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上——细胞(2021-2022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七上——细胞(2021-2022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27 07:31:55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上——细胞(2021-2022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徐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正确规范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④→②。
B.图②中眼睛从侧面看物镜,目的是防止镜头压坏玻片。
C.图③对光选用的是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可通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控制视野的明亮程度。
D.图④可以通过转动遮光器来调节物像大小,物像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2.(2021七下·宜兴期中)以下单细胞生物中,不能进行运动的是(  )
A.眼虫 B.酵母菌 C.草履虫 D.变形虫
3.(2021·大庆模拟)下列生物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的是(  )
A.老鼠 B.西瓜 C.松树 D.向日葵
4.(2021·东坡模拟)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衣藻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5.(2021七下·高州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B.所有物质能自由进出细胞
C.细胞是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D.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
6.(2021·安徽)下列选项中的细胞结构,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叶绿体 D.鞭毛
7.(2021·陕西模拟)如图为菠菜叶表皮细胞,将图1视野换成图2视野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8.(2021八下·潜江期中)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盛产的椹果,味甘似蜜,汁液浓,品味尤佳,为椹中之上品。把椹果放进开水中,开水很快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
B.细胞壁破裂,失去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C.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D.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等流出来
9.(2021七下·宜兴期中)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叶绿体
10.(2021·五通桥模拟)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 (  )
A.换成高倍物镜 B.移动装片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
11.(2021·贵港模拟)下列是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同一部位的两个视野,视野甲与视野乙相比,视野乙看到的情况是(  )
视野甲 视野乙
目镜 物镜 目镜 物镜
10× 10× 16× 40×
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少 B.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多
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
12.(2021·莘县模拟)下表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与目的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将撕下的叶片内表皮展平 防止细胞重叠
C 将盖玻片迅速放下 避免产生气泡
D 滴加染液后再盖盖玻片 使染色更充分
A.A B.B C.C D.D
13.(2021八下·禹州月考)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不恰当的是(  )
A.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⑥和⑦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③和⑤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14.(2021六上·济宁期末)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是(  )
A.限制草履虫运动 B.增加营养
C.分隔培养液 D.增加温度
15.(2021六上·济宁期末)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在观察时,先用高倍镜再用低倍镜
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6.(2021七上·河西期末)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对光时要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cm
C.观察时用一只眼睛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睛睁开,便于画图
D.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17.(2021七上·北京期末)一个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  )
A.6个和9条 B.8个和3条 C.6个和3条 D.8个和9条
18.(2021七上·利通期末)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d→c→b→a B.a→b→d→c C.a→c→d→b D.c→d→a→b
19.(2021七上·汇川期末)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质
20.(2021七上·黔东南期末)各种植物细胞通常具有一定的形态,与这有关的是(  )
A.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C.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D.细胞质的支持作用
21.(2020七上·临泽期中)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  )
A.对准通光孔 B.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C.对准反光镜 D.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
22.(2020七上·兰州期中)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23.(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24.(2018七上·顺德月考)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12对变成( )。
A.12条 B.6对 C.12对 D.24对
2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二、连线题
26.(2019七上·昂昂溪期中)请将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用线相连
三、判断题
27.(2020七上·岳阳期中)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28.(2019七上·南昌期中)使用显微镜的第一步是将显微镜进行对光。
29.(2019七上·宜兴期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倒像,所以观察写“上”字的玻片,看到的是“下”。
30.(2017七上·亳州期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判断对错)
31.(2017七上·长春期中)使用显微镜时,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判断对错)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九下·江西月考)图一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图二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两个视野,图三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   。
(2)图一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在图三的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   (填序号)。
(4)图二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正常情况下观察时应先看到的视野是   (填序号);若将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视野光线会变   。
(5)小彤将一片洋葱鳞片叶放到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据此推测,按照光学显微镜相应要求,观察的材料必须   。
五、综合题
33.(2021六上·济宁期末)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   细胞的结构,图2表示   细胞的结构。
(2)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能够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
(3)图1的结构和图2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没有[   ]   、[   ]   、[   ]   。
(4)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   ]   中。
34.(2019七上·磴口期中)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__(填序号)。
(2)步骤③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操作⑤滴加的液体是   , 目的是   。
(3)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圆形视野,其中有细胞、气泡、杂质,图中1、2、3分别是   其中出现气泡是上面操作步骤中的   (填序号)操作不规范导致。
(4)应该在低倍镜下看到   的物像时再换成高倍镜。
35.(2015八下·海门期中)如图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动物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2)该细胞为植物细胞,而不是动物细胞的依据是其特有   .(填结构名称)
(3)能控制氧气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②】   .
(4)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①】   .
(5)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③】   .
(6)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辣味存在于细胞的【⑤】   内.
36.(2015七上·始兴期中)根据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图B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4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可得到   个细胞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   先分裂成为成两个.
(4)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A.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因此,该图中,正确规范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②→④,错误。
B.图②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从侧面看物镜,目的是防止镜头压坏玻片,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遮光器中光圈的大小控制视野的明亮度,而不是通光孔,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图④可以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节物像大小,物象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观察显微镜: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2.【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眼虫、酵母菌、草履虫和变形虫的身体都是有一个细胞构成的,都属于单细胞动物。其中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动物,能够自由运动。只有酵母菌不能自由运动。
故答案为:B。
【分析】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自由运动。酵母菌属于真菌不能自由运动。
3.【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西瓜、松树 、向日葵属于植物,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老鼠是动物,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它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内,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有有叶绿素的部分有。
4.【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所需,A符合题意。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中物质的分类;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中有的物质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可见A说法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物质不能进出,B说法错误。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C说法正确。
D、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组成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等;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6.【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衣藻细胞是单细胞植物,神经细胞属于动物植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7.【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1转换到图2,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像中需要观察的结构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椹的果实成熟时果肉呈紫红色,是由于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的缘故;把椹果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是由于果肉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A不符合题意。
B.C.把椹的果实放进开水中细胞死亡,开水很快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说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和色素流出来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液泡内的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细胞核内没有色素和营养物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的缘故。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一层极薄的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维持细胞的内部环境;细胞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液泡---含有细胞液。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移动装片,把目标细胞移动到细胞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1.【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2.【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因为植物细胞在外面是细胞壁,可以保护、支持细胞,A不符合题意。
B. 展平撕下的叶片内表皮,防止细胞重叠,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看清细胞形态,B符合题意。
C. 镊子接着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液滴,缓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C不符合题意。
D. 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先盖盖玻片,再滴加碘液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若物像不清晰,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A不符合题意。
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⑥遮光器和⑦反光镜,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⑤物镜的放大倍数×③目镜的放大倍数,是乘积不是和,C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变窄,通光量变少,因此视野变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4.【答案】A
【知识点】观察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草履虫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时,不易看清。所以,为了使草履虫在观察时行动缓慢,应放一些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
故答案为:A。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5.【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无重叠现象,可见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不是在清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被几个气泡所遮挡,气泡的产生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盖在载玻片上,可避免产生气泡,B不符合题意。
C.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C符合题意。
D.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放大倍数等,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可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把光圈调的小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显微镜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不符合题意。
B.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5—7厘米的位置,这样便于用左眼观察,用右手做记录,防止显微镜滑脱桌面,B符合题意。
C.在观察显微镜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用右手画图或做记录,C不符合题意。
D.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以防玻片标本移动,影响观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1×2N。因此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为23=8(个) ;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因此,“一个细胞有9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9条。所以,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个和9条”。
故答案为:D。
【分析】 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8.【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d细胞质一分为二,b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9.【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等,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而且洋葱表皮细胞虽然是植物细胞,但没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能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2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眼睛注视目镜,就会看不到镜筒下降到那里,有可能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甚至压坏标本,划伤镜头。因此,调节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压坏玻片标本,划伤镜头。故答案为:B。
【分析】节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压坏玻片标本,划伤镜头,据此解答。
22.【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细胞就由一个分成两个。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分裂的是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2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象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图甲中“P”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的实际位置在右上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24.【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的分裂过程中,首先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12对变成12对。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的染色体在形态和数目上是一样的。
25.【答案】D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 的和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染色用的是碘液。
故选D
26.【答案】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1、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保持细胞的形态。2、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物遗传和发育的控制中心。4、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营养物质和一些有味道的物质都在其中。5、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分析】动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是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线,然后注字;在图的下方写所画图形的名称.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如下,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整理,擦试显微镜、整理实验台。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化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本标本→观察→收放.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3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除此外.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低,视野中细胞小,数目多。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高,视野中细胞大、数目少。
31.【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当光线较暗时,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上的凹面镜,这样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因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32.【答案】(1)组织
(2)③④②①
(3)①③
(4)甲;暗
(5)薄而透明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从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组织。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
(3)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图三中①是目镜、③是物镜。
(4)正常情况下,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图二中甲细胞体积小,是低倍物镜下的视野;乙细胞体积大,是高倍物镜下的视野。因此,将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视野光线会变暗。
(5)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分析】识图:图三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实物的长度或宽度 ,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目镜——眼。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五大类。
33.【答案】(1)动物;植物
(2)⑦;叶绿体;④;线粒体
(3)⑤;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4)③;细胞核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图1是动物细胞,图2是植物细胞。
(2)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⑦]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⑦]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④]线粒体,[④]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图1的结构和图2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没有:[⑤]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4)[③]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故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③]细胞核中。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4.【答案】(1)③②①④⑤
(2)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稀碘液;染色(或更清晰的观察细胞结构或更清晰的观察细胞核)
(3)气泡、细胞、杂质;④
(4)清晰居中或清晰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中①表示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②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表示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④表示盖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⑤。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为了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染色时,一般用稀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以便于观察。
(3)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如果④在盖盖玻片时,不按规范操作,就会出现气泡。在刮去口腔上皮细胞前应该漱干净口腔,否则就会出现杂质,影响观察。则图中的1是气泡;2是细胞;3是杂质;其中出现气泡是上面操作步骤中的④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导致。
(4)显微镜观察的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加片→观察,先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居中的物像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5.【答案】(1)②③④
(2)①⑤⑥
(3)细胞膜
(4)细胞壁
(5)细胞核
(6)液泡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③细胞核.(2)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⑤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3)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4)①是细胞壁,其功能是有支持和保护作用.(5)③是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6)⑤液泡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辣味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①⑤⑥;(3)细胞膜;(4)细胞壁;(5)细胞核;(6)液泡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36.【答案】(1)动物;植物
(2)32
(3)细胞核
(4)繁殖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解:(1)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图B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此细胞有细胞壁,分裂过程中是在两份细胞质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不是仅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是植物细胞的分裂.(2)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4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因此一个细胞3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4×23═32(个).(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变小.(4)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故答案为:(1)动物;植物(2)32(3)细胞核(4)繁殖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1 / 1初中生物七上——细胞(2021-2022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徐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正确规范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④→②。
B.图②中眼睛从侧面看物镜,目的是防止镜头压坏玻片。
C.图③对光选用的是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可通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控制视野的明亮程度。
D.图④可以通过转动遮光器来调节物像大小,物像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A.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是镜筒下降、③是对光、④是观察。因此,该图中,正确规范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③→①→②→④,错误。
B.图②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从侧面看物镜,目的是防止镜头压坏玻片,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遮光器中光圈的大小控制视野的明亮度,而不是通光孔,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图④可以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节物像大小,物象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观察显微镜: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2.(2021七下·宜兴期中)以下单细胞生物中,不能进行运动的是(  )
A.眼虫 B.酵母菌 C.草履虫 D.变形虫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眼虫、酵母菌、草履虫和变形虫的身体都是有一个细胞构成的,都属于单细胞动物。其中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动物,能够自由运动。只有酵母菌不能自由运动。
故答案为:B。
【分析】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自由运动。酵母菌属于真菌不能自由运动。
3.(2021·大庆模拟)下列生物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的是(  )
A.老鼠 B.西瓜 C.松树 D.向日葵
【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西瓜、松树 、向日葵属于植物,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老鼠是动物,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它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内,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有有叶绿素的部分有。
4.(2021·东坡模拟)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A.衣藻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所需,A符合题意。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2021七下·高州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B.所有物质能自由进出细胞
C.细胞是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D.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细胞中物质的分类;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中有的物质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可见A说法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物质不能进出,B说法错误。
C、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C说法正确。
D、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组成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等;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
6.(2021·安徽)下列选项中的细胞结构,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叶绿体 D.鞭毛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衣藻细胞是单细胞植物,神经细胞属于动物植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图示的细胞都具有的是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7.(2021·陕西模拟)如图为菠菜叶表皮细胞,将图1视野换成图2视野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1转换到图2,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像中需要观察的结构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8.(2021八下·潜江期中)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盛产的椹果,味甘似蜜,汁液浓,品味尤佳,为椹中之上品。把椹果放进开水中,开水很快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
B.细胞壁破裂,失去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C.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D.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等流出来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椹的果实成熟时果肉呈紫红色,是由于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的缘故;把椹果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是由于果肉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A不符合题意。
B.C.把椹的果实放进开水中细胞死亡,开水很快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说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和色素流出来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液泡内的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细胞核内没有色素和营养物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9.(2021七下·宜兴期中)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叶绿体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会因过度吸水而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的缘故。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一层极薄的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维持细胞的内部环境;细胞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与生物的遗传有关;植物细胞的外面具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液泡---含有细胞液。
10.(2021·五通桥模拟)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 (  )
A.换成高倍物镜 B.移动装片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所以,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有一个目标细胞位于视野边缘处,若想将该细胞 进一步放大观察,首先考虑的操作应该是移动装片,把目标细胞移动到细胞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1.(2021·贵港模拟)下列是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同一部位的两个视野,视野甲与视野乙相比,视野乙看到的情况是(  )
视野甲 视野乙
目镜 物镜 目镜 物镜
10× 10× 16× 40×
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少 B.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多
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较暗,细胞数目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2.(2021·莘县模拟)下表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与目的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将撕下的叶片内表皮展平 防止细胞重叠
C 将盖玻片迅速放下 避免产生气泡
D 滴加染液后再盖盖玻片 使染色更充分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因为植物细胞在外面是细胞壁,可以保护、支持细胞,A不符合题意。
B. 展平撕下的叶片内表皮,防止细胞重叠,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看清细胞形态,B符合题意。
C. 镊子接着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液滴,缓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C不符合题意。
D. 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先盖盖玻片,再滴加碘液染色,以便观察细胞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3.(2021八下·禹州月考)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不恰当的是(  )
A.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⑥和⑦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③和⑤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若物像不清晰,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A不符合题意。
B.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⑥遮光器和⑦反光镜,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⑤物镜的放大倍数×③目镜的放大倍数,是乘积不是和,C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变窄,通光量变少,因此视野变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14.(2021六上·济宁期末)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是(  )
A.限制草履虫运动 B.增加营养
C.分隔培养液 D.增加温度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草履虫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时,不易看清。所以,为了使草履虫在观察时行动缓慢,应放一些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
故答案为:A。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5.(2021六上·济宁期末)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在观察时,先用高倍镜再用低倍镜
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无重叠现象,可见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不是在清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被几个气泡所遮挡,气泡的产生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盖在载玻片上,可避免产生气泡,B不符合题意。
C.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C符合题意。
D.影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有光圈的大小、反光镜、放大倍数等,若视野中光线过强,可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把光圈调的小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6.(2021七上·河西期末)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对光时要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cm
C.观察时用一只眼睛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睛睁开,便于画图
D.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显微镜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不符合题意。
B.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5—7厘米的位置,这样便于用左眼观察,用右手做记录,防止显微镜滑脱桌面,B符合题意。
C.在观察显微镜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用右手画图或做记录,C不符合题意。
D.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以防玻片标本移动,影响观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7.(2021七上·北京期末)一个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  )
A.6个和9条 B.8个和3条 C.6个和3条 D.8个和9条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1×2N。因此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为23=8(个) ;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因此,“一个细胞有9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9条。所以,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个和9条”。
故答案为:D。
【分析】 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8.(2021七上·利通期末)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d→c→b→a B.a→b→d→c C.a→c→d→b D.c→d→a→b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d细胞质一分为二,b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9.(2021七上·汇川期末)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质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等,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而且洋葱表皮细胞虽然是植物细胞,但没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0.(2021七上·黔东南期末)各种植物细胞通常具有一定的形态,与这有关的是(  )
A.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C.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D.细胞质的支持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能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21.(2020七上·临泽期中)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  )
A.对准通光孔 B.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C.对准反光镜 D.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眼睛注视目镜,就会看不到镜筒下降到那里,有可能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甚至压坏标本,划伤镜头。因此,调节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压坏玻片标本,划伤镜头。故答案为:B。
【分析】节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载玻片,压坏玻片标本,划伤镜头,据此解答。
22.(2020七上·兰州期中)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细胞就由一个分成两个。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分裂的是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23.(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象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图甲中“P”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的实际位置在右上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24.(2018七上·顺德月考)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12对变成( )。
A.12条 B.6对 C.12对 D.24对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的分裂过程中,首先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所以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12对变成12对。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的染色体在形态和数目上是一样的。
2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 的和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染色用的是碘液。
故选D
二、连线题
26.(2019七上·昂昂溪期中)请将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用线相连
【答案】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1、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保持细胞的形态。2、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物遗传和发育的控制中心。4、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营养物质和一些有味道的物质都在其中。5、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分析】动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三、判断题
27.(2020七上·岳阳期中)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是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线,然后注字;在图的下方写所画图形的名称.
28.(2019七上·南昌期中)使用显微镜的第一步是将显微镜进行对光。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如下,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整理,擦试显微镜、整理实验台。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化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本标本→观察→收放.
29.(2019七上·宜兴期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倒像,所以观察写“上”字的玻片,看到的是“下”。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30.(2017七上·亳州期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除此外.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低,视野中细胞小,数目多。目镜、物镜组合放大倍数高,视野中细胞大、数目少。
31.(2017七上·长春期中)使用显微镜时,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判断对错)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当光线较暗时,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上的凹面镜,这样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因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九下·江西月考)图一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图二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两个视野,图三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   。
(2)图一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在图三的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   (填序号)。
(4)图二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正常情况下观察时应先看到的视野是   (填序号);若将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视野光线会变   。
(5)小彤将一片洋葱鳞片叶放到载物台上观察,却无法观察到细胞结构。据此推测,按照光学显微镜相应要求,观察的材料必须   。
【答案】(1)组织
(2)③④②①
(3)①③
(4)甲;暗
(5)薄而透明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从结构层次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组织。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
(3)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图三中①是目镜、③是物镜。
(4)正常情况下,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图二中甲细胞体积小,是低倍物镜下的视野;乙细胞体积大,是高倍物镜下的视野。因此,将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视野光线会变暗。
(5)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分析】识图:图三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实物的长度或宽度 ,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目镜——眼。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五大类。
五、综合题
33.(2021六上·济宁期末)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   细胞的结构,图2表示   细胞的结构。
(2)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   ,能够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   ]   。
(3)图1的结构和图2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没有[   ]   、[   ]   、[   ]   。
(4)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   ]   中。
【答案】(1)动物;植物
(2)⑦;叶绿体;④;线粒体
(3)⑤;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4)③;细胞核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图1是动物细胞,图2是植物细胞。
(2)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⑦]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⑦]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④]线粒体,[④]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图1的结构和图2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没有:[⑤]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4)[③]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故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③]细胞核中。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4.(2019七上·磴口期中)如图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__(填序号)。
(2)步骤③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操作⑤滴加的液体是   , 目的是   。
(3)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个圆形视野,其中有细胞、气泡、杂质,图中1、2、3分别是   其中出现气泡是上面操作步骤中的   (填序号)操作不规范导致。
(4)应该在低倍镜下看到   的物像时再换成高倍镜。
【答案】(1)③②①④⑤
(2)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稀碘液;染色(或更清晰的观察细胞结构或更清晰的观察细胞核)
(3)气泡、细胞、杂质;④
(4)清晰居中或清晰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图中①表示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②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表示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④表示盖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⑤。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细胞的浓度一致,为了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失水而皱缩,所以往装片上滴加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其作用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为了便于观察要进行染色,染色时,一般用稀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以便于观察。
(3)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如果④在盖盖玻片时,不按规范操作,就会出现气泡。在刮去口腔上皮细胞前应该漱干净口腔,否则就会出现杂质,影响观察。则图中的1是气泡;2是细胞;3是杂质;其中出现气泡是上面操作步骤中的④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导致。
(4)显微镜观察的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加片→观察,先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居中的物像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5.(2015八下·海门期中)如图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动物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2)该细胞为植物细胞,而不是动物细胞的依据是其特有   .(填结构名称)
(3)能控制氧气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②】   .
(4)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①】   .
(5)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③】   .
(6)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辣味存在于细胞的【⑤】   内.
【答案】(1)②③④
(2)①⑤⑥
(3)细胞膜
(4)细胞壁
(5)细胞核
(6)液泡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解:(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③细胞核.(2)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⑤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3)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4)①是细胞壁,其功能是有支持和保护作用.(5)③是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6)⑤液泡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辣味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①⑤⑥;(3)细胞膜;(4)细胞壁;(5)细胞核;(6)液泡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36.(2015七上·始兴期中)根据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图B表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
(2)4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可得到   个细胞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   先分裂成为成两个.
(4)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   .
【答案】(1)动物;植物
(2)32
(3)细胞核
(4)繁殖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解:(1)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所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图B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此细胞有细胞壁,分裂过程中是在两份细胞质间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不是仅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是植物细胞的分裂.(2)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4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因此一个细胞3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4×23═32(个).(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变小.(4)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故答案为:(1)动物;植物(2)32(3)细胞核(4)繁殖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