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2 内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南山模拟)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C.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速度、温度和状态都有关系
D.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温度越高,体积越大的物体,含有的内能越多,A不符合题意;
B.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因此热量可以从内能小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B符合题意;
C.内能取决于质量、温度和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质量和热值有关,当质量相同时,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2.(2020九上·蜀山期末)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双手摩擦能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钻木取火
D. 锯木材锯子发烫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双手摩擦能发热、钻木取火、锯木材锯子发烫是做功改变内能,烧水时水温升高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所以改变内能的途径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烧水时水温升高。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3.(2021·花都模拟)已知水银的熔点为-39℃,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由10℃降低到0℃时,下列关于温度计内水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量不变 B.体积变小
C.内能变为0 D.仍然处于液态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水银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由10℃降低到0℃时,水银受冷收缩,所以体积变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任何状态下任何温度都有内能,内能不会变为0,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是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水银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温度相同,也是-39℃,而此时的温度是0℃,尚未达到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水银处于液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动理论给出分子在永不停子的做无规则运动,故分子是运动的,具有动能,那么物体的内能就不为零,也就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4.(2021·邛崃模拟)中药能有效预防感冒,关于中药熬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盖上盖子,主要是为了防止药味扩散
B.沸腾后用小火熬制,沸点降低了
C.药水冷却后,分子热运动变慢
D.沸腾时盖子振动,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盖上盖子,主要是为了减小热量的散失,快速沸腾,A不符合题意;
B.沸腾后用小火熬制,沸点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药水冷却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变慢,C符合题意;
D.沸腾时盖子振动,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热时加盖子,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5.(2021·本溪模拟)现存虎门炮台的300多门大炮,见证了中国人英勇抗击英军的历史。下列有关大炮发射的环节中,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是( )
A.用火把点燃引信 B.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C.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炮弹推出 D.炮弹击穿英舰的甲板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用火把点燃引信,引信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A不符合题意;
B.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增加了气体的内能,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B不符合题意;
C.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炮弹推出,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炮弹的机械能,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C符合题意;
D.炮弹击穿英舰的甲板,将炮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甲板的内能,增加了甲板的内能,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消耗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6.(2020九上·柳州期末)三杯已知质量和温度的水如图所示,这三杯水的内能( )
A.甲最多 B.乙最多 C.丙最多 D.一样多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当水质量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丙内能最多,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7.(2020八上·柳州期末)向图所示四个仅材料不同的单层杯子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后,温度下降最快的是( )
A.纸杯 B.玻璃杯 C.陶瓷杯 D.不锈钢杯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不锈钢、陶瓷和纸的导热性不同,其中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陶瓷、纸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所以四个仅材料不同的单层杯子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后,相同时间内,不锈钢杯中的水冷得最快。
故答案为:D。
【分析】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强。
8.(2021·河北模拟)以下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的物体具有内能一定比0℃的物体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含热量也相等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整体内能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因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则100℃的物体具有内能不一定比0℃的物体多,A不符合题意;
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者具有热量,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C不符合题意;
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9.(2020·田林模拟)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在附近就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控制了肉片的蒸发面积,可防止肉片里水分的蒸发,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温度间的物体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0.(2020九上·顺德期末)下列现象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冰块在橙汁中熔化 B.刀在磨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灯泡通电后发光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冰块在橙汁中熔化,是内能从高温的橙汁传递给低温的冰,只是发生了内能的转移,A不符合题意;
B.刀在磨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B符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剧烈燃烧释放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后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11.(2021·道里模拟)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道,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热传递发生,此时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知道,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图像知道,在第15min时两者的温度相同,即热传递停止,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进行分析,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所以只要有温度差的存在就会有热传递;根据图像可知牛奶和水的初温,各时间段内温度的变化。
二、填空题
12.(2020九上·宜春月考)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 以及分子间 的总和。
【答案】动能;相互作用的势能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13.(2020九上·铜仁月考)“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温度。请说出下列几种现象中,“热”字所表示的含义。(1)盛夏,我们感到很热。 (2)液化气燃烧时放热。 (3)摩擦生热。
【答案】温度;内能;内能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液化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是指内能。摩擦生热,是指转化为内能。
【分析】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再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2020九上·永吉期末)水烧开后,水蒸气会将壶盖顶起,这是因为水蒸气膨胀对壶盖 的结果,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 能。
【答案】做功;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水烧开后内能增加,水蒸气会将壶盖顶起,这是因为水蒸气膨胀对壶盖做功的结果,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做功改变内能。
15.(2020九上·广州期中)向如图中两杯水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 (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判断的依据时: 。
【答案】乙大;温度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而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墨水在乙杯中扩散的快,说明乙杯中水的温度高,又因甲乙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乙的内能大。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16.(2020九上·房县期中)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瓶内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界 ,内能 。
【答案】白雾;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7.(2020九上·东台月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答案】小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物体在B点比A点多加热了一段时间,多吸收了一段时间热量,所以在B点的内能大于A点的内能。
【分析】固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物体吸热内能增大。
三、解答题
18.(2020九上·宜春月考)同学们平时都爱玩拧瓶盖的游戏,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当瓶盖被冲出去的时候,瓶口周围有“白雾”,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答案】解:瓶盖被冲出时瓶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雾”。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19.(2018·大连)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请分析说明加冰块使饮料变凉的原因。
【答案】答:冰块的温度低于饮料温度,饮料放热温度降低,冰块吸热温度升高;冰块温度升高到0 ℃时,饮料温度高于0 ℃,冰块吸热熔化成0 ℃的水,饮料放热温度降低;饮料温度高于0 ℃,0 ℃的水吸热温度升高,饮料放热温度降低,所以加冰块可以使饮料变凉。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通过热传递,饮料放热,所以变凉.
具体为:冰块温度低于0℃,所以要吸热升温,则饮料放热降温;
当冰块温度达到0℃时,冰块从饮料吸热热量开始熔化,则饮料仍然放热降温;
冰块全部熔化为水后,若饮料温度仍高于0℃,则水与饮料混合,水吸热升温,饮料放热降温.
故最终饮料的温度得以降低.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0九上·巴南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答案】(1)内
(2)热传递
(3)降低;减少
(4)内;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酒精灯燃烧时将酒精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分析】(1)燃烧为化学变化,消耗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4)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 / 1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2 内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南山模拟)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C.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速度、温度和状态都有关系
D.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2.(2020九上·蜀山期末)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双手摩擦能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钻木取火
D. 锯木材锯子发烫
3.(2021·花都模拟)已知水银的熔点为-39℃,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由10℃降低到0℃时,下列关于温度计内水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质量不变 B.体积变小
C.内能变为0 D.仍然处于液态
4.(2021·邛崃模拟)中药能有效预防感冒,关于中药熬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盖上盖子,主要是为了防止药味扩散
B.沸腾后用小火熬制,沸点降低了
C.药水冷却后,分子热运动变慢
D.沸腾时盖子振动,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5.(2021·本溪模拟)现存虎门炮台的300多门大炮,见证了中国人英勇抗击英军的历史。下列有关大炮发射的环节中,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是( )
A.用火把点燃引信 B.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C.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炮弹推出 D.炮弹击穿英舰的甲板
6.(2020九上·柳州期末)三杯已知质量和温度的水如图所示,这三杯水的内能( )
A.甲最多 B.乙最多 C.丙最多 D.一样多
7.(2020八上·柳州期末)向图所示四个仅材料不同的单层杯子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后,温度下降最快的是( )
A.纸杯 B.玻璃杯 C.陶瓷杯 D.不锈钢杯
8.(2021·河北模拟)以下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的物体具有内能一定比0℃的物体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含热量也相等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整体内能增加
9.(2020·田林模拟)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10.(2020九上·顺德期末)下列现象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冰块在橙汁中熔化 B.刀在磨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灯泡通电后发光
11.(2021·道里模拟)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二、填空题
12.(2020九上·宜春月考)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 以及分子间 的总和。
13.(2020九上·铜仁月考)“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温度。请说出下列几种现象中,“热”字所表示的含义。(1)盛夏,我们感到很热。 (2)液化气燃烧时放热。 (3)摩擦生热。
14.(2020九上·永吉期末)水烧开后,水蒸气会将壶盖顶起,这是因为水蒸气膨胀对壶盖 的结果,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 能。
15.(2020九上·广州期中)向如图中两杯水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 (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判断的依据时: 。
16.(2020九上·房县期中)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瓶内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界 ,内能 。
17.(2020九上·东台月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三、解答题
18.(2020九上·宜春月考)同学们平时都爱玩拧瓶盖的游戏,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当瓶盖被冲出去的时候,瓶口周围有“白雾”,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19.(2018·大连)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请分析说明加冰块使饮料变凉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0九上·巴南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温度越高,体积越大的物体,含有的内能越多,A不符合题意;
B.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因此热量可以从内能小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B符合题意;
C.内能取决于质量、温度和状态,与物体的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质量和热值有关,当质量相同时,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2.【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双手摩擦能发热、钻木取火、锯木材锯子发烫是做功改变内能,烧水时水温升高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所以改变内能的途径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烧水时水温升高。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3.【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水银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由10℃降低到0℃时,水银受冷收缩,所以体积变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任何状态下任何温度都有内能,内能不会变为0,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是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水银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温度相同,也是-39℃,而此时的温度是0℃,尚未达到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水银处于液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动理论给出分子在永不停子的做无规则运动,故分子是运动的,具有动能,那么物体的内能就不为零,也就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4.【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盖上盖子,主要是为了减小热量的散失,快速沸腾,A不符合题意;
B.沸腾后用小火熬制,沸点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药水冷却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变慢,C符合题意;
D.沸腾时盖子振动,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热时加盖子,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5.【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用火把点燃引信,引信吸收热量,属于热传递,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A不符合题意;
B.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增加了气体的内能,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B不符合题意;
C.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炮弹推出,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炮弹的机械能,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C符合题意;
D.炮弹击穿英舰的甲板,将炮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甲板的内能,增加了甲板的内能,不属于利用内能对外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消耗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6.【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当水质量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丙内能最多,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7.【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不锈钢、陶瓷和纸的导热性不同,其中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陶瓷、纸和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所以四个仅材料不同的单层杯子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后,相同时间内,不锈钢杯中的水冷得最快。
故答案为:D。
【分析】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强。
8.【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A.因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则100℃的物体具有内能不一定比0℃的物体多,A不符合题意;
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者具有热量,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C不符合题意;
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9.【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在附近就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实现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控制了肉片的蒸发面积,可防止肉片里水分的蒸发,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温度间的物体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0.【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冰块在橙汁中熔化,是内能从高温的橙汁传递给低温的冰,只是发生了内能的转移,A不符合题意;
B.刀在磨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B符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剧烈燃烧释放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后发光,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11.【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由图像知道,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热传递发生,此时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知道,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图像知道,在第15min时两者的温度相同,即热传递停止,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进行分析,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所以只要有温度差的存在就会有热传递;根据图像可知牛奶和水的初温,各时间段内温度的变化。
12.【答案】动能;相互作用的势能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13.【答案】温度;内能;内能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液化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是指内能。摩擦生热,是指转化为内能。
【分析】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再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4.【答案】做功;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水烧开后内能增加,水蒸气会将壶盖顶起,这是因为水蒸气膨胀对壶盖做功的结果,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做功改变内能。
15.【答案】乙大;温度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而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由图可以看出墨水在乙杯中扩散的快,说明乙杯中水的温度高,又因甲乙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相同的物体,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乙的内能大。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16.【答案】白雾;做功;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7.【答案】小于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物体在B点比A点多加热了一段时间,多吸收了一段时间热量,所以在B点的内能大于A点的内能。
【分析】固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物体吸热内能增大。
18.【答案】解:瓶盖被冲出时瓶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雾”。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19.【答案】答:冰块的温度低于饮料温度,饮料放热温度降低,冰块吸热温度升高;冰块温度升高到0 ℃时,饮料温度高于0 ℃,冰块吸热熔化成0 ℃的水,饮料放热温度降低;饮料温度高于0 ℃,0 ℃的水吸热温度升高,饮料放热温度降低,所以加冰块可以使饮料变凉。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通过热传递,饮料放热,所以变凉.
具体为:冰块温度低于0℃,所以要吸热升温,则饮料放热降温;
当冰块温度达到0℃时,冰块从饮料吸热热量开始熔化,则饮料仍然放热降温;
冰块全部熔化为水后,若饮料温度仍高于0℃,则水与饮料混合,水吸热升温,饮料放热降温.
故最终饮料的温度得以降低.
20.【答案】(1)内
(2)热传递
(3)降低;减少
(4)内;机械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酒精灯燃烧时将酒精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分析】(1)燃烧为化学变化,消耗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4)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