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七上——生命的世界(2021-2022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七上——生命的世界(2021-2022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05:33:48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上——生命的世界(2021-2022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2021·蚌埠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秋天大雁南飞过冬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河心 D.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因此大雁南飞是节律行为,属于环境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这表明仙人掌生长的适宜环境是干旱地区,因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水面会反射很多的太阳辐射。水面一边的树冠会获得更多的光照,而且由于水分的蒸发,河心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能接受更多的阳光,是垂柳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息息相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2021八下·淮安期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亲子代间的具有相同的性状,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因此“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3.(2021·南岗模拟)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 B.珊瑚 C.寨卡病毒 D.松树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干中的大肠杆菌、松树、寨卡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骨骼,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2021·连州模拟)连州特产之一“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②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所以,“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互相竞争阳光、水肥资源,两者的关系是竞争。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5.(2021·陇县模拟)下列具有生命现象的是的(  )
A.机器人扫地 B.钟乳石的生长
C.潮起潮落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机器人、钟乳石都不具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现象,AB不符合题意。
C.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2021·乐山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空气和温度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单一说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
B.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符合题意。
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不仅有有阳光、温度和山水,还有空气、土壤等等,不符合题意。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7.(2021八上·元阳期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实质是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实质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8.(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9.(2021七上·滨海新期末)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依赖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①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② 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蚯蚓疏松土壤;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③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0.(2020七上·庆阳期中)下列可作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标志的是(  )
A.是否由细胞构成 B.是否需要营养
C.能否生长 D.能否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据此解答。
11.(2020七上·庆阳期中)苍蝇喜欢扑向有腥味的鲜鱼,说明苍蝇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捕食性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苍蝇喜欢扑向有腥味的鲜鱼,说明苍蝇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2020七上·江州期中)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繁殖
C.会活动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都属于生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动物一般能运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2020七上·镇原期中)蚯蚓能生活在土壤中,有很多国家用蚯蚓来处理垃圾.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
A.能适应环境 B.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C.与环境无关 D.能影响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时的阻力,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有保护作用,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能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表明蚯蚓适应在土壤中的穴居生活。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表明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2020七上·安庆期中)下列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水分 B.阳光 C.肉食性动物 D.温度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ABD.A水分、B阳光和D温度都属于非生物因素,故ABD不符合题意;
C.肉食性动物是生物,属于生物因素,故C符合题意。
【分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它们都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15.(2020七上·槐荫期中)下列俗语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对应的是(  )
A.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生物具有应激性
B.雨露滋润禾苗壮——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A正确。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正确。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故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C正确。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主要意思是蚂蚁这种生物影响堤岸,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2020七上·庆云期中)地球上现有生物已知的大约200多万种。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这个范围大约是(  )
A.20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D.1千米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17.(2020七上·新丰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遗传多样性
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
C.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 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
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遗传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这属于遗传多样性,A正确。
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但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B错误。
C.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这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这属于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2020七上·新丰期中)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19.(2020七上·普宁期中)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C.干旱作物减产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蚯蚓在土壤中穴居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干旱使作物减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0.(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中国蜣螂出口澳洲,在草原上它们吃粪便,掩埋粪便,降低了牲畜的疾病,恢复了草场。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引入生物增加了生物种类,一定能增强环境稳定性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题干中中国蜣螂出口澳洲,并长期存活着,说明生物适应了环境,同时蜣螂在草原上它们吃粪便,掩埋粪便,降低了牲畜的疾病,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但是A、C选项不全,故不符合题意。引入生物不一定能增加环境稳定性,甚至有可能因为生物入侵,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
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污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1.(2020七上·阳东月考)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比较,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目多。与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氧气 C.阳光 D.土壤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为了适应高原生活氧气较少的环境特点,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2.(2017八上·乌海期中)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  )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草食动物与其肠内的纤维素分解菌
D.猫头鹰与田鼠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符合图示曲线,A不符合题意;
B、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B不符合题意;
C、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C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与田鼠之间是捕食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知,一种生物,随着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两种生物同步增多和减少 相互依赖 为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的曲线变化是被捕食者(如田鼠)随着捕食者(如猫头鹰)的增多而减少。
23.(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同步训练)下列例子能证明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是(  )
A.钟乳石越来越大 B.绿豆萌发成为豆苗
C.硅胶吸水膨胀 D.机器人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他是生物种族延续的重要保障。
【分析】钟乳石的生长是由于碳酸钙的积累,硅胶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两者都不具备细胞结构,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24.(2012·衢州)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性,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中,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
A.泥鳅润滑的体表 B.人手指上的指纹
C.鸭趾间的蹼 D.猫足上的肉垫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A、泥鳅润滑的体表,可以减少游泳会钻泥土时的阻力,故不符合题意;
B、人手指上的指纹,可以增加手与被握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
C、鸭趾间的蹼,增加趾与水的阻力,增大划水的动力,故不符合题意;
D、猫足上的肉垫,可以增加足与地面的摩擦力,及减少落地时的声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5.(2021八上·肃州期末)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大兴安岭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昆明湖中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和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大兴安岭林区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黄河中的鲤鱼,缺少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昆明湖中的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的羊和草,羊属于消费者,草属于生产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二、连线题
26.(2020·沈阳模拟)将下列动物行为和相符的选项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动物的取食体现了生物需要吸收营养;
草履虫向有利的方向移动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植物的开花结果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
人体的排汗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判断题
27.(2020八上·富县期末)美国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利用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因此,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和易患萎黄病的大豆,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8.(2019七上·涡阳月考)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也能。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9.(2019七上·涡阳月考)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地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由“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30.(2019·湘潭)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31.(2019·郴州)种豆的人常说“草盛豆苗稀”,说明了杂草和豆类植物是竞争关系。(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0七上·崇左期中)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小悦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根
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
  甲组 乙组
假设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环境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干燥
实验材料 一块面包 一块馒头
处理方法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放在各自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霉菌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1)你   (同意、不同意)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因为该实验方案设计的变量是   (唯一、多个)。
(2)如果你不同意该实验方案,请写出你的方案和预期。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潮湿、温暖; 乙组   (温暖、低温、潮湿、干燥);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一块   ,乙组一块面包;
③实验结果预期:甲组   ,乙组   (发霉、不发霉)。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答案】(1)不同意;多个
(2)潮湿、低温;面包;发霉;不发霉
(3)温度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存在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题干中,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要探究“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变量为温度,而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2个,即温度(温暖、低温)和实验材料(面包和馒头),所以不同意该实验方案。
(2)为了控制唯一变量,即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潮湿、温暖; 乙组潮湿、低温。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一块面包,乙组也是一块面包。
③实验结果预期:甲组发霉,乙组不发霉,因为甲组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霉菌的生长和发育。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故答案为:潮湿、低温、面包、发霉、不发霉。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的影响,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知: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可以 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五、综合题
33.(2020七上·大丰月考)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记录,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超级杂交水稻是由   构成的。
(2)在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接受阳光照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3)超级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的超级杂交水稻,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4)“湘两优900”的成功培育说明了(_____)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1)细胞
(2)物质和能量
(3)生长和生殖
(4)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病毒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所以超级杂交水稻是由细胞构成的。(2)超级杂交水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超级杂交水稻的生活需要营养,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超级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的超级杂交水稻,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生殖的功能。(4)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记录可知,巨型稻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4.(2019七上·涡阳月考)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会发现树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吃了。学校另外一块地里原来种了许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涨势超过了小树苗。请问:
(1)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   关系,小树苗和杂草之间存在   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两类,其中,阳光、水、空气等属于   因素。
【答案】(1)捕食;竞争
(2)生物;非生物;非生物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例子可以看出:树上的小毛毛虫被鸟类吃了,说明毛毛虫和鸟类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种小树苗的地方杂草丛生,影响了小树苗的生长,说明杂草和小树苗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2)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周围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毛毛虫、杂草,其中,阳光、水、空气等属于非生物因素。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35.(2018七上·惠来期中)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生物
(2)适应;影响
(3)竞争;捕食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野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食物、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野兔吃牧草,因此引进的野兔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特点 实例分析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关系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草争夺阳光和水等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 蜜蜂群内的分工和合作
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的根
寄生关系 一种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菟丝子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36.(2018·玉林)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将其更多地应用到生活中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玉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每到播种季节,种子公司都会提供许多优质的水稻种子给农民选择。这些种子是技术人员利用   的多样性培育出来的。
(2)不同种生物以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基因是不尽相同的,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3)玉林市城区建设了不同类型的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比如龟山公园和湿地公园 等。这些公园的建设,体现城市建设者们对   的多样性的认识和应用。
【答案】(1)基因
(2)基因
(3)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玉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每到播种季节,种子公司都会提供许多优质的水稻种子给农民选择,这些种子是技术人员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来的。(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比如龟山公园和湿地公园等。这些公园的建设,体现城市建设者们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认识和应用。
【分析】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含义,据此答题。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7.(2018七上·惠来竞赛)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
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植物名:   ,   ,   。
(2)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后者包括   。
(3)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   而生存。
【答案】(1)菜;皂荚树;桑树
(2)非生物因素;水、空气、光、温度、土壤等
(3)环境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文中所描述的皂荚树、桑树、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黄蜂、鸣蝉、油蛉、蟋蟀等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都是生物。其中的菜、皂荚树、桑树属于植物。(2)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光、温度、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8.(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指的是    多样性;B指的是   多样性; C指的    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    多样性造成的.
(3)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这是指   多样性.
【答案】(1)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2)遗传
(3)物种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品种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由图可知,A指的是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遗传多样性造成的。(3)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分析】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9.(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3.1《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瓦利亚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瓦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正常萌发。
(1)渡渡鸟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人类的活动破坏了   的多样性。
(2)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之消失,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   的多样性.
(3)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致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   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答案】(1)生物种类
(2)基因
(3)生物种类;基因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之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渡渡鸟灭绝意味着一种生物渡渡鸟的消失,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着消失,因此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基因的多样性;
(3)卡尔利亚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实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萌发,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使卡尔瓦利亚树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基因
(3)生物种类 基因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 1初中生物七上——生命的世界(2021-2022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2021·蚌埠模拟)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秋天大雁南飞过冬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河心 D.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2021八下·淮安期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3.(2021·南岗模拟)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 B.珊瑚 C.寨卡病毒 D.松树
4.(2021·连州模拟)连州特产之一“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5.(2021·陇县模拟)下列具有生命现象的是的(  )
A.机器人扫地 B.钟乳石的生长
C.潮起潮落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2021·乐山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空气和温度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7.(2021八上·元阳期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实质是利用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2021八上·石河子期末)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9.(2021七上·滨海新期末)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依赖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0.(2020七上·庆阳期中)下列可作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标志的是(  )
A.是否由细胞构成 B.是否需要营养
C.能否生长 D.能否运动
11.(2020七上·庆阳期中)苍蝇喜欢扑向有腥味的鲜鱼,说明苍蝇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捕食性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2.(2020七上·江州期中)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繁殖
C.会活动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13.(2020七上·镇原期中)蚯蚓能生活在土壤中,有很多国家用蚯蚓来处理垃圾.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
A.能适应环境 B.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C.与环境无关 D.能影响环境
14.(2020七上·安庆期中)下列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水分 B.阳光 C.肉食性动物 D.温度
15.(2020七上·槐荫期中)下列俗语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对应的是(  )
A.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生物具有应激性
B.雨露滋润禾苗壮——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16.(2020七上·庆云期中)地球上现有生物已知的大约200多万种。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这个范围大约是(  )
A.20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D.1千米
17.(2020七上·新丰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  )
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遗传多样性
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
C.江苏境内除了有平原外,还有 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
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遗传多样性
18.(2020七上·新丰期中)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是(  )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19.(2020七上·普宁期中)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
C.干旱作物减产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20.(2020七上·科尔沁左翼中旗期中)中国蜣螂出口澳洲,在草原上它们吃粪便,掩埋粪便,降低了牲畜的疾病,恢复了草场。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引入生物增加了生物种类,一定能增强环境稳定性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21.(2020七上·阳东月考)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与平原地区的人比较,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目多。与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氧气 C.阳光 D.土壤
22.(2017八上·乌海期中)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  )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草食动物与其肠内的纤维素分解菌
D.猫头鹰与田鼠
23.(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同步训练)下列例子能证明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是(  )
A.钟乳石越来越大 B.绿豆萌发成为豆苗
C.硅胶吸水膨胀 D.机器人能运动
24.(2012·衢州)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性,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中,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
A.泥鳅润滑的体表 B.人手指上的指纹
C.鸭趾间的蹼 D.猫足上的肉垫
25.(2021八上·肃州期末)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大兴安岭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昆明湖中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和草
二、连线题
26.(2020·沈阳模拟)将下列动物行为和相符的选项连起来
三、判断题
27.(2020八上·富县期末)美国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利用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28.(2019七上·涡阳月考)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也能。
29.(2019七上·涡阳月考)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30.(2019·湘潭)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判断对错)
31.(2019·郴州)种豆的人常说“草盛豆苗稀”,说明了杂草和豆类植物是竞争关系。(判断对错)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0七上·崇左期中)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小悦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根
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
  甲组 乙组
假设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环境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干燥
实验材料 一块面包 一块馒头
处理方法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放在各自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霉菌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1)你   (同意、不同意)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因为该实验方案设计的变量是   (唯一、多个)。
(2)如果你不同意该实验方案,请写出你的方案和预期。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潮湿、温暖; 乙组   (温暖、低温、潮湿、干燥);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一块   ,乙组一块面包;
③实验结果预期:甲组   ,乙组   (发霉、不发霉)。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五、综合题
33.(2020七上·大丰月考)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记录,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超级杂交水稻是由   构成的。
(2)在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接受阳光照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3)超级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的超级杂交水稻,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4)“湘两优900”的成功培育说明了(_____)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2019七上·涡阳月考)我们学校有许多花草树木,有时会发现树上有小毛毛虫,小毛毛虫往往被鸟吃了。学校另外一块地里原来种了许多小树苗,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里面杂草丛生,涨势超过了小树苗。请问:
(1)鸟和毛毛虫之间存在   关系,小树苗和杂草之间存在   关系。
(2)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两类,其中,阳光、水、空气等属于   因素。
35.(2018七上·惠来期中)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
36.(2018·玉林)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将其更多地应用到生活中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玉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每到播种季节,种子公司都会提供许多优质的水稻种子给农民选择。这些种子是技术人员利用   的多样性培育出来的。
(2)不同种生物以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基因是不尽相同的,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3)玉林市城区建设了不同类型的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比如龟山公园和湿地公园 等。这些公园的建设,体现城市建设者们对   的多样性的认识和应用。
37.(2018七上·惠来竞赛)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
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植物名:   ,   ,   。
(2)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后者包括   。
(3)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   而生存。
38.(2018-2019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知识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指的是    多样性;B指的是   多样性; C指的    多样性.
(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    多样性造成的.
(3)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这是指   多样性.
39.(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3.1《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瓦利亚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瓦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正常萌发。
(1)渡渡鸟灭绝是一种生物的消失,人类的活动破坏了   的多样性。
(2)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之消失,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   的多样性.
(3)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致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   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因此大雁南飞是节律行为,属于环境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A不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这表明仙人掌生长的适宜环境是干旱地区,因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水面会反射很多的太阳辐射。水面一边的树冠会获得更多的光照,而且由于水分的蒸发,河心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能接受更多的阳光,是垂柳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息息相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亲子代间的具有相同的性状,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因此“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干中的大肠杆菌、松树、寨卡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骨骼,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①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②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所以,“连州菜心”在生长过程中与杂草之间互相竞争阳光、水肥资源,两者的关系是竞争。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机器人、钟乳石都不具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现象,AB不符合题意。
C.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单一说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
B.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符合题意。
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不仅有有阳光、温度和山水,还有空气、土壤等等,不符合题意。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实质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①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很厚。② 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蚯蚓疏松土壤;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③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能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据此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苍蝇喜欢扑向有腥味的鲜鱼,说明苍蝇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B、D都属于生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动物一般能运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时的阻力,体色与土壤颜色相近有保护作用,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能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表明蚯蚓适应在土壤中的穴居生活。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蚯蚓的粪便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增加了土壤肥力,表明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能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ABD.A水分、B阳光和D温度都属于非生物因素,故ABD不符合题意;
C.肉食性动物是生物,属于生物因素,故C符合题意。
【分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它们都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1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A正确。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正确。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故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C正确。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主要意思是蚂蚁这种生物影响堤岸,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17.【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这属于遗传多样性,A正确。
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但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不能体现物种多样性,B错误。
C.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这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这属于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蚯蚓在土壤中穴居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干旱使作物减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题干中中国蜣螂出口澳洲,并长期存活着,说明生物适应了环境,同时蜣螂在草原上它们吃粪便,掩埋粪便,降低了牲畜的疾病,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但是A、C选项不全,故不符合题意。引入生物不一定能增加环境稳定性,甚至有可能因为生物入侵,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
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污染,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1.【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为了适应高原生活氧气较少的环境特点,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2.【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符合图示曲线,A不符合题意;
B、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B不符合题意;
C、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符合图示曲线,C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与田鼠之间是捕食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由图中的两条曲线可知,一种生物,随着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两种生物同步增多和减少 相互依赖 为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的曲线变化是被捕食者(如田鼠)随着捕食者(如猫头鹰)的增多而减少。
2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他是生物种族延续的重要保障。
【分析】钟乳石的生长是由于碳酸钙的积累,硅胶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两者都不具备细胞结构,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2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A、泥鳅润滑的体表,可以减少游泳会钻泥土时的阻力,故不符合题意;
B、人手指上的指纹,可以增加手与被握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
C、鸭趾间的蹼,增加趾与水的阻力,增大划水的动力,故不符合题意;
D、猫足上的肉垫,可以增加足与地面的摩擦力,及减少落地时的声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2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A.大兴安岭林区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黄河中的鲤鱼,缺少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昆明湖中的生物,缺少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的羊和草,羊属于消费者,草属于生产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6.【答案】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动物的取食体现了生物需要吸收营养;
草履虫向有利的方向移动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植物的开花结果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
人体的排汗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因此,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和易患萎黄病的大豆,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故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能,植物也能做出反应,如含羞草的叶受到刺激会合拢,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地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由“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使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31.【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32.【答案】(1)不同意;多个
(2)潮湿、低温;面包;发霉;不发霉
(3)温度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存在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题干中,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要探究“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变量为温度,而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2个,即温度(温暖、低温)和实验材料(面包和馒头),所以不同意该实验方案。
(2)为了控制唯一变量,即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潮湿、温暖; 乙组潮湿、低温。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甲组一块面包,乙组也是一块面包。
③实验结果预期:甲组发霉,乙组不发霉,因为甲组的环境条件更适于霉菌的生长和发育。
(3)根据你的实验结果预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故答案为:潮湿、低温、面包、发霉、不发霉。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的影响,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知: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除了要探究的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可以 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33.【答案】(1)细胞
(2)物质和能量
(3)生长和生殖
(4)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病毒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所以超级杂交水稻是由细胞构成的。(2)超级杂交水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超级杂交水稻的生活需要营养,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超级杂交水稻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棵新的超级杂交水稻,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生殖的功能。(4)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记录可知,巨型稻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明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4.【答案】(1)捕食;竞争
(2)生物;非生物;非生物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从例子可以看出:树上的小毛毛虫被鸟类吃了,说明毛毛虫和鸟类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种小树苗的地方杂草丛生,影响了小树苗的生长,说明杂草和小树苗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2)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周围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影响我校树木生长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毛毛虫、杂草,其中,阳光、水、空气等属于非生物因素。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35.【答案】(1)生物
(2)适应;影响
(3)竞争;捕食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野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食物、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野兔吃牧草,因此引进的野兔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关系 关系特点 实例分析
捕食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关系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草争夺阳光和水等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间的互助 蜜蜂群内的分工和合作
共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的根
寄生关系 一种植物生活在另一种植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菟丝子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36.【答案】(1)基因
(2)基因
(3)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玉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每到播种季节,种子公司都会提供许多优质的水稻种子给农民选择,这些种子是技术人员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培育出来的。(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比如龟山公园和湿地公园等。这些公园的建设,体现城市建设者们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认识和应用。
【分析】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含义,据此答题。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7.【答案】(1)菜;皂荚树;桑树
(2)非生物因素;水、空气、光、温度、土壤等
(3)环境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文中所描述的皂荚树、桑树、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黄蜂、鸣蝉、油蛉、蟋蟀等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都是生物。其中的菜、皂荚树、桑树属于植物。(2)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空气、光、温度、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8.【答案】(1)物种;遗传;生态系统
(2)遗传
(3)物种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品种的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由图可知,A指的是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2)可爱的狗狗们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遗传多样性造成的。(3)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分析】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9.【答案】(1)生物种类
(2)基因
(3)生物种类;基因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之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渡渡鸟灭绝意味着一种生物渡渡鸟的消失,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每种生物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渡渡鸟消失了,渡渡鸟个体所构成的基因库也随着消失,因此人类的活动也破坏了基因的多样性;
(3)卡尔利亚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实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萌发,渡渡鸟灭绝后,卡尔瓦利亚树不能正常发芽,使卡尔瓦利亚树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基因
(3)生物种类 基因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