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理想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分,共30分)
1.(2019高一下·石河子月考)下列可表示等位基因的是( )
A.D和d B.D和D C.d和d D.A和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D和d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正确;D和D表示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d和d表示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A和d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错误。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
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AaBbCc中3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aaBBCc中Cc这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AAbbcc中3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故C符合题意;
D、aaBbcc中Bb这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本题中考查了一个个体多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只有每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时才能称为纯合子。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的理解。
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为了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所设计的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
A.正交 B.杂交 C.自交 D.测交
【答案】D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正交与反交实验是去验证某性状的遗传是否与性别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一般指基因型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做了很多实验,他进行了正反交实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豌豆的性状与性别无关;杂交与自交实验则是孟德尔在发现问题前所做的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起点实验,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所以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而测交实验则是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去验证性状分离现象解释。
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在下列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
A.豌豆 B.大猩猩 C.肺炎链球菌 D.水稻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BD中的豌豆、大猩猩、水稻都是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C、肺炎链球菌是二分裂生殖的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并且只有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才符合。所以原核生物如细菌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都是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在开花前就进行自花传粉 D.豌豆的花比较大
【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解析】【解答】解: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与豌豆自然状态下纯种无关,故A错误;
B、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闭花授粉的,B违背事实,故B错误;
C、豌豆就是在开花前闭花授粉,不受其他花影响保证纯种,故C正确;
D、豌豆花大方便人工操作但与自然状态下纯种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是保证其纯种的原因,而豌豆同样还具有很多其他有利于实验研究是特征,如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方便统计,花大方便人工去雄等操作的完成。
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雌配子:雄配子 =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答案】C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故A错误;
B、群体中雌配子全是含X染色体,故含X染色体的配子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故B错误;
C、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减数分裂后形成含X含Y染色体比例相同,故C正确;
D、卵细胞中无含Y的染色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即卵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无Y染色体;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即精子细胞中含X、含Y染色体的数量相同。
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在减数分裂Ⅰ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答案】A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四分体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条已经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含4个DNA分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2条已经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结合体就是四分体,此时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4条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基础的。
B.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自由组合定律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在自由组合,所以说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故A正确;
B、不管几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分析,故C错误;
D、基因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自由组合也是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不管是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分离定律研究重在于等位基因的分离,而自由组合则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下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定律是逐对研究并不是不适用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C.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
D.不能通过该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与红果纯合杂交后代全为红果,无法判断该红果是纯合还是杂合,故A错误;
B、与黄果纯合杂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符合题意,故A正确;
C、与该红果植物自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也可用于鉴定,故C错误;
D、与红果杂合子杂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若全为红果则为纯合子也可用于鉴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要鉴定一显性性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自交,测交。不管是自交还是测交,只要后代同时出现两种表现型则可判断其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在解题过程中也可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亲本基因型,即可判断其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水母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水母的绿光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这个资料不能表明(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的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的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片段)转入鼠体内也可发光即可表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控制的是某个性状,从题意中体现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水母DNA片段中的某片段(绿色荧光基因)转入鼠体内可发荧光不表示任意片段都可以控制性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答案】C
【知识点】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是假说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
C、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不属于假说内容,故C符合题意;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的假说演绎法的四点假说分别为: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A.出现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 有丝分裂前期也出现染色单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后期也出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C不符合题意;
D、蝗虫有丝分裂前中末期染色体中也是24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染色体数目为奇数;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大小不均等现象。能判断细胞属于减数分裂时期则必须熟练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1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卵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C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也不可能是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故BD错误;
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还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是卵细胞,故A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判断细胞所属的时期或细胞名称则必须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哪些是有丝分裂特有,哪些是减数分裂特有,哪些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有的特征。
1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染色体不等同于基因,故B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故C不符合题意;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是染色体承载DNA,基因是DNA 的片段,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1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假如蛙的15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允许在最大限度内受精。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 )
A.20 B.15 C.10 D.5
【答案】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解:A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片段)转入鼠体内也可发光即可表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控制的是某个性状,从题意中体现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水母DNA片段中的某片段(绿色荧光基因)转入鼠体内可发荧光不表示任意片段都可以控制性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理想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3分,共42分)
1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 )
A.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受精作用;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解:A、有丝分裂结束产生的细胞虽然与上一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是生物前后代之间配子,故A错误,同理B也错误;
C、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是配子,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生物前代的一半,故C不符合题意;
D、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而受精作用将雌雄两个配子结合在一起使得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生物前一代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相同是由前代生物雌雄个体各自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雌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将雌雄配子随机两两结合。有丝分裂仅发生在体细胞中,产生的也是与上代相同的体细胞,减数分裂仅仅是产生配子,只有减数分裂加受精作用才能保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相同。
1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B.如果祖父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C.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D.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则母亲的两条性染色体XX均含致病基因,母亲一定会将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儿子一定会患病,故A正确;
B、祖父患病,但妈妈传给女儿的是不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孙女就不患病,故B错误;
C、若果父亲患病,但妈妈传给女儿的是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女儿也会患病,故C错误;
D、如果外祖父患病,但妈妈正常则外孙就可能不患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有: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②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③男患者多于男女患者;④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熟练掌握这些特点能迅速匹配上各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有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1/6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
【解答】解:人的眼色遗传是伴X遗传,设褐眼显性基因为XB,则蓝眼基因为Xb。由题可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XbY,因为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她的基因型为XBXb,这对夫妇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所以该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1/2。故答案为A。
【分析】控制眼色性状的遗传是伴X遗传,伴X眼色遗传的特点是:①女病父子一定患病;②男正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③交叉隔代遗传的特点;④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本题中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可知该褐眼女人一定是杂合子,由此可确定双亲的基因型。
1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 )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 )
A.WwDd 和wwDd B.WWdd 和WwDd C.WwDd 和WWDD D.WWdd 和WWDd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wwDd为黄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WWdd为白色球状果实,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WWDD也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相同,故C符合题意;
D、WWdd为白色球状果实,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W、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如w、d),完全显性情况下在基因型中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及纯合显性、杂合子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2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患者的女儿100%患病,儿子是否患病由其母亲传给他的X染色体决定,故A错误;
B、女患者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其儿子女儿患病情况不能确定,故B错误;
C、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无该病的致病基因,故A错误;
D、患者中女性对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具有如下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②连续遗传;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表现型正常则说明无致病基因。
2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为( )
A.1/2 B.1/4
C.0 D.1/8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受精作用可知雄配子中含X染色体则后代为女儿,雄配子中含Y染色体则后代为儿子,所有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为0,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雄性在受精过程中提供含X染色体的配子则后代为雌性,提供含Y染色体的配子则后代为雄性,而雌性在受精过程中都是提供X染色体。
2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圆粒是显性性状,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杂交前母本如果不去雄则会自花传粉而无法完成设计的杂交实验,故B正确;
C、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分离,故C正确;
D、豌豆是自花传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要进行杂交实验则必须在开花前的花蕾期去雄,排除杂交可能方可进行杂交实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等位基因就是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
2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性状分离就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伴性遗传是指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学概念来自课本基础课程内容,在考查过程中有时以课本原文概念出现,有时以对概念的进一步解析或者具体事例的形式来考查。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拿下概念题。
2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如图是果蝇细胞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两个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果蝇
B.图甲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C.图乙细胞分裂后能形成4个生殖细胞
D.图乙细胞不能发生染色体互换
【答案】A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可判断其是初级精母细胞,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可判断其是次级卵母细胞,故A正确;
B、由甲图可知其是初级精母细胞,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B错误;
C、由乙图可知其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故C错误;
D、乙图可以发生染色体互换,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为雌性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均等分裂的是雄性生殖细胞,雄性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前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只含1条X染色体,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含2条X染色体。
2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活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活细菌
【答案】D
【知识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解析】【解答】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A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就是转化因子,B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艾弗里将S型细菌各种物质分离提纯逐个进行实验验证,C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S型细菌的DNA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将少数R型活菌转化,且转化效率与DNA纯度正相关,D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后逐个实验验证,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利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有说服力的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2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A不符合题意;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B符合题意;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数目减半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一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2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
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
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
C.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
D.磁受体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答案】C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A、基因是DNA的片段,所以基因的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故A错误;
B、基因是DNA的片段,双链DNA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故B错误;
C、同位素标记核基因中的两条链,经半保留复制,带标记的DNA分子数永远是2条,故C正确;
D、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单链DNA分子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基因复制即DNA复制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
2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已知A和T间有2个氢键,G和C间有3个氢键,甲DNA分子中有30%的腺嘌呤,乙DNA分子中有30%的鸟嘌呤。对这两个DNA分子结构稳定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强于乙 B.乙强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G和C比例有关,G和C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由题可知甲分子A=T=30%,C=G=20%,乙分子中G=C=30%,A=T=20%,所以乙的稳定性强于甲,故AB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②碱基与碱基之间的氢键;③碱基配对原则等。
2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无碳糖之间不需要氢键链接,故A错误;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游离的磷酸集团位于两侧,故B错误;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链接,故C错误;
D、存在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DNA分子由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形成链状结构,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原则配对保持稳定。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双链中两个相邻的碱基靠氢键连接。
三、非选择题(共28分)
3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F1)表型为黄色圆粒。让F1自交,下表为F2代数据(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1)亲本的基因型是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2)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3)如果选取F1中的杂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此交配类型叫 (填“自交”或“测交”),则后代出现的表型及相应比例为 。
【答案】(1)AABB;aabb
(2)AaBb
(3)测交;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由题可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由此可知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F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黄色圆粒基因型为:AABB,绿色皱粒基因型为:aabb。
故填:(1)AABB;aabb。
(2)AaBb.
(3)F1的杂合子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AaBb与绿色皱粒j基因型为aabb杂交属于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
故填:测交;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的实验中求亲本基因型由下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显隐性及上一代的基因型。如后一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推知上一代亲本基因型为双杂合自交,若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可推知上一代亲本的基因型为双杂合亲本与隐性纯合测交或者一杂合一隐性与一隐性一杂合。熟练掌握孟德尔实验中各种实验所对应的表现型比例能快速精准解题。
3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图是DNA链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①②③范围中的 (填标号,从①②③中选择)结构中将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2)写出以下碱基的名称:⑤ ⑥ ⑦
(3)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上图①②③④中,能够构成一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序号组成是 ,此基本单位名称叫 。
(4)上述结构模式图中,一条DNA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AGCT—3`,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TCGA—3` b. 5`—AGCT—3` c. 5`—UGCT—3`
(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 。
【答案】(1)③
(2)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
(3)②③④;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b
(5)双螺旋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1)放射性同位素15N,在脱氧核苷酸中只有含氮碱基中有N元素,所以结构③中将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故填:③。
(2)由图可知⑤对应A为腺嘌呤,⑥对应G为鸟嘌呤,⑦对应T为胸腺嘧啶。
故填: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
(3)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必须是由一分子无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份子磷酸,①和④都是磷酸,由图可知该链的游离磷酸在下端,故组成该脱氧核苷酸的磷酸是④不是①,所以该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序号为②③④。由于其碱基为胞嘧啶,所以此基本单位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故填:②③④;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故填:b。
(5)DNA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故填:双螺旋结构。
【分析】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组成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空间双链双螺旋结构而维持其稳定性和特异性。两条链中的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而保证两条链的平行关系及稳定结构。
3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如图表示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侵染过程(连续性)是(用图序字母和箭头表示):a→ 。
(2)DNA复制发生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 过程之间,原料由 提供。
(3)以32P标记的噬菌体为例,搅拌和离心应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 过程之间进行,如果在之前或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 。
(4)以35S标记的噬菌体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5)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①②,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 。
【答案】(1)(a→)d→e→b→f→c(→a)
(2)e;b;细菌
(3)e;f;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
(5)不能;因为同时标记①和②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解:(1)噬菌体病毒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d)-注入(e)-合成(b)-组装(f)-释放(c);
故填:(a→)d→e→b→f→c(→a)
(2)DNA复制发生在注入后组装前,原料由细菌提供;
故填:e;b;细菌。
(3)搅拌和离心应该在注入后释放前完成,如果为注入或释放后在搅拌或离心可能导致上清液中具较强放射性;
故填:e;f;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以35S标记的噬菌体规范操作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而使沉淀物中也出现放射性;
故填: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
(5)在一个实验中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时不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经规范操作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了放射性,我们无法区分放射式到底是32P还是35S,我们只能检测放射性的有无。
故填:不能|因为同时标记①核②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搅拌的目的是让遗传物质能注入进去而不能释放出来,所以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后应短时间保温,以保证最终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不同而判断出到底谁是遗传物质。
P是DNA特有的蛋白质没有的元素,S是蛋白质特有DNA没有的元素,所以用32P来标记DNA, 实验中放射性分布情况是: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35S来标记蛋白质,实验中放射性分布情况是: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
1 / 1广东省梅州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理想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分,共30分)
1.(2019高一下·石河子月考)下列可表示等位基因的是( )
A.D和d B.D和D C.d和d D.A和d
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为了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所设计的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
A.正交 B.杂交 C.自交 D.测交
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在下列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
A.豌豆 B.大猩猩 C.肺炎链球菌 D.水稻
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在开花前就进行自花传粉 D.豌豆的花比较大
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雌配子:雄配子 =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在减数分裂Ⅰ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D.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基础的。
B.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
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C.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
D.不能通过该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1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水母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水母的绿光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这个资料不能表明(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的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的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1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1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A.出现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1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卵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1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假如蛙的15个初级卵母细胞和5个初级精母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允许在最大限度内受精。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 )
A.20 B.15 C.10 D.5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理想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3分,共42分)
1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 )
A.有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B.如果祖父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C.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D.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1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有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1/6
1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 )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 )
A.WwDd 和wwDd B.WWdd 和WwDd C.WwDd 和WWDD D.WWdd 和WWDd
2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2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为( )
A.1/2 B.1/4
C.0 D.1/8
2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3.(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4.(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如图是果蝇细胞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两个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果蝇
B.图甲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C.图乙细胞分裂后能形成4个生殖细胞
D.图乙细胞不能发生染色体互换
25.(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活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活细菌
26.(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染色体数目减半
27.(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
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
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
C.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
D.磁受体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2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已知A和T间有2个氢键,G和C间有3个氢键,甲DNA分子中有30%的腺嘌呤,乙DNA分子中有30%的鸟嘌呤。对这两个DNA分子结构稳定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强于乙 B.乙强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
29.(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三、非选择题(共28分)
30.(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F1)表型为黄色圆粒。让F1自交,下表为F2代数据(控制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1)亲本的基因型是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2)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3)如果选取F1中的杂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此交配类型叫 (填“自交”或“测交”),则后代出现的表型及相应比例为 。
3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下图是DNA链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该DNA,则①②③范围中的 (填标号,从①②③中选择)结构中将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2)写出以下碱基的名称:⑤ ⑥ ⑦
(3)DNA分子结构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上图①②③④中,能够构成一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序号组成是 ,此基本单位名称叫 。
(4)上述结构模式图中,一条DNA单链片段的序列是5`—AGCT—3`,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
a. 5`—TCGA—3` b. 5`—AGCT—3` c. 5`—UGCT—3`
(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 。
32.(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如图表示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侵染过程(连续性)是(用图序字母和箭头表示):a→ 。
(2)DNA复制发生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 过程之间,原料由 提供。
(3)以32P标记的噬菌体为例,搅拌和离心应在图中 (填字母,下同)→ 过程之间进行,如果在之前或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 。
(4)以35S标记的噬菌体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5)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①②,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D和d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正确;D和D表示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d和d表示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A和d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错误。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
2.【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AaBbCc中3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aaBBCc中Cc这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AAbbcc中3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故C符合题意;
D、aaBbcc中Bb这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本题中考查了一个个体多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只有每个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时才能称为纯合子。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的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正交与反交实验是去验证某性状的遗传是否与性别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杂交一般指基因型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做了很多实验,他进行了正反交实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豌豆的性状与性别无关;杂交与自交实验则是孟德尔在发现问题前所做的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起点实验,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所以不能用于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而测交实验则是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去验证性状分离现象解释。
4.【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BD中的豌豆、大猩猩、水稻都是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C、肺炎链球菌是二分裂生殖的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并且只有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才符合。所以原核生物如细菌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都是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
5.【答案】C
【知识点】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解析】【解答】解: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与豌豆自然状态下纯种无关,故A错误;
B、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闭花授粉的,B违背事实,故B错误;
C、豌豆就是在开花前闭花授粉,不受其他花影响保证纯种,故C正确;
D、豌豆花大方便人工操作但与自然状态下纯种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是保证其纯种的原因,而豌豆同样还具有很多其他有利于实验研究是特征,如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方便统计,花大方便人工去雄等操作的完成。
6.【答案】C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故A错误;
B、群体中雌配子全是含X染色体,故含X染色体的配子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故B错误;
C、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减数分裂后形成含X含Y染色体比例相同,故C正确;
D、卵细胞中无含Y的染色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即卵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无Y染色体;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即精子细胞中含X、含Y染色体的数量相同。
7.【答案】A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四分体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条已经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含4个DNA分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2条已经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的结合体就是四分体,此时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4条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也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8.【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自由组合定律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在自由组合,所以说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故A正确;
B、不管几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分析,故C错误;
D、基因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自由组合也是发生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不管是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分离定律研究重在于等位基因的分离,而自由组合则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情况下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定律是逐对研究并不是不适用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与红果纯合杂交后代全为红果,无法判断该红果是纯合还是杂合,故A错误;
B、与黄果纯合杂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符合题意,故A正确;
C、与该红果植物自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也可用于鉴定,故C错误;
D、与红果杂合子杂交,若后代同时出现红果和黄果则为杂合子,若全为红果则为纯合子也可用于鉴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要鉴定一显性性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自交,测交。不管是自交还是测交,只要后代同时出现两种表现型则可判断其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在解题过程中也可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亲本基因型,即可判断其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0.【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片段)转入鼠体内也可发光即可表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控制的是某个性状,从题意中体现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水母DNA片段中的某片段(绿色荧光基因)转入鼠体内可发荧光不表示任意片段都可以控制性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1.【答案】C
【知识点】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是假说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
C、F1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不属于假说内容,故C符合题意;
D、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的假说演绎法的四点假说分别为: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2.【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 有丝分裂前期也出现染色单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后期也出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C不符合题意;
D、蝗虫有丝分裂前中末期染色体中也是24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染色体数目为奇数;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大小不均等现象。能判断细胞属于减数分裂时期则必须熟练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13.【答案】C
【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也不可能是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故BD错误;
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还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是卵细胞,故A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判断细胞所属的时期或细胞名称则必须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哪些是有丝分裂特有,哪些是减数分裂特有,哪些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有的特征。
14.【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染色体不等同于基因,故B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故C不符合题意;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是染色体承载DNA,基因是DNA 的片段,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15.【答案】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解:A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片段)转入鼠体内也可发光即可表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基因是DNA的片段,控制的是某个性状,从题意中体现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水母DNA片段中的某片段(绿色荧光基因)转入鼠体内可发荧光不表示任意片段都可以控制性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6.【答案】D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受精作用;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解:A、有丝分裂结束产生的细胞虽然与上一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是生物前后代之间配子,故A错误,同理B也错误;
C、减数分裂产生的细胞是配子,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生物前代的一半,故C不符合题意;
D、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而受精作用将雌雄两个配子结合在一起使得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生物前一代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相同是由前代生物雌雄个体各自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雌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将雌雄配子随机两两结合。有丝分裂仅发生在体细胞中,产生的也是与上代相同的体细胞,减数分裂仅仅是产生配子,只有减数分裂加受精作用才能保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相同。
17.【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则母亲的两条性染色体XX均含致病基因,母亲一定会将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传给儿子,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儿子一定会患病,故A正确;
B、祖父患病,但妈妈传给女儿的是不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孙女就不患病,故B错误;
C、若果父亲患病,但妈妈传给女儿的是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女儿也会患病,故C错误;
D、如果外祖父患病,但妈妈正常则外孙就可能不患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有: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②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③男患者多于男女患者;④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熟练掌握这些特点能迅速匹配上各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8.【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
【解答】解:人的眼色遗传是伴X遗传,设褐眼显性基因为XB,则蓝眼基因为Xb。由题可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XbY,因为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她的基因型为XBXb,这对夫妇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所以该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1/2。故答案为A。
【分析】控制眼色性状的遗传是伴X遗传,伴X眼色遗传的特点是:①女病父子一定患病;②男正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③交叉隔代遗传的特点;④男患者多于女患者。本题中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可知该褐眼女人一定是杂合子,由此可确定双亲的基因型。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A、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wwDd为黄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WWdd为白色球状果实,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WWDD也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相同,故C符合题意;
D、WWdd为白色球状果实,WWDd为白色盘状果实,表现型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相对性状表现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W、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如w、d),完全显性情况下在基因型中只要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显性性状,及纯合显性、杂合子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20.【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患者的女儿100%患病,儿子是否患病由其母亲传给他的X染色体决定,故A错误;
B、女患者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其儿子女儿患病情况不能确定,故B错误;
C、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无该病的致病基因,故A错误;
D、患者中女性对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具有如下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②连续遗传;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表现型正常则说明无致病基因。
21.【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受精作用可知雄配子中含X染色体则后代为女儿,雄配子中含Y染色体则后代为儿子,所有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为0,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雄性在受精过程中提供含X染色体的配子则后代为雌性,提供含Y染色体的配子则后代为雄性,而雌性在受精过程中都是提供X染色体。
2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圆粒是显性性状,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杂交前母本如果不去雄则会自花传粉而无法完成设计的杂交实验,故B正确;
C、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分离,故C正确;
D、豌豆是自花传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要进行杂交实验则必须在开花前的花蕾期去雄,排除杂交可能方可进行杂交实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等位基因就是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
2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解:A、性状分离就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伴性遗传是指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学概念来自课本基础课程内容,在考查过程中有时以课本原文概念出现,有时以对概念的进一步解析或者具体事例的形式来考查。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拿下概念题。
24.【答案】A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均等分裂的细胞可判断其是初级精母细胞,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可判断其是次级卵母细胞,故A正确;
B、由甲图可知其是初级精母细胞,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B错误;
C、由乙图可知其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故C错误;
D、乙图可以发生染色体互换,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为雌性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均等分裂的是雄性生殖细胞,雄性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前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只含1条X染色体,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含2条X染色体。
25.【答案】D
【知识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解析】【解答】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A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就是转化因子,B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艾弗里将S型细菌各种物质分离提纯逐个进行实验验证,C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S型细菌的DNA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将少数R型活菌转化,且转化效率与DNA纯度正相关,D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提纯后逐个实验验证,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利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有说服力的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26.【答案】B
【知识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A不符合题意;
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B符合题意;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数目减半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减一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27.【答案】C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A、基因是DNA的片段,所以基因的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故A错误;
B、基因是DNA的片段,双链DNA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故B错误;
C、同位素标记核基因中的两条链,经半保留复制,带标记的DNA分子数永远是2条,故C正确;
D、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DNA分子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单链DNA分子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基因复制即DNA复制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
28.【答案】B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G和C比例有关,G和C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由题可知甲分子A=T=30%,C=G=20%,乙分子中G=C=30%,A=T=20%,所以乙的稳定性强于甲,故AB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②碱基与碱基之间的氢键;③碱基配对原则等。
29.【答案】D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无碳糖之间不需要氢键链接,故A错误;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游离的磷酸集团位于两侧,故B错误;
C、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链接,故C错误;
D、存在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DNA分子由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形成链状结构,两条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原则配对保持稳定。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双链中两个相邻的碱基靠氢键连接。
30.【答案】(1)AABB;aabb
(2)AaBb
(3)测交;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由题可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由此可知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F1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黄色圆粒基因型为:AABB,绿色皱粒基因型为:aabb。
故填:(1)AABB;aabb。
(2)AaBb.
(3)F1的杂合子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AaBb与绿色皱粒j基因型为aabb杂交属于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
故填:测交;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的实验中求亲本基因型由下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显隐性及上一代的基因型。如后一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推知上一代亲本基因型为双杂合自交,若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可推知上一代亲本的基因型为双杂合亲本与隐性纯合测交或者一杂合一隐性与一隐性一杂合。熟练掌握孟德尔实验中各种实验所对应的表现型比例能快速精准解题。
31.【答案】(1)③
(2)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
(3)②③④;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b
(5)双螺旋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解:(1)放射性同位素15N,在脱氧核苷酸中只有含氮碱基中有N元素,所以结构③中将出现较高的放射性。
故填:③。
(2)由图可知⑤对应A为腺嘌呤,⑥对应G为鸟嘌呤,⑦对应T为胸腺嘧啶。
故填: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
(3)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必须是由一分子无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份子磷酸,①和④都是磷酸,由图可知该链的游离磷酸在下端,故组成该脱氧核苷酸的磷酸是④不是①,所以该脱氧核苷酸的组成序号为②③④。由于其碱基为胞嘧啶,所以此基本单位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故填:②③④;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故填:b。
(5)DNA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
故填:双螺旋结构。
【分析】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组成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空间双链双螺旋结构而维持其稳定性和特异性。两条链中的碱基按碱基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而保证两条链的平行关系及稳定结构。
32.【答案】(1)(a→)d→e→b→f→c(→a)
(2)e;b;细菌
(3)e;f;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
(5)不能;因为同时标记①和②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解:(1)噬菌体病毒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d)-注入(e)-合成(b)-组装(f)-释放(c);
故填:(a→)d→e→b→f→c(→a)
(2)DNA复制发生在注入后组装前,原料由细菌提供;
故填:e;b;细菌。
(3)搅拌和离心应该在注入后释放前完成,如果为注入或释放后在搅拌或离心可能导致上清液中具较强放射性;
故填:e;f;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以35S标记的噬菌体规范操作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噬菌体与细菌未分离而使沉淀物中也出现放射性;
故填: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
(5)在一个实验中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时不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经规范操作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了放射性,我们无法区分放射式到底是32P还是35S,我们只能检测放射性的有无。
故填:不能|因为同时标记①核②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搅拌的目的是让遗传物质能注入进去而不能释放出来,所以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后应短时间保温,以保证最终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不同而判断出到底谁是遗传物质。
P是DNA特有的蛋白质没有的元素,S是蛋白质特有DNA没有的元素,所以用32P来标记DNA, 实验中放射性分布情况是: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35S来标记蛋白质,实验中放射性分布情况是: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