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长沙)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2.(2021·长沙)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3.(2021·长沙)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推行文字狱 D.设“广州十三行”
4.(2021·长沙)下图是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秋季第三号的封面,该期发行于( )
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
5.(2021·长沙)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6.(2021·长沙)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7.(2021·长沙)它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希腊 B.罗马
C.阿拉伯 D.奥斯曼土耳其
8.(2021·长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 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9.(2021·长沙)一般来说,政治变革包括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革命与以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改革两部分。下列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改革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0.(2021·长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二十国集团
11.(2021·长沙)湖南省博物馆探索“汉风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围绕汉代江都王、中山王、南越文王,海昏侯、轪侯(利仓)五位的墓葬及出土文物,展示汉代社会风尚。这五座王侯墓葬中位于长沙的是( )
A.海昏侯墓 B.中山王墓 C.马王堆汉墓 D.南越文王墓
12.(2021·长沙)2021年5月的一天,长沙许多花店纷纷挂出“免费提供菊花”的小脾子,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民众自发吊唁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念他让我们吃饱了饭。民众吊嘻的是( )
A.魏源 B.黄兴 C.雷锋 D.袁隆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
13.(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毛泽东曾深刻的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
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
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产生共产党受了哪一国革命的影响?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 年至 1934 年我们吃了先生哪些亏?(请列举1例史实。)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15.(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1)为提高粮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列举2例史实。)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根据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综上,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6.(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和冷战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在20世纪40—5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经常被苏联一票否决,而在今天“新的世界秩序”中,倒是美国经常使用它们的否决权。从不需要否决权到依赖否决权,说明美国地位不提反降。
——张世鹏编译《全球化与美国霸权》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什么?在这次全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概述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
(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使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中国利用这一契机,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地位不提反降的情况下“新的世界秩序”会如何发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 A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 BCD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原始史料、什么是二手史料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 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果。故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清朝不仅抗击外来侵略,还对内部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体现出这一特点,故 B 符合题意;
A 属于明朝时期,排除;
C 是清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排除;
D 是外贸方面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4.【答案】B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民国四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所以民国四年等于公元1915年,故选 B;
其他三个选项中的时间均换算错误,故排除 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
5.【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A 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排除;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 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 D;
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ABC ;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古代罗马影响后世的是法律。罗马曾经征服世界依靠的就是法律。故 B 符合题意;
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影响后世,排除 A;
阿拉伯主要传播东西文化,排除 C;
奥斯曼土耳其对外扩张没有依靠法律,排除 D;
故选 B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材料反映出西欧庄园不仅为领主提供衣食资源,还制造各类日常物品,很少对外交换,这体现了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 A;
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庄园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而没有强调农业或者手工业为主,故排除 B;
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然经济单位,而是不会政治单位,故排除 C ;
材料没有涉及到领主特权受到限制,故排除 D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状况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由于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压力山大二世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符合题意;
ABC 项都属于政治革命,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 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世贸组织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故 C 符合题意;
联合国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组织,排除 A ;
欧盟是区域经济集团,排 B;
二十国集团也是经济区域组织,排除 D 。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11.【答案】C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 根据“汉代江都王、中山王、南越文王、海昏侯、软侯(利仓)五位的墓葬及出土文物,展示汉代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五座王侯墓葬中位于长沙的是马王堆汉墓, C 符合题意;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A 排除;
中山王墓位于河北, B 排除;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 D 排除。
故选择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吊唁的是袁隆平,2021年5月袁隆平逝世。1973年袁降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D 符合题意;
ABC 项人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择 D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袁隆平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3.【答案】(1)孔子:
孔子的贡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儒家思想在东周时期还在争取官方认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却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为东周时期: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占统治地位;近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处于被推翻打到的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矛盾的变化等。
【点评】 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教育观点、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答案】(1)俄国;毛泽东、何叔衡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湘江战役等。“中国模式”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示例: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放弃中心城市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中国革命。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 毛泽东、何叔衡 。
(2)依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南昌起义体现出“城市中心暴动论”的失败。依据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和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产生,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放弃中心城市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材料、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
15.【答案】(1)铁器、牛耕、都江堰、育秧移栽技术、曲辕犁、占城稻等
(2)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作用:交通工具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3)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盛唐经济的繁荣;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 (1)为提高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改进表现如:铁犁牛耕的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修建,耦犁、耧车以及曲辕犁等发明。为了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一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果;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运输成本的降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出 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答案】(1)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和美俄影响的加强;五四运动。
英法等国以胜利者姿态,通过《凡尔赛和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海外殖民地等方面削弱德国等战败国的实力,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必将引起他们的不满
(2)冷战;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在这次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可知,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冷战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使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中国利用这一契机,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
(3)根据材料三可知,美国地位不提反降的情况下“新的世界秩序”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冷战政策等相关史实。
1 / 1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长沙)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 A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 BCD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原始史料、什么是二手史料的相关史实。
2.(2021·长沙)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 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果。故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1·长沙)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推行文字狱 D.设“广州十三行”
【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清朝不仅抗击外来侵略,还对内部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体现出这一特点,故 B 符合题意;
A 属于明朝时期,排除;
C 是清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排除;
D 是外贸方面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4.(2021·长沙)下图是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秋季第三号的封面,该期发行于( )
A.1911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31年
【答案】B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民国四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所以民国四年等于公元1915年,故选 B;
其他三个选项中的时间均换算错误,故排除 AC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换算成为公元纪年,需要加1911。
5.(2021·长沙)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作为奋斗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消灭了资本家私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A 排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排除;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 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2021·长沙)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 D;
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ABC ;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2021·长沙)它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希腊 B.罗马
C.阿拉伯 D.奥斯曼土耳其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古代罗马影响后世的是法律。罗马曾经征服世界依靠的就是法律。故 B 符合题意;
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影响后世,排除 A;
阿拉伯主要传播东西文化,排除 C;
奥斯曼土耳其对外扩张没有依靠法律,排除 D;
故选 B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1·长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 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材料反映出西欧庄园不仅为领主提供衣食资源,还制造各类日常物品,很少对外交换,这体现了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 A;
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庄园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而没有强调农业或者手工业为主,故排除 B;
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然经济单位,而是不会政治单位,故排除 C ;
材料没有涉及到领主特权受到限制,故排除 D 。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状况的相关知识。
9.(2021·长沙)一般来说,政治变革包括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革命与以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改革两部分。下列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改革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由于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压力山大二世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符合题意;
ABC 项都属于政治革命,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0.(2021·长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二十国集团
【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 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世贸组织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故 C 符合题意;
联合国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组织,排除 A ;
欧盟是区域经济集团,排 B;
二十国集团也是经济区域组织,排除 D 。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11.(2021·长沙)湖南省博物馆探索“汉风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围绕汉代江都王、中山王、南越文王,海昏侯、轪侯(利仓)五位的墓葬及出土文物,展示汉代社会风尚。这五座王侯墓葬中位于长沙的是( )
A.海昏侯墓 B.中山王墓 C.马王堆汉墓 D.南越文王墓
【答案】C
【知识点】湖南
【解析】【分析】 根据“汉代江都王、中山王、南越文王、海昏侯、软侯(利仓)五位的墓葬及出土文物,展示汉代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五座王侯墓葬中位于长沙的是马王堆汉墓, C 符合题意;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A 排除;
中山王墓位于河北, B 排除;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 D 排除。
故选择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2.(2021·长沙)2021年5月的一天,长沙许多花店纷纷挂出“免费提供菊花”的小脾子,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民众自发吊唁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念他让我们吃饱了饭。民众吊嘻的是( )
A.魏源 B.黄兴 C.雷锋 D.袁隆平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吊唁的是袁隆平,2021年5月袁隆平逝世。1973年袁降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D 符合题意;
ABC 项人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择 D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袁隆平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
13.(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由于封建统治者一直假借孔子之名灌输钳制人们思想和个性的封建文化,为冲破旧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束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哪些贡献让后人把他视为“万世师表”?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从东周到近化,偶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孔子:
孔子的贡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理编订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等;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儒家思想在东周时期还在争取官方认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却成为被打倒的对象。
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为东周时期: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占统治地位;近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打倒孔家店”运动,处于被推翻打到的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矛盾的变化等。
【点评】 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教育观点、东周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毛泽东曾深刻的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
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
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产生共产党受了哪一国革命的影响?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 年至 1934 年我们吃了先生哪些亏?(请列举1例史实。)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请运用具体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答案】(1)俄国;毛泽东、何叔衡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湘江战役等。“中国模式”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示例: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放弃中心城市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中国革命。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 毛泽东、何叔衡 。
(2)依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南昌起义体现出“城市中心暴动论”的失败。依据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和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产生,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放弃中心城市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材料、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
15.(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要想多收获粮食就需要更多的人,而更多的人就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唯一能够解决这个困局的办法是提高农业耕作的技术水平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比如水利技术和冶金技术)。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1)为提高粮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有哪些表现?(请列举2例史实。)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根据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人口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综上,谈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1)铁器、牛耕、都江堰、育秧移栽技术、曲辕犁、占城稻等
(2)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作用:交通工具的发展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3)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盛唐经济的繁荣;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 (1)为提高食产量,古代中国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和农具改进等方面改进表现如:铁犁牛耕的出现,都江堰、郑国渠等修建,耦犁、耧车以及曲辕犁等发明。为了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一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蒸汽机车和飞机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果;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运输成本的降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出 世界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19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人口过快且持续增长;世界每增加10亿人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保证文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丰富人们生活,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社会问题。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和冷战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在20世纪40—5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经常被苏联一票否决,而在今天“新的世界秩序”中,倒是美国经常使用它们的否决权。从不需要否决权到依赖否决权,说明美国地位不提反降。
——张世鹏编译《全球化与美国霸权》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什么?在这次全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概述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
(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使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中国利用这一契机,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地位不提反降的情况下“新的世界秩序”会如何发展?
【答案】(1)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和美俄影响的加强;五四运动。
英法等国以胜利者姿态,通过《凡尔赛和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海外殖民地等方面削弱德国等战败国的实力,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必将引起他们的不满
(2)冷战;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3)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在这次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可知,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2)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冷战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使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中国利用这一契机,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 。
(3)根据材料三可知,美国地位不提反降的情况下“新的世界秩序”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冷战政策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