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 2 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材分析】
课程目标: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设计图的重要意义。
教材地位:
在本单元内容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生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有初步了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破坏。但经过重建民主与法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的坚实的政治基础,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外交往来的成功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重点: “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破坏的表现及文化大
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的历程。
难点:1)“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的原因。
2)如何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刘少奇冤案;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权。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教法简介】
教法:
先学后教法、讨论法、启导法
学法:
阅读法、讨论法、调查法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
的曲折发展
一、看一看,想一想
二、自主学习
三、自主探究
四、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中国基层民主 村民委员会选举 海选村官
我国的民主建设不断深入、不断完善。
体现了《宪法》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精神。
幻灯片2、3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我国《宪法》中的什么精神?
四十年前 曾经有位老人手拿《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这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是保护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
【小故事】
文化大革命动乱国家机器陷入瘫痪,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公民人身权力遭到极大践踏。
1967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致死。
点评:当国家的法律不能维护一国元首之尊严、一国元首之生命时,其国民之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反之,一国之法律无视国民之命运,则一国之元首也不能幸免。刘少奇主席之死,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这位老人经历了怎样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老人掷地有声的话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自主学习】
一组: 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历史原因、过
程及对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表现
二组:文革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为什
么能得到健全?采取过哪些措施?
三组: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体现在哪些方
面?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原因
历史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 “左”
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
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遭遇挫折,社会主义被质疑。
国际原因:
2、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①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红卫兵运动
(特点:打、抢、砸);
② 对公民民主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践踏。
典型事例:刘少奇冤案;
③ 顶点:对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和民主法律制
度破坏。表现为: “全面夺权” “全国人
大停会” “砸烂公检法” ;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2)1982年修订的宪法
3)各项法律的制定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原因:
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表现:
意义: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为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打下基础;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十六字方针
4)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宪法进行规定
你知道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吗?
你知道与我们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吗?
部分行政法
比一比看一看谁知道的法律种类多?
经济法
【自主探究】
1)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教训来看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怎样?
2)文革后为什么能不断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3)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结合你所了解的现实生活你认为在我国实现这一方针应具备哪些条件?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1.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之差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拓展延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原告的撤诉率从37.84%下降到32.38%;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被告的败诉率则从21.98%上升到25.67%。
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了什么?
2、看材料,想问题:
在我国民主与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相违背的现象?你认为要真正改变局面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山西洪洞县成功解救31名黑窑厂工人。获
救工人大多遍体鳞伤,其中8人神智不清。
当地警察:不是你们的人不要管
至少有1000名孩子被骗至山西黑窑厂做苦工,最小只有8岁,最大13岁。400多位父亲在网上联名发求救信,40余名落难孩子被解救,但当地警方只允许解救当事人的孩子。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涉嫌倒卖童工,一名劳动监察队员甚至把被解救童工补发的300元装进自己腰包。
卖官者身后的买官者不应忽视
图说“权钱交易”
3、调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有哪几种法律?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又有哪些法律?前后对比一下,看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彭德怀、陶铸追悼会
红卫兵运动展开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8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串联”的红卫兵1000多万人,天安门广场成了红色的海洋。
【教学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注意课内课外延伸
【有待探讨的问题】
1、知识结构的整合到什么程度中学生能够接受
的,如何做好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顾问:
左派和右派、左倾和右倾
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尤其在阶级 、政党和团体中。激进、进步和革命的称为左派,消极、保守和落后的称为右派。在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原则的流派称为机会主义,机会主义分“左”倾和“右”倾两种。“左”倾以冒险、盲动、超越现实为特征。这种思潮以左派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是背离客观规律的错误倾向,因此在左字上加引号。右倾以保守、妥协、落后于形势发展为特征。两者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都没有认真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感觉、经验或者书本教条行事,必然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一阶段中,“文化大革命”从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到学生的罢课串联,再到“全面夺权”和全国性的武斗,不断升级和扩大,给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第二阶段,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时期,属于艰难的调整阶段。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进行解放干部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但是毛泽东同志却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1973年8月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1974年初,江青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使政治空气重新紧张起来。1975年,周恩来同志病重,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同志不能容忍邓小平同志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相继去世,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即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两个理念的提出以及对两者互相关系的阐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国家管理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是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造,它对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中国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清华大学附中。一些学生贴出署名为“红卫兵”的大字报,随即许多大中学校纷纷效仿,出现了各种红卫兵组织。红卫兵运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1966年8月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群众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一些红卫兵被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身着军装出现在群众面前。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红卫兵给毛泽东戴上了红卫兵袖章。在随后的四个月内,毛泽东连续八次在天安门前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和红卫兵,前后人数达1100万。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红卫兵被推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前线,成为造反的“闯将”。林彪一伙对红卫兵也极尽煽动之能事。林彪说。“我们坚决支持你们敢闯、敢干、敢革命、敢造反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从8月20日起,北京30万红卫兵走上街头,响应林彪在“八一八”大会讲话中关于破“四旧”(即归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号召,按他们的标准对所谓的“封、资、修”事物进行大扫荡,任意砸毁和破坏。开始时,红卫兵任意更改街名、店名,砸霓虹灯,连女孩子的长发、长辫以至略有色彩花样的裙子,都成为“革命”的对象,一一剪去。继之发展到盲目焚烧古典著作,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对所谓的“五类分子”,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抄家、驱逐、殴打,有的被打致死。红卫兵的大串联更造成了全国性的大动乱。铁路运输不堪重负,一些地区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甚至路塞粮断,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空投食物。21世纪教育网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其基本观点是否定一切权威和任何形式的国家政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幻想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建立一个没有国家的、完全平等和绝对自由的社会。这种思想以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反映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破产的小资产者的情绪和愿望,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列宁说无政府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政治。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思想从欧洲和日本传入中国。
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是以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一股机会主义思潮。这种思潮的追随者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反对那些顽固保守的 “正统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它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1950年代,中共、苏共批南斯拉夫的铁托走修正主义路线;1960年代中苏论战期间,中共称苏共是“现代修正主义”,苏联被称为“苏修”,而苏共则认为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的样板。在这期间,通常被指为修正主义的一方在某些方面反对极“左”、具有探索性,而指责者则认为自己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后来邓小平对此作了总结,认为各方都应检讨自己的错误,并对“九评苏共”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反思。之后,中共比较少用“修正主义”这一概念。与此同时,国际上的一些左翼政党,包括一些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的毛主义政党则认为中国自从邓小平执政以来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指根据具体的村情和民情,充分参与并自主、自由地行使他们的权利,包括选取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村民自治是厂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又具体化为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民主权利和民主制度。这四项民主权利的行使和民主制度的运行,构成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村民自治是一种社区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民主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着“自治”的精神——“我们自己管理自己”。这种民主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是基层社会生活中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管理,而不是国家政权管理。实施这种民主的社会组织,虽然也要受到国家政权组织的管理和控制,但它本身不具有国家政权性质,不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这种民主的发展,既不与国家政权结构挂钩,又仅限于社会的基层,属于社区政治发展范围。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农村70年代末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迁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中重构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
名人殿堂:
刘少奇(1898—1969),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有句名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句名言,是他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刘少奇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某些不论事大事小,不问 轻重缓急,总爱在文山会海中打转,总爱搞花架子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诲。
21世纪教育网
左图右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76年10月6日,夜里,江青正坐在写字台前翻看《自然辩证法》一书,这时,中央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和五个警卫人员,其中有两名女战士,“哗”地冲了进来,乌黑的枪口对准了她。“你们干什么的?”江青吓得打了个激灵,眼镜也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她赶紧用手扶住,厉声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谁让你们来的?你们有什么手续?”一个个头高大的军官走过来,把华国锋签署的一份中央决定给她亮了亮,说:“我们是中央办公厅派来的。根据你所犯的极其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对你实行隔离审查!”
江青完全慌了,两手发凉,但她不甘心地质问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是江青,绝对错不了!”“这是阴谋!这是阴谋!”江青忽然双手捂着脸,大哭起来。“毛主席刚刚去世,还不到一个月啊!你们怎么能跟着他们干这种事呢?我要告诉你们,这是反共的右派政变!”“算了!”那名军官微微一笑,嘲弄般地说:“我看你别再演戏了吧!走吧!到你该去的地方,好好反省吧!”……就这样,不可一世的江青被拖下沙发,戴上手铐,押了出去。
经典文献: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第五届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该宪法包括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38条。这部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中力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该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宪法,同时通过了新的组织法。宪法和组织法有许多规定使人大制度进一步完善。其主要内容为:(1)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以加强常委会的地位。这表现在,赋予常委会以国家立法权(按以前的规定,全国人大“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常委会及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在其他方面扩大常委会职权的表现,例如:监督宪法的实施(以前只能由全国人大行使);再如,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预算在执行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以前不享有此项职权),又如: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以前明确规定仅限于个别人选);等等。(2)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宪法对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期作了同样限制)从而废除了实际上存在过的领导职务终身制。(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5)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6)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必要时可组织调查委员会。(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等,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新的发展。
1987年,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989年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92年又制定了人民代表法。这些法律对于会议的举行,议案的提出和审议,人员的选举、罢免和辞职,询问和质询,发言和表决,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及其在会议中和会议外的活动等,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人民代表机关的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扬了民主,提高了功效。
原来与此:
共和国第一大冤案
“文革”十年浩劫中,出现了数不清的冤案,其中可称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打成“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的赫鲁晓夫”。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给其戴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被“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在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最后被迫害致死。这一冤案还株连到全国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仅因为其冤案鸣不平而受到处分的就多达2。8万人,受株连批判的人数则难以统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68年11月12日,刘少奇因惨遭迫害含冤而死,终年71岁。刘少奇临终前留下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5月19日,刘少奇的骨灰被他的亲人撒乡广阔无垠的大海。
最早报道“四人帮”垮台的外国报纸
拘捕“四人帮”后,叶剑英打算严密封锁消息,先保密两个月,不让外界知道,以便争取时间,逐步解决各部门的“四人帮”帮派骨干,但没想到,这一秘密就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韦德给捅破了。
1976年10月11日,韦德向英国伦敦报社拍发了三篇报道,10月12日的《每日电讯报》独家刊出了“四人帮”被捕的报道。当日的《每日电讯报》在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写了三栏标题:“华粉碎极左分子”、“毛的遗孀被捕”,“四个领导人被指控策划北京事变”。这是世界第一个对“四人帮”被捕事件所做的新闻报道。韦德也因此身价倍增,成为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韦德是1976年6月才从华盛顿来北京的。7月,唐山发生的特大地震波及北京,韦德和他的妻子住进英国大使馆的防震棚。在这里他接触了一些中国雇员。一天,他从一个雇员那里获悉“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197年10月9日,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路透社驻北京记者,这位驻京记者警告韦德,说中国是一个政治严肃的国家,不可轻易发出这样的消息。韦德找到中国有关方面核实这个消息,中国有关官员对他的回答说“无可奉告”。凭借他的新闻敏感,他从中国官员的面部表情中肯定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他从华国锋在毛泽东追悼会上的悼词中去掉了“按既定方针办”和北京大学贴出的一些与“四人帮”论调针锋相对的文章中,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他认为有把握相信这一消息,于是发出了这条重大新闻。
21世纪教育网
上下求索:21世纪教育网
关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不同看法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同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制度同其他国家的政党制是不同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有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我国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21世纪教育网
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几种观点
关于文化革命的起因,众说纷纭。主要有十种观点:
1、阶级斗争必然说
2、党内权力斗争说
3、封建遗毒说
4、毛泽东帝王思想说
5、奸臣祸国说
6、乌托邦碰壁说
7、群众反官僚主义说
8、东西文化冲突说
9、人性兽化说
10、左倾思想潮恶性发展说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