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4 20:09:2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杭州月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纯碱晶体风化 ③铁生锈 ④干冰升华
⑤石灰刷墙 ⑥盐酸挥发 ⑦石块粉碎成石子 ⑧粮食酿酒
A.②③⑤⑧ B.②⑤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电灯通电发光、④干冰升华、 ⑥盐酸挥发、⑦石块粉碎成石子都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纯碱晶体风化 、③铁生锈、⑤石灰刷墙 、⑧粮食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2020九上·台州月考)本次化学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可燃 C.易撕碎 D.不溶于水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硬度、沸点、溶解性等。
【解答】白色、易撕碎、不溶于水,分别描述的是纸张的颜色、硬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理性质;而可燃性,是需要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2020九上·新昌月考)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生石灰:把我扔在水中好难受啊
C.石蜡:温度一升高,我就熔化了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试管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钙, 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石蜡受热熔化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0九上·绍兴月考)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食盐水的蒸发 D.灯泡通电发光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带火星木条复燃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食盐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0九上·海曙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脱水性
C.硝酸的氧化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浓盐酸的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 浓硫酸的脱水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 硝酸的氧化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0九上·江北期中)央视 3·15 晚会曝光辣条食品问题后,食品安全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加工食品的做法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小苏打制作馒头
B.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面中的酸类物质或受热分解都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涉及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只是物质间混合,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只是物质的混合,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0九上·越城月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涉及到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涉及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干冰制冷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热,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使用煤作燃料涉及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0九上·余杭月考)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颜色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0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硫酸铜晶体的研碎 B.水的沸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D.碘的受热和冷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硫酸铜晶体的研碎,只是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的沸腾,由液态变成气态,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碘的受热和冷却,会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只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丝线经过设计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但是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生肉经过高温加热,本身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冰冻凉粉,只是凉粉的温度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的挥发 B.酒精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 D.铁丝的弯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的粉碎是将其粉碎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的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铁锅生锈 C.纸张燃烧 D.剪纸成花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不正确的.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 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
14.在实验室里观察硫酸铜晶体是   色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   色粉末,加热前后是两种物质,因而可判断为   变化,往粉末中加入水会显   色,利用这点性质可判断   的存在。
【答案】蓝;白;化学;蓝;水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根据硫酸铜和硫酸铜晶体间的转化分析。
【解答】硫酸铜晶体为蓝色固体,在加热后因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硫酸铜粉末,加热前后两种物质不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变成蓝色,常用该实验验证水的存在。
15.(2018九上·湖州月考)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字母)
a 纸张燃烧 b 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 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 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 钢铁生锈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答案】bce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一些灰烬,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b.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因为其中的HCl挥发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是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e.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f.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是它将纸中的氢和氧脱出来重新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g. 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生成三氧化二铁,是化学变化。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ce。
16.(2017九上·浙江月考)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的一点物理性质     ,
一点化学性质   .
【答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体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凝固点、气味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等.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这种金属是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剧烈反应.
故答案为: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
17.(2016·温州模拟)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请回答:
(1)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   (选填“溶质”或“溶剂”).
(2)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经过多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填下表中的编号).
编号 A B C D
物质 丙醇 煤油 乙醚 四氯化碳
沸点/℃ 97.4 180~310℃ 34.5 76.5
【答案】(1)溶剂
(2)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溶剂的定义分析判断;(2)根据用乙醇煎青蒿控温60℃,药效显著结合物质的沸点知识来回答;
【解答】解:(1)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此时水作的是溶剂;(2)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故选C;故答案为:(1)溶剂;(2)C.
18.(2016·新昌模拟)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   搅拌.
【答案】化学;玻璃棒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细菌变性了;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可以混合的更均匀.
【解答】解: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细菌变性了;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可以混合的更均匀;故答案为:化学;玻璃棒;
19.(2015九上·绍兴月考)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是人类使用的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   变化.
(2)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燃烧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也可用化学试剂   来区分.
【答案】(1)化学
(2)浓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2)尼龙不能溶于强碱溶液,而蚕丝能溶于强碱,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反应过程: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是锌.(2)尼龙不能溶于强碱溶液,而蚕丝能溶于强碱,所以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区别二者.
20.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1)无色、液体
(2)分别取少量液体分别于两只试管中,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试管中液体为过氧乙酸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2)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来分析.能够从题给的信息中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然后利用获取的信息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这是我们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解答】解:(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2)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
21.自然界有“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内容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写两条)    。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无色、气体、难溶于水;3NO2 + H2O====2HNO3+ NO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回答,二者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根据题目信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分析回答。
【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得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中的反应物是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物是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3NO2+H2O=2HNO3十NO。
故答案为:(1)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3NO2+H2O=2HNO3十NO
2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 汽油能燃烧属于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结成冰     。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解答】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23.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重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由此可知,木炭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④;木炭可以燃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把木炭砸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知木炭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④ 木炭可以燃烧
24.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气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答案】(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水溶性、溶解能力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易燃烧.(3)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汽化.(4)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填: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受热变成炭
E.白糖熔化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卫生球消失
【答案】AEFH;BCDG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电灯发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镁条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C.酒精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D.白糖受热变成炭生成了新物质;E.白糖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F.铜铸成铜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G.铜器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铜绿;H.卫生球消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所以:答案为:物理变化为:AEFH 化学变化 为:BCDG。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6.石油称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原油使其气化,再分别冷却,在不同温度下可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石油产品,此过程称之为石油的分馏.将汽油.柴油等进一步高温加热,使其变成质量更小的气体分子——石油气,该过程叫石油的裂化.试回答:两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原因是   .
【答案】石油裂化;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石油气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石油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7.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厨房里的糖和食盐:   ;白酒和食醋:   ;面粉和洗衣粉:   ;铜丝和铁丝:   .
【答案】味道;气味;溶解性;颜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所以是:味道 ;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
所以是:气味 ;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所以是:溶解性 ;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所以是:颜色.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
三、解答题
28.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氨的物理性质:   ;
(2)氨的化学性质:   ;
(3)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   .
(4)氨的用途:    。
【答案】(1)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N2+3H2 2NH3
(4)制取化肥、炸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找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氨气化学性质是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由资料可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合形成氨气;(4)氨气的用途是制取化肥、炸药等。
29.如何判断一瓶在市场上销售的无水酒精中是否掺水
【答案】在市场上销售的酒精中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成蓝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进行分析。
【解答】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所以检验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故答案为: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30.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也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答对两条即可)(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1.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具有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硬度   ,密度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   .
【答案】(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
(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1)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2)根据题意,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题
32.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面为银白色,将切下的小块钠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钠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得知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
(1)由此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   ;
②   ;
③   。
(2)钠的密度比水   ,比煤油   。(填“大”或“小”)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硬度小;银白色;常温下为固体(或熔点低、密度小,合理即可)
(2)小;大
(3)2Na+2H2O=2NaOH+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根据题中所给提示与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1)钠可用小刀切下,说明其物理性质硬度小,钠为银白色固体,放在水中迅速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物理性质熔点低、密度小等;(2)由题中信息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3)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杭州月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电灯通电发光 ②纯碱晶体风化 ③铁生锈 ④干冰升华
⑤石灰刷墙 ⑥盐酸挥发 ⑦石块粉碎成石子 ⑧粮食酿酒
A.②③⑤⑧ B.②⑤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
2.(2020九上·台州月考)本次化学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可燃 C.易撕碎 D.不溶于水
3.(2020九上·新昌月考)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生石灰:把我扔在水中好难受啊
C.石蜡:温度一升高,我就熔化了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4.(2020九上·绍兴月考)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食盐水的蒸发 D.灯泡通电发光
5.(2020九上·海曙月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脱水性
C.硝酸的氧化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6.(2020九上·江北期中)央视 3·15 晚会曝光辣条食品问题后,食品安全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加工食品的做法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小苏打制作馒头
B.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7.(2020九上·越城月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8.(2020九上·余杭月考)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颜色改变
9.(2020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硫酸铜晶体的研碎 B.水的沸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D.碘的受热和冷却
10.(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1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的挥发 B.酒精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 D.铁丝的弯曲
1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铁锅生锈 C.纸张燃烧 D.剪纸成花
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二、填空题
14.在实验室里观察硫酸铜晶体是   色固体,用酒精灯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   色粉末,加热前后是两种物质,因而可判断为   变化,往粉末中加入水会显   色,利用这点性质可判断   的存在。
15.(2018九上·湖州月考)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类型,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字母)
a 纸张燃烧 b 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 c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e 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f 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 g 钢铁生锈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
16.(2017九上·浙江月考)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的一点物理性质     ,
一点化学性质   .
17.(2016·温州模拟)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请回答:
(1)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   (选填“溶质”或“溶剂”).
(2)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经过多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填下表中的编号).
编号 A B C D
物质 丙醇 煤油 乙醚 四氯化碳
沸点/℃ 97.4 180~310℃ 34.5 76.5
18.(2016·新昌模拟)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   搅拌.
19.(2015九上·绍兴月考)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是人类使用的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   变化.
(2)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燃烧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也可用化学试剂   来区分.
20.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
21.自然界有“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内容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写两条)    。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 汽油能燃烧属于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结成冰     。
23.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重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由此可知,木炭的化学性质有    。
24.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气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2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受热变成炭
E.白糖熔化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卫生球消失
26.石油称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原油使其气化,再分别冷却,在不同温度下可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石油产品,此过程称之为石油的分馏.将汽油.柴油等进一步高温加热,使其变成质量更小的气体分子——石油气,该过程叫石油的裂化.试回答:两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原因是   .
27.根据物质的什么具体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厨房里的糖和食盐:   ;白酒和食醋:   ;面粉和洗衣粉:   ;铜丝和铁丝:   .
三、解答题
28.阅读下列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将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和氧气可以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来自空气、煤和水,这是一种经济的固氮方法。这一成果生产的化肥给农业带来了丰收,也获得了代替智利硝石生产炸药的原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德国垄断了合成氨技术,能快速生产氨和硝酸,使粮食和炸药的供应有了保障,这也促成了德皇威康二世开战的决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1)氨的物理性质:   ;
(2)氨的化学性质:   ;
(3)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氨的实验室制法:   .
(4)氨的用途:    。
29.如何判断一瓶在市场上销售的无水酒精中是否掺水
30.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
(2)苯的化学性质有:   。
31.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具有的性质:
(1)物理性质:硬度   ,密度   ,熔点   ,颜色   ;
(2)化学性质:   .
四、实验探究题
32.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煤油吸干,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口面为银白色,将切下的小块钠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钠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动,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查阅资料得知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
(1)由此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   ;
②   ;
③   。
(2)钠的密度比水   ,比煤油   。(填“大”或“小”)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电灯通电发光、④干冰升华、 ⑥盐酸挥发、⑦石块粉碎成石子都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纯碱晶体风化 、③铁生锈、⑤石灰刷墙 、⑧粮食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硬度、沸点、溶解性等。
【解答】白色、易撕碎、不溶于水,分别描述的是纸张的颜色、硬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理性质;而可燃性,是需要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试管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钙, 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石蜡受热熔化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带火星木条复燃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食盐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浓盐酸的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 浓硫酸的脱水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 硝酸的氧化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面中的酸类物质或受热分解都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涉及到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 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只是物质间混合,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苹果表面给苹果“保鲜” 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只是物质的混合,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涉及到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涉及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用干冰制冷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热,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使用煤作燃料涉及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硫酸铜晶体的研碎,只是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的沸腾,由液态变成气态,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碘的受热和冷却,会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只是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丝线经过设计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但是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生肉经过高温加热,本身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冰冻凉粉,只是凉粉的温度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酒精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的粉碎是将其粉碎成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的弯曲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剪纸成花过程中,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不正确的.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所以是不正确的.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D
【分析】 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蓝;白;化学;蓝;水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根据硫酸铜和硫酸铜晶体间的转化分析。
【解答】硫酸铜晶体为蓝色固体,在加热后因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硫酸铜粉末,加热前后两种物质不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晶体,变成蓝色,常用该实验验证水的存在。
15.【答案】bce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一些灰烬,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b.浓盐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小,因为其中的HCl挥发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是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e.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f.浓硫酸涂在纸上,纸张变黑,是它将纸中的氢和氧脱出来重新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g. 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生成三氧化二铁,是化学变化。
h. 碳酸钠晶体放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ce。
16.【答案】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体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凝固点、气味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等.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这种金属是物理性质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剧烈反应.
故答案为:银白色、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
17.【答案】(1)溶剂
(2)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溶剂的定义分析判断;(2)根据用乙醇煎青蒿控温60℃,药效显著结合物质的沸点知识来回答;
【解答】解:(1)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此时水作的是溶剂;(2)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故选C;故答案为:(1)溶剂;(2)C.
18.【答案】化学;玻璃棒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细菌变性了;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可以混合的更均匀.
【解答】解: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细菌变性了;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可以混合的更均匀;故答案为:化学;玻璃棒;
19.【答案】(1)化学
(2)浓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2)尼龙不能溶于强碱溶液,而蚕丝能溶于强碱,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反应过程: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是锌.(2)尼龙不能溶于强碱溶液,而蚕丝能溶于强碱,所以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区别二者.
20.【答案】(1)无色、液体
(2)分别取少量液体分别于两只试管中,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试管中液体为过氧乙酸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2)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来分析.能够从题给的信息中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然后利用获取的信息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这是我们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解答】解:(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2)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
21.【答案】无色、气体、难溶于水;3NO2 + H2O====2HNO3+ NO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回答,二者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根据题目信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分析回答。
【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得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中的反应物是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物是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为:3NO2+H2O=2HNO3十NO。
故答案为:(1)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3NO2+H2O=2HNO3十NO
22.【答案】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解答】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23.【答案】④;木炭可以燃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把木炭砸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可知木炭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④ 木炭可以燃烧
24.【答案】(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水溶性、溶解能力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填: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容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易燃烧.(3)酒精汽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汽化.(4)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填: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2)易燃烧 (3)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5.【答案】AEFH;BCDG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电灯发亮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镁条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C.酒精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D.白糖受热变成炭生成了新物质;E.白糖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F.铜铸成铜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G.铜器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铜绿;H.卫生球消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所以:答案为:物理变化为:AEFH 化学变化 为:BCDG。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6.【答案】石油裂化;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石油气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石油的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石油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7.【答案】味道;气味;溶解性;颜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所以是:味道 ;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
所以是:气味 ;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所以是:溶解性 ;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所以是:颜色.
【分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厨房里的糖和食盐可以通过尝味道区分,有甜味的是糖,有咸味的是食盐;白酒和食醋通过闻气味区分,有酒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面粉和洗衣粉可以加水看其溶解性,溶于水且有大量泡沫的是洗衣粉,不溶于水的是面粉;铜丝和铁丝可以通过颜色区分,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的是铁丝.
28.【答案】(1)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3)N2+3H2 2NH3
(4)制取化肥、炸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找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氨气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氨气化学性质是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由资料可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氮气和氢气在600 ℃、2.02×104千帕和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合形成氨气;(4)氨气的用途是制取化肥、炸药等。
29.【答案】在市场上销售的酒精中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看是否变成蓝色。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进行分析。
【解答】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所以检验的方法是: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故答案为:取样品,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酒精含有水,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说明酒精不含水。
30.【答案】(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也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答对两条即可)(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答对两条即可)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1.【答案】(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
(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2)在(1)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2)根据题意,钠能与水剧烈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小、比水小、低、银白色(2)钠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2.【答案】(1)硬度小;银白色;常温下为固体(或熔点低、密度小,合理即可)
(2)小;大
(3)2Na+2H2O=2NaOH+H2↑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分析,结合题中所给信息,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根据题中所给提示与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解答】(1)钠可用小刀切下,说明其物理性质硬度小,钠为银白色固体,放在水中迅速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物理性质熔点低、密度小等;(2)由题中信息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3)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NaOH),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