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3 21:09:5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解答】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属于直接观察;故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B错误;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借助超声波进行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C错误;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借助哈勃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属于间接观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0七上·新昌期中)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获得观察结果
C.延长观察时间 D.完成观察任务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可知,微小的物体和遥远的星体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的,借助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所以是扩大观察范围,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0七上·温州期中)做“观察蚯蚓的外形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你可以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显微镜适合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
2、放大镜可将物体进行适当放大,可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
3、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4、天平是用来称量质量的工具。
【解答】蚯蚓是环节动物,个体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利用放大镜对其进行观察,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2020七上·温岭期中)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他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能否重复实验并得出相同结果
C.该科学家是否权威 D.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假设一般都要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些由实验得到的理论可在实验室用实验重复验证。
【解答】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专家是某方面有专长的,对于新发现的事物,专家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A错误;
B:能否重复实验并得出相同结果,实验是科学的基础,能被实验证明正确的也是可信的,B正确;
C:该科学家是否权威,判断发现是否可信不能由任何权威来决定,C错误;
D: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实验报告是否详细与是否可信不成比例,D错误。
故选B
5.(2020七上·金华期中)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需要认真观察所研究的事物,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和操作,得出结论。
【解答】科学发现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假设,积极求证,认真探讨,努力思考得到的,并非偶然得到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0七上·金华期中)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规范操作,仔细观察
B.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D.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都是观察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
【解答】观察不仅可以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可以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0七上·慈溪期中)冬季北京的蔬菜主要来自南方或本地温室大棚,影响其在本地室外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冬季南方与北方的区别主要是温度不同,南方温度高,北方温度低。温室大棚主要是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合适温度。
【解答】温室大棚主要是提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所以影响其在本地室外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2020七上·兰溪期中)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记录方法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不同的人指纹图案不同,而且不容易画下来,因此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拍照描述,故A不合题意;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要同时记录日期和体重数据,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表格描述,故B符合题意;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图形描述,故C不合题意;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文字描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020七上·新昌月考)小明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不浇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
【解答】科学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必须处理好,应保持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为了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那么需要设置对照组,除了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即温度和水分,同时唯一的变量即有无光照,因此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0七上·新昌月考)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利用设罝对照实验的方法,通过变量的控制得出变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所以由意大利科学家对蝙蝠进行了三次实验,通过三次实验间的比较可以确定实验研究的问题。
【解答】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由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A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研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B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三次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不是来研究铃铛是怎祥发声的,D选项不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0七上·杭州期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正确的是(  )
A.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量观察
B.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性观察
C.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直接观察
D.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
【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一个科研名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解答】A、 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性观察;故A错误;
B、 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量观察;故B错误;
C、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C错误;
D、 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属于直接观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0七上·江北期中)心率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它可用每分钟心跳次数来表示。除此之外,有: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率。这些数字中能反映人体健康信息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心律”是心脏在收缩、舒张过程中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形成的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过程,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心跳的频率和心跳的节律,频率是心跳的快慢,节律是心跳的整齐不整齐、规律不规律。
2、正常的心律应该是匀称、规律、快慢适中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跳的频率和节律。所以,只有在心跳的频率和节律都正常的时候,心律才会正常。
【解答】由分析可知,题中的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是心跳的节律,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两者都属于心跳的频率。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率。是不同状况下的心跳频率。所以这以都都能反映人体健康信息,A选项正确。
故选A
13.(2020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表格中的数据,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的数量比较多,分析这两处的共同点可以得出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
【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水槽边的石头下蜗牛数量是21只,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的数量是11只,说明蜗牛喜欢这两个地点的环境。石头下和花盆底下的共同点是阴暗,水槽边和湿花盆又反映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综上可知,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2020七上·海曙月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设计方案 B.推论 C.观察 D.实验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观察事物之后,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0七上·余杭月考)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调查应当注意的做法。
【解答】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因此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20七上·江北期中)考试时我们拿到的试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在本卷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形式主要有   、   等。
【答案】符号;图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信息的载体是书籍、报纸、广告、U盘、内存、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有符号、图像、文字、声音等。
【解答】考试时我们拿到的试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在本卷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形式主要有符号、图像、文字等。
故答案为:符号;图像(或文字)
17.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   和   来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    。
【答案】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
故答案为: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18.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所以,科学家研制了许多   。为了看到遥远的星体,要用   ;为了看到微小的物体,要用   ;为了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可以用   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这些方法与仪器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   。
【答案】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2、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遥远的星系。用频闪照相机可以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物体。
【解答】由分析可知: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所以,科学家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为了看到遥远的星体,要用天文望远镜;为了看到微小的物体,要用显微镜;为了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可以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这些方法与仪器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故答案为: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19.科学观察往往是通过   或   后进行的。例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亚当斯和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   ,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之后,科学家通过观察找到了这颗行星。
【答案】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 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Urbain Jean JosephLe Verrier)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解答】科学观察往往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亚当斯和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之后,科学家通过观察找到了这颗行星。
故答案为: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20.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观察到的   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   和   等方法。例如,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的是   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的是   的方法。
【答案】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2、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 ;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表格记录法。
【解答】由分析可知: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例如,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的是表格记录的方法。
故答案为: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21.(2020七上·金华月考)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   。
【答案】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区分;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的数据,属于定性观察;用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需要读取具体的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22.(2018七上·宁波期中)在科学学习中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   和   。
【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23.用肉眼观察图甲中标了箭头的线段AB和CD,长度更长的是   ,用肉眼观察图乙中的线段AB、CD和EF的长度是否相等:   。然后用直尺量一量,检验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
【答案】CD;不相等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用肉眼观察图甲中标了箭头的线段AB和CD,长度更长的是CD;用肉眼观察图乙中的线段AB、CD和EF的长度不相等。
故答案为:CD;不相等
24.鸡蛋的形状是   。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   (填“稍大”或“稍小”)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的浮沉状况是   ;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答案】近似椭球形;稍大;下沉;上浮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解答】鸡蛋的形状是近似椭球形。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稍大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由于鸡蛋密度比清水大鸡蛋会下沉,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此时鸡蛋密度会小于盐水,所以鸡蛋会慢慢上浮。
故答案为:近似椭球形;稍大;下沉;上浮
25.(2020七上·椒江期中)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间接观察的有   ,属于定性观察的有   ,属于定量观察的有   。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案】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就是利用感官不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间接观察就是指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定性观察就是指不需要测量数据的观察,定量观察就是指需要有具体数据的观察。
【解答】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属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属于直接观察,定量观察;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退烧。属于直接观察,定性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间接观察,定量观察。
属于直接观察的有②③,属于间接观察的有①④,属于定性观察的有①③,属于定量观察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26.(2020七上·嘉兴月考)分析下列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
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结自己所学,判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法就是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而且只是用语言描述,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定性就模糊许多。
【解答】直接观察法就是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法,因此属于直接观察法的有间接观察法是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或先记录客观事物,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方法,因此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定量观察:要求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因此属于定量观察的是: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定性观察一般指定性课堂观察。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因此属于定性观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27.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写出观察结果。
(1)点燃前的蜡烛(颜色、状态、气味、软硬等):   。
(2)蜡烛燃烧时(状态变化,烛焰的颜色与温度、气味等):    。
(3)烛焰吹灭后(你在灯芯上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   。
(4)蜡烛燃烧变短(请查阅相关资料,回答它跑到哪儿去了):   。
【答案】(1)白色固体、气味不浓.较硬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的蜡烛是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蜡烛燃烧时固体熔化,烛焰呈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烛焰吹灭后灯芯上方可看到冒出白烟,并能闻到一股较浓的气味;
4、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跑到了空气中。
【解答】(1)点燃前的蜡烛(颜色、状态、气味、软硬等):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蜡烛燃烧时(状态变化,烛焰的颜色与温度、气味等):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烛焰吹灭后(你在灯芯上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变短(请查阅相关资料,回答它跑到哪儿去了):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故答案为:(1)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28.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   。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   。
【答案】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直接观察可知,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大小相同;比较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直接把甲放在乙上比较;或者使用测量工具,测出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直径,然后比较;
故答案为: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29.把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迅速扩散,把同样的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的现象是否一样?请你做一做,你的发现是   。
【答案】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解答】把同样的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由于热水的温度较高,红墨水的扩散速度更快,所以会看见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故答案为: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三、解答题
30.(2020七上·杭州期中)小梦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象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降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2)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    (选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
(3)保温材料宜选用导热性能   (选填“好”或“差”)的物质制造。
【答案】(1)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①;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差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相同时间间隔情况下,温度降低的多少可知道变化特点;
2、保温性能的好与差可通过相同时间谁的温度下降得少,下降少的材料保温性能好;
(3)保温与导热是相对的两个量,保温好的导热差,保温差的导热好。
【解答】(1)由图乙可知,两条线在刚开始时温度下降的快,当温度低的时候下降的慢。所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降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由图乙中①②两条线可知,材料①在相同的时间里温度下降的少,所以判断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①,判断依据是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由分析可知,保温材料宜选用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制造。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①;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差
3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和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   和水的初温相同。
(2)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T1/C)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T2/C) 80 56 43 32 28 … 20 20
由此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答案】(1)水的体积(或质量)
(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烧瓶内水的体积越大,那么它的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就会越多,相同时间内散发热量后温度会更高一些,因此会对保温性能的测试产生影响;
(2)相同时间内,测得水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少,即保温性能越好,据此分析表格数据即可;
(3)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让水都降低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哪个材料的保温性能就越好。
【解答】(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水的体积(或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10min时,泡沫塑料组的水温为64℃,而棉絮组水温56℃,即泡沫塑料组的水温高,因此得到结论: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第3节 科学观察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2020七上·新昌期中)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获得观察结果
C.延长观察时间 D.完成观察任务
3.(2020七上·温州期中)做“观察蚯蚓的外形实验”时,为更仔细地观察它,你可以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
A. B.
C. D.
4.(2020七上·温岭期中)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他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能否重复实验并得出相同结果
C.该科学家是否权威 D.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5.(2020七上·金华期中)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0七上·金华期中)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规范操作,仔细观察
B.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的过程
D.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都是观察
7.(2020七上·慈溪期中)冬季北京的蔬菜主要来自南方或本地温室大棚,影响其在本地室外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8.(2020七上·兰溪期中)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记录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9.(2020七上·新昌月考)小明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不浇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10.(2020七上·新昌月考)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11.(2020七上·杭州期中)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正确的是(  )
A.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量观察
B.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性观察
C.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属于直接观察
D.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
12.(2020七上·江北期中)心率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它可用每分钟心跳次数来表示。除此之外,有: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率。这些数字中能反映人体健康信息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②③ D.①③
13.(2020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4.(2020七上·海曙月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设计方案 B.推论 C.观察 D.实验
15.(2020七上·余杭月考)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二、填空题
16.(2020七上·江北期中)考试时我们拿到的试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在本卷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形式主要有   、   等。
17.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   和   来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    。
18.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所以,科学家研制了许多   。为了看到遥远的星体,要用   ;为了看到微小的物体,要用   ;为了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可以用   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这些方法与仪器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   。
19.科学观察往往是通过   或   后进行的。例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亚当斯和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   ,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之后,科学家通过观察找到了这颗行星。
20.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观察到的   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   、   和   等方法。例如,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的是   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的是   的方法。
21.(2020七上·金华月考)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用刻度尺测量课桌子的长度属于   。
22.(2018七上·宁波期中)在科学学习中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   和   。
23.用肉眼观察图甲中标了箭头的线段AB和CD,长度更长的是   ,用肉眼观察图乙中的线段AB、CD和EF的长度是否相等:   。然后用直尺量一量,检验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
24.鸡蛋的形状是   。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   (填“稍大”或“稍小”)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的浮沉状况是   ;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25.(2020七上·椒江期中)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间接观察的有   ,属于定性观察的有   ,属于定量观察的有   。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26.(2020七上·嘉兴月考)分析下列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
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结自己所学,判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
27.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写出观察结果。
(1)点燃前的蜡烛(颜色、状态、气味、软硬等):   。
(2)蜡烛燃烧时(状态变化,烛焰的颜色与温度、气味等):    。
(3)烛焰吹灭后(你在灯芯上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   。
(4)蜡烛燃烧变短(请查阅相关资料,回答它跑到哪儿去了):   。
28.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有时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如图所示,甲、乙是用相同的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环,仔细观察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你认为哪个圈更大?   。动脑想一想,并写出两种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   ;   。
29.把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迅速扩散,把同样的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的现象是否一样?请你做一做,你的发现是   。
三、解答题
30.(2020七上·杭州期中)小梦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泡沫塑料和②卫生纸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了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装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基本不变。
(1)根据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象可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降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2)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    (选填“①”或“②”),判断的依据是   。
(3)保温材料宜选用导热性能   (选填“好”或“差”)的物质制造。
3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和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   和水的初温相同。
(2)小明和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你回答:
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T1/C)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T2/C) 80 56 43 32 28 … 20 20
由此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解答】A、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属于直接观察;故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B错误;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借助超声波进行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C错误;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借助哈勃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属于间接观察;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可知,微小的物体和遥远的星体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的,借助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所以是扩大观察范围,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显微镜适合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
2、放大镜可将物体进行适当放大,可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
3、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4、天平是用来称量质量的工具。
【解答】蚯蚓是环节动物,个体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利用放大镜对其进行观察,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假设一般都要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些由实验得到的理论可在实验室用实验重复验证。
【解答】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专家是某方面有专长的,对于新发现的事物,专家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A错误;
B:能否重复实验并得出相同结果,实验是科学的基础,能被实验证明正确的也是可信的,B正确;
C:该科学家是否权威,判断发现是否可信不能由任何权威来决定,C错误;
D: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实验报告是否详细与是否可信不成比例,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需要认真观察所研究的事物,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和操作,得出结论。
【解答】科学发现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假设,积极求证,认真探讨,努力思考得到的,并非偶然得到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
【解答】观察不仅可以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可以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冬季南方与北方的区别主要是温度不同,南方温度高,北方温度低。温室大棚主要是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合适温度。
【解答】温室大棚主要是提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所以影响其在本地室外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记录方法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不同的人指纹图案不同,而且不容易画下来,因此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拍照描述,故A不合题意;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要同时记录日期和体重数据,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表格描述,故B符合题意;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图形描述,故C不合题意;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文字描述,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完整的、活的,并且已过休眠期,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
【解答】科学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必须处理好,应保持变量的唯一性。实验为了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那么需要设置对照组,除了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即温度和水分,同时唯一的变量即有无光照,因此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利用设罝对照实验的方法,通过变量的控制得出变量对研究问题的影响。所以由意大利科学家对蝙蝠进行了三次实验,通过三次实验间的比较可以确定实验研究的问题。
【解答】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由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A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可以研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B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选项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三次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不是来研究铃铛是怎祥发声的,D选项不是该实验研究的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一个科研名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解答】A、 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定性观察;故A错误;
B、 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属于定量观察;故B错误;
C、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故C错误;
D、 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属于直接观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心律”是心脏在收缩、舒张过程中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形成的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过程,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心跳的频率和心跳的节律,频率是心跳的快慢,节律是心跳的整齐不整齐、规律不规律。
2、正常的心律应该是匀称、规律、快慢适中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跳的频率和节律。所以,只有在心跳的频率和节律都正常的时候,心律才会正常。
【解答】由分析可知,题中的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是心跳的节律,②10 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 10 次的时间。两者都属于心跳的频率。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率。是不同状况下的心跳频率。所以这以都都能反映人体健康信息,A选项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表格中的数据,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的数量比较多,分析这两处的共同点可以得出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
【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水槽边的石头下蜗牛数量是21只,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的数量是11只,说明蜗牛喜欢这两个地点的环境。石头下和花盆底下的共同点是阴暗,水槽边和湿花盆又反映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综上可知,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观察事物之后,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调查应当注意的做法。
【解答】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因此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符号;图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信息的载体是书籍、报纸、广告、U盘、内存、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有符号、图像、文字、声音等。
【解答】考试时我们拿到的试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在本卷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形式主要有符号、图像、文字等。
故答案为:符号;图像(或文字)
17.【答案】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判断,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
故答案为: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18.【答案】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1、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2、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遥远的星系。用频闪照相机可以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物体。
【解答】由分析可知: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所以,科学家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为了看到遥远的星体,要用天文望远镜;为了看到微小的物体,要用显微镜;为了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可以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物体运动时的照片。这些方法与仪器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故答案为: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19.【答案】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 1845年,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Urbain Jean JosephLe Verrier)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解答】科学观察往往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例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亚当斯和勒威耶通过对太阳系中天王星轨道的数学计算,预言了天王星外有一颗新行星存在。 之后,科学家通过观察找到了这颗行星。
故答案为: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20.【答案】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因此,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往往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2、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例如,在前面观察指纹的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描述性记录法 ;在使用酒精灯的活动中,我们用的是表格记录法。
【解答】由分析可知:客观、有效、规范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例如,在观察指纹的活动中,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的是表格记录的方法。
故答案为: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21.【答案】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区分;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的数据,属于定性观察;用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需要读取具体的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22.【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解答】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23.【答案】CD;不相等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用肉眼观察图甲中标了箭头的线段AB和CD,长度更长的是CD;用肉眼观察图乙中的线段AB、CD和EF的长度不相等。
故答案为:CD;不相等
24.【答案】近似椭球形;稍大;下沉;上浮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解答】鸡蛋的形状是近似椭球形。鸡蛋的内部有一个空气囊,它位于鸡蛋稍大的一端。将鸡蛋放入清水中,由于鸡蛋密度比清水大鸡蛋会下沉,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此时鸡蛋密度会小于盐水,所以鸡蛋会慢慢上浮。
故答案为:近似椭球形;稍大;下沉;上浮
25.【答案】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就是利用感官不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间接观察就是指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定性观察就是指不需要测量数据的观察,定量观察就是指需要有具体数据的观察。
【解答】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属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属于直接观察,定量观察;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退烧。属于直接观察,定性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属于间接观察,定量观察。
属于直接观察的有②③,属于间接观察的有①④,属于定性观察的有①③,属于定量观察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①③;②④
26.【答案】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法就是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定性观察只是要求对物质的组成有所了解,此仅仅涉及到性质,而且只是用语言描述,定量观测要求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定量是具体到数值,一般比较精确,定性就模糊许多。
【解答】直接观察法就是直接用肉眼进行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法,因此属于直接观察法的有间接观察法是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间接观察法是观察者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或先记录客观事物,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方法,因此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定量观察:要求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物质的组成以及在各物质的含量问题,因此属于定量观察的是:①用体温表测量体温;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定性观察一般指定性课堂观察。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因此属于定性观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27.【答案】(1)白色固体、气味不浓.较硬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的蜡烛是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蜡烛燃烧时固体熔化,烛焰呈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烛焰吹灭后灯芯上方可看到冒出白烟,并能闻到一股较浓的气味;
4、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跑到了空气中。
【解答】(1)点燃前的蜡烛(颜色、状态、气味、软硬等):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蜡烛燃烧时(状态变化,烛焰的颜色与温度、气味等):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烛焰吹灭后(你在灯芯上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气味?):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变短(请查阅相关资料,回答它跑到哪儿去了):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故答案为:(1)白色、气味不浓、较硬固体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 (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了别的物质
28.【答案】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直接观察可知,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大小相同;比较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直接把甲放在乙上比较;或者使用测量工具,测出甲的外环与乙的内环直径,然后比较;
故答案为:一样大;直接比较,把甲环放入乙环的内圈中比大小;借助工具比较,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甲环外圈和乙环内圈的直径再比较大小。
29.【答案】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解答】把同样的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由于热水的温度较高,红墨水的扩散速度更快,所以会看见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故答案为:整杯热水比整杯冷水变红得更快一些
30.【答案】(1)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①;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差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中相同时间间隔情况下,温度降低的多少可知道变化特点;
2、保温性能的好与差可通过相同时间谁的温度下降得少,下降少的材料保温性能好;
(3)保温与导热是相对的两个量,保温好的导热差,保温差的导热好。
【解答】(1)由图乙可知,两条线在刚开始时温度下降的快,当温度低的时候下降的慢。所以开水在冷却过程中降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由图乙中①②两条线可知,材料①在相同的时间里温度下降的少,所以判断保温性能较好的是材料①,判断依据是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由分析可知,保温材料宜选用导热性能差的物质制造。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降温越快 (2)①;①降温慢,所以保温效果好 (3)差
31.【答案】(1)水的体积(或质量)
(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烧瓶内水的体积越大,那么它的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就会越多,相同时间内散发热量后温度会更高一些,因此会对保温性能的测试产生影响;
(2)相同时间内,测得水的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少,即保温性能越好,据此分析表格数据即可;
(3)当其它条件相同时,让水都降低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哪个材料的保温性能就越好。
【解答】(1)为控制变量,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保持烧瓶相同、环境温度相同、水的体积(或质量)和水的初温相同。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10min时,泡沫塑料组的水温为64℃,而棉絮组水温56℃,即泡沫塑料组的水温高,因此得到结论: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