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6 14:04:03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南充)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并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难度不大,掌握中国近代侵略战争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2.(2021·南充)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下列选项与之关联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B.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戊戌变法
C.反帝反封建的完成——辛亥革命
D.民主共和的实现——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符合题意;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戊戌变法,排除B;
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未完成反帝任务,排除C;
民主共和实现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与其影响的搭配。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熟练掌握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2021·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清帝退位”“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即可作答。
4.(2021·南充)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史实。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五四运动口号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五四运动是常考考点,需要详细掌握相关知识。
5.(2021·南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 长征》体现了(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长征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长征的过程充满艰辛即可作答。
6.(2021·南充)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③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C;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即可作答。
7.(2021·南充)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战略反攻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含义即可作答。
8.(2021·南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私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因此: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性质、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9.(2021·南充)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集体经营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血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创造,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度较低,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内容及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0.(2021·南充)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可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对邓小平的评价,符合题意;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评价的理解。难度不大,理清历史陈述和历史评价即可作答。
11.(2021·南充)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B.以理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C.提倡教会“神权至上” D.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据“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文艺复兴是起源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可作答。
12.(2021·南充)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及意义即可解答。
13.(2021·南充)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立,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下列哪国的法律文献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观点(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立,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订了《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联邦制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体制。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难度不大,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即可作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考试常考考点,需要加强对比记忆。
14.(2021·南充)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材料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些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拿破仑时期,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拿破仑还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大片地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导致了被侵略欧洲国家的反抗。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拿破仑的史实即可作答。
15.(2021·南充)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整理的笔记是(  )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即可作答。
16.(2021·南充)“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西欧国家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俄国仍然固守封建农奴制度,使沙俄远远落后西方诸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土耳其在英法的支持下取得胜利,俄国遭到惨败,激化了俄国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所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重点,掌握农奴制改革背景、内容及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7.(2021·南充)“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此:
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全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作答。
18.(2021·南充)“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下列说法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工业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并使人逐渐变得野蛮
B.工业化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并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C.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D.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并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
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材料所学表达的含义即可作答。
19.(2021·南充)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
A.《神曲》 B.《战争与和平》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难度较低,掌握几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20.(2021·南充)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如图年代尺,③处应填(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本签署投降书 D.日军偷袭珍珠港
【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日本轰炸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即可作答。二战是常考知识点,需要详细掌握。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21·南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船启航】材料一: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团结御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家作主】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辉煌成就】材料四: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年份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7.7039 171
2017 0.3046 25974
2020 0.0551 321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举一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哪次会议确立的?
(4)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举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
(3)标志: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开国大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等。
(3)本题考查开国大典、土地革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故答案为:(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举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
(3)标志: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2.(2021·南充)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伴着危机,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摘编自《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
(1)材料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影响。
(3)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材料提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方案是什么?回顾二战历史,试举两例“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典型事件。
【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社会现状: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改革:明治维新;影响: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方案: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日本明治维新;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是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是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进行的重大改革是明治维新;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材料提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方案是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顾二战历史可知,“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典型事件包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故答案为:(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社会现状: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改革:明治维新;影响: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方案: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三、探究题(20分)
23.(2021·南充)当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美国崛起】材料一: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中国亮剑】材料二: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腾飞】材料三:见图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的主要贡献。
(2)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根据材料分析这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为什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从屈辱外交走向强硬外交的原因。
【答案】(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原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知识点】抗美援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是指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说《辛丑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4)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屈辱外交走向强硬外交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故答案为:(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原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抗美援朝战争,《辛丑条约》,中国近现代外交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四川省南充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南充)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21·南充)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下列选项与之关联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B.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戊戌变法
C.反帝反封建的完成——辛亥革命
D.民主共和的实现——新文化运动
3.(2021·南充)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2021·南充)20世纪初期《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性 B.各阶层抵制侵略的一致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5.(2021·南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七律 长征》体现了(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6.(2021·南充)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②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③ 台儿庄战役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1·南充)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8.(2021·南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9.(2021·南充)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契约。这种新的土地经营形式是指(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集体经营
10.(2021·南充)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1.(2021·南充)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B.以理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C.提倡教会“神权至上” D.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12.(2021·南充)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3.(2021·南充)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立,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下列哪国的法律文献最能体现孟德斯鸠的观点(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4.(2021·南充)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材料中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
15.(2021·南充)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整理的笔记是(  )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6.(2021·南充)“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7.(2021·南充)“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18.(2021·南充)“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下列说法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工业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并使人逐渐变得野蛮
B.工业化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并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
C.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D.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并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19.(2021·南充)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
A.《神曲》 B.《战争与和平》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20.(2021·南充)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如图年代尺,③处应填(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本签署投降书 D.日军偷袭珍珠港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2021·南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船启航】材料一: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团结御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家作主】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辉煌成就】材料四: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年份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7.7039 171
2017 0.3046 25974
2020 0.0551 321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举一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哪次会议确立的?
(4)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2021·南充)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伴着危机,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摘编自《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
(1)材料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影响。
(3)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材料提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方案是什么?回顾二战历史,试举两例“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典型事件。
三、探究题(20分)
23.(2021·南充)当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美国崛起】材料一: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中国亮剑】材料二: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腾飞】材料三:见图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的主要贡献。
(2)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根据材料分析这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为什么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从屈辱外交走向强硬外交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并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难度不大,掌握中国近代侵略战争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符合题意;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戊戌变法,排除B;
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未完成反帝任务,排除C;
民主共和实现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与其影响的搭配。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熟练掌握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清帝退位”“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即可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史实。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五四运动口号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五四运动是常考考点,需要详细掌握相关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长征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长征的过程充满艰辛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C;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即可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战略反攻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含义即可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私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因此: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性质、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9.【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血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创造,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度较低,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内容及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0.【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可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对邓小平的评价,符合题意;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评价的理解。难度不大,理清历史陈述和历史评价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据“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文艺复兴是起源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及意义即可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立,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订了《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联邦制资产阶级共和政治体制。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难度不大,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即可作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考试常考考点,需要加强对比记忆。
14.【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些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拿破仑时期,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拿破仑还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大片地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导致了被侵略欧洲国家的反抗。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拿破仑的史实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即可作答。
16.【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西欧国家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俄国仍然固守封建农奴制度,使沙俄远远落后西方诸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土耳其在英法的支持下取得胜利,俄国遭到惨败,激化了俄国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所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重点,掌握农奴制改革背景、内容及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他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此:
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全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可作答。
18.【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
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材料所学表达的含义即可作答。
19.【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难度较低,掌握几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日本轰炸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即可作答。二战是常考知识点,需要详细掌握。
21.【答案】(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举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
(3)标志: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开国大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等。
(3)本题考查开国大典、土地革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故答案为:(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作用: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举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
(3)标志: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2.【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社会现状: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改革:明治维新;影响: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方案: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日本明治维新;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是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是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进行的重大改革是明治维新;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材料提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方案是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顾二战历史可知,“维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典型事件包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故答案为:(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社会现状: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或出现了民族危机);改革:明治维新;影响: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实现现代化,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方案: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等。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3.【答案】(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原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知识点】抗美援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是指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说《辛丑条约》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4)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屈辱外交走向强硬外交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故答案为:(1)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林肯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摆脱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原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主义的衰落;世界爱好和平民主力量的增强。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抗美援朝战争,《辛丑条约》,中国近现代外交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