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2022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2022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6 12:53:20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大头鱼有鳍,适于游泳 B.新疆北鲵趾基有蹼,适于跳跃
C.天山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D.大山雀前肢为翼,适于飞行
2.(2021·港南模拟)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老马识途 C.蜘蛛织网 D.蜜蜂筑巢
3.(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龟 B.蝗虫 C.海豚 D.珊瑚虫
4.(2021·康巴什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蚂蚁觅食、大雁迁徙、老马识途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会形成等级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
5.(2021·安徽)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动物的运动只与运动系统有关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不消耗能量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2021·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中的年长者为“首领”,这是社会行为
B.失雏 的 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
7.(2021·陕西模拟)下列动物活动中,不能在动物个体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孔雀开屏 B.工蜂的舞蹈
C.蜗牛爬行留下黏液 D.狼的嚎叫
8.(2021·港南模拟)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节由关节囊、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B.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囊
C.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腔
D.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9.(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
10.(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描述的生物现象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养鸡场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
D.动物园中的孔雀会向游人展开漂亮的尾羽
11.(2021·兴业模拟)“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12.(2021八上·海东期末)吃饭时,当你用筷子夹菜往嘴里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13.(2021八上·利通期末)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形成一定的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包括(  )
A.有一定的组织 B.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D.前三项都包括
14.(2021八上·利通期末)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鲸的运动方式是(  )
A.游泳 B.蠕动 C.飞行 D.行走
15.(2021八上·利通期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我们发现蚂蚁的“语言”是(  )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表情
16.(2021八上·黔东南期末)下列对动物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17.(2021八上·鄂州期末)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向南迁徙
D.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彼此分工合作
18.(2021八上·鄂州期末)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蜜蜂采蜜时的舞蹈动作
B.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C.乌贼受到天敌威胁时释放墨汁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19.(2021八上·澄海期末)小明同学在提水时,此时他的弘二头肌和弘三头肌分别处于何种状态(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舒张、舒张 D.收缩、收缩
20.(2021八上·东莞期末)猴子骑车行为的特征包含(  )
①生来就有的②生活经验总结③由遗传物质决定④通过学习获得⑤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21.(2021八上·吉林期末)以下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有(  )
①蜻蜓点水  ②飞鸽传书 ③群狼捕食 ④海豚顶球  ⑤飞蛾扑火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③
22.(2021八上·梅河口期末)有这样一个情景,一名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B.舒张→收缩,收缩→舒张
C.收缩→舒张,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23.(2019八上·梅县月考)生物的结构总是同功能相适应的,如人体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人体部分运动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由图乙中的⑥⑦⑨构成
B.⑧内的滑液和⑩能使关节灵活
C.每块完整的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D.产生丙图的动作时,甲图中③舒张,④收缩
24.(2018八上·茂名月考)人体完成“引体向上”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C.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D.只需肱二头肌参与
25.(2018八上·江门期中)下图示意人体产生屈肘和伸肘动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
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
C.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二、判断题
26.(2021·绥化模拟)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群体间主要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27.(2021八上·会宁期末)动物运动的完成仅依赖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无关。
28.(2021八上·大名期末)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会造成关节脱臼。
29.(2020八上·陇县月考)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30.(2019八上·前郭期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31.连线题: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草鱼    a爬行
B鳄鱼    b游泳
C蚯蚓    c蠕动
D袋鼠    d飞行
E蝴蝶    e跳跃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八上·镇原期末)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动物能否   。
(2)作出相应的假设:动物   。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是:动物经过多次 “   ”后取到食物。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    。这说明了不同的动物   。
五、综合题
33.(2021八上·元阳期末)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春天,燕子从南方的越冬区飞向北方的繁殖区;到了秋天,它们又从北方的繁殖区飞向南方的越冬区。这就是燕子的迁徙,燕子和其他一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的机会它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资料三 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行为更有利于动物   复杂多变的环境。
(2)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   行为的重要特征。
34.(2021七上·前郭期末)请分析下而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国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   行为, 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   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脉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的    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   、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它们是营    生活的动物。
35.(2020八上·保亭期中)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森林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森木箱顶上云摘香蕉.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36.(2020八上·北京月考)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称为杂技。其中的蹬技项目是由表演者仰卧在小台上,双足向上,靠脚的推动将各种轻重器皿改变角度,如图1。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为膝关节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关节窝,结构2是   ,在髌骨、1和2表面均有3   (填写名称)覆盖,在运动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2)要完成图1所示动作,需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动   绕着关节运动。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的   作用,发生在细胞的   中。在蹬技表演过程中,需要   (一个/两个/多个)关节参与。
(3)杂技演员能够通过脚的推动让物体不停翻转滚动,这个过程是运动系统在   系统的支配下实现的。
(4)杂技演员能做超出一般人运动范围的动作,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其关节结构中的   和周围韧带的伸展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演员也会出现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新疆大头鱼属于鱼类,有鳍,适于游泳,A说法正确。
B、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长有四肢,外形看和四脚蛇非常相似,只是四肢短小无力,几乎撑不住身子,靠爬行或在水中游动,B说法错误。
C、 天山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四肢发达,适于奔跑,C说法正确。
D、大山雀属于鸟类,前肢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娃娃鱼虽叫鱼,但不是鱼类,属于两栖动物,同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有关。
2.【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蜻蜓点水、C蜘蛛织网、D蜜蜂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 “老马识途”是马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题中龟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珊瑚虫是腔肠动物;海豚是高级哺乳动物,因此学习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并不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都会形成等级,C不符合题意。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是蚊子飞行时翅膀震动发出来的声音,不属于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不符合题意。
D.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敌害保护自己,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而“首领”选取需要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等,而不只是根据年龄,A说法错误。
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繁殖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B说法正确。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有脊髓控制完成,不受大脑控制,C说法正确。
D、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另外,蚂蚁也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由生活经验或者学习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靠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通讯。
7.【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B.孔雀开屏、工蜂的舞蹈都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蜗牛爬行留下黏液不能在动物个体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符合题意。
D.狼的嚎叫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A不符合题意。
B.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B不符合题意。
C.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故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C不符合题意。
D.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符合题意。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这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即群体内有分工、有组织,因此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这是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这属于繁殖行为,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动物园中的孔雀会向游人展开漂亮的尾羽”这是动物的繁殖行为,是求偶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1.【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家燕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飞鸽传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2.【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你用筷子夹菜往嘴里送,这时属于屈肘动作,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A。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3.【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4.【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运动方式是游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15.【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它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可见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
故答案为:B。
【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叫信息交流(也称通讯或动物的语言)。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及性外激素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16.【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故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7.【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群体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C.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向南迁徙,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D.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彼此分工合作,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8.【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蜜蜂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能够警告同类,属于通过声音进行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属于通过分泌物进行的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9.【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0.【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猴子骑车行为是猴子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1.【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蜻蜓点水属于蜻蜓的繁殖行为,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飞鸽传书是在出生后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③群狼捕食是动物先天具有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④海豚顶球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训练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⑤飞蛾扑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2.【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推门的过程中,状态是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故答案为:A。
【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构成。动物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3.【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关节是由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腔、⑨关节囊组成的,A符合题意。
B.⑧关节腔的滑液和⑩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B不符合题意。
C.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人的脑、心脏、肺、肝脏等都是器官,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并且具有收缩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当完成屈肘动作时,在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时,③肱二头肌收缩,④肱三头肌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围绕的肘关节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24.【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
B、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的能量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提供的,所以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
D、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引体向上时,有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运动的产生,需要熟记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5.【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A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处收缩,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C不符合题意;
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但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是依靠气味。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功能。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不但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骼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由此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故此题说法错误。
【分析】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使人体承受大幅度活动的能力增强,灵活性增加。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于猛烈,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称脱臼。
29.【答案】(1)正确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相互配合活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因此,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分析】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伸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群收缩;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提重物上楼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故本题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1.【答案】b;a;c;e;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草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爬行;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运动方式是蠕动;袋鼠是动物世界的跳远冠军,运动方式是跳跃;蝴蝶有两对翅,可以在花丛中飞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2.【答案】(1)绕道取食
(2)能绕道取食
(3)尝试与错误
(4)增加
(5)不一样;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因此,提出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因此,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增加。(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不一样。说明了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33.【答案】(1)先天性;学习;适应
(2)组织;分工;社会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鸟类的迁徙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就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更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34.【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学习;高等;强
(3)社会;分工;组织;群体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在资料一中,母猫把小老鼠当初自己的后代小猫进行喂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猫喂养小猫的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海豚一开始是不会表演的,是人为训练出来的,属于海豚后天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取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神经系统越发达,学习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从资料三中可以知道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了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的明确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所以白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35.【答案】(1)学习
(2)不能
(3)强
(4)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强,越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故答案为(1)学习;(2)不能;(3)强;(4)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36.【答案】(1)关节头;关节软骨
(2)骨;呼吸;线粒体;多个
(3)神经系统
(4)关节囊;脱臼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解:(1)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的膝关节结构模式图中结构1为关节窝,结构2是关节头,在髌骨、1和2表面均有3关节软骨覆盖,在运动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及减少摩擦的功能。(2)要完成图1所示动作,需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运动。在蹬技表演过程中,需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多个关节的参与。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依赖于细胞通过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3)人体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支配下,由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形成的。(4)杂技演员能做超出一般人运动范围的动作,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其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和周围韧带的伸展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演员也会出现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
【分析】1、关节由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滑液,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关节既具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关节囊病变,分泌滑液过多,致使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2、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1 / 1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新疆)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疆大头鱼有鳍,适于游泳 B.新疆北鲵趾基有蹼,适于跳跃
C.天山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D.大山雀前肢为翼,适于飞行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新疆大头鱼属于鱼类,有鳍,适于游泳,A说法正确。
B、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长有四肢,外形看和四脚蛇非常相似,只是四肢短小无力,几乎撑不住身子,靠爬行或在水中游动,B说法错误。
C、 天山雪豹属于哺乳动物,四肢发达,适于奔跑,C说法正确。
D、大山雀属于鸟类,前肢为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娃娃鱼虽叫鱼,但不是鱼类,属于两栖动物,同属于两栖动物,运动方式也不相同;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有关。
2.(2021·港南模拟)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老马识途 C.蜘蛛织网 D.蜜蜂筑巢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蜻蜓点水、C蜘蛛织网、D蜜蜂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B. “老马识途”是马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龟 B.蝗虫 C.海豚 D.珊瑚虫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题中龟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珊瑚虫是腔肠动物;海豚是高级哺乳动物,因此学习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4.(2021·康巴什模拟)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蚂蚁觅食、大雁迁徙、老马识途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会形成等级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并不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都会形成等级,C不符合题意。
D.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是蚊子飞行时翅膀震动发出来的声音,不属于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2021·安徽)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动物的运动只与运动系统有关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不消耗能量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不符合题意。
D.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寻找食物。另一方面逃避敌害保护自己,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6.(2021·新疆)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黑猩猩中的年长者为“首领”,这是社会行为
B.失雏 的 野鸭喂鱼,这是先天性行为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蚂蚁的通讯依靠气味和触角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为的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而“首领”选取需要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等,而不只是根据年龄,A说法错误。
B、失雏的野鸭喂鱼,这是繁殖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B说法正确。
C、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因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有脊髓控制完成,不受大脑控制,C说法正确。
D、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另外,蚂蚁也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后天由生活经验或者学习获得的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组织,有的群体中含有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靠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通讯。
7.(2021·陕西模拟)下列动物活动中,不能在动物个体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孔雀开屏 B.工蜂的舞蹈
C.蜗牛爬行留下黏液 D.狼的嚎叫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B.孔雀开屏、工蜂的舞蹈都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蜗牛爬行留下黏液不能在动物个体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符合题意。
D.狼的嚎叫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8.(2021·港南模拟)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关节由关节囊、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B.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囊
C.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腔
D.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关节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构成,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A不符合题意。
B.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B不符合题意。
C.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故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C不符合题意。
D.关节囊围成的密闭空腔叫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叫作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覆盖有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联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9.(2021八下·淮南期中)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符合题意。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不符合题意。
D.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故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0.(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描述的生物现象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养鸡场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
D.动物园中的孔雀会向游人展开漂亮的尾羽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这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即群体内有分工、有组织,因此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这是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这属于繁殖行为,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动物园中的孔雀会向游人展开漂亮的尾羽”这是动物的繁殖行为,是求偶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11.(2021·兴业模拟)“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家燕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飞鸽传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2.(2021八上·海东期末)吃饭时,当你用筷子夹菜往嘴里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你用筷子夹菜往嘴里送,这时属于屈肘动作,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A。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3.(2021八上·利通期末)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形成一定的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包括(  )
A.有一定的组织 B.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D.前三项都包括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4.(2021八上·利通期末)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鲸的运动方式是(  )
A.游泳 B.蠕动 C.飞行 D.行走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运动方式是游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15.(2021八上·利通期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通过探究蚂蚁的通讯,我们发现蚂蚁的“语言”是(  )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表情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它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可见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
故答案为:B。
【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叫信息交流(也称通讯或动物的语言)。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及性外激素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16.(2021八上·黔东南期末)下列对动物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故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7.(2021八上·鄂州期末)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向南迁徙
D.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彼此分工合作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群体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C.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向南迁徙,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D.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彼此分工合作,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8.(2021八上·鄂州期末)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蜜蜂采蜜时的舞蹈动作
B.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C.乌贼受到天敌威胁时释放墨汁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蜜蜂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能够警告同类,属于通过声音进行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属于通过分泌物进行的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9.(2021八上·澄海期末)小明同学在提水时,此时他的弘二头肌和弘三头肌分别处于何种状态(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舒张、舒张 D.收缩、收缩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0.(2021八上·东莞期末)猴子骑车行为的特征包含(  )
①生来就有的②生活经验总结③由遗传物质决定④通过学习获得⑤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猴子骑车行为是猴子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1.(2021八上·吉林期末)以下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有(  )
①蜻蜓点水  ②飞鸽传书 ③群狼捕食 ④海豚顶球  ⑤飞蛾扑火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蜻蜓点水属于蜻蜓的繁殖行为,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飞鸽传书是在出生后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③群狼捕食是动物先天具有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④海豚顶球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训练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⑤飞蛾扑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2.(2021八上·梅河口期末)有这样一个情景,一名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该和尚在推门的过程中,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B.舒张→收缩,收缩→舒张
C.收缩→舒张,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舒张→收缩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推门的过程中,状态是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故答案为:A。
【分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构成。动物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3.(2019八上·梅县月考)生物的结构总是同功能相适应的,如人体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人体部分运动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由图乙中的⑥⑦⑨构成
B.⑧内的滑液和⑩能使关节灵活
C.每块完整的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D.产生丙图的动作时,甲图中③舒张,④收缩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关节是由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腔、⑨关节囊组成的,A符合题意。
B.⑧关节腔的滑液和⑩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B不符合题意。
C.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人的脑、心脏、肺、肝脏等都是器官,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并且具有收缩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当完成屈肘动作时,在神经传来兴奋的刺激时,③肱二头肌收缩,④肱三头肌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围绕的肘关节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24.(2018八上·茂名月考)人体完成“引体向上”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C.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D.只需肱二头肌参与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
B、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的能量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提供的,所以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骨骼肌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
D、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需要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引体向上时,有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运动的产生,需要熟记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5.(2018八上·江门期中)下图示意人体产生屈肘和伸肘动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
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
C.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A不符合题意;
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处收缩,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C不符合题意;
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但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二、判断题
26.(2021·绥化模拟)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群体间主要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是依靠气味。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7.(2021八上·会宁期末)动物运动的完成仅依赖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无关。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功能。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不但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骼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由此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8.(2021八上·大名期末)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会造成关节脱臼。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故此题说法错误。
【分析】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使人体承受大幅度活动的能力增强,灵活性增加。进行运动时如果用力过于猛烈,关节头从关节窝里出来称脱臼。
29.(2020八上·陇县月考)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相互配合活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因此,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
【分析】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伸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群收缩;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提重物上楼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30.(2019八上·前郭期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判断对错)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故本题说法正确。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三、连线题
31.连线题:请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A草鱼    a爬行
B鳄鱼    b游泳
C蚯蚓    c蠕动
D袋鼠    d飞行
E蝴蝶    e跳跃
【答案】b;a;c;e;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草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爬行;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运动方式是蠕动;袋鼠是动物世界的跳远冠军,运动方式是跳跃;蝴蝶有两对翅,可以在花丛中飞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八上·镇原期末)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动物能否   。
(2)作出相应的假设:动物   。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是:动物经过多次 “   ”后取到食物。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    。这说明了不同的动物   。
【答案】(1)绕道取食
(2)能绕道取食
(3)尝试与错误
(4)增加
(5)不一样;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因此,提出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因此,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增加。(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不一样。说明了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五、综合题
33.(2021八上·元阳期末)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春天,燕子从南方的越冬区飞向北方的繁殖区;到了秋天,它们又从北方的繁殖区飞向南方的越冬区。这就是燕子的迁徙,燕子和其他一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的机会它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资料三 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鸟类的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行为更有利于动物   复杂多变的环境。
(2)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   行为的重要特征。
【答案】(1)先天性;学习;适应
(2)组织;分工;社会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鸟类的迁徙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就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更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能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34.(2021七上·前郭期末)请分析下而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国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   行为, 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   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脉的表演属于   行为。动物的    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   、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它们是营    生活的动物。
【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学习;高等;强
(3)社会;分工;组织;群体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1)在资料一中,母猫把小老鼠当初自己的后代小猫进行喂养,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猫喂养小猫的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海豚一开始是不会表演的,是人为训练出来的,属于海豚后天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取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神经系统越发达,学习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从资料三中可以知道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了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的明确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所以白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35.(2020八上·保亭期中)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森林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森木箱顶上云摘香蕉.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属于   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1)学习
(2)不能
(3)强
(4)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 强,越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 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
故答案为(1)学习;(2)不能;(3)强;(4)遗传物质;遗传因素.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36.(2020八上·北京月考)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称为杂技。其中的蹬技项目是由表演者仰卧在小台上,双足向上,靠脚的推动将各种轻重器皿改变角度,如图1。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为膝关节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关节窝,结构2是   ,在髌骨、1和2表面均有3   (填写名称)覆盖,在运动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2)要完成图1所示动作,需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动   绕着关节运动。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的   作用,发生在细胞的   中。在蹬技表演过程中,需要   (一个/两个/多个)关节参与。
(3)杂技演员能够通过脚的推动让物体不停翻转滚动,这个过程是运动系统在   系统的支配下实现的。
(4)杂技演员能做超出一般人运动范围的动作,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其关节结构中的   和周围韧带的伸展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演员也会出现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   。
【答案】(1)关节头;关节软骨
(2)骨;呼吸;线粒体;多个
(3)神经系统
(4)关节囊;脱臼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分析】解:(1)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的膝关节结构模式图中结构1为关节窝,结构2是关节头,在髌骨、1和2表面均有3关节软骨覆盖,在运动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及减少摩擦的功能。(2)要完成图1所示动作,需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运动。在蹬技表演过程中,需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多个关节的参与。肌肉的收缩需要能量,依赖于细胞通过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3)人体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支配下,由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形成的。(4)杂技演员能做超出一般人运动范围的动作,是因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其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和周围韧带的伸展性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演员也会出现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
【分析】1、关节由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等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滑液,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具有灵活性、牢固性、柔韧性等特性。关节既具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关节囊病变,分泌滑液过多,致使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
2、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