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1-2022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1-2022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6 15:03:10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南充)“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
2.(2021·禹州模拟)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藏羚羊在1970年之前仍有100多万只,可是到了90年代后便急速下降到了5万多只。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的退化 B.人类的肆虐捕杀
C.外来生物入侵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2021·恩平模拟)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建立种质库 D.加强法律管理
4.(2021·陇县模拟)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秦岭山脉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可以尽可能多的引进新物种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5.(2021·中山模拟)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栖息在植被稀少的荒漠、高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绒毛浓密,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B.偷猎导致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C.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D.大量引入外来植物以丰富食物
6.(2021·韶关模拟)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关停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可以有效改善湖水水质
B.人类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休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7.(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种退化
B.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8.(2020八上·右玉期中)下列各种行为中,除哪项外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
A.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 B.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
C.引进狼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 D.退耕还林、还草
9.(2020八上·安阳期中)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②有害生物的天敌数量会大量减少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2020八上·安阳期中)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
11.(2020八上·安阳期中)关于我国的野生动物动物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3.7%
B.我们有许多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就是其中的一种
C.目前,我们已经有31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D.易地保护是保护动物最有效的措施
12.(2020八上·虎林月考)我国特有的野生哺乳动物,目前正处在灭绝边缘的是 (  )
A.绿毛龟 B.扬子鳄 C.白鳍豚 D.大熊猫
13.(2020八上·虎林月考)藏羚羊因为其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羊绒而濒临灭绝,这是因为(  )
A.藏羚羊失去了栖息地 B.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C.偷猎者的疯狂捕杀 D.外来物种的入侵
14.(2020·苏州)“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栽培种植珍稀植物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网 D.人工繁殖濒危野生动物
15.(2020八下·遵化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对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做了生动的描述。然而现在在许多稻田里已经听不到蛙声了,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农民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青蛙的栖息环境
B.青蛙个体之间的竞争
C.人类的乱捕滥杀
D.水域污染影响了青蛙的繁殖
16.(2020·大兴模拟)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山甲属于哺乳类动物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
C.穿山甲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
17.(2020·邛崃模拟)现在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判断,你觉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放生一定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B.经常放生必能增加河里生物多样性
C.放生定会增加生态系统食物链条数
D.这样的放生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
18.(2020八上·恩平期末)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颁布并实施相关法律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2020八上·花都期末)下列生物多样性锐减现象中,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是(  )
A.两千多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50%下降到20%
B.云南滇池水葫芦疯长,水中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C.近几十年来长江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难觅踪影
D.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数量大幅减少
20.(2020八上·花都期末)近几十年,我国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其主要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
B.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
C.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D.人们大量捕猎动物,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
21.(2020八上·保山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建立湿地公园能保护滇池的水环境
B.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C.退耕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22.(2016八上·富宁期中)目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森林的破坏 D.自然灾害
23.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2 000多只,可是到了70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造成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24.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建设自然保护区 ③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 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 D.其他原因
二、判断题
26.(2021·歙县模拟)云南滇池原来湖水清澈,但是现在却布满水葫芦、蓝藻.在这样的环境下,鱼、虾能更好的生长发育.
27.(2020八上·景泰期中)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28.(2020八上·临泽期中)就地保护是指在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珍稀动物实施保护。
29.(2020八上·始兴月考)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即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
30.(2020·巴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综合题
31.(2021·安徽)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   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32.(2021·兴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其中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等是我国特有的种类,也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由于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原因,很多生物濒临灭绝,现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21年3月16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指出,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开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材料二:唐家河区域,一个长江小流域,自成立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以来,区域内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从2014年的39头增加到现在的50头,原来难寻踪迹的“六不像国家级保护动物扭角羚也频频显现。
(1)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在分类上隶属于白鲟属、匙吻鲟科、鲟形目、硬骨鱼纲、脊索动物门的   、动物界。
(2)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这一事实体现了_____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3)保护中华鲟、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
(4)下列不是导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的是   。
A.过度捕捞 B水域污染C水电工程建设 D砍伐森林
(5)为了长江的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一条保护长江的可行性建议。   
33.(2021八上·锦州期末)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请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有乳动物 581 4340 13.39
乌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动物 376 6300 5.97
两栖幼物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22037 17.53
蕨类植物 2200~2600 10000~12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1)表中,我国在世界上种类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类生物是   。
(2)表中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   ,其中最高等动物类群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3)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   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   。
(4)虽然我国生物种类丰富,但有许多物濒危灭绝。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①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和   。
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34.(2021八上·农安期末)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很久以前,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牛羊,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鸟类、狼、牛、羊、野兔同属于   亚门,同时它们是   。(填变温动物或恒温动物)
(3)狼与野兔的牙齿区别是狼的牙齿多了   齿。
(4)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5)人们滥伐森林、过度捕杀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样做?(写出一点即可)
35.(2020八上·金昌期中)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2)图中a、b、c、d、e五种植物所属的最大的共同分类单位是    ,它们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上述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尽相同,其中e用   进行繁殖.从形态结构上看,c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c可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对d这类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
(3)草履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依靠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同样生活在水中的鱼通过   提供的动力,在鳍的协调作用下游泳以逃避敌害.
(4)蝗虫在分类上属于   动物,体表有   .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用   辅助呼吸.
(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肆虐捕杀。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藏羚羊栖息在高原,绒毛浓密,以适应寒冷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偷猎导致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为保护藏羚羊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不符合题意。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也可能导致物种入侵使物种多样性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海水的水质,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不是提供木材,而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D.休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8.【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草少了,牛羊就被饿死,生态平衡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
C.引进狼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在食物链草→兔子→狼中,如果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兔会由于失去狼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大量增加,兔直接以草为食,短时间内草会减少,兔会因为没草而慢慢减少,兔减少了草就会慢慢在增多,C不符合题意。
D.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签于此,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强调退耕还林还草,其目的主要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其的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如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属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性措施,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已知的约有150万种,其中脊椎动物约63000种,约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3.7%,A正确。
B.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B正确。
C.我们已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等共计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人与生物圈保护网”,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十分之一。另有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昆虫15万种。据此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绿毛龟其实是一种背上生着龟背基枝藻的淡水龟。它是将动物与水生植物巧妙的融合为一体的生物。因龟背上的藻体呈绿色丝状,并长达25厘米,在水中如被毛状,故称绿毛龟 ,属于爬行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为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类,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分析可知,我国特有的野生哺乳动物,目前正处在灭绝边缘的是大熊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故答案为:c。
【分析】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农民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青蛙的栖息环境,指的是环境污染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A不符合题意。
B. 青蛙个体之间的竞争,指的是生物个体之间符合自然规律的斗争,不是人为破坏,不是造成生物锐减的原因,B符合题意。
C. 人类的乱捕滥杀,直接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C不符合题意。
D. 水域污染影响了青蛙的繁殖,指的是环境污染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由于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16.【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穿山甲是在母体内发育的完全才产出的,出生后是通过母乳获取营养,即穿山甲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B不符合题意。
C.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由于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吃掉约700万只蚁,能有效控制山林间的白蚁侵害,还可以保护植被根系免受蚁类侵害,而植被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层的沙化及流失,从而抵御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因此穿山甲大量减少后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符合题意。
D.野生动物通常携带了多种细菌和病毒。人们在处理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也会和这些细菌、病毒密切接触,极易被感染疾病。据统计,78%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代表动物有蝙蝠、鲸鱼、海豚、狗、人等。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外来生物与当地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D正确。
【分析】威肋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③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①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④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20%,主要是乱砍滥伐(或破坏植被)造成森林植被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水葫芦属于外来物种。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B符合题意。
C.白鳍豚急剧减少的原因有:过度的渔业捕捞和非法渔业、航行船舶和水下噪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质污染,以及河道采沙等,C不符合题意。
D.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湿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不是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人们大量捕猎动物,是人类的偷猎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2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建立湿地公园能保护滇池的水环境,利于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退耕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维护生态平衡,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土地沙化,不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恢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2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C、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森林的污染和改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资源;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23.【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人类对天然林的砍伐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导致获取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少;海南黑冠长臂猿对生存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原始的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海南黑冠长臂猿都不能生存. 对生存环境依赖性强,而赖以栖身的原始森林不断遭到破坏,是海南黑冠长臂猿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大量砍伐和开垦天然林,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大部被毁,残余的雨林亦变成绿色“孤岛”,使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并逐渐恶化.至2008年,在海南黑冠长臂猿的分布范围内,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但是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生存危害最大的还是人类的猎杀.海南黑冠长臂猿又被称作乌猿,其骨骼为药材“乌猿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有滋补养颜、祛风健骨、舒筋活血的功效.海南黑冠长臂猿以家庭为单元活动,一只被打,全家都逃不了,其情非常悲惨,在东方,通什等几百公里以外的群众进入保护区偷猎的比较多,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等保护动物威胁极大,使海南黑冠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造成当年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学生熟记常见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才能准确解题。
2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易地保护;③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栖息地的丧失和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猎是导致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鸟类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等,属于掌握层次。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分布于水体,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然而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强教育、加强法制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也叫迁地保护。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叫易地保护。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野生动物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这样。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说法正确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1.【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
(2)哺乳;自然保护区
(3)自我调节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根据“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可写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长江江豚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故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等措施。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该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分析】(1)消费者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以获取能量的异养型生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和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分为一、二、三、四……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食的一级消费者,如 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是食植动物;以食植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四级……消费者,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2.【答案】(1)脊椎动物亚门
(2)A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D
(5)污水经处理后才排入长江,限制过度捕捞;退耕还湖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因此,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在分类上隶属于白鲟属、匙吻鲟科、鲟形目、硬骨鱼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这一事实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答案为:A。
(3)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所以保护中华鲟、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造成水域的“水华”和“赤潮”,使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人类的过度捕捞是引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减少重要原因。水电工程建设也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造成就大的影响,破坏了栖息的环境条件。而砍伐森林对水生生物没有直接的影响,当然也有间接的影响,如水土流失严重等。故综上分析可知,导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的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电工程建设。故答案为:D。
(5)为了长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保护长江的可行性建议是污水经处理后才排入长江,限制过度捕捞;退耕还湖等。
【分析】(1)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3.【答案】(1)裸子植物
(2)脊椎动物;胎生、哺乳
(3)物种;遗传多样性
(4)栖息地丧失;偷猎;栖息地丧失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2)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物种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4)①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偷猎。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占60%。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4.【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
(2)脊椎动物;恒温动物
(3)犬
(4)有限的
(5)建立自然保护区
(6)大量植树造林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2)鸟类、狼、牛、羊、野兔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索动物亚门。狼、牛、羊、野兔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3)狼是食肉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野兔是食草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两者的牙齿的区别是狼的牙齿多犬齿,便于撕裂食物。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是失调。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5)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作为一名公民,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做到: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草树木等等。
【分析】 (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
(2)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具有脊柱的动物。鸟类、狼、牛、羊、野兔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索动物亚门。狼、牛、羊、野兔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肉食动物的牙齿主要有门齿、犬齿、臼齿。草食动物的牙齿主要有门齿和臼齿。
(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一名公民,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做到: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等。
35.【答案】(1)种;界
(2)界;acebd;孢子;无根,只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且受精离不开水;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
(3)纤毛;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4)节肢;气门;鳃;肺;皮肤
(5)基因;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界。
(2)图中a、b、c、d、e五种植物同属于植物界,因此所属的最大的共同分类单位是界。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a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e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所以,五种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acebd。 上述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尽相同,其中e肾蕨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 c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即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且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草履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鱼游泳时产生的前进动力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的,因此鱼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在鳍的协调作用下游泳以逃避敌害。
(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分析】生物的分类:
1 / 1初中生物八上章末检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南充)“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021·禹州模拟)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藏羚羊在1970年之前仍有100多万只,可是到了90年代后便急速下降到了5万多只。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的退化 B.人类的肆虐捕杀
C.外来生物入侵 D.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肆虐捕杀。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2021·恩平模拟)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建立种质库 D.加强法律管理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2021·陇县模拟)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秦岭山脉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可以尽可能多的引进新物种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不符合题意。
C.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5.(2021·中山模拟)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栖息在植被稀少的荒漠、高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绒毛浓密,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B.偷猎导致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C.可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 D.大量引入外来植物以丰富食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藏羚羊栖息在高原,绒毛浓密,以适应寒冷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偷猎导致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为保护藏羚羊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不符合题意。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也可能导致物种入侵使物种多样性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6.(2021·韶关模拟)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关停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可以有效改善湖水水质
B.人类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木材
D.休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关停了所有直接建在湖边的民宿和排档,有效改善了海水的水质,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非法修建矮围,捕捞养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不是提供木材,而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D.休渔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7.(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物种退化
B.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8.(2020八上·右玉期中)下列各种行为中,除哪项外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
A.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 B.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
C.引进狼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 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草少了,牛羊就被饿死,生态平衡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
C.引进狼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在食物链草→兔子→狼中,如果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兔会由于失去狼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大量增加,兔直接以草为食,短时间内草会减少,兔会因为没草而慢慢减少,兔减少了草就会慢慢在增多,C不符合题意。
D.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签于此,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强调退耕还林还草,其目的主要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2020八上·安阳期中)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②有害生物的天敌数量会大量减少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其的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如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10.(2020八上·安阳期中)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C、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属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性措施,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11.(2020八上·安阳期中)关于我国的野生动物动物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3.7%
B.我们有许多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就是其中的一种
C.目前,我们已经有31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D.易地保护是保护动物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种类已知的约有150万种,其中脊椎动物约63000种,约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3.7%,A正确。
B.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B正确。
C.我们已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等共计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人与生物圈保护网”,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十分之一。另有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昆虫15万种。据此解答。
12.(2020八上·虎林月考)我国特有的野生哺乳动物,目前正处在灭绝边缘的是 (  )
A.绿毛龟 B.扬子鳄 C.白鳍豚 D.大熊猫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绿毛龟其实是一种背上生着龟背基枝藻的淡水龟。它是将动物与水生植物巧妙的融合为一体的生物。因龟背上的藻体呈绿色丝状,并长达25厘米,在水中如被毛状,故称绿毛龟 ,属于爬行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为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类,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分析可知,我国特有的野生哺乳动物,目前正处在灭绝边缘的是大熊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3.(2020八上·虎林月考)藏羚羊因为其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羊绒而濒临灭绝,这是因为(  )
A.藏羚羊失去了栖息地 B.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C.偷猎者的疯狂捕杀 D.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故答案为:c。
【分析】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
14.(2020·苏州)“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栽培种植珍稀植物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网 D.人工繁殖濒危野生动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2020八下·遵化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对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做了生动的描述。然而现在在许多稻田里已经听不到蛙声了,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农民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青蛙的栖息环境
B.青蛙个体之间的竞争
C.人类的乱捕滥杀
D.水域污染影响了青蛙的繁殖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解:A.农民过度使用农药破坏了青蛙的栖息环境,指的是环境污染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A不符合题意。
B. 青蛙个体之间的竞争,指的是生物个体之间符合自然规律的斗争,不是人为破坏,不是造成生物锐减的原因,B符合题意。
C. 人类的乱捕滥杀,直接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C不符合题意。
D. 水域污染影响了青蛙的繁殖,指的是环境污染导致青蛙数量的减少,是人为破坏,不加以遏制,会导致青蛙数量锐减,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由于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16.(2020·大兴模拟)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山甲属于哺乳类动物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
C.穿山甲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穿山甲是在母体内发育的完全才产出的,出生后是通过母乳获取营养,即穿山甲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B不符合题意。
C.穿山甲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由于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吃掉约700万只蚁,能有效控制山林间的白蚁侵害,还可以保护植被根系免受蚁类侵害,而植被根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层的沙化及流失,从而抵御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因此穿山甲大量减少后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符合题意。
D.野生动物通常携带了多种细菌和病毒。人们在处理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也会和这些细菌、病毒密切接触,极易被感染疾病。据统计,78%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代表动物有蝙蝠、鲸鱼、海豚、狗、人等。
17.(2020·邛崃模拟)现在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判断,你觉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放生一定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B.经常放生必能增加河里生物多样性
C.放生定会增加生态系统食物链条数
D.这样的放生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外来生物与当地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D正确。
【分析】威肋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18.(2020八上·恩平期末)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颁布并实施相关法律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③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①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④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2020八上·花都期末)下列生物多样性锐减现象中,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是(  )
A.两千多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50%下降到20%
B.云南滇池水葫芦疯长,水中鱼类数量大量减少
C.近几十年来长江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难觅踪影
D.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数量大幅减少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20%,主要是乱砍滥伐(或破坏植被)造成森林植被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水葫芦属于外来物种。水葫芦疯长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主要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B符合题意。
C.白鳍豚急剧减少的原因有:过度的渔业捕捞和非法渔业、航行船舶和水下噪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质污染,以及河道采沙等,C不符合题意。
D.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
20.(2020八上·花都期末)近几十年,我国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其主要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
B.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
C.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D.人们大量捕猎动物,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A.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使动物失去栖息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湿地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人们对湿地过度开发利用,使湿地动物失去了生长繁殖的环境,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地震、火山、山火等自然灾害导致动物大量死亡是自然原因,不是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人们大量捕猎动物,是人类的偷猎致使动物的数量不断减少,所以珍稀动物的数量迅速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21.(2020八上·保山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建立湿地公园能保护滇池的水环境
B.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C.退耕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解:A、建立湿地公园能保护滇池的水环境,利于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
C、退耕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维护生态平衡,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土地沙化,不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恢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22.(2016八上·富宁期中)目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气候变暖 C.森林的破坏 D.自然灾害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C、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造成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森林的污染和改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资源;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23.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2 000多只,可是到了70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造成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人类对天然林的砍伐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导致获取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少;海南黑冠长臂猿对生存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原始的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海南黑冠长臂猿都不能生存. 对生存环境依赖性强,而赖以栖身的原始森林不断遭到破坏,是海南黑冠长臂猿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大量砍伐和开垦天然林,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大部被毁,残余的雨林亦变成绿色“孤岛”,使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并逐渐恶化.至2008年,在海南黑冠长臂猿的分布范围内,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但是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生存危害最大的还是人类的猎杀.海南黑冠长臂猿又被称作乌猿,其骨骼为药材“乌猿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有滋补养颜、祛风健骨、舒筋活血的功效.海南黑冠长臂猿以家庭为单元活动,一只被打,全家都逃不了,其情非常悲惨,在东方,通什等几百公里以外的群众进入保护区偷猎的比较多,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等保护动物威胁极大,使海南黑冠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造成当年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建设自然保护区 ③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 ④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学生熟记常见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才能准确解题。
25.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 D.其他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易地保护;③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栖息地的丧失和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猎是导致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鸟类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等,属于掌握层次。
二、判断题
26.(2021·歙县模拟)云南滇池原来湖水清澈,但是现在却布满水葫芦、蓝藻.在这样的环境下,鱼、虾能更好的生长发育.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分布于水体,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然而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27.(2020八上·景泰期中)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强教育、加强法制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也叫迁地保护。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把动植物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28.(2020八上·临泽期中)就地保护是指在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珍稀动物实施保护。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叫易地保护。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各种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是实现这种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
29.(2020八上·始兴月考)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即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野生动物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也是这样。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30.(2020·巴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说法正确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综合题
31.(2021·安徽)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   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
(2)哺乳;自然保护区
(3)自我调节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根据“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可写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长江江豚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故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等措施。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该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分析】(1)消费者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以获取能量的异养型生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和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分为一、二、三、四……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食的一级消费者,如 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是食植动物;以食植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四级……消费者,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2.(2021·兴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其中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等是我国特有的种类,也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由于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原因,很多生物濒临灭绝,现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21年3月16日,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生态治理蓝皮书:中国生态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指出,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开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材料二:唐家河区域,一个长江小流域,自成立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以来,区域内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从2014年的39头增加到现在的50头,原来难寻踪迹的“六不像国家级保护动物扭角羚也频频显现。
(1)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在分类上隶属于白鲟属、匙吻鲟科、鲟形目、硬骨鱼纲、脊索动物门的   、动物界。
(2)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这一事实体现了_____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3)保护中华鲟、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
(4)下列不是导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的是   。
A.过度捕捞 B水域污染C水电工程建设 D砍伐森林
(5)为了长江的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一条保护长江的可行性建议。   
【答案】(1)脊椎动物亚门
(2)A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D
(5)污水经处理后才排入长江,限制过度捕捞;退耕还湖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因此,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在分类上隶属于白鲟属、匙吻鲟科、鲟形目、硬骨鱼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这一事实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答案为:A。
(3)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所以保护中华鲟、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造成水域的“水华”和“赤潮”,使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人类的过度捕捞是引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减少重要原因。水电工程建设也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造成就大的影响,破坏了栖息的环境条件。而砍伐森林对水生生物没有直接的影响,当然也有间接的影响,如水土流失严重等。故综上分析可知,导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濒危的直接原因的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电工程建设。故答案为:D。
(5)为了长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保护长江的可行性建议是污水经处理后才排入长江,限制过度捕捞;退耕还湖等。
【分析】(1)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3.(2021八上·锦州期末)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请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有乳动物 581 4340 13.39
乌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动物 376 6300 5.97
两栖幼物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22037 17.53
蕨类植物 2200~2600 10000~12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1)表中,我国在世界上种类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类生物是   。
(2)表中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   ,其中最高等动物类群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3)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   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   。
(4)虽然我国生物种类丰富,但有许多物濒危灭绝。一项研究显示了鸟类和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①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和   。
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裸子植物
(2)脊椎动物;胎生、哺乳
(3)物种;遗传多样性
(4)栖息地丧失;偷猎;栖息地丧失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在上表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裸子植物占26.7%,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2)资料一的表格列举的动物中,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都属于脊椎动物,其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中"我国已知种数""世界已知种数"说明了物种的多样性,而其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4)①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偷猎(如滥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分析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偷猎。②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占60%。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4.(2021八上·农安期末)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很久以前,山西森林广袤,气候宜人,在这里有鸟类上百种,兽类几十种之多,后来,由于人们滥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
资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牛羊,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鸟类、狼、牛、羊、野兔同属于   亚门,同时它们是   。(填变温动物或恒温动物)
(3)狼与野兔的牙齿区别是狼的牙齿多了   齿。
(4)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5)人们滥伐森林、过度捕杀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怎样做?(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
(2)脊椎动物;恒温动物
(3)犬
(4)有限的
(5)建立自然保护区
(6)大量植树造林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森林中鸟兽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2)鸟类、狼、牛、羊、野兔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索动物亚门。狼、牛、羊、野兔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3)狼是食肉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野兔是食草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两者的牙齿的区别是狼的牙齿多犬齿,便于撕裂食物。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是失调。草原退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5)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作为一名公民,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做到: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草树木等等。
【分析】 (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
(2)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具有脊柱的动物。鸟类、狼、牛、羊、野兔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索动物亚门。狼、牛、羊、野兔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肉食动物的牙齿主要有门齿、犬齿、臼齿。草食动物的牙齿主要有门齿和臼齿。
(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一名公民,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做到: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等。
35.(2020八上·金昌期中)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2)图中a、b、c、d、e五种植物所属的最大的共同分类单位是    ,它们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上述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尽相同,其中e用   进行繁殖.从形态结构上看,c植株矮小,需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c可用来监测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对d这类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
(3)草履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依靠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同样生活在水中的鱼通过   提供的动力,在鳍的协调作用下游泳以逃避敌害.
(4)蝗虫在分类上属于   动物,体表有   .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用   辅助呼吸.
(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种;界
(2)界;acebd;孢子;无根,只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且受精离不开水;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
(3)纤毛;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4)节肢;气门;鳃;肺;皮肤
(5)基因;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界。
(2)图中a、b、c、d、e五种植物同属于植物界,因此所属的最大的共同分类单位是界。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a藻类植物→c苔藓植物→e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所以,五种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acebd。 上述植物的繁殖方式不尽相同,其中e肾蕨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 c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但有了茎、叶的分化,且茎叶内无输导组织,即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且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需要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草履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鱼游泳时产生的前进动力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的,因此鱼前进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在鳍的协调作用下游泳以逃避敌害。
(4)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分析】生物的分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