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2.(2021·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3.(2021·柯桥模拟)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
4.(2021·鹿城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5.(2021·龙港模拟)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6.(2020九上·嘉兴期末)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7.(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C.菜刀生锈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8.(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2020九上·新昌月考)下列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产生白烟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白色固体生成
10.(2020九上·苍南期中)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铁丝插入溶液后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11.(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力电
D.太阳能供热
12.(2020九上·衢州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佩戴口罩 B.保持通风 C.杀菌消毒 D.勤洗手
13.(2020九上·兰溪期中)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C.海水晒盐 D.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14.(2020九上·新昌期中)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B.胶头滴管:“谁做的?我的嘴怎么碰碎到试管里面去了?”
C.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D.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15.(2020九上·温州期中)由于新冠疫情,“地摊经济”曾风靡一时。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捏制泥人
16.(2020九上·温州月考)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C.具有可燃性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7.(2020九上·下城期中)下列微观图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8.(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盐酸除锈 B.湿法炼铜 C.甲烷燃烧 D.食盐溶解
19.(2020九上·吴兴月考)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
20.(2020九上·杭州期中)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蠃“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查统计 B.分发口罩
C.消毒杀菌 D.测量体温
二、填空题
21.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根据这个性质推测酒精具有 作用。
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爆裂
②鞭炮爆炸
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
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
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
⑦生物的呼吸作用
⑧水结成冰
23.(2020九上·江干期末)小金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两天后汤姆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再次测试同一杯牛奶,并且这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牛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释现象 。
24.(2019九上·天台月考)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5.(2019九上·诸暨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26.(2019九上·绍兴月考)高铁酸钾(K2FeO4)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摄氏度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
27.(2018九上·天台月考)下列变化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的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⑤汽油挥发
28.(2018九上·天台期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凡是化合价升高即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即具有氧化性。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产生高价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1)Fe2+转化为Fe3+的过程发生 变化(“化学或物理”)
(2)在解毒的反应中维生素C是 剂(“氧化或还原”)
29.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30.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利用的化学性质,故A不会题意;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为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利用酸碱中和生成水,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为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加热煎制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只是铁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合题意;
B.春天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合题意;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消耗电能产生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合题意;
D.秋天树叶变黄,叶绿素变成花青素,有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木炭燃烧、菜刀生锈、 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没有新分子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③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都可能产生白烟和发光发热,但是只有化学变化中才有白色的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新物质硫酸钡和氯化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电热器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水力力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解答】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和勤洗手的过程中,都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细菌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肯定发生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干冰变成CO2气体,属于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海水晒盐,只是食盐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灯不盖灯帽挥发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碰碎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摔碎只是形状改变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丝线编织成图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肉经过高温后发生变性,变成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捏制泥人,只是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的。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溶解性、密度、颜色和气味均是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反应后原子没有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只是间隔发生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③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食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只是状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只是将氧气与其它气体分开,不是生成氧气,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利用的是它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这说明苹果发酵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排查统计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分发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测量体温不涉及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化学;杀菌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及酒精的杀菌作用分析。
【解答】 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变化时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根据这个性质推测酒精具有杀菌作用。
故答案为:化学;杀菌。
22.【答案】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爆裂、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⑧水结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鞭炮爆炸、⑦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23.【答案】化学变化;两天后蓝色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说明牛奶中生成了酸性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及石蕊遇酸和碱性溶液时颜色变化分析。
【解答】 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说明牛奶呈中性或碱性,两天后再测定,石蕊试纸变成红色,说明牛奶变为酸性物质,发生了 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两天后蓝色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说明牛奶中生成了酸性物质。
24.【答案】(1)c
(2)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性质。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25.【答案】①④⑥;②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③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④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⑤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⑥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那么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④⑥ ;是化学变化的是: ②③⑤ 。
26.【答案】(1)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受热易分解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27.【答案】②③④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①发生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错误;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要通过化学变化得失电子,正确;③酒精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是浓硫酸脱水性造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⑤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错误.
28.【答案】(1)化学
(2)还原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分析。
【解答】(1) Fe2+转化为Fe3+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 在解毒的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说明发生了还原反应,维生素C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1)化学;(2)还原。
29.【答案】C;A;A;B;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性质描述时常带“可以”“能”等词语。
【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为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为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为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物理变化,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30.【答案】化学;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丽水)我市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但地表水仍需经过净化才能饮用。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取水→沉降→过滤→活性吸附→含氯物质消毒杀菌。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环节是( )
A.取水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含氯物质消毒杀菌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取水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含氯物质消毒杀菌涉及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柯桥模拟)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物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1·鹿城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解答】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利用的化学性质,故A不会题意;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利用氢氧化钠的吸水性,为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利用酸碱中和生成水,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为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1·龙港模拟)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加热煎制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0九上·嘉兴期末)自然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B.春天冰雪融化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D.秋天树叶变黄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高温下铁变成“铁水” ,只是铁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合题意;
B.春天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合题意;
C.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消耗电能产生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合题意;
D.秋天树叶变黄,叶绿素变成花青素,有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木炭燃烧
B.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C.菜刀生锈
D.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木炭燃烧、菜刀生锈、 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出现大量气泡 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 煮开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B。
8.(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没有新分子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③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9.(2020九上·新昌月考)下列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产生白烟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白色固体生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都可能产生白烟和发光发热,但是只有化学变化中才有白色的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0.(2020九上·苍南期中)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B.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铁丝插入溶液后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新物质硫酸钡和氯化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力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电热器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水力力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0九上·衢州期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佩戴口罩 B.保持通风 C.杀菌消毒 D.勤洗手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
【解答】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和勤洗手的过程中,都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即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细菌失去生物活性而死亡,肯定发生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2020九上·兰溪期中)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C.海水晒盐 D.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干冰变成CO2气体,属于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海水晒盐,只是食盐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0九上·新昌期中)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B.胶头滴管:“谁做的?我的嘴怎么碰碎到试管里面去了?”
C.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D.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灯不盖灯帽挥发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碰碎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摔碎只是形状改变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0九上·温州期中)由于新冠疫情,“地摊经济”曾风靡一时。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捏制泥人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丝线编织成图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肉经过高温后发生变性,变成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捏制泥人,只是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20九上·温州月考)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C.具有可燃性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的。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溶解性、密度、颜色和气味均是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7.(2020九上·下城期中)下列微观图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①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②反应后原子没有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只是间隔发生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③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8.(2020九上·温州期中)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盐酸除锈 B.湿法炼铜 C.甲烷燃烧 D.食盐溶解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食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0九上·吴兴月考)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只是状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液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只是将氧气与其它气体分开,不是生成氧气,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利用的是它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苹果在夏天放久后出现酒味,这说明苹果发酵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0.(2020九上·杭州期中)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蠃“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查统计 B.分发口罩
C.消毒杀菌 D.测量体温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排查统计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分发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测量体温不涉及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1.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根据这个性质推测酒精具有 作用。
【答案】化学;杀菌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及酒精的杀菌作用分析。
【解答】 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变化时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根据这个性质推测酒精具有杀菌作用。
故答案为:化学;杀菌。
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自行车轮胎爆裂
②鞭炮爆炸
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
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
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
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
⑦生物的呼吸作用
⑧水结成冰
【答案】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自行车轮胎爆裂、③泥浆水静置产生沉淀、④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变成红色、⑤霓虹灯发出有色光、⑥从海水中晒制食盐、⑧水结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鞭炮爆炸、⑦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②⑦;①③④⑤⑥⑧。
23.(2020九上·江干期末)小金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两天后汤姆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再次测试同一杯牛奶,并且这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牛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释现象 。
【答案】化学变化;两天后蓝色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说明牛奶中生成了酸性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及石蕊遇酸和碱性溶液时颜色变化分析。
【解答】 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一杯牛奶,试纸仍为蓝色,说明牛奶呈中性或碱性,两天后再测定,石蕊试纸变成红色,说明牛奶变为酸性物质,发生了 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两天后蓝色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说明牛奶中生成了酸性物质。
24.(2019九上·天台月考)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答案】(1)c
(2)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性质。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25.(2019九上·诸暨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答案】①④⑥;②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③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④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⑤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⑥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那么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④⑥ ;是化学变化的是: ②③⑤ 。
26.(2019九上·绍兴月考)高铁酸钾(K2FeO4)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摄氏度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1)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受热易分解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27.(2018九上·天台月考)下列变化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的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⑤汽油挥发
【答案】②③④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①发生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错误;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要通过化学变化得失电子,正确;③酒精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是浓硫酸脱水性造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⑤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错误.
28.(2018九上·天台期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凡是化合价升高即具有还原性,化合价降低即具有氧化性。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产生高价铁血红蛋白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1)Fe2+转化为Fe3+的过程发生 变化(“化学或物理”)
(2)在解毒的反应中维生素C是 剂(“氧化或还原”)
【答案】(1)化学
(2)还原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分析。
【解答】(1) Fe2+转化为Fe3+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 在解毒的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说明发生了还原反应,维生素C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1)化学;(2)还原。
29.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其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
【答案】C;A;A;B;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性质描述时常带“可以”“能”等词语。
【解答】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为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为物理变化,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为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浅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物理变化,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30.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答案】化学;化学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都有新物质产生,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