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专题复习之地球与宇宙(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衢州)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1·衢州)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
A.甲一乙之间 B.乙一丙之间 C.丙一丁之间 D.丁一甲之间
3.(2021·杭州)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绍兴)2021年太阳活动频繁,如图是太阳释放的耀斑,它出现在太阳的 ( )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外层
5.(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6.(2021九下·海曙月考)当地球在A、D之间运动时,下列出现的情况与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相符合的是( )
A.清明时,踏青插柳 B.发红包,守岁迎春
C.观花灯,喜闹元宵 D.赏明月,共庆团圆
7.(2021·上虞模拟)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8.(2021·金华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开幕式当天地球所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9.(2021·温州模拟)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1·江北模拟)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 段 B.b 段 C.c 段 D.d 段
11.(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种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12.(2021七下·温州期中)太阳表面发生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耀斑、日珥、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其中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
A.太阳黑子 B.日珥 C.耀斑 D.太阳风
13.(2021七下·温州期中)嫦娥三号探的测器拍摄到月球球上的环形山,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环形山有关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
C.不能自己发光 D.昼夜温差非常大
14.(2021·镇海模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在图中 ( )
A.甲处附近 B.乙处附近 C.丙处附近 D.丁处附近
15.(2021·下城模拟)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处于冬季
16.(2021·浙江模拟)2020年 12月17日1时59分,携带2公斤月球“土特产”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结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1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B位置时,宁波所处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18.(2021·龙港模拟)2020年1月,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简称DKIST)拍得了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它的光球层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静止不动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19.(2021九下·丽水月考)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分析: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21九下·秀洲月考)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
二、填空题
21.(2021·丽水模拟)今年2月26日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松阳城隍庙吸引不少游客参加灯会。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一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2)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22.(2021·长兴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夜空中出现毕宿五(金牛座a )、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
(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选填图乙中的字母)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 。(选填图丙中的字母)
23.(2021七下·浙江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 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黑色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涂成白色,这说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的关系为 。
24.(2021九下·金华月考)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请回答:
(1)在我国古代,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金星的字母是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填序号)。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加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5.(2020七上·镇海期末)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1)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因为太阳 。
A.能发光发热 B.体积大 C.质量大 D.具有能源
(2)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填字母)。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 、 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 、 、 等。
2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 ;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 (季节)。
2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小红同学发现:在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助她分析并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在 。
(2)深圳市的纬度约为22.5N,则深圳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如图所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30.(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凌日现象。
3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3章 阳光 单元试卷)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 球,它以 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
32.(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2020七上·浙江期末)阅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中心天体是 。
(2)图中A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
(3)人类最感兴趣且有望移居的行星名称是 。
34.(2020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2019年夏至日的日历,图乙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找出今年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 (填字母)。
(2)2019年夏至日晚上月相最接近下列选项图中的____。
A. B. C.
3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3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请将表格中月相变化规律补充完整:
月相 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 见形状 月出 时间 月落 时间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 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①
上弦月 初七、初八 ② ③ 半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 或望 十五、十六 ④ 黄昏 清晨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廿二、廿三 ⑤ ⑥ 正午 ⑦
① ;
3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三、解答题
38.想像一下,假设地球不会自转,世界会变得怎样
四、实验探究题
39.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40.如图所示,读太阳的外部结构图,回答:
(1)图中代表光球层的字母是 ,代表色球层的字母是 。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的主要活动是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 年。
(3)2001年北美、中国等发生大范围手机(移动电话)通讯短时间突然中断或通信效果很差的事件,这与 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地球在乙丙之间;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解答】A、①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 ②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所以B正确;
C、 ③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等长,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4.【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D是春分,3月21日;A是夏至,6月22日;地球在AD之间,即日起是3月21日--6月22日;
A、清明节,4月4日前后;故A正确;
B、发红包,守岁迎春,是除夕,故B错误;
C、元宵节是在初春,故C错误;
D、中秋节在秋分之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
【解答】由分析图可知,河外星系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日(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所以9月10日距离秋分最近;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开普勒—452b的直径比地球大60%,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位于天鹅座。
【解答】开普勒—452b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新发现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
【解答】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C位置介于这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可以包含自转和公转两个状态,自转形成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公转则形成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以及太阳高度角变化。
【解答】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属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正确;
B、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C、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D、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发生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解答】月球的环形山的形成是由于早期月球的火山喷发后及外来天体坠落月球表面形成的,而火山喷发来自月球内部,外来天体坠落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通过摩擦让天体燃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图中甲是夏至日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6月23日是夏至日刚过一天,所以地球处于甲附近;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变化来说的,由于太阳的自转的移动地球上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和影响。所以我们通常说太阳直射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A、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A错误;
B、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昼短夜长;故B错误;
C、杭州处于北半球,太阳直射时昼长夜短;故C正确;
D、杭州处于太阳直射范围内,是夏季;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2020年12月17日处于公转轨道中秋分(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即丁处;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导致出现的现象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图可知B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为夏至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属于发光发热的恒星。
(4)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
【解答】A、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所见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即为光球层,A不符合题意;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B符合题意;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静止不动,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照和温度范围、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解答】根据图可知天体M相对于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以上是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解答】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21.【答案】(1)甲
(2)满月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农历十五叫望日,这是古代根据月亮的变化而定的时间。“望”即满月。此时,日、月、地球在同一条线上。
【解答】(1)乙位置特征是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属于夏至,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甲图位置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为春分日,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的时间是3月21日,因此当天2月26日最接近图中的甲。
(2)2月26日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故答案为:(1)甲(2)满月
22.【答案】(1)A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而A位置为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是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最接近春分日,因此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 。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当日的日期是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而新月出现的日期为初一,因此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
故答案为:(1)A(2)D
23.【答案】热;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发光发热造就了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2)黑色吸收光线,白色反射光线。
【解答】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黑色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涂成白色,这说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的关系为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故答案为:热;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4.【答案】(1)B
(2)①②③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1)金星在太阳系中处于第二轨道上,即B;
(2)太阳活动能够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耀斑增强时,太阳辐射带来的紫外线也会增加,会诱发皮肤病等;
故答案为:(1)B;(2) ①②③。
25.【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从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解答。
【解答】(1)太阳称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巨大,太阳的质量巨大,它对周围天体产生很强的引力作用,其它行星、流星体等围绕它运转,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自内向外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D。
故答案为:(1)C(2)D
26.【答案】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切入即可。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7.【答案】相反;冬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变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春天是3~5月份,而南半球是9~11月份;北半球夏天是6~8月份,而南半球是12~2月份。”;
【解答】由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不同,所以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冬季即6、7、8;
故答案为:相反;冬季。
28.【答案】(1)正午12点
(2)有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从太阳直射和太阳高度方面的内容切入即可。
【解答】(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度26分的地方,而深圳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一年中太阳会有直射北回归线的机会,因此深圳也有阳光直射的机会。
故答案为:(1)正午(2)有
29.【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亮,太阳系是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周边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
【解答】如图所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故答案为:地球;太阳
30.【答案】水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解答】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故答案为:水星
31.【答案】大火;辐射;太阳辐射能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太阳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它以辐射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太阳辐射能。
32.【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33.【答案】(1)太阳
(2)地球
(3)火星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绕着太阳运动;
2、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在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类似,有大气层和水是人类有望移居的行星。
【解答】(1)图形表示的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2)图中A在行星顺序上距离太阳第三,所以是地球;
(3)根据现有关于火星的资料可知,火星上有大气和水是最类似地球的行星,所以有望移居的行星名称是火星。
故答案为:(1)太阳 (2)地球 (3)火星
34.【答案】(1)B
(2)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在不同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乙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是春分,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C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分,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
2、月相在一个阴历月中发生有规律的圆缺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下月初一新月如此循环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图乙中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B;
(2)由甲可知,2019年夏至日是农历的五月十九,月相在满月和下弦月之间,三个选项中以C选项月相最为接近,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B (2)C
35.【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36.【答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③ ; 正午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⑥ ; 半夜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过程是从缺到圆,又从圆到缺。
【解答】新月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的月相为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为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半夜月面朝东,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故答案为: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③ ; 正午 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⑥ ; 半夜 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37.【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38.【答案】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39.【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或月坑)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月球的成因及有关月球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并能从题目中找出有用信息。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40.【答案】(1)A;B
(2)太阳黑子;耀斑;11
(3)太阳黑子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是会从图中判读各层名称,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影响。
【解答】(1)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A是光球层,B是色球层。
(2)A是光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它由于比周围温度低而形成,周期约为11年;B是色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日珥和耀斑。
(3)当太阳黑于突然增多时,会扰乱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中断。
故答案为:(1)A;B
(2)太阳黑子;耀斑;11
(3)太阳黑子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下专题复习之地球与宇宙(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2021·衢州)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
【解答】银河系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包含了地月系;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1·衢州)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
A.甲一乙之间 B.乙一丙之间 C.丙一丁之间 D.丁一甲之间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甲是春分(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地球在乙丙之间;
故答案为:B。
3.(2021·杭州)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解答】A、①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 ②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所以B正确;
C、 ③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等长,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4.(2021·绍兴)2021年太阳活动频繁,如图是太阳释放的耀斑,它出现在太阳的 ( )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外层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故答案为:A。
5.(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1九下·海曙月考)当地球在A、D之间运动时,下列出现的情况与我国民间的传统风俗相符合的是( )
A.清明时,踏青插柳 B.发红包,守岁迎春
C.观花灯,喜闹元宵 D.赏明月,共庆团圆
【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D是春分,3月21日;A是夏至,6月22日;地球在AD之间,即日起是3月21日--6月22日;
A、清明节,4月4日前后;故A正确;
B、发红包,守岁迎春,是除夕,故B错误;
C、元宵节是在初春,故C错误;
D、中秋节在秋分之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1·上虞模拟)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答案】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
【解答】由分析图可知,河外星系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21·金华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开幕式当天地球所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日(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所以9月10日距离秋分最近;
故答案为:C。
9.(2021·温州模拟)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开普勒—452b的直径比地球大60%,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位于天鹅座。
【解答】开普勒—452b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新发现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1·江北模拟)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 段 B.b 段 C.c 段 D.d 段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
【解答】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C位置介于这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种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可以包含自转和公转两个状态,自转形成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公转则形成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以及太阳高度角变化。
【解答】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属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正确;
B、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C、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D、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1七下·温州期中)太阳表面发生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耀斑、日珥、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其中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
A.太阳黑子 B.日珥 C.耀斑 D.太阳风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发生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故答案为:A。
13.(2021七下·温州期中)嫦娥三号探的测器拍摄到月球球上的环形山,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环形山有关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
C.不能自己发光 D.昼夜温差非常大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解答】月球的环形山的形成是由于早期月球的火山喷发后及外来天体坠落月球表面形成的,而火山喷发来自月球内部,外来天体坠落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无法通过摩擦让天体燃烧;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2021·镇海模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在图中 ( )
A.甲处附近 B.乙处附近 C.丙处附近 D.丁处附近
【答案】A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图中甲是夏至日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6月23日是夏至日刚过一天,所以地球处于甲附近;
故答案为:A。
15.(2021·下城模拟)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处于冬季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变化来说的,由于太阳的自转的移动地球上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和影响。所以我们通常说太阳直射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A、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A错误;
B、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昼短夜长;故B错误;
C、杭州处于北半球,太阳直射时昼长夜短;故C正确;
D、杭州处于太阳直射范围内,是夏季;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1·浙江模拟)2020年 12月17日1时59分,携带2公斤月球“土特产”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结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解答】2020年12月17日处于公转轨道中秋分(9月23日)到冬至日(12月22日)之间,即丁处;
故答案为:D。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1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B位置时,宁波所处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导致出现的现象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由图可知B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为夏至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2021·龙港模拟)2020年1月,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简称DKIST)拍得了人类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它的光球层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静止不动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属于发光发热的恒星。
(4)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
【解答】A、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所见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即为光球层,A不符合题意;
B、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不是银河系的中心,B符合题意;
C、太阳是恒星,它在宇宙中并非静止不动,C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2021九下·丽水月考)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读图分析: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照和温度范围、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和安全。
【解答】根据图可知天体M相对于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以上是导致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天体M有坚硬的地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021九下·秀洲月考)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解答】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2021·丽水模拟)今年2月26日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松阳城隍庙吸引不少游客参加灯会。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一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如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2)当晚的月相是 (填月相名称)。
【答案】(1)甲
(2)满月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农历十五叫望日,这是古代根据月亮的变化而定的时间。“望”即满月。此时,日、月、地球在同一条线上。
【解答】(1)乙位置特征是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属于夏至,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甲图位置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为春分日,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的时间是3月21日,因此当天2月26日最接近图中的甲。
(2)2月26日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故答案为:(1)甲(2)满月
22.(2021·长兴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夜空中出现毕宿五(金牛座a )、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
(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选填图乙中的字母)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 。(选填图丙中的字母)
【答案】(1)A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1)出现“双星伴月”天象的第二天为春分日,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而A位置为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是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最接近春分日,因此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 。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当日的日期是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而新月出现的日期为初一,因此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上图丙中的D。
故答案为:(1)A(2)D
23.(2021七下·浙江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 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黑色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涂成白色,这说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的关系为 。
【答案】热;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发光发热造就了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2)黑色吸收光线,白色反射光线。
【解答】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黑色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涂成白色,这说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颜色的关系为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故答案为:热;相同条件下,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4.(2021九下·金华月考)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请回答:
(1)在我国古代,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在天文学上,金、木、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金星的字母是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填序号)。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加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1)B
(2)①②③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
【解答】(1)金星在太阳系中处于第二轨道上,即B;
(2)太阳活动能够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耀斑增强时,太阳辐射带来的紫外线也会增加,会诱发皮肤病等;
故答案为:(1)B;(2) ①②③。
25.(2020七上·镇海期末)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如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1)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因为太阳 。
A.能发光发热 B.体积大 C.质量大 D.具有能源
(2)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填字母)。
【答案】(1)C
(2)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许多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从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顺序解答。
【解答】(1)太阳称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巨大,太阳的质量巨大,它对周围天体产生很强的引力作用,其它行星、流星体等围绕它运转,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自内向外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在八大行星中,火星是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图中表示火星的是D。
故答案为:(1)C(2)D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 、 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 、 、 等。
【答案】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切入即可。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地球 单元试卷)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 ;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 (季节)。
【答案】相反;冬季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变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春天是3~5月份,而南半球是9~11月份;北半球夏天是6~8月份,而南半球是12~2月份。”;
【解答】由于南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不同,所以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正是南半球的冬季即6、7、8;
故答案为:相反;冬季。
2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小红同学发现:在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她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助她分析并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是在 。
(2)深圳市的纬度约为22.5N,则深圳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答案】(1)正午12点
(2)有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从太阳直射和太阳高度方面的内容切入即可。
【解答】(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度26分的地方,而深圳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一年中太阳会有直射北回归线的机会,因此深圳也有阳光直射的机会。
故答案为:(1)正午(2)有
29.(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如图所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答案】地球;太阳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亮,太阳系是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周边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
【解答】如图所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故答案为:地球;太阳
30.(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8章星空世界单元试卷)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凌日现象。
【答案】水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解答】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故答案为:水星
3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3章 阳光 单元试卷)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 球,它以 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
【答案】大火;辐射;太阳辐射能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太阳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它以辐射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太阳辐射能。
32.(2020七上·浙江期末)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年会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
A.A~B段 B.B~C段 C.A~B段 D.B~C段
(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宁波昼短夜长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4月8日~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
(2)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宁波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解答】(1)地球运行到A处时节气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地球运行到B处时节气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年会举行时间是4月8~11日,所以位于A~B段,A选项正确。
故选A
(2)①宁波昼短夜长,春分日昼夜平分,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应该是昼长夜短,错误;
②宁波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影子最短,正确;
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逐渐往北移说明正确;
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春分至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出现极夜,范围逐渐增大,错误。
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A (2)B
33.(2020七上·浙江期末)阅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中心天体是 。
(2)图中A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 。
(3)人类最感兴趣且有望移居的行星名称是 。
【答案】(1)太阳
(2)地球
(3)火星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太阳系中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绕着太阳运动;
2、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在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类似,有大气层和水是人类有望移居的行星。
【解答】(1)图形表示的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2)图中A在行星顺序上距离太阳第三,所以是地球;
(3)根据现有关于火星的资料可知,火星上有大气和水是最类似地球的行星,所以有望移居的行星名称是火星。
故答案为:(1)太阳 (2)地球 (3)火星
34.(2020七上·浙江期末)图甲是2019年夏至日的日历,图乙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
(1)请在图乙中找出今年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 (填字母)。
(2)2019年夏至日晚上月相最接近下列选项图中的____。
A. B. C.
【答案】(1)B
(2)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圈,在不同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乙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是春分,B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C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分,D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
2、月相在一个阴历月中发生有规律的圆缺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下月初一新月如此循环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图乙中夏至日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B;
(2)由甲可知,2019年夏至日是农历的五月十九,月相在满月和下弦月之间,三个选项中以C选项月相最为接近,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B (2)C
3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 ,北半球昼最 ,夜最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 ,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 ,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 。
【答案】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解答】如图所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长;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长时间逐渐变短。
故答案为:赤道;北回归线;长;短;极昼;极夜;长;赤道;南回归线;短;长;极夜;极昼;短
3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请将表格中月相变化规律补充完整:
月相 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 见形状 月出 时间 月落 时间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 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①
上弦月 初七、初八 ② ③ 半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 或望 十五、十六 ④ 黄昏 清晨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廿二、廿三 ⑤ ⑥ 正午 ⑦
① ;
【答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③ ; 正午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⑥ ; 半夜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过程是从缺到圆,又从圆到缺。
【解答】新月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的月相为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为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半夜月面朝东,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故答案为: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③ ; 正午 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⑥ ; 半夜 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3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第5章 专题突破——地球和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 。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 。
【答案】短;长;南;北
【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答】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正午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方向向南;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方向向北。
故答案为:短;长;南;北
三、解答题
38.想像一下,假设地球不会自转,世界会变得怎样
【答案】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假设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永远是白天,背对太阳光的一面永远是黑夜,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39.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或月坑)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信息给予的形式考查月球的成因及有关月球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审题并能从题目中找出有用信息。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40.如图所示,读太阳的外部结构图,回答:
(1)图中代表光球层的字母是 ,代表色球层的字母是 。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的主要活动是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 年。
(3)2001年北美、中国等发生大范围手机(移动电话)通讯短时间突然中断或通信效果很差的事件,这与 有关。
【答案】(1)A;B
(2)太阳黑子;耀斑;11
(3)太阳黑子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解题关键是会从图中判读各层名称,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及影响。
【解答】(1)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A是光球层,B是色球层。
(2)A是光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它由于比周围温度低而形成,周期约为11年;B是色球层,主要的太阳活动是日珥和耀斑。
(3)当太阳黑于突然增多时,会扰乱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中断。
故答案为:(1)A;B
(2)太阳黑子;耀斑;11
(3)太阳黑子
1 / 1