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顾问: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区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说法一:霸权主义是指一个国家追求霸权的思想和行为。追求霸权的国家可以是大国,也可以是小国。象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追求的是世界霸权,而越南这样的小国追求的则是地区霸权。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即开始在苏联的支持下追求地区霸权。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的统治,扶植韩桑林政权;在老挝扶植亲越的共产党政权;陈兵越泰边界,威胁泰国,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地区霸权主义。基辛格直斥越共为“河内帝国主义”是非常恰当的。强权政治,指的是违背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采用一些看起来比较“粗暴”的手段行事。CCTV NEWS 经常指责美国“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这就是一种强权政治。
说法二: 两者的区别来看,霸权是从一个在某一地区(地区霸权)或在全世界范围内(世界霸权)颐指气使,称王称霸,让所有国家都得听他的,实际就是某些国家对自己的的政治地位定位太高,要使自己凌驾于所有国爱之上,要做地区领袖或世界领袖。而强权政治则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表现是干涉别国内政,对其他国家采取政治高压政策,所以没有具体的范围限定。因此霸权侧重于政治定位,强权更侧重于行为手段。从两者的联系看,霸权的定位(野心),必须有实际行动来支持。少数国家口中喊的是人权、心里想的是霸权、手中舞的是强权,以人权为借口谋霸权美梦,行强权之实。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入世过程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如不申请入世,这两个过程会更加漫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通过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将促进中国价格体系的理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有助于地方保护主义的打破和市场的统一,达到货畅其流,使资金、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尽早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其次,有利于我国外贸环境的改善。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世贸组织成员方有135个,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90%,因此,世贸组织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如不加入世贸组织这个“经济联合国”,就会逐渐被排除在世界经济主流之外,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贸发展大业。由于我国的贸易伙伴基本上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因此无论我国是否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依然要受其影响,与其被动受影响,被动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不如主动加入,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这是我国的利益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可取得稳定的多边的优惠待遇,世贸组织最基本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即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一方给予另一方的优惠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能够享受到任何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的优惠。目前美国对我国的最惠国待遇实行一年一审,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稳定地得到其最惠国待遇。加入世贸组织可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取得双边贸易谈判的主动权,世贸组织是一个多边体系利用多边途径来解决贸易问题,可避免双边谈判中我国的不利局面。我国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加入世贸组织可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外贸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世贸组织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在关税保护程序、继续实行普惠制、过渡期等方面均较发达国家优惠。很多条款中列明“宽松条款”,发展中国家可灵活掌握。另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从世贸组织得到特殊援助,如定期培训外贸人才等。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加入了世贸组织而影响其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是均较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加入WTO对我国的弱势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不加快改革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总之,加入WTO利大于弊,但如不加快改革力度,情况就很难说,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加入WTO,对中国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教育网
左图右史:
乔冠华代表中国亮相联大幕后
1971年10月25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后中握手者)在联合国接受友好国家的代表的祝贺。新华社发“好像回到了盛唐时代的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之女顾菊珍这样评价,她指的是乔冠华代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之后的第一次发言,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21世纪教育网
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2578号议案,台湾代表发表声明之后退出联合国。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正准备结束对中国的第二次秘密访问。这一消息已经在联合国内部传开,据史料记载,很多美国的盟国得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之后,有种被美国欺骗的感觉,因此干脆转为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之后,时任秘书长的吴丹第一时间发来邀请函,询问中国是否组团参加26届联大。中国外交部方面却感到踌躇,多数人倾向于在尚未做好准备之前,暂不派团参加。但毛泽东表示反对,并且说了这句名言:“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擒虎子,入虎穴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飞机上满怀壮志地写下了这首词。时年58岁的乔冠华是有名的才子,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和德语,英语水平也是有口皆碑。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记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中国代表们团团围住,此时,有记者问:“乔团长,你能不能讲讲你现在的心情?”满面春风的乔冠华仰头大笑,那自豪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片刻后,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他的笑容,被在场的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在普利策新闻奖中定格为永远的历史。
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场面令人震动,共有57个国家的驻联合国代表登台发言致辞欢迎,用时近6个小时。之后,是乔冠华的著名发言。乔冠华讲话后,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在走廊里排起长队,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经典文献:21世纪教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总之,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番能不能实现,是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至少十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
原来如此
二战后日本对中国的赔款来龙去脉:
日本和台湾在1952年2月开始谈判,4月28日结束,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在华日和平条约中表明中华民国政府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利。
1951年1月旧金山讲和会议和台日间的“华日和平条约”鉴定后,北京政府声明中国保留要求日本赔款的权利,当时北京政府要求的赔款额是500亿美元,相当于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对日本战争赔款的470倍(甲午战争的赔款为2亿3千万两白银)。
1960年10月周恩来会见日本自民党顾问时,仍然强调中国保留对日本 索取战争赔款的权力。但是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后,大陆在国际上处于十分孤立的地 位,大陆的周边苏联,台湾,印度,日本都是北京政府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北 京政府感到有必要缓和与日本的关系,团结更多的力量来对付最大的敌人苏联。 1965年5月,廖承志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中国不准备靠他国的战争赔款 来建设国家,而且要求没有战争责任的一代人为前人支付战争赔款是不合理的”。这暗示着北京政府准备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
此后,周恩来总理就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复以前,台湾的蒋介石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要求,共产党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第二,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这样,为了支付对中国的赔偿,他们将长期被迫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
中国政府虽然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即放弃了1200亿美元国家间的赔偿要求,但是,就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赔偿要求——1800亿美元的国民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在任何场合都没有宣布予以放弃。这种对受害赔偿要求的保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符合国际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赔偿的机会。
名人殿堂:
尼克松对中国食物情有独钟
1972年尼克松和夫人访华时曾下榻于钓鱼台宾馆,在他们对摆在房间内的各种巧克力糖和北京果脯很感兴趣,宾馆服务人员发现每天都吃得一干二净,便于次日在摆上满满一盘,可以到晚上又变成空盘,后来发现了秘密:他们把糖果收起来放在衣箱里了,准备带回过去作为特殊的礼物招待自己的亲友。周总理知道后只是宾馆每天照放不误,任他们拿去。
尼克松回国时,带回了几瓶中国茅台酒。回到美国后,他在白宫向他的女儿夸耀茅台酒的质量,讲述了茅台酒的厉害,并作了一个表演,他将茅台酒倒入碗中,用火点了一下,茅台酒便燃烧起来,谁知茅台燃烧发出的蓝色火焰跳跃不息,尼克松不知所措,不小心将碗弄翻,就带着火焰流满桌面,差一点引起一场火灾。
上下求索
中国是怎样失去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也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那中国是怎样失去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的呢?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决定由大会组成七人特别委员会,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在未作出决议以前仍允许“中华民国”的代表占据联合国席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发表声明,指出联大的决定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是无礼的、非法的,美国应对此负主要责任。
从1951年到1960年,10年间,美国贼喊捉贼,以所谓“中国侵略朝鲜”为借口,整整十年不让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
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总务委员会通过了讨论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议题。这无疑是对美国为阻止中国恢复其席位设置的重重障碍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但美国仍顽固坚持其错误作法,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它另出花招,强行把恢复中国代表权作为必须由联大以2/3多数票赞成方算通过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说在美国处于少数情形时,仍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6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的这一新手法是完全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因为宪章规定的“重要问题”是指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的除名等,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根本不属于上述范围之内。同时,宪章还明确规定不得干涉会员国的内政,而美国硬把中国代表权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企图使早已不能代表中国的国民党集团继续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这实质上就干涉了中国的内政。21世纪教育网
又过了10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大上,支持恢复我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的表决结果是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当时联大圆屋顶的会议厅里,掌声四起,持续时间之长和气氛之热烈是少有的。这是霸权主义者始料不及的,从而迫使美国某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按他们的话说,“为了美国的利益”,不得不正视现实。这就使他们意识到在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多年来被操纵的表决机器不灵了。
1971年7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把世界分为五极,称中国是五极之一,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同年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访问,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公开的。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正是北京时间的26日上午。此时此刻,联大第二十六届大会正在表决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也正是在这个时刻,基辛格博士一行正在由钓鱼台国宾馆赴首都机场的路上。基辛格等人乘坐的车子直驱美“空军一号”飞机跟前。下车后,他被一群记者包围。其中一人,看来是基辛格的老相识,凑上去告诉他刚才从收音机里获悉联大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的结果。基辛格全神贯注地听着,仍不失镇静,强以轻快的步伐登上舷梯,到机舱口有礼貌地转过身来,挥手向送行的人致意。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实现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做出积极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共42张PPT)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二】课堂教学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四、重难点确定及依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课前准备
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区级重点学校,学生知识素质不是很高。所教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四、重难点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选择与依据
一体二辅法
(二)教学手段选择与依据:
幻灯片:图片;录像;音乐
六、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
2、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历史剧、情景剧表演,并和学生一起编剧本。
3、师生共同整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二】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
直击26届联大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探究: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我国第一颗氢弹
东方红一号
南京长江大桥
连线纽约联合国总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I am very happy”
——尼克松
历史剧表演
谈中美关系缓和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史实,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
(2)从中国
方面看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需要
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979.1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新时期外交建树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出征
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
在黎巴嫩执行任务
在刚果(金)维和
上海APEC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2008年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举行仪式欢迎英国首相布朗访华。
2008年 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
2008年10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前来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10月24日,中日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席招待会并发表讲话。
10月24日,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早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出席第7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出席,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早餐会。
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1979年中美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坚持改革开放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结构
练习:请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以中美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展望未来”的10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成功之处: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2)有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分析不足之处:很难兼顾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落实。
板书设计:
开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时间、历史意义
创
外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过程、影响
交
新 目标
局 3、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面 成就
谢谢!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