景
斯莫尔尼宫是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在地,武装起义的战斗司令部。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
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序幕。
活动一:走进斯莫尔尼宫,作为导游,请你为同学们设计一段解说词?
游览景点二:冬宫
这精美的建筑就是冬宫,曾经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王宫,在1917她是如何见证十月革命这段红色历史的?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今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21时45分,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是涅瓦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游览景点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活动二:假如你是国际导游,请你向大家说明为什么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
读图构史
⑤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二月的彼得格勒
③ 7月的彼得格勒
④进攻冬宫
② 四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二月革命倒沙皇,
构建知识体系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跳出现场 评价历史
1、文明史观
2、现代化史观
3、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
4、社会史观
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新方法、新理念。
合作探究:
请以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进行评价
各抒己见---彰显多元价值观
活动三:请你来解读这幅漫画?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文明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的《海燕》
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