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2021·荆州)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2.(2021·荆州)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3.(2021·荆州)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
4.(2021·荆州)宋代市舶收入,977 年为30万缗(货币单位), 978 年为50万缗,1159 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5.(2021·荆州)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6.(2021·荆州)从1911年10月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7.(2021·荆州)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
A.中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2021·荆州)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9.(2021·荆州)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右图所示的文明成就属于( )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0.(2021·荆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
A.《蒙娜丽莎》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11.(2021·荆州)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2.(2021·荆州)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 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 . 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 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
13.(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 年1月18 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
14.(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
材料二: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 年增长18.4%。 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 49.3 % ,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53.1%、48.5%和 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
15.(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
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 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档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16.(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同年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手解决许多紧迫问题。
——摘自《世界历史》期刊(2018 . 6)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什么追求?其主要推动力量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取得民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2.【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选项C符合题意;
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刺史制度的设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文成公主。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武则天和和亲没有关系,排除;
选项C张骞是汉朝时期,排除;
选项D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数据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所学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林则徐的名句体现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谭嗣同的名句体现出台湾被割让后的爱国思想,秋瑾的名句体现出救国的思想。三句诗体现出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故D符合题意;
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进行救国,排除A;
君主立宪是维新派思想主张,排除B;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倡导的思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8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万隆会议是发生在1955年,排除;
选项C中美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排除;
选项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符合题意;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
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統一的信息,排除C;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构想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 图片中的文明成果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选项C正确;
选项ABD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10.【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故 B正确;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画作,故 A 错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故C错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品,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1.【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本增速高于企业增速,到20世纪初,大企业数量少,但是拥有工人的数量和创造产值数量均较高,这明显是举断组织的特征,故D正确;
蒸汽动力大量应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2.【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 由材料“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可知,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做法的影响,这表明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1)示例:
①上海或嘉兴。理由: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井冈山。理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③遵义。理由: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延安。理由: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⑤西柏坡。理由: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打败国民党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对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示例: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格;
长征精神: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知识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党史的掌握情况,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选择场景①上海或嘉兴。理由: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选择场景②井冈山。理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选择场景③遵义。理由: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择场景④延安。理由: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选择场景⑤西柏坡。理由: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打败国民党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对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根据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格;长征精神: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掌握和重要精神的理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中共党史的学习对每个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14.【答案】(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我国日用品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国家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 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15.【答案】(1)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
(2)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
(2)根据材料” 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档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英国铁路时代到来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6.【答案】(1)变化: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许多国家取得独立。原因:20 世纪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经过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亚非拉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殖民帝国调整统治政策等。
(2)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力量: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推动等。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 (1)变化依据材料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主要变化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依据材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可得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导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原因是因为:20 世纪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经过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亚非拉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殖民帝国调整统治政策等。
(2)依据材料二“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可得出国际社会的追求是合作共赢,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非洲经济发展;依据材料“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可得出联合国的推动;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国际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推动等回答如: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推动等。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 / 1湖北省荆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2021·荆州)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取得民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2.(2021·荆州)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选项C符合题意;
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刺史制度的设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021·荆州)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文成公主。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武则天和和亲没有关系,排除;
选项C张骞是汉朝时期,排除;
选项D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1·荆州)宋代市舶收入,977 年为30万缗(货币单位), 978 年为50万缗,1159 年为200万缗。这些数据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生产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南方人口的增长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数据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所学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1·荆州)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林则徐的名句体现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谭嗣同的名句体现出台湾被割让后的爱国思想,秋瑾的名句体现出救国的思想。三句诗体现出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故D符合题意;
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进行救国,排除A;
君主立宪是维新派思想主张,排除B;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倡导的思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2021·荆州)从1911年10月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7.(2021·荆州)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社论指出,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社论中的“结果”是指( )
A.中国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8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万隆会议是发生在1955年,排除;
选项C中美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排除;
选项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1·荆州)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符合题意;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
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統一的信息,排除C;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构想的相关史实。
9.(2021·荆州)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右图所示的文明成就属于( )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 图片中的文明成果是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选项C正确;
选项ABD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10.(2021·荆州)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猛烈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但丁这一思想的长篇诗作是( )
A.《蒙娜丽莎》 B.《神曲》
C.《罗密欧与朱丽叶》 D.《哈姆雷特》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故 B正确;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画作,故 A 错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故C错误。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品,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1.(2021·荆州)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本增速高于企业增速,到20世纪初,大企业数量少,但是拥有工人的数量和创造产值数量均较高,这明显是举断组织的特征,故D正确;
蒸汽动力大量应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12.(2021·荆州)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 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 . 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 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 由材料“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亿普特”可知,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做法的影响,这表明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相关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
13.(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 年1月18 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
【答案】(1)示例:
①上海或嘉兴。理由: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井冈山。理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③遵义。理由: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延安。理由: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⑤西柏坡。理由: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打败国民党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对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示例: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格;
长征精神: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知识点】北伐战争;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全国工人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党史的掌握情况,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选择场景①上海或嘉兴。理由: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选择场景②井冈山。理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选择场景③遵义。理由: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择场景④延安。理由: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选择场景⑤西柏坡。理由: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打败国民党的重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对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党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根据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格;长征精神: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掌握和重要精神的理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于中共党史的学习对每个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14.(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
材料二: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 年增长18.4%。 1980年、1981年和1998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9%、51.5%和 49.3 % ,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53.1%、48.5%和 50.7%。
——均摘自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什么?
【答案】(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我国日用品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国家积极发展轻工业,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积极发展轻工业 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促进我国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扩大民众就业;国家通过积极发展轻工业,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15.(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
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 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400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40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档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1)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
(2)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火车蒸汽机车研制成功;英国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英国采煤业、冶金业的发展;英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
(2)根据材料” 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档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英国铁路时代到来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增强了民众的平等意识;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6.(2021·荆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同年3月下旬,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手解决许多紧迫问题。
——摘自《世界历史》期刊(2018 . 6)
(1)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的什么追求?其主要推动力量有哪些?
【答案】(1)变化: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许多国家取得独立。原因:20 世纪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经过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亚非拉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殖民帝国调整统治政策等。
(2)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力量: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推动等。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 (1)变化依据材料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主要变化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依据材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可得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导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原因是因为:20 世纪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经过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亚非拉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方殖民帝国调整统治政策等。
(2)依据材料二“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支持”可得出国际社会的追求是合作共赢,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非洲经济发展;依据材料“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可得出联合国的推动;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国际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推动等回答如: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推动等。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